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42

第42章 什么是理学(5)

又说:

虚心切己。虚心,则见道理明,切己,自然体认得出。(《语类》)读书的时候,第一要虚心。虚心才能对书中道理,看得明切,才能有所怀疑,疑则深入,见理然后精细。晦庵说:

学者贪做功夫,便看得义理不精,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语类》)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学的》)又说:

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的》)疑,是疑问,是提出问题。凡是一个善于读书的人,第一步要能提出问题,第二步要能解决问题。能提出问题,是读书精细处,能解决问题,是读书有得处。但是一个初读书的人,往往不知何处可疑。须要读书既久,学养日深,才能由无疑到有疑,再由有疑到无疑。“无疑者须要有疑”,是指提出问题而言;“有疑者却要无疑”,是指解决问题而言。我们一定要做到这个地步,然后读书能有所得。我们既已虚心而且有所疑,但是还要能攻破大处,方可造到致精的地步。晦庵说:

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得大底了,将来那里面小底,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语类》)晦庵又说:

学问须是大进一番,方始有益。若能于一处大处攻得破,见那许多零碎,只是这一个道理,方是快活。然零碎底非是不当理会,但大处攻不破,纵零碎理会得些少,终不快活。(《语类》)“学须先理会那大底”,“能于一处大处攻得破”,“方始有益”。这是晦庵读书有得之言。但是怎样才能攻破大处呢?晦庵以为须要以敬为主,收敛身心;须要虚心;须要能有所疑。因为收敛身心,才能专一;虚心,才能见理;有所疑,才能有所获。到这时自然可以理会大底,攻破大处了。晦庵说:

读书须是看着他那缝罅处,方寻得道理透彻,若不见得缝罅,无由入得,看见缝罅时,脉络自开。(《语类》)

“读书须是看着他那缝罅处”,这只有心专境一、仔细反复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晦庵看重居敬,认居敬为致精之本。晦庵何以又看重持志呢?

我们只要看他论科举和读书两事,就可以知道。他说:

士人先要分别科举与读书两件,孰轻孰重。若读书上有七分志,科举上有三分,犹自可;若科举七分,读书三分,将来必被他胜却。

况此志全是科举,所以到全使不著,盖不关为己也。圣人教人,只是为己。(《语类》)

又说:

非是科举累人,自是人累科举。若高见远识之士,读圣贤之书,据吾所见,而为文以应之,得失利害,置之度外,虽日日应举,亦不累也。居今之世,使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然岂能累孔子耶?(《语类》)

有人问科举之业妨功否?晦庵答道:

程先生有言,不患妨功,惟恐夺志。(《语类》)晦庵以为科举本没有什么累人之处,但是因科举而夺志,那就有累于人了。所以他特别看重持志两字。他说:

为学先须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学的》)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只如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学的》)

又说:

孔子只十五岁时,便断然以圣人为志矣。志字最有力,要如饥渴之于饮食,才悠悠便是志不立。(《学的》)

立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体,是须要下一番坚卓不拔的功夫,因为“才悠悠便是志不立”了。只有立志的人,学问才可以次第著力,假使“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所以晦庵认为持志也是致精之本。这是对于晦庵所说“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的解说。晦庵看重读书,正是看重穷理,也就是他的致知的功夫。

以上说明了晦庵致知的功夫。

再次,我们要研究晦庵的力行的功夫。晦庵看重涵养,看重致知,同时也看重力行。他说:

既涵养又须致知,既致知又须力行,亦须一时并了。非谓今日涵养,明日致知,后日力行也。(《学的》)

又说: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语类》)涵养、致知和力行,只不过是一件事体的几个阶段,所以晦庵认为“须一时并了”。不过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知比学重要,行又比知重要。然而“知”和“行”终是不可偏废的。晦庵说:

知与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学的》)

又说:

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如程子云: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如。”分明自作两脚说,但只要分先后轻重。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语类》)为什么说“论先后,知为先”呢?晦庵说:

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要在力行其所已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学的》)

又说:

须是说得分明,然后行得分明。(《学的》)

“力行其所已知,勉求其所未至”,这是告诉我们知然后能行。所以晦庵肯定地主张“须是说得分明,然后行得分明”。《语类》上有两段说明力行的话,颇切实:

时举云:“如此者,不是知上功夫欠,乃是行上全然欠耳。”日:

“也缘知得不实,故行得无力。”或问:“力行如何是浅近语?”日:

“不明道理,只是硬行。”又问:“何以为浅近?”日:“他只是见圣贤所为,心下硬爱依他行,这是私意,不是当行。若见得道理时,皆是当恁地行。”

力行,不重“硬行”,及重“当行”。“硬行”,是由于不明道理,“当行”,则能见得道理。所以一个知得不实的人,当然要行得无力了。为什么又说“论轻重,行为重”呢?晦庵说:

曾子之学,大抵力行之意多。(《学的》)

圣贤心事,今只于纸上看,如何见得?(《学的》)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学的》)

圣贤心事,不是一种空洞的话语,是他们在力行里面,所得到的实际的经验。假使我们仅仅在纸上看圣贤的心事,那一定要错看了。我们要把圣贤所说的话语,拿来力行,就自家身上推究,才能看出圣贤的心事。所以晦庵认“曾子之学,力行之意为多”。晦庵说明自己讲学的态度是这样:

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语类》)“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这是一种力行的功夫,只有在力行里面,才能够真有所得。所以他说:

文义乃是躬行之门路;躬行乃是文义之事实。(《语类》)因此晦庵下“行”的定义说:

存之于中谓理,得之于心为德,发见于行事为百行。(《语类》)又说:

以其得之于心,故谓之德;以其行之于身,故谓之行。(《学的》)“存之于中谓理”,是就涵养而言;“得之于心为德”,是就致知而言;“发见于行事为百行”,是就力行而言。晦庵认“行”是“发见于行事”,是“行之于身”,可见晦庵也很看重行。晦庵对于力行提出三个意见:第一是反躬,第二是务实,第三是存天理、去人欲。反躬是力行的功夫,务实是力行的要件,存天理、去人欲是力行的目的。晦庵说:

反躬以践其实。(《学的》)

原来反躬的目的,是在践其实。有人问,所谓格物致知之学,与世之所谓博物洽闻者,奚以异?晦庵答道:

此以反身穷理为主,而必究其本末是非之极至。彼以徇外夸多为务,而不核其表里真妄之实然。必究其极,是以知愈博而心愈明,不核其实,是以识愈多而心愈窒。此正为人为己之分,不可不察也。(《学的》)

格物致知,是一种为己的功夫;博物洽闻,是一种为人的功夫。前者“必究其本末是非之极至”,而以“反身穷理为主”,当然是“知愈博而心愈明”了。后者“不核其表里真妄之实然”,而以“徇外夸多为务”,当然是“识愈多而心愈窒”了。所以晦庵说: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秦、汉以后,无人说到此,亦只是一向去书册上求,不就自家身上理会。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语类》)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始得,这正是晦庵看重“反躬以践其实”之处。但是反躬的功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体。他说:

讲学固不可无,须是更去自己分上做功夫。若只管说,不过一两日,都说尽了,只是功夫难。且如人虽知此事,不是不可为,忽然无事,又自起此念。又如临事时,虽知其不义,不要做,又却不知不觉自去做了,是如何?又如好事,初心本是要做,又却终不肯做,是如何?盖人心本善,方其见善欲为之时,此是真心发见之端,然才发,便被气禀物欲,随即蔽锢了,不教他发,此须自去体察存养。看得此,最是一件大功夫。(《语类》)

体察存养,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体,最是一件大功夫。晦庵说:

其存之也,虚而静;其发之也,果而确;其用之也,应事接物而不穷;其守之也,历变履险而不易。(《学的》)这种存、发、用、守的功夫,是何等的重要,但是怎样才可以做到呢?

晦庵认为只有收敛身心之一法。他说:

人常须收敛个身心,使精神常在这里,似担百十斤担相似,须硬着筋骨担。(《语类》)

又说:

学者为学,未问真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且个顿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则久久自于物欲上轻,于义理上重。须是教义理心重于物欲,如秤令有低昂,即见得义理自端的,自有欲罢不能之意,其于物欲自无暇及之矣。苟操舍存亡之间,无所主宰,纵说得,亦何益。(《语类》)

在晦庵的意思,是叫我们收敛身心,都在义理上安顿,能够使精神常在这里,硬着筋骨去担负重担。所以他特别看重反躬,看重存养。无怪他说:

持养之说,言之,则一言可尽;行之,则终身不穷。(《语类》)晦庵的力行的功夫,是非常看重务实的,我们只要看他临终时的一番谈话,就可以看出他的务实的精神。

朱子疾且革,诸生入问疾。朱子起坐日:“误诸君远来,然道理亦止是如此。但相率下坚苦功夫,牢固著足,方有进步处。”(《学的》)

“相率下坚苦功夫,牢固著足”,这是晦庵的务实的精神,也是晦庵的成功的秘诀。晦庵曾自白读书用功之难:

某旧时用心甚苦。思量这道理,如过危木桥子,相去只在毫发之间,才失脚,便跌落下去,用心极苦。(《语类》)何以晦庵要如此地自苦呢?他说:

看来前辈以至敏之才,而做至钝底功夫;今人以至钝之才,而欲为至敏底功夫,涉猎看过,所以不及古人也。(《语类》)原来晦庵之所以务实,晦庵之所以自苦,都是由于他的那种“牢固著足”,“做至钝底功夫”的精神而来。所以晦庵对寒泉之和昌父两人辞别时的赠言,只有务实两字。

寒泉之别,请所以教。日:“讲论只是如此,但须务实。”请益。

日:“须是下真实功夫。”未几,复以书来,日:“临别所说务实一事,途中曾致思否?今日学者不能进步,病痛全在此处,不可不知也。”(《语类》)

昌父辞,请教。日:“当从实处做功夫。”(《语类》)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务实的功夫呢?晦庵提出“克己”两字来。他说:

孟子更说甚性善与浩然之气,孔子便全不说,便是怕人有走作,只教人克己复礼。到克尽己私,复还天理处,自是实见得这个道理,便是贴实底圣贤。圣人说克己复礼,便是真实下功夫。一日克己复礼,施之于一家,则一家归其仁;施之于一乡,则一乡归其仁;施之天下,则天下归其仁,是真实从手头过。(《语类》)有人问,圣贤大公固未敢请,学者之心,当如何?晦庵答道:

也只要存得这个在,克去私意这两句,是有头有尾说话。(《语类》)

“克尽己私,复还天理”,“存得这个在,克去私意”,这是晦庵所时时牢记着的。所以力行的功夫,结果不得不归结到他所主张的“存天理去人欲”上面去。他说: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语类》)

大抵人能于天理人欲界分上,立得脚住,则尽长进在。(《语类》)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凡人不进便退也。(《语类》)

天理和人欲,是不能夹杂的。天理存,L欲亡;人欲胜,天理灭。我们做功夫的要点,就在于对此天理和人欲的界分上,能够立得住脚,加以一番体认省察的功夫,然后有所长进。所以他说:

《动箴》“顺理则裕,从欲惟危”两句,最紧要,这是生死路头。(《学的》)

但是天理和人欲之分甚微。他说:

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循理而公于天下者,圣贤之所以尽其性也,纵欲而私于一己者,众人之所以灭其天也。二者之间,不能以发,而其是非得失之归,相去远矣。(《学的》)又说:

天理人欲之分,只争些子,故周先生只管说几字。然辨之又不可不早,故横渠每说豫字。(《语类》)

惟其天理人欲之分甚微,故不能不看重一个几字。惟其辨别此几微之分的天理人欲,不可不早,故不能不看重一个豫字。晦庵说:

几者,动之微,是欲动未动之间,便有善恶,便须就这里理会。

若到发出处,便怎生奈何得。(《学的》)

微动之初,是非善恶,于此可见。一念之生,不是善,便是恶。(《学的》)

几微之间,善者,便是天理;恶者,便是人欲。才觉如此,便存其善去其恶可也。(《学的》)

又说:

戒惧是防之于未然,以全其体;谨独是察之于将然,以审其几。(《学的》)

戒惧,是“豫”字的功夫,是要防之于未然,目的在于“全其体”。

谨独,是“几”字的功夫,是要察之于将然,目的在于“审其几”。“豫”字是一种静的功夫,所以看重存养;“几”字是一种动的功夫,所以看重省察。

同类推荐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论语》哲学

    《论语》哲学

    阐发《论语》的现代价值,让其活在当代,成为当代人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是《论语》研究者一个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除了考察《论语》的外围问题,比如产生的时代背景,从时代需要去考察其现代价值以外,从《论语》自身的材料出发阐发其自身的哲学义理的工作,彰显《论语》自身的思想结构及思想的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揭示《论语》所代表的儒家哲学的原始内涵,说明孔子在《论语》中所揭示的意义世界的格局,把握孔子在《论语》中显示出来的哲学思考方式,有助于实现儒家哲学的发展和振兴。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一部巨著,是尼采智慧的结晶,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几乎将尼采所有的思想囊括其中。全书借助“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世界。不管是在哲学史上,还是诗歌史上,其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热门推荐
  • 冥王送我生死簿

    冥王送我生死簿

    冥王下凡历劫,不小心把自己的生死簿送了出去,准备去法相阁要回来。奈何去法相阁要东西的人太多,得排队。当冥王排到队时……某阁主:冥王丢了什么啊?冥王:生死簿。某阁主:冥王真是粗心呢,生死簿都能丢。
  • 乾坤狱

    乾坤狱

    少年发现原来梦并非只是梦,梦里有乾坤,那才是真实的世界。就在被人们遗忘的每个夜晚,都在上演着无数个轮回的人生。两界通过梦境相连,如果想知道梦里究竟会去到哪,请随少年进入乾坤域!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我的职校老师

    我的职校老师

    1998年,小鸣中考失利,家人本着宁做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让他以高出普高分数线十几分的成绩进入了WZ市某职校会计电脑专业就读,从此开始了三年的职校生涯。从最初的心有排斥,到渐渐的心有所悟,三年苦学,终于得偿所愿。这期间小鸣碰到了形形色色的职校老师,在他重塑信心的过程中,彼此的心慢慢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不能割舍的人生记忆。
  • 超凡勇士

    超凡勇士

    自从穿越到了《星寰》这款游戏之后,林风终于起飞了!{提示:恭喜勇士,您与梅根-福特森的关系度提升至LV10MAX。}林风抹了一把口水:“这是不是表示我可以…喔嘿嘿…”{提示:恭喜勇士,您获得隐藏职业‘战争霸主’。}林风又抹了一把口水:“哇哈哈哈哈!!”他要做领跑游戏的超凡勇士,让别人无路可跑。嗯…当然是为了男人最最最终极的梦想了!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神经病系统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神经病系统

    古诺妍在被自己蠢死后,十分幸运的重生了。她满怀斗志,以为自己肯定会脚踹天下第一,拳打天下第二,左拥高富帅,右抱白富美,成为人生赢家。却没想到……
  • 仗剑行江湖之失落秘宝

    仗剑行江湖之失落秘宝

    这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一个曾被大秦帝国统御百年之久的时代。传说一颗天外陨星降落大地,带来无尽的宝藏,却因为某种原因被封存。贪婪的欲望,卷轴现世,让这本该就此沉寂的秘密再度掀起一场风波,江湖轰动,各大势力竞相争夺。命运的选择,一名少年的出现,为世人揭开这长达数千年的秘密。他究竟是何人?又与这秘密有着怎样的联系?
  • 天才嫡女之魔妃很嚣张

    天才嫡女之魔妃很嚣张

    要说幻翎国京都,最大的笑话莫过于将军府的大小姐——宁子嫣,三无废材体质,天生花痴,见到美男流口水,见到美食走不动道,这样的女子偏偏就是太子妃!谁知,风云突变,一朝穿越,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惊天逆转!太子妃?谁爱要谁要,本姑娘不稀罕!说她是丑女废物?老娘改了容貌亮瞎你们的眼!为了躲避追杀,不巧偶遇一美男沐浴,帅的惊天动地,月光下一本正经的说道:“小娘子~我府上缺一夫人,我看你正合适。”
  • 钟鱼侯

    钟鱼侯

    一朝灭门,当年风光无限的独孤彧徒步走了三年大荒,死里逃生,刀山火海!一朝归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今时今日又有谁人能胜钟鱼侯?!我要这大唐百万江山跪倒在我面前!我要烽火戏诸侯给自己看!我要玉盘珍馐琉璃把玩!把这皇天后土都不放在眼间!“阿彧,仇恨与你来说是否已然不重要了?”“仇人要杀,但不是为了他是仇人。”“阿彧,你越发像个菩萨那样慈悲了。”“菩萨,向来不是慈悲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