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500000036

第36章 名利富贵皆烟云(6)

庄子则以“颜回知足无累”的寓言故事表述这一思想。故事说:

孔子谓颜回日:“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对日:“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食干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日:“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基本需求是有限度的,欲望和奢求是无止境的。适应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以所得为足,即使生活并不富余,也会自得其乐;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以所得为不足,即使食美味,穿锦绣,也会满腹忧愁。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颜回很有学问,然而却不去求官,宁愿过着贫穷的生活。孔子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自家的土地足够穿衣吃饭之用,在家弹琴足可以自娱,学老师之道足可以自乐。既然有吃有穿有娱有乐,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

孔子非常赞赏颜回的思想和品德,认为这是对“知足者不以利自累”、“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的身体力行,以往自己只是咏诵这些古训,而颜回的品行让他在现实中开了眼界,可谓一大收获。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是说满足于自己生活的人,不用身外之利拖累自己。

“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是说明晓自己该不该得的人,失去了东西也不惊惧。

“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是说修养自己心境的人,没有爵位也不羞隗。

知足者以一斗米、一身衣为满足,认为身外之利只不过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对自己毫无用处,所以不去追求。不去追求,所以轻松瀹陕,没有拖累。

审自得者知道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而不应该得到什么,自然而然得到了,认为那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自然而然失去了,认为那是自己不应该得到的。所以得之而不喜,失之而不忧,永远保持着平静的心境,不会受到惊惧的骚扰。

修养自己心境的人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屑于那虚有其尊的爵位,所以有之而不荣,无之而不愧,内心永远平静如水。

不追求身外之利、身外之物、身外之位,就可以达到无累、无惧、无愧;达到了无累、无惧、无愧,就可以免除许多忧愁。这种精神境界是很高的了,所以孔子赞扬颜回,说“善哉回之意”。

颜回达到了无累、无惧、无愧,是不是就完全达到了无忧、至乐?故事中没有明确表述。故事的意义在于,淡泊于名利地位,就会免除许多痛苦。

6.养形忘利志道忘心

“知足”、“知止”是老庄倡导的自我修养方法,他们认为,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在利益诱惑的人间世界过上自在安宁的生活。不过老庄还展示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是忘心。

所谓“忘心”,也就是忘我,将自己的形体和心思都忘掉。

将自己的形体和心思都忘掉,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了。连自己的存在都忘掉了,还有什么利益的得失问题?

所以,一旦达到了忘心,也就超越了知足知止的问题,那将连什么是利益也将忘掉。忘掉了什么是利益,当然也就不会去追求利益;忘掉了什么是利益,也就根本不会产生足与不足、止与不止、忧与不忧、患与不患的思考了。

由此可见,达到了这种境界,也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就根本没有了忧愁。这就是无忧、至乐的境界。

庄子通过“曾子致道忘心”的寓言故事表述这一思想。故事说:

曾子居卫,缀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纯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其意是说:曾子在卫国居住,真是穷困到了极点。你看他,穿着麻絮袍子,却没有面子;脸面脬肿,手脚生茧;三天都不做一次饭,十年都没做过衣服;帽子倒是戴得挺正,可是上面的缨子却脱落了;衣着破到那个程度,只要拉一下大襟,胳膊肘子便露到了外面,顺手提一下鞋子,脚后跟便露到了外面。不过他全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拖着破鞋还在那里唱歌呢。在他唱那《商颂》的时候,歌喉之高昂,响彻天地,像是那金钟石鼓发出的声音。那个自负的样子,绝然不会做天子的臣下、诸侯的朋友。

这是为什么?庄子作了评价:那是因为他体悟了大道。

庄子将脱离世俗的人分成了三个等次:

第一个等次是“养形者”,他们重视自己的身体;为了保养自己的身体,可以舍弃身外的利益。所以庄子说“养形者忘利”。

第二个等次是“养志者”,他们重视自己的志向;为了达到自己的志向,可以舍弃自己的身体。所以庄子说“养志者忘形”。

第三个等次是“致道者”,他们重视体悟大道;一旦体悟了大道,就把天下的一切都忘记了,不但忘记了外物,而且忘记了自己,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形体,而且忘记了自己的心灵,忘记了自己在想什么。

在庄子看来,当把一切都忘记的时候,自然也就忘记了什么是得利和什么是受损,什么是富贵和什么是贫穷,什么是顺利和什么是艰难。到了这种境界,自然也就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了。

故事中的曾子就是致道者,所以他在极端穷困的时候并不感到艰难和忧愁,还在那里唱歌呢。

在庄子看来,当把一切都忘记的时候,一方面心中没有了一切,另一方面,又将天地万物都包容在了心中。说心中没有了一切,是说一切事物的特点、属性、形象和功能在人的心中全都消失了,一切事物之间的界限在人的心中全都泯灭了;说将天地万物都包容在了心中,是说将一切事物都视为一样的,不管是贵贱、高低、长短、黑白,都不加区别,兼容并蓄。

故事中的曾子就是“致道者”,所以他不以天子为尊,不做天子的臣下,不以诸侯为亲,不做诸侯的朋友,胸中怀有整个宇宙,唱起歌来声音能响彻天地。完全是—个摆脱了利益左右,独立于宇宙之中的伟人。进入这种境界,还有什么可以使人忧愁的呢?

三、财富面前的辩证思考

财富,谁也离不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

财富越多,生活越好,一般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大多数人都在为积累财富而忙碌,都在为守护财富而耗神,得之而喜,失之而悲。

可是,如果仔细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并不总是这样。有的人财富很多,可活得并不舒心;有的人财少物寡,可活得并不忧愁。如果说到典型事例,确有亿万富翁因为无法还债而自杀身亡,当代的世界出版大王就如是;也确有贫民百姓不求发财,只求温饱,结果安居乐业,悠闲自得,一生无忧。于是乎现代有了一种新说法:没有钱万万不行,有了钱也不是事事都行。

人们的认识虽然进了一步,可毕竟还是“没有钱万万不行”的。所以,人生在世,拼命追求财富者居多,把财富看得淡薄者居少。

不过,拼命追求财富者未必都能求得财富,而求得财富者却没有一个能够守住财富;求财不得而轻生者有之,财尚未得而中夭者有之,患得患失而神经者有之,财富到手而人空者有之。于是乎,财富是不是好东西也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眼下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个以钱为主人公的快板书,通过钱的诉说,道出了人们对待财富的种种情结。大意如下:

有人把我当做宝,走路睡觉忘不了,满以为如此钟情会得好报,谁知道这一往深情换皂泡。由此他满腔怒火胸中烧,斥我是魔又是妖,此事让我好心焦,满腹委屈向谁掏。怨只怨他一厢情思自煎熬,有哪个曾许诺言对他好,我非神来也非妖,神将我来变为神,妖把我来变成妖。

说来说去,好坏都不在财富的身上,而在人的身上,好人用财则有好的效用,坏人用财则有坏的效用,关键在于人如何认识财富,如何对待财富。

想要对财富有个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当然应该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系中去找答案。不过对于那些财迷心窍的人来说,未免有些阳春白雪,和之者寡;我们不妨退上一步,用老庄意境熏陶一下,对他们也许不无好处。

老庄意境有何见地?请看下面的论述。

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在老庄看来,人生在世,虽然不能没有财富,但财富多了也没用。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消费也是有限的。辛辛苦苦,煞费苦心,巧于心计,一辈子不得休闲,积上偌多财富,到头来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不要说是财富,连自己也不再属于自己。与其如此,倒不如早早歇手,顺其自然来得自在。

对此,老子作了简洁而精辟的表述。他说: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其意是说:手中把持着财宝,想让它一天多于一天,倒不如早早罢手;把金属打造得尖尖的,就不可能保持长久;金银财宝堆得满屋都是,可是最后一件也不归自己所有;因为有财富而感到骄傲,那是自己在惹祸引咎。

庄子对这种思想作了全面阐述。其思路大体如下:

其一,人生人死,都是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在庄子看来,人原来是不存在的,不但某一个人原本不存在,就是人类原本也不存在。人由不存在变得存在了,那是宇宙演变的过程到达了这样的时候,而人由存在归于不存在,那也是宇宙演变的过程到达了这样的时候。因此,人生人死,都是大自然的变化过程,谁也改变不了:当你应该到来的时候,不想来也得来;当你应该回去的时候,不想去也得去。’

他通过“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表述这种思想。故事说: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日:“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日:“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嗽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大意是说: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施前去吊唁。当他来到庄子家时,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蒲草编的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呢。

惠施很不理解,责备他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女,身体都劳累坏了。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敲着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当我的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不悲伤呢?可是后来想了想,想清楚了,也就不悲伤了。你来听听我的想法。我的妻子想当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

后来眺然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生了形体,由形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现在她死了,又由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之后形体也会消散,气息也会泯灭,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样子。

这样看来,人生人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样,循环往复,无有穷尽。我的妻子死了,也正是沿着这一循环的道路,从一无所有的大房子中生出,又回归到她原来一无所有的大房子里面休息,而我却在这里为此号啕大哭,这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吗?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止住了悲伤,不哭了。”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生人死,都是大自然循环往复过程的展现。

其二,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像是骏马过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在庄子看来,宇宙的变化是无穷的,而人生在世,相对于宇宙的变化而言,是很短暂的,就像是飞奔的骏马跳过地面上的一个小缝隙~样,瞬间即逝。他说:

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讫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

庄子对此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渗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驶,堕其天袭,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

其意是说:人活在天地之间,像是骏马飞奔,越过缝隙,一眨眼的时间就过去了。没有一个不是蓬蓬勃勃地出生,没有一个不是萧萧条条地死去。先是变化而出生,后是变化而死亡,有生命的东西为此而哀伤,有情感的人类为此而悲痛。与其如此,还不如解开那自然造成的束缚,抛掉那自然造成的桎梏,随物旋转,魂魄游到哪里,自己就随从到哪里。这就是人的最终归宿。

从无形变为有形,又从有形变为无形,这是人们共同显示出来的人生道路,但却不是追求至理的人所追求的。

也就是说,人生非常短暂,只是大道变化的一个瞬间。大道流变就像骏马飞奔,人生在世就像飞马过隙。

生生死死,是大道流变的自然过程,生物变化的自然程序,人皆如此,没有一个能够避免。

其三,金银财宝不归自己所有。

有鉴于上述两点,人无须为积累财富而奔波,只要顺随自然,维持住自己的基本生活也就可以了。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是因为人没有自己私有的东西;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是自己的,更何况其他外物呢。

同类推荐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 其实就是懂幽默

    其实就是懂幽默

    怎样的建议才更有效?如何回应才能摆脱尴尬的场面?怎样拒绝才能不伤人?本书告诉你,一针见血的真心话,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严肃地说出来,轻松幽默地表达,效果会更好;面对他人的出言不逊,与其暴跳如雷、针锋相对,不如用一句幽默而颇含深意的话让其有口难辩;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时,不需要强硬,用幽默的话语加以暗示,既能博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幽默能打破思维定式,穿越情绪的防火墙,把僵硬的语言变得婉转,把黑白的语言变得多彩。幽默,是化解困境的有力武器。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性与性格

    性与性格

    本书是一部涉及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的西方学术名著。作者对男女不同性别在精神上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妇女解放问题有深刻的见解。
热门推荐
  • 锟铻记

    锟铻记

    一次失误使备受瞩目的雕刻师成为了等死的阶下囚;一场意外,使富可敌国的陆家一夜之间被灭满门;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悄然来临......
  • 异能指数

    异能指数

    一代人杰闯宇宙,步步怪诞走向巅峰!无上的经、不灭的瞳、不朽的身,逆乱时空!一个你想不到结局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渔上千枝树

    渔上千枝树

    今生转世为鱼的天灵,原本设想的完美剧本应该是跨天海,化为龙,然后和愠镜一起逍遥快活人世间,却不想发生了意外,以至于只能死盯着那棵树,苦兮兮看着别人恩爱。天可怜见,这发展不对呀!这是一个萌“鱼”寻夫的故事(短篇合集)...
  • 佛说咒齿经

    佛说咒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对影成双,年华未晚

    对影成双,年华未晚

    婆婆趾高气扬地将挺着肚子的小三领回了家,不仅如此,丈夫还害死她的母亲,霸占了她的家产,将她赶出了家门。鱼死网破之时的乔影遇到了那个让她有了第二春的男人——陆景年。乔影悄无声息地沉沦在这个男人的生活里。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陆景年将她截去了卧室:“乔影,仇我给你报了;现在,是不是该造宝宝了?”
  •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尔各答市的人都忙着训练鸽子,希望所养的鸽子能被选为传信鸽。小男孩也一心想把花颈鸽训练成信鸽王。它曾冲向老鹰,去救自己的同伴,也曾在暴风雨中迷航;还曾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不幸的是花颈鸽在执行一次重要任务时受伤,从此意志消沉……它还能飞上蓝天吗?
  • 婚姻说明书

    婚姻说明书

    第一部,省散打冠军因受伤选择退役到满城大学攻读经管学位,因运动会出色表现遭遇外国语院花,数理学院可爱女生,法学院冰冷女皇,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讲述几对不同的伴侣如何度过自己的第一年,第十年,第二十年,第三十年婚姻!
  • 人生三篇:做人 做事 做领导

    人生三篇:做人 做事 做领导

    无论身处庙堂还是江湖,生活在繁忙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让内心充满宁静,让精神富有营养,才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感悟到人生中那无处不在的生活智慧。
  • 快穿宿主总失忆

    快穿宿主总失忆

    甜宠,he,男女主双洁,1v1。碰上那块玉佩,遇上那个前年老鬼,平淡的日子在那一刻转变,合乎情理被一圈一圈的红线包围,剪不断,理还乱,情难续,意难平,前尘渐忘。萌了吧唧的团团带着秦悦穿梭这里到那里,可惜宿主的记性不太好。总是忘记某些重要的东西,忘记某个重要的人。“你究竟是道长还是……”秦悦:你是谁?boss:贫道,惠通。秦悦:道长!boss:孤的名讳岂容一介草民直呼【本系统还没开发过,价值一个亿。】【宿主自求多福吧。】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