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500000010

第10章 一寻根溯本求自我(7)

既然承认有宇宙这个东西,那么也就是对“有”做了肯定,这在逻辑上称为“正”;不过,这时候的“有”,只是一个观念,它什么属性也没有,所以又可以说它是“无”;“无”是由“有”推导出来的,但它却又是对“有”的否定,这在逻辑上称为“反”;然而应该明白的是,这时候的“无”已经不是纯粹的“无”了,不是什么也没有的“无”,而是“有”中之无,是说“有”没有属性,由此看来,这个“无”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有”,而前面说的那个“有”,也就是现在说的这个“无”。所以说,这里的“有”和“无”合成了—体,这在逻辑上称为“合”。

在“有”与“无”的统—体中,既可以说是“有”,又可以说是“无”,“有”可以变为“无”,“无”可以变为“有”,“变”就是合的结果。

在黑格尔的学说中,在宇宙发展的逻辑阶段,“变”是一个关键,因为有了“变”,就可能变出无穷多的东西来。不过,在这个阶段,所变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些概念,比如动、静、现有、无限、自有、质、量、度、假象、现象、实在、同一、差异、矛盾、主观、客观、理念、普遍、特殊、个体,等等。

这些概念虽然层次不同,但相互之间都以三一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思维逻辑的网络,为可见的现实世界的展现画出了一幅完整的、无形的蓝图。

这种蓝图展现出来,便成了现实的世界。黑格尔把展现称为“外化”。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动、植、人类,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及现象,其中也包括人类,都是思维逻辑的外化。思维逻辑外化后的自然界是绝对理念或宇宙演化的第二阶段,黑格尔称其为自然阶段。

自然阶段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发展变化同样遵循三一式进行,由时间、空间、物质、热、声、磁、电等逐渐演化,越来越丰茂,越来越具体,之后又先后出现了地质、植物及动物。

人是由动物脱胎而出的。

人从动物中一脱胎出来,便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这便是精神。人有大脑作为精神和思维的自然的物质的基础,他具有情感和灵魂,由此与自然阶段明显地区别开来,进入了绝对理念或宇宙演变的第三阶段。黑格尔称之为精神阶段。

精神阶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发展变化仍然遵循三一式进行,首先出现的是个人自身的精神,比如人的情感、感觉、思考、理论分析,等等。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的分析、综合,构成社会的精神,比如艺术、宗教、智慧之学,等等。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

然而,不管是主观精神也好,客观精神也好,都是宇宙的原有绝对理念的复苏。

当然,黑格尔的学说并没有到此为止,它还在向原本的绝对理念复归。不过我们说到人也就可以了。

当我们说到人的时候,就可以看出,黑格尔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也是将宇宙分成了两半,一半是无形的理念世界,一半是有形的现实世界,而人是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他的一切行为举止、缘由和依据,都在那形而上的绝对理念中早就存在了,都须在那形而上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费尔巴哈也是德国人,生于1804年,卒于1872年。他在青年时期,是一个虔诚的黑格尔学说的信徒,认为形而上的理念就是形而下的人的本性。后来,他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认为形而上的理念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人来源于自然界。在他看来,自然界是人的来源,也是人性的本质,他甚至认为人的食物也是人的本质,因为食物是血、心和脑的原始材料。然而他并没有用自然界把人埋没起来,而认为人高于自然界,自然界是非人性的。

人高于自然界的是什么?在他看来,是“理性”、“意志”和心。

这是动物所没有而人所特有的,所以,他把这三者称为人的“绝对本质”。这种绝对本质的具体表现是相互之间的“爱”。因为理性使人类自身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类,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而“爱”是把个人与个人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也只有爱才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界的动物区别开来,使其居于自然界之上。因此,费尔巴哈又把“爱”视为人的最高本质。

由此看来,费尔巴哈从形而上走到形而下,又从形而下走到形而上,最后将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位置颠倒了一下,认为形而上者是由形而下的东西产生的,是由形而下的东西决定的。

说他从形而上走到形而下,是说:最初他认为形而上的理念产生和决定着形而下的人或人的本质,后来却否定了形而上的理念的真实性,认为人是由自然界产生的,而人和自然界都是有形的、可感知的,都是形而下者,形而下就是一切,没有脱离开有形的可感知的东西之外的形而上者。

说他又从形而下走到了形而上,是说:他又通过人引出了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引出了爱,又以理性、意志和心为人的绝对本性,以爱为人的最高本质。而人是有形的,是形而下者,理性、意志、心和爱是无形的,是形而上者。认为人受着理性、意志、心和爱的支配。

说他将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位置颠倒了一下,是说:黑格尔的学说认为,形而上的理念产生形而下的自然界和人类;费尔巴哈的学说则认为,形而下的人类产生形而上的理性、意志、心和爱。黑格尔的学说认为,形而上的理念可以脱离形而下的自然界和人类独立存在,并决定着形而下的自然界和人类;费尔巴哈的学说则认为,形而上的理性、意志、心和爱不能脱离形而下的人独立存在,说它支配着人只是说它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它是什么样人也就是什么样。仅此而已。

由上可知,将宇宙划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用形而上的世界解释和理解形而下的世界,通过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来认识人自己,这是西方智慧的特点。

2.形下为基形上为导

西方最高智慧发展到19世纪,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再从形而上到形而下。

它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两位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生于1818年,卒于1883年;恩格斯生于1820年,卒于1895年。两人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为现代人类树立了一面旗帜,为现代人类确立了一种具有历史前导意义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学说的合理成分,并对它们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整个宇宙,还是自然界和人类,就有形的具体事物与无形的法则和条理之间的关系而言,前者是基础,是主体,后者是基础上的建筑,是主体上的附属;没有有形的具体事物作为基础,那些无形的法则和条理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挥作用。有什么样的具体的有形事物,就会有什么样的无形的法则和条理,从这一角度来说,有形的具体事物在起决定作用,而无形的法则和条理则居于从属地位。就这种主从关系而言,有形者为第—性,居先,而无形者为第二性,居后。如果我们沿用传统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名称,将有形的具体事物称为形而下者,将无形的法则和条理称为形而上者,那么,上面这种看待事物的,思路便是从形而下人手走向形而上。

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将这种主从关系看成凝固的、僵死的,在他们看来,在具体的有形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中,无形的法则和条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对有形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起着规范的作用,它们是什么样子,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就是什么样子。就规范和被规范的关系而言,无形的法则和条理处在主导地位,而有形的具体事物则处在服从的地位。由此,在分析和判断有形事物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的时候,就须从事物的法则和条理人手,以事物的法则和条理为指导。这种看待事物的思路是从形而上人手走向形而下。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作为宇宙中的一员,他遵循着宇宙的普遍法则存在和变化,作为宇宙中特殊的一员,他又有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有的法则和条理。所以,在分析和考察人类的时候,既要以宇宙的普遍法则为指导,又要以人类的特有法则为指导。

作为宇宙中的一员,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要维护自己的肉体和发展自己的肉体,为此也就要从自然界摄取物质营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置换。

作为宇宙中的特殊~员,人类从自然界中摄取物质营养,采用的是一种能动的方式,不但直接摄取自然界中的现成物质,而且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物质原料,创造自己所需要的新式物质,由此就形成了他的独特属性,即:利用工具进行劳动;由于劳动的需要而构成社会;劳动产生智慧并推动智慧的发展;社会的存在引发出社会意识,并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在智慧和社会意识的指导下生活。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类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处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初动力蕴含在人的劳动之中。由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使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不断发展,由此产生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式的更替,而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不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觉悟极大提高的历史时期,是人们最为理想、努力追求的社会。而要实现这样的社会,需要人们的奋斗和牺牲。所以,为实现人类最为理想的社会,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人们应该在这种社会意识的指导下生活。

劳动、社会、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作为,是有形的事物,属于形而下者;智慧和社会意识是无形的东西,属于形而上者。以劳动和社会为基础,引出智慧和社会意识,这种思路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以智慧和社会意识为指导,分析和看待人们的生活和行动,这种思路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在借鉴和改造西方传统智慧的基础上,为现代人开辟出了一条通往人生最佳境界的全新道路。这种境界不单是指人类最终要实现的理想社会,而且也指为这种理想社会而奋斗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历程。

3.沟通中西化西为中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西方传统智慧传到中国,中国人以玄学理解它,近代学者严复则以形而上学理解它。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它与中国老子开辟的思维方式属于同一类型,即以宇宙论为指导观察人世,分析人。

同类推荐
  • 论语通解(二)

    论语通解(二)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本书是法国著名博物学者布封所写的一本关于动物之美的小册子,分为文艺理论、动物肖像、科学论文三个部分。布封对于动物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对描绘对象认真充分的科学观察,是透过人生写出来的,往往借物讽世,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肖像》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范希衡,他的译文文雅而情感充沛,为读者充分展示了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著作的风貌。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达生编

    达生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交换秘密

    交换秘密

    他是回不去的过往,他是未知的现在,而他却是无法触及的未来。每个人都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所有的事你猜得到开头却想不到结局……
  • 挽救睡眠:知道这些就够了

    挽救睡眠:知道这些就够了

    你失眠吗?你害怕失眠吗?你知道是哪些东西拿走了你的睡眠吗?你想避免失眠吗?本书详细分析了失眠的成因、危害和应对方法,可以让你详细了解失眠的来龙去脉。仔细阅读本书,你会发现有那么多不经意的细节,竟然决定着你的睡眠质量。其实对很多失眠患者或者睡眠不佳的人来说,只需要一点点改变,就能看见很大的不同。来吧,现在就下载这本书,好好看看,然后好好地睡一觉。
  • 海洋中无处不在的科学(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无处不在的科学(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发生的自然过程,按照内秉属性,大体上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地质过程和生物过程四类,每一类又是由许多个别过程所组成的系统。对这四类过程的研究,相应地形成了海洋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四个基础分支学科: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生物学。
  • 现世皇妃两世情

    现世皇妃两世情

    这是一个,现代与古代交插的故事。如果喜欢现代,可以只看奇数章如果喜欢古代,便可以只看偶数章。但还是希望你能全部点开,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交融的故事。。。。曾经,以为那不过是一场梦了千年,也难以遗忘的梦。曾经,以为可把那个人忘记,但最终,却还是忘不了那刻骨铭心的痛。碧梦瑶,一个孤单的活了千年,一直忘不了他的独身女子,却在现代滚滚的红尘中,再与他们相遇。是爱,是恨,是纠缠还是最终依然要悲剧结束?一千年的梦,梦了一千年。
  • 我要喝酒,和很帅的男人

    我要喝酒,和很帅的男人

    我要和他分手。竟然敢说我是傻逼,这是要逆天了!老王说了,结婚前一定得立好规矩,老王还说了,女人结婚前脑子里进的水就是结婚后的眼泪。
  •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缉拿传染病的元凶抗菌良药青霉素的发明走进微生物生物分界林耐研究分类系统时,将生物分成了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但当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后,人们发现了更多新的生物,细胞间的一些微小差异也被一一识别。这样,两界系统也就不再适用。
  • 重生之启点

    重生之启点

    她在父母的反对之下,无奈夺门而出。不知道去哪里的她,漫无目的的开车游走在喧嚣繁华的城市里。她的泪水犹如滑落大地的雨水,不知道会掉落在什么地方。不知不觉已经驾车来到高速公路上,灯火通明的高速上,在雨水的衬托下,车辆犹如闪电,穿梭在人间。泪水模糊了双眼,雨水模糊了车窗。除了加速驶入同行车辆的行列,别无选择。“难道就这样被命运所左右吗?我不甘心···”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痛苦,……
  • 豆芽别跑

    豆芽别跑

    一段豆小芽与六小弟的青春校园时光,没有难缠女二的复杂三角关系,只有一段段笑与泪的成长,一曲曲华丽蜕变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