登陆注册
3330300000012

第12章 印度:我们将复制中国的一切(1)

§§§第一节印度,飘在宇宙中的“大象”

印度是一个追求艺术的国家,在其世界观中,宇宙这一“大干世界”充满了秩序的美。当我们说到舞蹈时,挂在嘴边上的总是芭蕾、伦巴、爵士、拉丁、国标等所谓最高雅的舞蹈,但是有一种舞蹈被我们漠视,那就是印度舞蹈。印度舞蹈是世界上文化含量最高的舞蹈,力拔头筹,盖世无双。印度舞蹈的舞者,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舞蹈风靡世界,但以底蕴来说,与印度舞蹈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在印度,其舞蹈虽然充满了人类美好之内涵,但现实中的世俗却飞出了美好之外。印度的“善”文化在政治上没有得到体现,就像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现实与愿景总是有差距的,充满了动乱。这种现象不只印度独有,在世界可以说是司空见惯。面对着让人失望的现实,许多人对“真善美”不再相信,连卖座的世界大片都充满了凄凉的悲壮。虽然如此,你可以不相信真、善、美的存在,但不可亵渎。

我们对印度教了解不多,但对佛教应当比印度人更有发言权,因为佛教在印度已经衰落,只剩下一处由海外佛教徒们维持的那烂陀寺。佛教,经过无数代人的发展和完美,已经形成了完美的封闭体系,成为了中国国教之一。其实对佛教来说,更有发言权的是日本。在日本,佛教是唯一的国教,所以他们对佛教的虔诚程度是世界第一的。在东南亚地区,有许多思想,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从佛教中而来,佛教文化占据了半壁江山。佛教在东南亚势力之大,有人说如果印度恢复佛教的话,将会比现在强大。

让人遗憾的是,印度作为一个怀揣大国梦想又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大国,却不知如何适应世界,总是在痛苦中自我折磨。在世界的眼中,印度和中国在亚洲都有巨大的版图,都有古老的文明,有诸多的可比性。但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两者有许多根本不同之处。印度是开放的系统和封闭的心灵;中国正好相反,是封闭的系统和开放的心灵。

世界对印度的误解极深,认为印度经过漫长的被殖民化的历史,已经被驯化得没有了任何野性。马克思在评价印度时说过:“全部印度历史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样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于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给自己养的一只小猫取名为“印度”。印度人知道此后,伤疤被揭,举国震怒,不但口头抗议,甚至冲击美国驻孟买的领事馆。印度人对布什说:“总统先生,不要搞错了。印度人是狮子,而不是猫。”

其实印度既不是“猫”,也不是“狮子”,而是一头飘荡在宇宙中的“大象”,印度并没有成为世界上的“食肉动物”。虽然印度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征服,但是印度的民族主义依然强烈。说起印度的历史,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我们只能用“古印度”这一词汇从头说起。在古代,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并不是现在的印度版图,而是指整个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其种族构成非常复杂,有矮黑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总之,囊括黄、黑、白三大人种应有尽有,光语种、方言就多达200种以上。在中国由秦始皇大一统时,古印度还在四分五裂之中。

事实上,古印度直到公元前324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孔雀帝国,到了阿育王时期,古印度达到了强盛的顶峰。公元前30年,孔雀帝国灭亡,古印度再次处于多分裂、少统一的状态之中。因此,古印度除了历时137年的孔雀帝国和近100年的贵霜帝国是统一的国家之外,其余时段都处于诸国分裂的状态,有人说印度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历史。

1857年为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在印度地区爆发了民族大起义,直到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由于印度特有的模糊不清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同样说不清的重大问题,即版图问题。这一问题,使现在印度与周围国家之间存在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边界纷争,由此造成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在边界上的敌对状态。造成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这种敌对状态的罪魁祸首是英国。在印度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按其势力所及,将印度和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的部分土地都划入了殖民地势力范围之内。印度独立后,欲把英国划定的殖民地范围全部作为自己的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印度的这一行为,自然遭到中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反对。为此,印度与中国发生过军事冲突,而现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尼泊尔发动“大尼泊尔运动”,要求印度归还所占领的尼泊尔领土。

印度是一个大国,但他处于在世界政治的边缘地带;印度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国家,但他置国内人民的贫困于不顾,花费巨资扩充军备。印度是有野心的,他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在南亚推行其制定的政策。但是,印度在追求大国、强国地位的同时,既不参加由美国主导的安全同盟,也不参加东盟这样的亚洲区域组织,更没有和中国、东盟这些亚洲主体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印度的“大国欲望”与“行为孤独”并存,在这种不伦不类的矛盾中,世界各国很难摸清它的脉象。

印度具有许多先天条件,能让其成为超级大国。如印度是环印度洋地区的第二大国,其市场规模仅次于中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可以让它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此外,印度还是亚洲的文化大国,与亚洲内的众多国家可以有更多沟通。可惜的是,印度有这样多的优越条件,但却弃之不用,或低效利用。

不论印度的形象怎样的模糊,但有一点可以辨认出来的,那就是欲做世界强国的面孔,因为这个面孔太大了,想看不到都不行。20世纪90年代,印度在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的连接处设立了一个海上司令部。印度的这一举动,实际上就等于在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之间设立了一个关卡。马六甲海峡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航道,它几乎是整个东亚与欧洲、中东之间进行贸易的大动脉。虽然以印度现有的海军力量还不足以完全控制整个印度洋,但用意是明显的,就是要以这种虚幻的霸权,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博弈的筹码。

印度固步死守于“不结盟”原则,不但使其强国之梦难以实现,而且会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如果印度与中国联手,凭借两国“世界工场”和“世界办公室”的独特优势,就可以像法国和德国那样,捐弃前嫌,全力合作,打破西方均衡政策对亚洲的控制,进行第二次合作。但是,印度心里的伤疤还在痛,“不结盟”国策还没有改变,要实现这一合作并不容易。其实,在亚洲有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合作,都因相互的猜疑而不能实现。如俄罗斯倡导的中俄印三角联盟,在争风吃醋中不能实现;中国提出的“日一中一印”轴心经济模式,也因相互猜忌而不能建立。印度,总是有些让人琢磨不定。

我们说了许多印度思想意识落后、心胸褊狭、没有大局观的诸多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印度还是一个优秀的、正在快速崛起的国家。目前,印度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放弃让其孤立的“不结盟”国策,使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同时,印度放下文明古国的傲慢身份,认识到不能只靠古老的哲学和宗教来让世界认同印度的伟大,也不能靠印度的人口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从而开始接纳其他国家的文明,并认真地思考全方位的外交问题。

印度的这些改变,使其在世界政治的边缘处,开始得到国际各国从另一角度的关注。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因此,印度经济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不景气,比中国更具抵抗力,其经济的增长更具韧劲,其经济增长更平衡,时间维持得更长。

虽然印度的GDP以1.6万亿美元的规模,只排在世界第12位,但据国外媒体的预测,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在2011年超过中国,10年后经济规模将超过日本。

印度现在既有成为超级强国的雄心,也有成为超级强国的条件,其他只是时间问题。只要印度认识到,要想构建强大的印度就必须拥有真正的实力,并通过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广结联盟。任何国家都需要盟友,即使美国强大到“孤独求败”的程度,也没有强大到可以完全无视盟友、无视世界存在的程度。还有一点印度要注意,即使要与中国决战,那也不是现在该做的事,因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论印度和中国谁胜出,最后都会被美国吃掉。中国不是印度的敌人,印度的真正威胁是强大的美国。因此,印度应联合中国共同对抗美国;否则,中国要是真的被美国打垮,印度就只能单枪匹马地与美国决战。到那时,印度悔之晚矣。

§§§第二节未来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是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从经济学上来讲,人口是重要的资源;从政治上讲,人口是决定世界地位的一个指标;从军事上讲,人口是一国军力的基本保证。总之,人口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大事。比如日本,他在“二战”初期,为了保证军事扩张的需要,在1940年制定人口政策,提出到1960年总人口要达到1亿。如果日本的人口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它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中国也是如此。经过“二战”、内战及其他的天灾人祸后,中国人口的数量减少很多。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先要面对美国威胁,而后又增加了苏联的威胁,中国不得不实行增加人口的政策。

人口的增长既有利,也有弊。其弊处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所占有的资源就会降低。中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生育率的降低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空巢”国家的出现,即老龄化社会。这个两难的问题,一直是一个解不开的矛盾。

既然是解不开的矛盾,就只能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在这一矛盾中进行灵活的取舍。经济水平低的国家,一般会偏向于人口的增长,以此防止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减少国家的负担;经济水平高的国家,则可以控制人口的增长,以其高水平的经济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但是,在地球上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土地面积总是有限的,所以控制人口的增长是一个大趋势。

理想的人口状态,就是保持人口数量的不变,在正常情况下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最为合适。但是,在一些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则不会追求这种人口的理想状态,出现经济水平越低就越希望人口增加的反常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只要在资源可接受的范围内,人口越多,“人口红利”也就越大,经济规模也就越大。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使整个国家经济处于一种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也就是人口越多,经济总量只能增加,不会减少。“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当一个国家在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还要面对以后可能出现的人口“负债”。人口“负债”是指由于人口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当人口数量达到一个限度的时候,必然要对人口的增长进行限制,于是会逐渐出现社会老龄化问题。由于有“人口红利”的存在,造成国家越贫穷就越有增加人口的诉求的情况,此外增加人口,也是经济水平低的国家提高自己世界地位的一种手段。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8年11月12日发布~2008世界人口状况》报告。

在报告中,根据印度从2005年到2010年人口平均增加率1.5%的情况,经过计算,预测印度到2050年时人口数量将达到16.58亿,而同期的中国人口数量为14.8亿,印度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印度和大多数国家的文化一样,具有“多子多福”的思想,虽然也和中国一样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印度教徒们认为没有儿子,是一个家庭的最大不幸。传宗接代的家族观念在中国有,在印度也有,而且更根深蒂固。在过去,中国的一个家庭中,如果只有女孩没有男孩,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招“上门”女婿,让所生的孩子随女方家的姓氏。在印度,不但要考虑传宗接代的问题,同时儿子还有宗教上的特殊意义。在印度的宗教中,人死后必须火葬,而且必须由儿子举火焚尸,主持葬礼。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脱离地狱而升天。所以,在这些教徒中,不生儿子是誓不罢休的。除印度传统文化影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外,印度的生育保健水平低也是原因之一。印度和中国一样,在整体上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在农村人口中,有74%的人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地方,生育保健水平很低,几乎成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空白地带。另外,印度制定的人口政策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的,不像中国将计划生育政策法律化,因此,对任何人都没有约束,这一情况的存在,等于把计划生育政策葬送。

同类推荐
  • 日美同盟实相(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美同盟实相(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日美两国之间的猜疑和两国之间的合作。通过本书读者能了解日美同盟的真相,了解它的复杂性、它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了解同盟是有条件的,是存在利益之争的,同盟不是铁板一块,从而辩证地看待这个同盟。
  •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3年卷)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3年卷)

    本书收入近三十篇文章,包括:《“天下为公”与“天下大同”》、《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生成逻辑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动态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等。
  •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Ⅳ(第14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Ⅳ(第14卷)

    本卷是经典著作研究第IV卷,收录关于经典作家民族学笔记以及相关著作的研究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民族学笔记和相关著作本身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民族学笔记和相关著作中包含的理论和观点进行的专题性研究。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热门推荐
  •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价交易,冷血财阀缠上身

    天价交易,冷血财阀缠上身

    一夜险情,池月阴错阳差睡了一个男人。好吧,犯错的是她,逃跑的是他?当自己被猪拱了!第二天,男人成了池月的上司,冷酷多金,雷厉风行,公事公办。装傻,谁不会呢!“池月是我的人。”某天,男人当众宣布。池月狡黠一笑,笑着辩解,“我是乔总五年前不要的女人。”乔墨阳邪魅一笑,将池月逼到墙角,俯下身,“老婆,昨、晚我们说好低调,你这分明是要全世界知道,五年前是你强、上我的事。”
  • 菜鸟射手

    菜鸟射手

    不良少年破烂王,地道的足球菜鸟。突然在某一刻向世界呐喊,我要踢足球!
  •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本书薄而精美,极富设计感,是摩尔本人最看重的一部作品。玛丽安·摩尔的诗用词精准,语言冷静克制,看重句式结构,精于对意象的揣摩和应用。相比较于传统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歌更为理性、确切,并善于通过观察来反思生活。《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由旅美诗人明迪操刀翻译,译本可靠、简洁凝练。
  • 逆乱诸天之无敌背景

    逆乱诸天之无敌背景

    穿越异界,都市无敌背景,混沌无敌背景,同万界天骄争锋,成就无上大道,俯瞰苍生,纵横万界
  • 吾皇她霸气侧漏

    吾皇她霸气侧漏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曾经高高在上的凤族公主风神鸾跌落神坛,带着忠犬仆人颠沛流离。为报仇复国,她带着忠犬走出凤族,向外求学。结果一出国门她就蒙了……现在神族各地都是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凤神族居然还在搞什么血脉等级,闭关锁国,还心甘情愿地当那侵略者的药材库。简直是落后世界发展大势一万年,拍马也赶不上人家。亏得那帮老骨头还说什么凤族地大物博。繁荣富强。繁荣?富强?个屁!待的一代铁腕女皇成神归来,携忠犬,安内乱,夺王位,废封建,革新政,兴法制,开国门,建外交,与神族诸国共扫外患。***一代女皇的苦逼成神史,一代忠犬的誓死追随录。忠犬版的霸道女王爱上我妩媚毒辣攻气十足的霸道女皇×清秀隽逸誓死追随的忠犬侍卫***作者君有话要说:此文慢热,虐男主。作者有病,看文有风险,入坑需谨慎。心脏不太好的,请慎入!!!
  • 网游之第一剑仙

    网游之第一剑仙

    男人可以穷,可以不帅,可以不高,但是不能不骚…
  • 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成长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成长课

    照亮生命旅程的智慧心灯,描画美好明天的成长箴言。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成长就是走向成功。也有人说:成长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哈佛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他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们:成长不是冷眼细数时间的流逝,生命唯有付出才有意义。与本书一起走近哈佛,共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