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4400000003

第3章 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2)

一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协调。

不少父母因为工作忙、家务重,很少跟学校教师联系,就不了解学校教育和孩子在校的表现。有的父母言行举止有悖于学校教育。

比如,教师教育孩子做事要踏实认真,父母却说“会捣糨糊才是真本事”,这样就容易误导孩子或引起孩子认识的矛盾。

还有的父母怕孩子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担心孩子“走歧路”,就把孩子禁锢在“孤岛”似的家里,限制在“两点(家庭一学校)一线”的空间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分离”,更谈不上协调一致了。

二是家庭内部教育不一致。有不少家庭的父母之间、父母与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观念冲突、内容矛盾、方法不同的情况。他们相互间很少商量,各行其是,甚至各执己见,在孩子面前争吵,有时出现母亲唠叨、父亲训斥、爷爷“打圆场”、奶奶袒护、外公外婆充当“保护伞”的混乱现象。还有的父母当孩子有点成绩就彼此争“功”,孩子有了问题就互相推诿。这些都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影响了教育效果。

这些情况容易让人想到伊凡·克雷洛夫的寓言:梭子鱼、虾和天鹅想要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可是三个家伙用劲的方向不一致,结果使出吃奶的力气,车子还是在原地纹丝不动。类似地,如果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不一致,力量不协调,那么即使“使足劲”,也会互相抵消、毫无进展,甚至产生负面后果。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达到协调一致呢?

首先,要处理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协调教育。孩子是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下成长发展的,父母要主动、经常地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内容,了解孩子在学校里思想行为的表现,以及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反映孩子在家里的状况,接受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父母还要关心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积极联系社会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交往。

其次,要正确处理家庭内部的关系,形成协调一致的家庭教育合力。父母要经常阅读家庭教育的书报杂志,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交换对教育孩子的想法,统一思想、互相配合、避免分歧,防止在孩子面前暴露出教育的不一致。特别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矛盾时,要冷静克制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最好等事后背着孩子交换意见,采取“补台”或补救措施。

心理知识:

当一个人有一块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块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

两块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一块可以信赖的,校准时间,并以此作为标准,按它的指引行事。就像尼采说的:“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

这就是“手表定理”。手表定理启示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

5.教育要接收孩子的反馈——反馈效应

父母在向孩子灌输正确观念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反馈。互动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教启示: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误区是:父母只管自己“教”,却忽视了孩子的信息反馈。单向地向孩子灌输的信息量过多过杂,延续时间过长,以致孩子反馈信息不全面,不充分,不及时。许多父母不注重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乃至心理变化,忽视过程的教育,不善于根据孩子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节奏和步骤,致使家庭教育产生简单化、成人化等弊端。

比如,父母指出孩子的过错时,孩子常会找出各种借口进行辩解,尽力说明他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如:“那个孩子不是也干了吗?”;“可是,你事先并没有提醒过我这件事不许做嘛”。

很多父母常认为孩子的辩解是狡辩,不分青红皂白地就予以“镇压”,根本不认真倾听和分析孩子的辩解内容。实际上,孩子的辩解往往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反馈。

在批评孩子时父母应该先听听孩子的申辩,并认真分析孩子的辩解中有多少是找借口推脱责任的,有多少是客观说明事实真相的,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首先要对孩子的合理理由表示“承认”,这样才能消除他的戒心。防线攻破了,孩子对父母的话能够听进去了,这时再说“无论你有什么理由,做了坏事就是不对的,坏事终归是坏事,是社会秩序和公德所不能允许的”,孩子就有可能在父母的引导下,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是犯了错误,在这件事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而改正错误。

运用反馈效应原理调节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性反馈。父母就某个问题教育孩子前,通过检查、询问,观察孩子眼神、表情、言行举止以及联系学校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掌握大量反馈信息,为调节控制教育过程提供依据。父母把握孩子先期反馈信息越正确、全面、及时,对这一问题的诊断越确切,针对性也越强。

2.效应性反馈。父母在就某个问题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谈话、察言观色和检验教育效应等方式,及时发现教育过程的成败、得失,立即进行调节控制,优化教育过程,增强教育效果。

3.巩固强化性反馈。父母对孩子,可以深入地谈心以提高他的认识,促其操作实践以熟练他的技能,使他反复训练来规范他的行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巩固强化教育效果。如果再发现新问题,就及时解决,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和强化教育成效。

凡是经过强化反馈获得的印象,一般比一次性思维所形成的认知表象或刚学会的动作技能,要更深刻、更牢固。

4.延续或补充性反馈。父母就某个问题教育孩子之后,通过布置任务、提出相关要求等方式,使教育效果得以延续或补充,从而避免就事论事和“一阵风”的偏弊,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识,升华他的观念,也有助于规范孩子的行为,把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品质。

心理知识:

“反馈”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控制系统内,将放大器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到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

借用“控制论”这一现代崭新的科学理论之一的概念来说: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人”输入端,可以影响信息再输出,起调节控制作用。这叫做“反馈效应”。

用控制论来考察,家庭教育其实是父母与孩子信息(包括认知、情感、意向、行为等)双向传递的控制系统:父母输出“家庭教育”的信息,孩子随时反映“受教育”或学习的信息,其中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并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在教育中,父母应及时根据孩子的反馈信息,调节控制教育过程,以提高教育的效益,使教育过程始终处于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

这就是教育中的“反馈效应”。

6.重视孩子的许多“第一次”一首因效应

孩子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会给今后的生活打下烙印。

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给他打下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或者对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第一次”,父母都要予以重视。由于首因效应,在你教会孩子第一次该怎么做的时候,会给他打下烙印,从此开始形成习惯。

比如,有一个孩子叫圆圆,在幼儿园上大班。老师要求圆圆回家复述上课时老师讲的故事,并由父母把它写下来。当时圆圆妈妈工作特别忙,晚上加完班回家已经9点多了,但她还是认真地对待孩子讲的每一个故事,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本子上,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结果圆圆的第一本作业得到了老师奖励的一面红旗,成了班里最好的作业。

圆圆受到了鼓励,就把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用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上学后她经常拿到学校的各种奖项,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又如壮壮,在小学一年级时,一天晚上他拿着《新华字典》,让爸爸帮他查生字。爸爸先问他老师是否教过查字典,他说老师教过了,但他不太熟练。爸爸就让他自己查。刚开始壮壮有点畏难,爸爸就告诉他不懂的地方爸爸再教他,但他必须先自己查。

壮壮自己去查,果然查到了这个字。后来他再也没有让爸爸帮他查过字典,而且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自己的事,只要动脑筋能解决就自己解决,实在不懂才去问父母和其他人。这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升了壮壮的学习能力。

这两个事例都说明,“第一次”会对孩子打下多么深刻的烙印,多么深远地影响他今后的生活。

作为父母,要重视孩子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比如:孩子第一次在学校受老师的表扬,父母在勉励孩子的同时,要告诫孩子珍惜荣誉;孩子在学校第一次受到了批评,父母不要盲目责怪孩子或说老师的坏话,而要鼓励孩子把事情经过讲清楚,帮孩子分析原因;

孩子第一次与同学发生矛盾,父母不要护短,要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孩子开阔的胸怀;孩子第一次参加学校活动,难免会胆怯,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在探索中寻找成功的快乐。

相反,父母如果不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就可能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一天晚上,冰冰的妈妈下班回家,冰冰马上端出饭菜,兴奋地告诉妈妈,这是她第一次下厨,并满怀期待地让妈妈给“打个分”。妈妈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菜,马上吐了出来。当时她又累又饿,脱口而出的就是不耐烦的指责:“你当盐不要钱呀,这么咸怎么吃呀!不会做就别瞎折腾,浪费粮食!”结果女儿深受打击,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主动为妈妈做过任何事情。

心理知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字词,然后让他们以任意的顺序回忆。结果表明,位于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比中间部分的字词更容易回忆,在心理学上,前一种现象叫“首因效应”,后一种现象叫“近因效应”。

“首因”是指最初的印象,它会给人的认知活动造成强烈的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一篇文章、一套数据,开始的内容比后面的部分记得清楚,是因为新的刺激能引起兴奋,在大脑皮层留下较深的痕迹,以后回顾起来比较容易。思维的过程也表明:人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定势”,即“先人为主”。初次印象是思考问题的起点,人们分析问题、判断问题是从这个起点向后延续的。

首因效应使人类有一种特性,就是对堪称“第一”的事物有天然的兴趣和较强的记忆。比如,你能列出很多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国第一个皇帝,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可是紧随其后的第二,你能说出几个呢?

由于首因效应,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对“第一次”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第一次恋爱,等等,但对第二可能就没有那么深的印象。

7.合适的氛围有助于教育——氛围效应

父母在教导孩子时,要注意营造符合教育内容的氛围。

平时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创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教启示:

有一个孩子高考落榜,牢骚满腔,非常烦躁。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却火上浇油:“你要重读一年,可得为大人争口气呀!”儿子一听火了:“难道是我不努力?”父亲一跺脚:“你没考好还有什么道理?”儿子顶撞道:“你的工作又做得怎样?”父亲气得青筋直暴,连说几个“你、你、你……”可以想象,接下来就是父子俩的短兵相接,唇枪舌剑。

在这样的气氛中,是不利于对子女进行激励的。大量事实表明,在和谐的气氛中,子女更容易冷静思考父母的话,理解父母的苦心,从而愿意按照父母的激励去做。就是说,父母在激励子女时,要注意说话的艺术,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比较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另外,家庭气氛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和谐气氛中的孩子,往往心情愉快,性格开朗,活泼自信,智力提高快;而长期处于压抑气氛中的孩子,往往缺乏热情,孤僻内向,脆弱忧郁,智力发展慢。就是说,一个和睦的家庭、轻松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

据首都师范大学的调查表明,儿童在家庭中感到快乐的比例大约为20%,明显低于父母。这说明大多数父母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有的家长说,我们整天为了生计奔波,哪里有时间、精力营造什么家庭氛围?其实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与经济条件及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都没有多大关系,关键在于父母是否重视。

首先,父母不应该让家庭成为一个充满紧张气氛的“硝烟弥漫”的战场。虽然任何家庭都会有矛盾、有争吵,但父母尽量不要把矛盾和争吵暴露在孩子面前,不能因此对孩子造成伤害,尤其不要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孩子年龄小,内心比较脆弱,缺乏安全感,家庭的矛盾和冲突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想象的心灵伤害。

父母还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有的细心的父母,善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比如,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用餐情景,这包括对餐室布置、食品烹饪、用餐气氛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亲切、和睦、温暖的情景会使孩子感到幸福、愉快,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绪,而变得更加好学上进。

同类推荐
  • 完美育儿百科

    完美育儿百科

    本书突破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的传统常规,将育儿过程中的“养”与“育”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具体细分,广集早教、育儿专家之精华,指导新手父母对宝宝的呵护不仅局限于饮食喂养与日常生活护理,还需要注重对宝宝在智能与性格方面的培养。本书可帮助新手父母快速掌握亲子沟通的秘诀,并有效解决各种问题,轻松塑造宝宝的完美性格。
  •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全集)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全集)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大全集》主要内容简介: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只有经过青春期,男孩才能从童年过渡到成年,从幼稚变为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对每一位父母而言,看着自己的儿子天长大,除了骄傲和自豪之外,面对青春期孩子越来越难以琢磨的内心,父母也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面对青春期男孩出现的各种问题,父母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孩子的青春期与孩子一起成长。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一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等方面人手,将孩子与父母之问的矛盾与隔阂进行了——化解。文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既有探因,也有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启示,促成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中健康成长!
  • 八零爸爸

    八零爸爸

    随着“80后”日益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面临着重大的教养孩子的责任。年轻的“80后”爸爸怎么才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好爸爸?本书的作者有两个孩子,这本书正是他的成功教子经验的总结。书中以作者与自己的孩子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和他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实事件为案例,形象地展示了爸爸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包括怎样读懂孩子的内心、怎样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种素质、怎样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等,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非常有效且简单、易操作的与孩子的相处方法。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对年轻的爸爸教养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启发。
热门推荐
  • 我老婆要做女帝

    我老婆要做女帝

    来到一个被穿越者改造过的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陈亮亮表示,其实我想回去来着。……被逼为奴又如何?一样是出人头地,是金子无论在哪都会闪光。拳打魑魅魍魉,脚踢各路虎狼。无论荣华美色,初心不失不忘。蛮族买办撒克逊?哼哼,我就问一句,还有谁?还有谁?……那我是离家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了?……嗳嗳嗳,借月光宝盒一用,可好?……那我叫你一声老婆,你敢应吗?……我去,你还真敢玩!(啥都求啊。)
  • 哈佛情商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哈佛情商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所谓情商,就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一个高情商的人不仅在生活中如沐春风,爱情上春风得意,做领导也能带领团队取得更辉煌的成绩。高情商的人即使是个职场新人,也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晋升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我们找到情商这把钥匙,打开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门。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暗淡亦有光

    暗淡亦有光

    一个游戏,名字叫越纪,刚出来便大火,内测老玩家云之峰进入新区——4区。展开了一段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故事
  • 从姑获鸟开始

    从姑获鸟开始

    身如鸿毛,命如野草。见过最黑的夜,所以心中炽烈明亮的火焰,从不动摇。企鹅书友群724804514(剧情向)二群746668840(欢脱)全订群790852436
  • 时光去了,你还在

    时光去了,你还在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情感故事和随笔集,作者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细密烦琐的生活之中,怀着温柔真挚的情感,感悟每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把生活中的真善美一一描摹,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读者智慧生活,学会把最好的爱,用最适合的方式送给最爱的那些人。也学会在最平凡普通的生活中,体悟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并且,努力珍惜。
  • 时光之洲

    时光之洲

    据探索家的探索可知,大西洋海底有一块大陆,可是这块大陆却于一夜之间湮灭在海底的世界……这块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 沉鱼下海

    沉鱼下海

    已经习以为常了。凡是上级安排的工作,就像一场雨的到来,我们除了接受,还是接受。道理很简单,雨不会朝天上下,你要么带雨衣,要么闪人。你闪了没关系,下岗人员那么多,你不干,有人干,两条腿走路的人太好找了。只是这场雨来得突然,太出乎我们意料。说是社区居委会也要搞招商,而且有具体的招商指标。这真是一场暴雨,够急、够猛,下得我们措手不及。不只是我,所有的社区干部,都被这场暴雨浇湿了。社区干部整天泡在社区那小天地里,精心侍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几时操心过那么大的事?想招商多么重要多么高难度啊,我们社区干部能干得了那么大的事吗?
  •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

    哭闹中的孩子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每个妈妈都曾深深领教过;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里,再也没有什么比哭闹更能让父母紧张到双腿发软或有深深的挫败感了。改变你对孩子哭闹的回应方法,你家这场无休止的“哭闹战争”现在就可以结束。孩子不哭不闹,父母没烦没恼。本书将要回答以下七大问题,最终找到哭闹根源,提出解决办法:·哭闹究竟是一种什么行为? ·哭闹会对孩子产生哪些消极的影响? ·孩子哭闹的目的是什么?·父母处理哭闹时的错误做法有哪些,错在哪里?·有效制止孩子哭闹的办法有哪些?
  • 黑彼得

    黑彼得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黑彼得》《三个大学生》《铜山毛榉案》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