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2700000011

第11章 说黄苗子(2)

倪云林曾被张士诚之弟张士信派人抓住打了一顿,高士在此过程始终不发一言,别人间受此侮辱为何竟不发一句话,他回答:“一说便俗。”这是广为流传的佳话。从高士角度来看,受小人、恶人侮辱坑害,实实不值得一说,也不愿一说,因为曾与小人、恶人有过接触与过节,这已经是不雅之事,君子高士与小人恶人相处必然是受损害的一方,避之惟恐不吉,还有甚可说的?进一步说,小人恶人根本不值得一说。

《八大山人传》用的是说部笔法,而不是史传笔法。这篇长文是黄老用了三十年时间写的,不言而喻,极有寄托,事实上,黄老晚年返回北京住在朝阳医院对面的寓所,门口悬挂的匾额“安晚”,便是直接按照八大山人的《安晚册》手书复制的。

此文翔实周密,佳处自不待言,不过有一个细节,黄老先生把八大山人简称“八大”,不是很严谨。因为八大山人名号特别,若只为简略两字而缩为“八大”,略为不妥。中国礼教重视称谓,有名从主人的规矩,八大山人的书画与信札中,有自称山人的时候,但从不自称八大。明清人的文字中,也是简为“山人”,或者称为“八公”,未见到明清人画史画论简称“八大”者。

这类行文习惯,原本约定俗成,有的能找到根据,有的则找不到根据。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书画家(我未见到黄老有这样的例子)在作品中纪年的表示方法,近人常用干支加“年”字,如“甲申年”,而前人则永远不会如此联用,所以郭沫若为共产党所写的名篇便题为《甲申三百年祭》,而非《甲申年三百年祭》——未用“年”字,绝对不是仅仅考虑到绕嘴或字面重复。1949年以后,破旧立新,旧的破得很彻底。因此,即使是官方的正式印刷品,也都普遍混用,如生肖邮票就都是印的“癸未年”等等字样了。习非成是,年长日久,便会是非莫辨,世事往往如此,文字只是无关宏旨的细枝末节。文明正体现在细节的丰富与复杂、微妙,因此追求完美,至少在文字的正确性上追求完美,便又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

至于八大山人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怪异的名号,古今聚讼纷纭,我也曾苦思不解,后来见民间年画有一笔书“招财进宝”者,忽然悟到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八大山人”视为一个字的四个组成部分,用八大山人画押的笔法合起来岂不就拼成了一个草写的“朱”字?这是最简单的一个解释,也许反倒最接近真相。事实上,拆字法代指姓氏,如“十八子”为“李”,是古来的民俗,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如“千里草”指“董”。

文中引用梅耦长言及八大山人的信札中有言:“但亦贫,以书画为活,不得不与当事者交,亦微憾耳。”书画家在处理艺术与市场关系时,总难两全,贫穷或依靠书画为生活来源,就不得不与俗人打交道,并且按照俗人的愿望、要求与喜好、标准进行创作,久而久之,便沦为匠人商贩,只会生产行活,这是艺术家最大的不幸。不过,由于名利俱与俗人共在,俗人喜则得名大、得钱多,因此,无论古今,能清醒地自主创作的,就只剩下士大夫,也即不依赖卖字卖画解决生计已经有富贵可恃的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中国无论古今,职业画家或专业画家就难以达到最高境界,而执画坛牛耳者往往是一代诗文大家或有经略天下之才的儒者。以八大山人之才华超逸,也跳不出这一名利陷阱,所以,留下的作品也便会掺杂着当时不得已为之的行活。后来的齐白石,同样没能超越这一门槛,不管一些拥趸者如何神化,只要看看展览的原作或者翻翻画册,就不难发现其中大同小异、一图多幅现象之严重,相当多的作品明显是为了销售而不是为了艺术探索。

“担当晚年,极力搜毁其出家前所作画。”文学与艺术的创作,古今中外都带有偶然性与可遇不可求性,随着创作者的水平或境界提升,悔其少作是顺理成章之事。回收或销毁旧作,几乎是严肃的画家都必然会做的事情。值得怜悯的是那些对自己的所有作品都沾沾自得的画家。

在《板桥与潍县》一文中,黄老对郑板桥的做法不以为然,郑板桥自己明明写了“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而《板桥集》的诗钞却赫然有权贵紫琼崖道人慎郡王题词一首,一方面板桥自许“平生不欲阿谀权贵”,但诗中却有“紫琼居士,天上神仙,来佐人间圣世”的语句,黄老用的评语很重:“阿谀到了顶,世俗的郑板桥一再给清高的郑板桥打耳光。”其实,此事大有商榷余地。

设身处地着想,郑板桥的一贯原则是一回事,具体的情况是另一回事,因为耻于向权贵借光而不求人作序,并不等于一刀切,拒绝任何人(包括权贵)作序。不阿谀权贵是志向,然而种种机缘不得不应酬敷衍则是例外。可以说,郑板桥的所说所为,并没有什么矛盾冲突,也不该受到后人的指摘或批评——或用黄老引用过的赵之谦的话“于古人奚落太甚”。

世事多艰,人生不易,特别是在专制体制下,不得已做违心事、说违心话,实在并不是不可理解或原谅的过错。以黄老之贤,50年代以来,尤其是反右之后、“文革”期间以至八九十年代,虽然多次受迫害、受冲击,但是实事求是地看,恐怕也难保在言行上始终心口如一。我身为晚辈,本不当信口雌黄冒渎尊长,只是西哲有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一向信服并愿尽力履行之。学问探讨应当就事论事,只要不牵扯名利关系,本无讨好之意,也便不顾忌是否有得罪之处了。

《赵之谦》一文并不长,但却是黄苗子进行专门论述的有数几大家之一,同时代的任伯年、吴昌硕相比之下,在此书中付之阙如。

赵之谦曾遍读所寄寓的嘉兴郭氏藏书,学业大进。黄苗子先生也曾租住王世襄先生房子,未闻曾读王世襄藏书——或许原因是当年北京访书尚便,黄老自己所读美术史论典籍已经足够多,不必借助他人庋藏。

赵之谦致友人书有两句话一针见血:“以庸忌能”,“事无可为”,清末腐败达到了登峰造极,不意其后更有再上层楼者!赵之谦时代庸者尚少而能者尚多,以书画界而论,就不乏大师级的人物,所以他在信里记下了:“何子贞先生来杭州,见过数次,老辈风流,事事皆道地,真不可及。”在书画家专论方面,《艺林一枝》还重点评介了苏仁山。显然,这是因为黄苗子与苏仁山是同乡,古诗有一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举贤不避亲,每一位评论家都会有自己的视角,都会受到出身、学习环境、师承以及交往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而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这种有个人因素的视角,与其说是评论家的局限,不如说是丰富了美术评论的面貌,从更全面的角度展示了更多的艺术家,发现或推介了一些原本不大为世人所知或所重的艺术家。傅雷之于黄宾虹,其实除了众所周知的审美趣味等因素,二人的同乡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以区区不才而论,也曾多次著文评介陶亮生、汪曾祺尤其是许鸿宾诸位先生,说老实话都或沾亲或带故或为同乡,但是,作为学者与评论家,个人的关系或情愿终究要服从学术与艺术标准,评论家对艺术家的评价,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管起因为何,一旦文章或图书行世,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负责任的评论家的贡献体现在能够发现更值得关注的艺术家。

黄老在苏仁山一文中举例提到凡高一生仅仅在临死那一年被人买过一幅《红色的葡萄园》,十分可怜地拿了八十美元。大概在黄老写此文的年代,国内还没有出版后来那么多种凡高的图书与画册,而在不止一种权威的凡高传记,以及凡高自传与书信集中,都清楚地、明确地记录着,凡高是在当过画商之后转而学画、并且让其弟弟画商提奥代理销售自己的画作的,凡高在生时画作价格不高是事实,但是卖出的作品却远不止一幅!因为黄老是美术史论权威,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就这一细节予以辩正,否则还会有人继续引证。此乃《春秋》责备贤者之意,想必知者不怪后生。

黄老论苏仁山的文章,有一节题为“画不可以庸”,击中了要害。书画作为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创新与个性,因此,可奇可怪,绝不可庸。反观时下书画界,则多是平庸之辈,原因无他,是美术界官本位机关化的必然结果。官场择才,最重保守、循规蹈矩,因此,正如黄老引太平军的檄文所言,“卖官鬻爵,压抑贤才”是常态,在潜规则盛行的社会环境中,逆淘汰也即淘汰精英更是到处皆然。这样,没有棱角、个性不突出、不张扬、不特立独行的,就更有竞争优势占据书画界的有利位置——而“没有棱角、个性不突出、不张扬、不特立独行的”,其画必庸!我在新闻传播专业学术刊物上多次论述,官本位与拜金主义是败坏新闻出版业的两大污染源,其实,在书画界,这一观点同样适用。

在《武宗元和朝元仙仗图》一文,黄苗子先生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吴道子与武宗元的壁画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画家如米开朗琪罗的壁画相比并不逊色。这是公允客观的评价。

无论中外古今,在文化艺术领域,一流的天赋加上扎实的功底与优良的训练,再有刻苦努力的追求,就一定能达到大师的高度。大师的术业有专攻,风格有异同,但是殊途同归,也就是都能达到常人不可企及的学问与艺术境界。近来不少人总是抱怨中国当代无大师,甚至认定从此不可能再出现大师,这其实是一种偏狭的看法。任何时代都会有人具备一流的天赋,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以及教育学术的空壳化,主要原因是经历了“文革”十年的撂荒,我曾多次论述过所谓20/20理论,也即从1949年未满20岁到1976年已满20岁的这两三代人,都遭受了读书无用论与文化沙漠时期的灾难,即使“文革”结束以后发愤用功,已经废掉的十年也足以让人的才智学问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缺陷。野莽先生对知青一代有一个一针见血的评判:在知识上是自学的,相当于小时候没有喝到牛奶。

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现实。很多人看问题缺少历史与全局眼光。事实上,我一向认为,要看清今天,就要从今天是昨天的延续这个角度来看。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仍然处在“后文革时期”。可以说,到2008年,全社会的荣誉与崇尚,以及国家的资源与特权,大都倾斜到了科学技术领域。现在中国有科学院院士,有工程院院士,在科学技术专业都有顶级权威,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与文化艺术领域,地位与待遇就相形见绌。中国原本是有以人文学科学者为国家栋梁的传统的,到了洋务运动以后才兴起了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潮,到了搞“四个现代化”,数理化成为占压倒优势的学科,而文艺因为反右等运动打击,全民都知道搞文容易惹祸,因此,重理轻文成为风气。

70年代至今,愈演愈烈,结果就是科技界倒不乏大师级人物,而文化艺术界却实在拿不出几位能够与世界级大师一较高下的人物。

科技与文艺有如此大的差距,在于学科专业的性质,科技相对而言是可以速成的,二三十年的专业训练足以造就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家与工程师,而文化艺术除了极少数表演性质的专业,大都需要几十年的钻研与修炼。

《(鬼趣图)和它的题跋》开篇讲到扬州马日珀兄弟是罗两峰的资助人,事实上,马氏兄弟是一个时代众多书画家的资助人。这种气魄与胸怀,与西方历史上的帝王以及近现代的富商成为艺术家的资助人,是完全可以相提并论的。马家靠盐致富,但是真心喜欢文化艺术,因此,他们依靠自己的财力,结交了也帮助照顾了书画家。

这种慷慨与大方,必然发生在太平盛世,而且,往往当事人的财富得自继承。富有与高贵的重要表现形式,并非是购豪宅、乘豪车、锦衣玉食、挥金如土,因为当一个人只会把财富用在自己以及家人身上时,无论如何也谈不到真正的富有,更谈不到高贵,而只说明是一个可怜、可悲甚至可笑的有钱人。

财富的最大价值,不在只满足一己一家,而在于能够满足拥有者所赞同、所欣赏、所热爱或者所同情的人。大众传媒不断强化中国有了多少亿万富豪,其实,比一比西方的慈善家,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认识到,中国还没有人富到足以使更多的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而只有学术或生活观或艺术趣味的相似之处的才学之士能够得到资助的程度。今日之中国不惟穷人可怜,就是富人也可怜得很呢!《唐宋壁画》一文,开篇头一句是“古画多绘于壁”,我相信对于书法来说,很可能也是最先在壁上划写的。按照现在所知的人类发展史,穴居时代的人类,会自然而然地在洞壁或岩壁上涂画,这一点即使在今天也能找到佐证,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的儿童不需任何人指教或提示,都自发地会在墙壁上涂画,可见这是人类的本能。

同类推荐
  • 中国绘画概论

    中国绘画概论

    中国画概念在表述了它的开放性的同时,亦表明它是一个流动性过程。开放性结构中,总是在不断丰富、不断地接纳新的子民。因此在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中標画的不同形态。从中国绘画自身发展的运动轨迹来看,大致呈现出和谐的古典形态、对立的近代形态和当代艺术家们正在奋力探索而渐渐露出曙光的辩证和谐的现代形态。
  • 辛丰年音乐文集

    辛丰年音乐文集

    “辛丰年音乐文集”收录了辛丰年先生主要的六种音乐著作:《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此外,文集还收录了《中乐寻踪》的内容和《乐滴》的部分内容,分别编入《处处有音乐》和《请赴音乐的盛宴》。这些著作最初是由国内数家出版社出版的,此次为集中出版。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曾经充当了整整一代中国古典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他的文字在专业的乐理、乐评以外还兼融这各种乐史中的名家轶事,无论你是在音乐的“门内”还是“门外”,他都将引领着你从历史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悟文化,品味“读乐”的无穷乐趣。
  •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从西方现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两方面细致而深刻地论述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其中,西方现当代艺术选取了21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选取了29篇文章,两者结合而来,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配以大量图片,图文并茂,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
  • 画廊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画廊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画家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一个缩影。这个影子,向森林、河流、山川以及大地上的万事万物投射一束能照见的光。这束光,面对那些画家的跌宕经历与坎坷人生,面对生与死、爱情与孤独。这束光,一位优秀的诗人、小说家,以他的敏感之心捕捉到了。
  • 美术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

    美术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术艺术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专著,详细介绍了美术艺术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探索,对美术艺术基本概念和阐释和对美术起源的探究;系统地介绍了美术的构图和色彩知识及其创作技法;对美术传播、鉴赏及美术运用的研究。对美术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对美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及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职责进行阐述与研究;对美术教学设计、评价与美术课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文字简练、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材料。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女医探案实录

    穿越之女医探案实录

    本是现代外科一把刀,谁知一朝穿越,顾小刀变顾小寡。验尸探案开医馆,顾小寡在大楚混得那也算个风生水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王启示录

    地王启示录

    本书内容包括:撼动世界的民企资本、公共资本的触角、大鳄来自四面八方、术业有专攻、英雄不问出处等。
  • 名门春事

    名门春事

    重生后,她端起陶罐狠狠砸破丫的头,从此崔郎是路人。这是一个吃货女主的种田生活,种着种着,他们挖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 广场舞大妈走上人生巅峰

    广场舞大妈走上人生巅峰

    自打二十多年前丈夫忽然暴毙,于平安便独自一人拉扯大三个儿子。大概是亡夫在天有灵,她这个迷糊妈培养出的三个儿子各顶个是人中翘楚。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她就过上了游山玩水的养老生活。虽然儿子们都快到了而立之年,但是于平安这几年的心态却愈发年轻。再有几天便到五十五岁的她跟着驴友团来到了传说中的通天山。在这里,她的人生发现了巨大改变。
  • 诡村(上)

    诡村(上)

    陕西关中这个地方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作为十六朝古都,这里民间流传着“江南才子关中将,陕西黄土埋皇上”的说法,而一些诡异的事件跟它厚重的历史一样,成为陕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五叔”、“五爷”是阴阳世家“任家”的后人,在祖传的职业之下,成为阴阳先生,又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灵异之旅……
  • 垫底网红校花

    垫底网红校花

    冬日图书馆,何俊熙红着脸对梨野说:“我喜欢你,我想让你跟我考上同一座大学。”“你走吧,我不喜欢你!”除夕夜,梨野发消息问何俊熙。“怎么确定喜欢一个人?”“我对你的喜欢你感觉不到吗?”“我感觉你比以前更讨人厌了!”女神节,梨野把一支红玫瑰递给何俊熙,“生日快乐!”何俊熙惊喜接过,梨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解释:“别误会,我只是拿不要钱的花凑数。”何俊熙无奈叹息,撩不到心上人怎么破?在线求支招!
  • 卿为君景

    卿为君景

    听说擎国皇帝不好女色?姜卿:“我信你个鬼!”事实上是……姜卿:“你走,你走,离我远点。”君景:“我不!娘子,你怎么可以这样无情。”众太监宫女:“陛下陛下,娘娘要收拾包袱回家了!”某皇帝:“快快快收拾东西,朕去见见朕的岳父岳母!”众人:“陛下冷静啊!”1.本书时代架空,不具备历史考究2.更新时间待定暂定为一天一更主角:姜卿,君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强无下限系统

    最强无下限系统

    自从得到了系统原以为会一飞冲天,但万万没想到这坑爹的系统发布的任务如此无下限,原以为能够反抗,但梦想美好,现实总是会给我一发意大利炮,像栋楼一样大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