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17

第17章 墨家的尚同说及其实践精神(5)

善和用交互发展其内容,在中国伦理学史上是一个特色。这是儒家所不及的。再讲到利,墨家和儒家也表现一种不同的轮廓。儒家把义和利分开看,墨家以为义即是利,所以说“义,利也”。意思是说有利的即是合于义的。墨家常将爱利并举,所谓“爱利万民”,所谓“兼相爱,交相利”,所谓“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墨家的利,范围是很广的,所以讲到孝,也牵涉到利,所以说“孝,利亲也”。这都是和儒家不同的地方。不过儒家所谓利,单指货利说,所以孔子以“小人喻利”为非,孟子亦以“上下交征利”相戒。如果单就货利说,那就墨子也是加以反对的。我们看墨子《节用》中篇所论述的一段,便可以明白:古者圣王为节用之法日:凡天下群百工轮车辕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日,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日: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制为衣服之法日:冬服绀鲰之衣轻且暖,夏服烯络之衣轻且清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墨子以为“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可见墨子所谓“加利”,是在“加费”以外的东西。加费而又加利,即是义,加费而不加利,即是儒家所谓利。这样说来,儒墨虽不同又未尝不可求其一致点。现在讲到墨家的实践,墨家以为凡是为他人的福利的即是利,也即是义。有义即有利,有利则有义。这便是墨家的实践精神所在。我们且看《贵义》篇关于墨子的言论一段记载:子墨子自鲁即齐,遇故人,谓子墨子日:“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墨子以为行义即是“利天下”之道,故以“自苦为义”相高。可见墨家“以自苦为极”的精神,即是贯彻它“自苦为义”的精神,亦即是贯彻它“利天下”的精神,这便是墨家的实践精神的正解。

在本讲第一段中,我曾记述墨子冒险访楚王,劝毋攻宋的一段故事,这是何等的实践的精神!无论这段故事是否可信,但在《墨子》书中所表现的这类的瑰意琦行,却是很多的。墨子本置生死于度外,故能“裂裳裹足,行十日十夜”,故敢大胆宣言:“虽杀臣,不能绝也。”而在对谈之顷,犹斤斤以“必伤义而不得”为戒,可见墨子的实践精神,总是一贯的。这段故事,正是墨子“自苦为义”的人格之充分地暴露。

不仅墨子如此,我们更可以从墨子的弟子观察他们的实践精神。《吕氏春秋》说:“墨子弟子,充满天下。”《淮南子》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足见墨子弟子之多。但何以史书不传其名呢?这必是墨家专以实践为依归,于生死且不计,又何暇计及身后之名。孙诒让在《墨学传授考》绪言上说:“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与草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这是实在的情形。因为这样,我们现在要考察墨子弟子的生活情况,颇不易易。就中禽滑厘一人,是比较容易知道的,《备梯》篇说:

禽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禽子事墨子三年后的成绩,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我们就不难想见墨家的实践精神了。“手足胼胝,面目黧黑”,一定是墨子弟子的普遍情形。又《鲁问》篇说:

子墨子出曹公子于宋,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日:“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勿得,无以祭祀鬼神……”

由曹公子的谈话里面,也可以看到墨子之门,皆“短褐之衣,藜藿之羹”,与“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正是一样的实践精神。这样看来,墨子所以为墨,和儒之所以为儒,确实是两样的。儒家虽重实践,但和墨家比较起来,便完全不同了。墨家既有这么一种特色,宜乎在当时蔚成一种特殊的风尚。

六、墨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潜势力

一个社会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各种的社会环境,也有各式各样的思想。社会环境可以影响思想,思想也可以影响社会环境。其问的复杂关系,实非短时间可以说得明白。现在单讲墨家思想对中国的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影响。中国本是一个特重神权的国家。天道观念在中国古代发达最早。“称天下治”,又是初民社会最便宜的一种政策,不过社会演进到孔子的时候,政策却变了,由天治主义转变为人治主义。孔子将古代的宗教思想盖上一层伦理的外衣,遂有“正名”思想的发生。“正名”的思想,在宗法社会中是需要的,可是在封建社会中,究不如天治主义来得有系统,又有力量。因为封建社会是以宗教为其主要的精神支配工具的。在这时,墨子遂提出他的尚同说,使古代的天治主义复活起来。墨子建立天鬼的思想,换句话说,建立神的存在和灵魂不灭的思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实种了一个不拔的根基,这种思想随着社会的演变而演变,却并没有消灭,谁说墨家思想在战国以后便已消灭了呢?在这里我们不妨作一种简单的考察。

先就思想方面观察。战国以后,有汉之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说。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不能说和墨子的天志说没有关系。墨子说:“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意思是说人之有规矩,即以天之规矩为规矩。但董子说: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奸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谓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为人者天》)这不是以天之规矩为规矩吗?不过墨子的思想,虽推重天志,却并不忽视人力,他所以提出非命,便是推重人力的表示。严格地说:墨子的思想已立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基础。墨子之说,认天有威权,祸福只由人自召,顺天之志,便可得福,逆天之志,便不免得祸。董子之说,较墨子稍有不同,天固有威权,人亦有威权,人与天地可以相偶。譬如他说:

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高物。物痰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痰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人副天数》)不过董子认人是“所取天地多者”,似乎天的位置仍高于人。后来到唐代刘禹锡的时候,才真的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发挥了一番,刘禹锡和柳宗元论天,也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段佳话。柳宗元论天,偏于自然,似是道家的系统,若刘禹锡论天,则于自然与阴骘之说,两有所去取,似折中于墨家与道家之说而成者。他说: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日:“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

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日:“天与人实刺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蹯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日:“天与人交相胜耳。其说日: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常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常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成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天论》)

或日:“子之言天与人交相胜,其理微,庸使户晓,盍取诸譬焉?”日:“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求荫乎桦榱,饱乎饩牢,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者莫能竞也,斯非人胜乎?苟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苟由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吾故日: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之宰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何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诸近者已。”(《天论》)

刘禹锡之说,确实比董仲舒之说又进一步,因为他能说明天人交胜之理。不过认“天常执其所能,以临乎下”,“人之宰则归乎天”,似乎仍逃不出墨家的观点,所以天治之说,在中国思想家总保留相当的势力。

天与鬼是相因而至的,汉代神鬼之说大张,而方士迷信尤复肆其烈焰,于是中国乃有正式的宗教,始则为从印度输入的佛教,继则为自创的道教。而佛教与道教遂在中国社会拥有很长久的历史与势力。它们的兴起,不必和墨家的天鬼说有如何的关系,然而当时的社会相信鬼神,所受墨家的影响极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因相信鬼神至于相信一切阴阳怪诞之说,更进而至于皈依佛教,虔奉道教,都是意计中事。道教中的张鲁,以鬼道教民,与古代社会的神道设教,规模又不同了。王充生当鬼神说大炽之顷,对当时灵异怪诞之说,极尽辞辟之能事,尤其是对墨子的明鬼说,更排击之不遗余力。墨子《明鬼》篇,具引杜伯杀周宣王,庄子仪杀燕简公之事,以为鬼神不可疑,王充便认为是“似是而非,虚伪类真”之论。

我们从王充对墨子明鬼说排击之力,也可见墨子明鬼的思想,在当时还有很大的力量。不过虽经王充之排击,而社会上对鬼神的迷信并不曾减杀几许,可见潜势力之大。

降至齐梁之际,因信佛者加众,而对鬼神的迷信,遂亦有加无已。范缜作《神灭论》以明无佛,实即谓离形无神,完全是无鬼论的论调。由范缜一篇文字,遂引起了许多非难诘责之辞。从曹思文、萧珍、沈约以至梁武帝,几乎当时的思想界全部出马,以驳倒范缜《神灭论》为鹄的,当时思想界的混沌,已可想见,下及宋代,因昌言阴阳二气,更畅谈其鬼神,在思想上又布满着许多迷雾。

再就社会方面观察。天鬼的观念在中国一般社会实据有庞大的势力。

家家崇奉天神,认天是一个有意志的主宰,能降临祸福,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迷信。此外还有许多神殿,专以拜天为教,认天可以疗治疾病。这种尊天的思想,未尝不是从古代天治主义而来。至于神鬼之说,也盛行于中国各地。一谈到神鬼,几乎人人都可以诉说一大篇,并且可以提出许多证据。这可用三种原因说明:

一、人死为鬼之说,几乎成为极普遍的迷信,而墨子的明鬼说要亦宜负重大之责任。

二、儒家的丧礼祭礼,以鬼神来格来享为旨归,亦招致神鬼迷信之由。

三、科学不发达,对各种怪异现象不能作有体系的说明。

由以上三种原因,遂引起各种迷信之发达,并诱致各种宗教之发生。

其后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而宗教迷信遂一发而不可遏。上面已经说过,封建社会是以宗教为其主要精神动力的,中国的封建社会所占的时期很长,因此宗教迷信遂得大肆其威力。墨家的思想既以天鬼不说为足以丧天下,而极尽其鼓吹的能事,则在以后封建社会尖锐化之时,更安有不变本加厉之理。我所以认墨家天鬼的思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实种了不拔的根基,便是这个缘故。

同类推荐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 世界在你心中

    世界在你心中

    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布兰迪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圣克鲁斯分校四所高校所做的精彩演讲与讨论实录。克里希那穆提针对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焦灼不安,以亲切而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与大家深入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恐惧、思想与自由、觉知与改变等重要问题。他指出,只有没有预设、没有抗拒地观照自己的真实人生和整个存在,人们才能发现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不为任何权威所束缚,获得心灵的完全自由。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彻底的改变。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本书由吴晓明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本书主要收录了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表现、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精神发展的阶段、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等内容。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热门推荐
  • 鬼眼邪医

    鬼眼邪医

    “没钱?不治。”“很帅?考虑一下!”她是当代异能特工队中最牛掰的医用特工。凭借一双鬼眼,四处坑钱骗色不说,还卖萌耍宝。让你把自己卖了还帮她数钱!本想如此悠哉一辈子,但却因为五十亿的奖金,接受了“神秘”任务穿越到了古代。当发现自己胸前一览无遗的平地时,叶幼怡同学真想仰天狂吼道:“尼玛,为麻穿成了一个小屁孩儿!”东方玄界,虚拟王朝,就算危机重重,也要好好活下去。穿越,咱也要穿的够范儿,走起!透视治人。鬼眼经商。炼制丹药。修炼长大。睥睨天下!她终究会发现那埋藏在鬼瞳之中惊天秘密,在这世道永放光华!——他是大周辽北边境,淮相王府的嫡亲小王爷。所有人眼中的第一美男子,却也是外人眼中的头号废物。却有谁知道,痞,不过是他的保护色。正所谓是腹黑中的极品,极品中的战斗机!骂人?一点不带脏字儿。纨绔?狐朋狗友排排站。武功?武尊只够练手劲儿。至于阴谋吗.某人勾唇,要不你和我玩下试试?就是这样一个不把任何事情放在眼里的极品王爷,却被那样一个“土肥圆”兼“矮邪穷”给拿住了——*--*--*--*【精彩影院】“是你救了我?”“还能找出第二个人吗?”“你分明是个孩子。”“看着年轻罢了。”“你到底是谁?”“医药费,针线费,手术费,一共一千两黄金。”某女娃没理他,将白皙粉嫩的小胖手摊在李轩眼前。“我没钱。”李轩神色一僵,有些尴尬地说道。叶幼怡抬眸,上下打量了李轩一番,叹了口气,摇了摇她的小胖头。一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无奈神情,道:“身穿金色铠甲有比防弹衣更靠谱的软猬甲内衫是纯版丝绸不掺任何纤维化合物脚着镶金皮靴人长的细皮嫩肉手护的纤细好看唯独掌心有长年磨损的痕迹综上所述你就算现在没钱也一定有存款我不介意跟着你反正你的什么烂秘笈也在我身上你别妄想找到它然后开溜因为我把它放在我的裤裆里。”——“王爷——!小姐,小姐她要摆擂台!”“又闹什么?”“小姐说要比武招亲,好为快过门儿的准王妃挪房。小姐真是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某王爷不以为意的吹着小曲儿继续逗着他的宝贝鹦鹉。却没人发现那一抹性感的薄唇已然上扬。丫头,又想跑?那得看你爹我的心情。你比武招亲,爹爹怎能不帮你参谋参谋?——比武招亲现场:“你哪位?”“小僧法号摩诘,我是来.”人家一句话还没说完,某女连连拍腿叫好:“和尚!我最喜欢和尚了。”
  • 邪帝睐上神藤狂妃

    邪帝睐上神藤狂妃

    什么废材?她明明是那万年难得一遇的绝世天才!神兽算什么?她收的那是超神兽!一年升一级算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明宫谋

    大明宫谋

    哮天犬因贪恋人间的游历,一缕灵魂出窍,偷下人间,附身于兴献王豢养的白狗身上。白狗数次救朱厚熜于危难之中,一狗一人为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朱厚熜登基称帝,封白狗为威武将军,从此揭开了一人一狗的精彩一生。然,人世间人与人,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皆是一个阴谋的终结,又是另一个阴谋的开始,演绎着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这更催生了人们对权力巅峰的渴望。人心、人性、人欲,朱厚熜与白狗搭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惊世创举:斩断阁老集团的专权,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并躲过了后宫的暴乱。最终朱厚熜在白狗的辅佐下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 我女人,你惹不起

    我女人,你惹不起

    仙界无敌财神爷,手握巨额财富,强势归来!什么豪门大少、牛逼首富、特种兵王、天榜杀手、超级医仙、穿越者、重生者、吞噬者、魔王转世、系统者、强者回归、强者下山、修仙归来、地狱归来、仙帝附身等在叶天眼里统统是渣渣!管你是谁,得罪了我叶天的女人,我上去就是一个巴掌,“卒”!叶天双眸满是宠溺的,看着眼前的绝色女人道:“老婆,乖,我刚做的仙灵芝大补美颜汤,趁热喝了喔,让我们的孩子快点出来,陪我们一起玩吧!”
  • 我的忍界有轮回

    我的忍界有轮回

    要致富先修路,用土遁修路,用木遁种树。这是一个带领着忍者们奔向康庄至富大道之路的穿越者顺便抗击着进来拿他们当npc下副本的轮回者的故事。第三卷:侵略漫威世界?还是和复仇者联盟们携手对抗无限殿堂?敬请期待。一群二群被举报没了,欢迎加新群:817-819-905
  • 爱山海

    爱山海

    无人会在乎你内心的波涛汹涌,他们只会在乎你过得好不好。
  • 陈忠实自选集

    陈忠实自选集

    陈忠实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泥土的味道,或幽默,或冷峻,对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了深刻的描绘。本书精选和节选了他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蓝袍先生》、《四妹子》,短篇小说《信任》、《到老白杨树背后去》,散文随笔《告别白鸽》、《原下的日子》等篇章,全面展示了陈忠实的文学创作成就。
  • 前妻,敢爱别人试试

    前妻,敢爱别人试试

    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她成了逼死姐姐上位的心机女。两年的婚姻生活,不过是满足丈夫对她的一场报复。“你这种贱女人,可不配给我生孩子!”直到她的孩子差点流产,她才终于明白,在他眼里,她根本不配做他的妻子。“项熠默,既然你不爱我,那我们离婚吧!”她泪流满面,递给他一封已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他冷漠的看着她离去,到此时,他才发现,这个该死的女人,早已经成为了他不可脱离的一部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寻缘三生石之倾城皇后

    寻缘三生石之倾城皇后

    纳尼?!好玩不玩玩穿越?虽然在现代没什么值得眷恋的,但是这不符合逻辑啊,拜托拜托,我只是在做梦,老天啊,你别耍我了,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回现代的方法啊。冷酷王子?这是校园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吧,不对,貌似这个冷酷男好像不是天生就是冷酷的,既然一时半会回不去,就现在这里研究一下这个冷酷男吧。什么,居然有个神秘的老奶奶告诉我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回事?难道我本来就是一个古代人?这么说,回不去了,好吧,顺其自然吧。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该死的冷酷男干什么啊!居然把我召入宫女扮男装当乐师?告诉我,到底还会发生多少荒唐至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