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36

第36章 禅家的哲理(4)

偏中正

偏中正是说差别即平等,事相即理体,和正中偏是说的同样的道理,不过立脚点有不同。一个从理体方面看宇宙,一个从事相方面看宇宙:前者是说一切差别都统括于真如法性之中;后者是说在一切差别里面都具有真如法性的道理,也即是说宇宙万象虽立于差别之上,却都趋向平等一如的本体。所以这一位的颂语和上面的恰相反。颂云:“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还认影。”上一回所描写的,是黑夜的光景,这一回所描写的,却是万象历历可指的白昼的光景。在白昼的时候,拿了古镜自己一照,才知道从前的娇羞的面影,现在却成了丑陋不堪的老媪。宇宙间森罗万象,正复如此。宇宙间森罗万象,虽备极丑陋,然而都可归结到平等一如的真如法性。正是“差别即平等之意”。

正中来

正中来是就理体的妙用说。理体不是现象,可是现象的发生不能不靠理体;平等不是差别,可是差别的表现不能不依平等,因为现象界差别界都是从理体界、平等界出来的,这就是正中来的妙处。这位的颂语是:

“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又胜前朝断舌才。”所谓“无中有路”,即是说从真如法性发见一条通路,而能统摄千差万别之诸法,以自由自在活动于宇宙间。这条通路是与真妄迷悟、定散是非之分别判断相隔绝的,也是言语文字所不能说明的。禅机一触,便觉得真如法性具有绝对权威,非议论、理由、种种理智上的努力所能形容其万一。所谓横说竖说,不如一字不说。而在不言不语之中,却又如狮子吼,又如雷鸣。所以入禅之道,言语道断,一超直入,常智不足以语此。

偏中至

偏中至是就事相的功能说。现象不是理体,但能尽表显理体之能事;差别不是平等,但能参平等之化育。因为理体界平等界的“正”,非借现象界差别界的“偏”就无由显现,故说“偏中至”。颂云:“偏中至。两刃交锋不用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气。”上面的正中来,是在真如法性之里,找出一条通路,使万物归向理体。现在的偏中至,却正相反,完全在事相方面着力。宇宙万象千差万别,都能自保其本来面目,自尽其应有职责,随缘而同化,应机而接物。异己之来则有以优容之,伎俩之施则有以招架之。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自由自在。正如两刃交锋,龙虎相斗,稍一不慎,即堕危机。但处兹心猿意马、五欲六尘之场,得左冲右撞,不损毫发。不仅水中可以生莲,即火中亦可以生莲。其气象之磅礴,不难想见。这便是偏中至的境界。

兼中到

上面四句如用《心经》的话来说:第一句,空即是色;第二句,色即是空;第三句,空即是空;第四句,色即是色。至第五句所谓兼中到,乃是超越一切相对的境界,非正非偏,亦正亦偏,非空非色,亦空亦色,完全是一种圆融无碍的妙境。故“兼”的意义即为体相一如的境界。既不执事,亦不契理,非事非理,亦事亦理。这句话为禅家所特别重视。但欲适切解释,实颇不易。苏东坡另有首诗说:“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兼中到”的道理。本位颂云:“兼中到,不堕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这颂专描写本地风光。凡天地的妙用,宇宙的灵机,都莫不尽量地呈露出来。正中来是倚重他力的,偏中至是专靠自力的,结果都落入兼中到。“兼”字非“兼务”、“兼带”之兼,乃事理合一、事理无碍的境界,即超越一切有无生死、迷悟凡圣、是非善恶一切相对的境界。但“人人尽欲出常流”,以为我要如何超凡人圣,去迷成悟,先存一个凡圣迷悟的分别之心,所以结果“还归炭里坐”,这都是由于不了解兼中到的道理。从前承阳大师在天童会下,身心脱落,得到如净禅师的密印还朝,常语人云:“这里一毫佛法也没有,空手人唐还乡。”这件故事,也可以描写兼中到的境界。

我们既然一一地研究过《五位颂》了,就知道它是将天地自然的万物现象从本体、现象、妙用三方面去观察,以阐明事理之关系,阐明事理在这三方是圆融无碍的。禅家不重文字言说,专在彻悟佛心,故所遗留文字记述甚少,可供我们参考者不多。不过我们在这里可知道的就是《五位颂》的思想是禅家一贯的道理,与《参同契》的思想是互相发明的。

第二、《四料简》

《四料简》为临济义玄所作,原文是:

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

这四句可说是四种看法,或四个标准;我们可以用这些标准去观察宇宙万事万物。宇宙是“差别”相,也可说只是“一”相。因为一切法散为一一法,一一法又摄于一切法。所以差别即是平等,平等即是差别;小非大,大非小;小即大,大即小;有非无,无非有;有即无,无即有。与之,则万物皆备于我;夺之,则我育于万物。就客观说,只见有宇宙,不见有人,故“夺人不夺境”;就主观说,只见有人,不见有宇宙,故日夺境不夺人”。但只是就人与境上着眼,犹不免滞执于人与境,未能达观万物、彻悟宇宙之理,所以要进一步不为人境所系牵,不滞执于人境,这一步便是“人境俱夺”了。可是这进一步的见解也不算超绝。因这一境犹属有意作为,不是本地风光。为要不掩蔽本来面目而犹能达于超绝的境地的,则惟有“人境俱不夺”的看法。

这四句话,可以用撞钟的譬喻来说明:

夺人不夺境

这是说钟鸣而撞木不鸣,无钟则钟音不起;是在客观的境(钟)着眼,是注重境而不注重人。这是第一个标准。

夺境不夺人

这是说钟鸣实起于撞木,无撞木则钟音不起;是在主观的人(撞木)着眼,是注重人而不注重境。这是第二个标准。

人境俱夺

这是说钟鸣不起于钟,亦不起于撞木,乃是起于钟与撞木之间;是从主观客观的关系上着眼,不专注重人或境。这是第三个标准。

人境俱不夺

这是说钟也要紧,撞木也要紧,撞木与钟之问也要紧,三者缺一不可。这种看法,是不单执着于人或境,又不故意作为而掩蔽了人或境。这是第四个标准。

禅家思想特重第四个标准,因这种境界,正是表现本地风光,这是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的看法,是“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的看法,可见禅家的思想,都是一贯的。

总之,我们若能把握住禅家的根本立场,认识其思想要点,则凡属禅家哲理中一切话头都可领会。我们在看过《五位颂》和《四料简》之后,更可明白禅家思想的主眼。禅家因为作了这么一番的努力,所以后来在中国哲学界便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将于次节说明。

四、禅家对唐宋以后思想界的影响

禅家的思想是很致密的,它的一超直人的主张,最适宜生长于封建社会,而为统治阶级所欢迎。统治阶级的命令便是一超直人的,不许加以说明的,言语文字都成为赘余无用的。所以禅家思想在唐以后特别发达。

第一、禅家对于唐代李翱的影响

李翱在唐代算是一位突出的人物,他的思想虽参和着儒、佛、道三家的成分,但对于禅家的造诣独高。我们在他的《复性书》里面就可以看到他匠心独具。文云:

或闻日“人之昏也久矣。将复其性者必有渐也,敢问其方?”

日:“弗虑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正思者无虑无思者也。”……日:“已矣乎?”曰:“未也,此斋戒其心者也,犹未离于静焉。有静必有动,有动必有静,动静不息,是乃情也……方静之时,知心无思者,是斋戒也。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寂然不动者,是至诚也。”……问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然则声之来也,其不闻乎?物之形也,其不见乎?”日:“不睹不闻,是非人也,视听昭.昭,而不起于见闻者斯可矣。无不知也,无不为也。其心寂然,光昭天地,是诚之明也。”

我们看了这段话,便知道他的思想全出自禅家。所谓“弗虑弗思”,所谓“正思”,便与禅家的“无念者正念也”完全吻合。禅以无念为宗,恐滞两边,恐生执着,故主无念。譬如“斋戒其心”,是犹不免执着“静”的一边;有静必有动,那就仍旧是些参同,而不是参同契。所以主张“动静皆离”。就是要把动静的执着都去了,才能达到佛心,才是所谓“至诚”。不过又要知道,所谓动静皆离,并不是不闻不见,而是“视听昭昭”。就是当视听的时候,毫不起见闻的执着,这便是禅家的功夫。禅家谈到佛,每说“将来打死与狗子吃”,这便是说执着的佛应该打死,即打破执着。学禅的人,游遍天下名山大川,问遍世间高僧法师,却一点学不到什么,但一触禅机,便能恍然大悟。凡属禅悟,都是如此。李翱完全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能见到“动静皆离”的一步。李翱曾亲承禅师药山惟俨之教,其所以能透彻禅理,也是无足怪异的。这是禅宗在唐代所发生的影响。

第二、禅家对于宋明诸儒的影响

禅家对于宋、明诸儒所发生的影响,更远非唐代所能及。宋、明诸儒几乎没有不是拿禅学做背景而别标榜所谓儒学,几乎没有不是先研究禅学许多年然后再求合于儒学。他们暗地里都结识许多禅师禅友。周濂溪的师友更多。有说他曾就学于润州鹤林寺寿涯的,有说他曾问道于黄龙山慧南及晦堂祖心的,又有说他曾请业于庐山归宗寺佛印及东林寺常聪的,大抵与佛印及常聪的关系最深。濂溪悟到窗前草与自家生意一般,全是佛印的影响。至于东林的关系更是密切。他的《太极图说》,恐怕也和东林有关;他主静的功夫,大半从东林得来。《居士分灯录》说:“敦颐尝叹曰:‘吾此妙心,实启迪于黄龙,发明于佛印,然易理廓达,自非东林开遮拂拭,无繇表里洞然。”’他这样尊重禅学,毋怪游定夫竞要骂他是个“穷禅客”。

同类推荐
  • 卜子夏考论

    卜子夏考论

    本书稿在搜集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家谱族志中所有关于子夏的资料,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用共计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论述了孔子高徒子夏的家乡人文地理,卜氏家学渊源,孔门求学经历;他在孔子逝世后“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传授《六经》“发明章句”,作《毛诗序》、《仪礼·丧服传》、《子夏易传》(至少为第一作者,其后学陆续有所补益)等经典的历史性业绩;特别是他参与主编《论语》总结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全面继承和部分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由是论证子夏(还可以类推到曾参、子游等孔门高徒)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明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流大师级人物。另:李慎明院长同意为其作序。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本书结合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及个人的感悟等,详细剖析了为人处世、为学识人、为官为政等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的危机、人生的苦恼以及中国的前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于天下大同、在于人类可持续、在于超越阶级、民族、国家。因此孔子之学是天下学,论语不仅是中国人的圣经,更是人类的圣经。
热门推荐
  • 替嫁暖婚:老公,宠上瘾

    替嫁暖婚:老公,宠上瘾

    江小蝶从见到林天祥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为了心中的爱,她做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顶替别人嫁给了喜欢的男人。第二天被识破,因为她的欺骗,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生活。三年的折磨足以磨灭她心中的爱,就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好景不长,林天祥的正牌妻子杀了回来,堂而皇之的把江小蝶踢出了生活了三年的地方。江小蝶选择回归自己的生活,意外怀孕让她有点错手不及。她做好了迎接新生命的准备,可是自始至终都在算计她的那个人,哪能那么容易放过她。一场爱情的追逐战中,江小蝶心甘情愿为爱沉沦,在爱情的漩涡中越挫越勇…………
  • 错承君王宠

    错承君王宠

    她原是游戏“草丛”中,滴落不沾身的女大学生;他是愿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的皇子;她的离奇穿越,为救他舍身献吻;而为她的自由,他放弃游手好闲的自由日子,掀起了一朝的巨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曾有江湖,曾经少年

    曾有江湖,曾经少年

    这个江湖……有两个年轻人嚷嚷着要取回老祖宗的剑,结果成了打工仔流落他乡;有个曾经的大宗师要靠着群演的盒饭生活,吃顿炒饭都会哭;有个男猪脚叫秦俭,在某个老流氓坑蒙拐骗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了一个快(dou)乐(bi)的江湖人。秦俭为了适应江湖生活,学了两个看家本领:耍的一手好剑(贱),练的一身好轻功。遇上敌人,打的过的追着往死打;打不过的撒腿就跑,让人望尘莫及本书,讲的是江湖百态人,讲的是秦俭这个可怜又可笑的江湖人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
  • 夏逢花季

    夏逢花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席卷亚洲。这场金融危机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致使国内资产泡沫破灭,债务危机频发。而当时,华一集团的执掌人季长江借机收购了林氏企业,致使林氏企业的董事长林佑走上破产的绝路。十七年后,改名为江昊的林佑长子,为了报仇,只身潜入华一集团。终于,江昊掌握了季长江金融犯罪的证据,季长江入狱。华一集团唯一的继承人季白接连遭遇父亲破产入狱、母亲重病失忆的现实,一时之间坠入了命运的冰窟,现实的压迫使他不得不进入华一集团,试图能够在集团中赢得话语权,帮助父亲重掌集团。
  • 重生贵妃

    重生贵妃

    那天,徐佩珊出来散心,恰巧碰见了南宫亦,她一下就被他迷上了。可惜,徐佩珊当初怎么没有选择南宫尚,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 旧德堂医案

    旧德堂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孽皇夫爱吃醋

    妖孽皇夫爱吃醋

    众所周知,战王府大公子姬云邪相貌丑陋,娘不疼爹早逝,草包废物一个,还是个不良于行的残废。这样一个人人可欺皇室视为耻辱的废人,当某一天遇上了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女?众人:简直哔了狗了!!!众人:闪瞎了他们的钛合金狗眼!!!众人:羡慕嫉妒恨!!!众女:我们要举报!!这里有人狐狸精,勾搭良家妇男,欺负单身狗!众男:羡慕嫉妒恨!该死的小婊砸!王爷是大家的!姬云邪害怕的缩在帝染月怀里:“阿月,他们好凶,阿邪害怕~”帝染大手一揽:“小酒别怕,本王在这。”低眉含笑温柔香,回首凉薄戾生寒。“来人,把这些恶毒的长舌夫拖下去!杖毙!”众男:“不要啊王爷,他是装的!那小砸婊是故意的!王爷你被骗了~”“拖下去!”PS:《凤归长安》现完结
  • 故事会(2015年12月下)

    故事会(2015年12月下)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 仙君,你看起来很好睡

    仙君,你看起来很好睡

    “神仙哥哥,奴家见你皮肤白皙,身形挺拔,模样俊朗,是睡觉的好帮手!”观晏晏声音洪亮,响彻整间教室。刚修成人形的棉被小妖,对上古仙君一见钟情。一只呆萌的小妖精,一个腹黑的高冷仙君。演绎一场旷世仙境情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鹿先生的仓鼠小姐

    鹿先生的仓鼠小姐

    纪念鹿先生的小日常。某一天鹿先生突然知道我在写他,他强烈要求我给他看,我不答应,他说:“你写的是我,不给我看侵犯我的隐私权,为了避免你犯罪,强烈要求你放弃反抗。”最后他对于我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写作方式表示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