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900000007

第7章 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5)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这两句话,是道家哲学的纲领。道何以成?行之而成;物何以然?谓之而然。这即是说,行之之中见道,谓之之中见物。宇宙之流行,万象之流动变化即是道;人间的称谓,世俗的名言区别即是物。换句话说,无名言区别即是道,有名言区别即是物。所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和物根本是一件东西,不过一无名言区别,一有名言区别而已。物既由名言区别而定,则亦可由名言区别而乱之,故日:“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但名言区别毕竟有名言区别的作用,这便是所谓“约定俗成”。所以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然而名言区别,毕竟不过是名言区别而已,却并不是物的本身,即康德所谓“物自体”。在这里便当透彻“以名遣名”的道理。所以说“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我们从上面这些说明,可以知道物的本身即是道,即是流动变化的东西,这与“天之生物”的物是完全不同的。

新唯物论以为物的本身经过一度人的制造,便变成“我们的物”了。

道家不然,道家以为物的本身,经过一度名言区别,便变成我们的物了。

表似相同而实不同,便是道家缺乏实践一层工夫。道家以后,谈物的便很少了。宋儒明儒好言“格物”,根本上是些名词的游戏,无非拿禅家的道理敷说一番,换上一些儒家的名词而已。所谓“无心外之物”,“无性外之物”,这些说素,如何够得上唯物论之一驳呢?

我们换一个方面,看看西洋唯物论发展的情形。朗格(I~anage)在他的《唯物论史》(eschichte des Matei4alismus)上一开始便这样说道:“唯物论和哲学一样古旧,不会比它更古旧。”这句话至少可以使我们知道,自有哲学,便有唯物论。希腊哲学开祖的达雷士,便是唯物论者,同时又是无神论者。自从德谟克利特士的原子论产生,唯物论在哲学上的领域便开始扩大。他能说明原子的世界是离开我们的感觉而独立的,同时又为我们感觉的源泉。不仅如此,他还能说明原子的性质是相同的,即无异说明世界是物质的整一性,而一切观念论的要素便无法溷人其中。又能说明物质不灭,即无异说明物质的生灭增减,并不是物质本身的消灭,而是形态的转换,即物质常在结合和分离的转换形态之中。自经他这样一度说明,于是十六七世纪英国的唯物论,18世纪法国的唯物论,19世纪德国的唯物论,遂相继而起,并以方兴未艾之势而发展,这在中国的哲学界,是绝对梦想不到的。

就中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论,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他们虽然从力学出发,用力学的观点观察自然的全体,因此不免自陷于机械论的物质观,可是比中国人的名言的物质观却是进步多了。他们虽然不能说明物质的发展,可是他们的唯物论所含反抗的要素实很丰富,为当时新兴阶级对封建关系厉行革命之精神的武器。这些都是狃于封建惯习的中国思想家所想像不到的。

唯物论和无神论是互为因果的。一个唯物论者要贯彻他的唯物的主张的时候,必然地会走上无神论。因为唯物论从物质本身说明宇宙的起源,说明生命的真因,不须凭借自身以外之物作说明的帮助,因此,用不着神的假设。并且在这点,又表明唯物论和物活论(Hylozoism)不同,即是物活论不能单凭物质说明物活,唯物论却可以单凭物质说明物活了。这样看来,唯物论对有神论加以摈弃,成为必然的结果。西洋的唯物论者几乎都成为无神论者,德谟克利特士是这样,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论者也是这样。若在中国的哲学界便不如此。中国哲学本谈不上真正的唯物论,自然无神论的思想亦无从发生。儒家祖先崇拜的思想是无神论吗?墨家天鬼崇拜的思想是无神论吗?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乃至曹思文、萧琛、沈约等难神灭论的思想,又是无神论吗?在这里,又使我们不能不想起道家。

因为道家在古代毕竟是最进步的思想的表现。所谓“天地不仁”,所谓“其鬼不神”,这样带有无神论色彩的议论,恐怕除站在唯物观点的道家以外,是不容易得到的。

第三、从辩证法的唯物论方面观察

由上面的说明,我们知道中国哲学有辩证法,也有仅少的唯物论,然则有没有辩证法的唯物论的思想呢?那只有一个“否定”的答复。因为辩证法的唯物论,绝不是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总和。就令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Feuerbach)的唯物论相加,也绝不能说便是辩证法的唯物论。

中国的哲学现在将要开始走上辩证法的唯物论的步式,这固然有其他的社会背景,也不能说不是西洋哲学之赐。辩证法的唯物论是古来各派哲学的大集成,也是古来各派哲学的总清算。我们不妨在这里单叙述辩证法的唯物论几个根本要素。

辩证法的唯物论研究的对象,是整一性的物质体,它以为所研究的范围,只有这一物质体的世界,此外不承认有任何世界。当然不承认有所谓理念界,或其他超绝的世界。既以这整一性的物质体为研究的对象,则这对象呈现于我们的前面,明明白白地是流动变化的。在所谓理念界或其他超绝的世界,也许可以假想它是不流动变化的,但在这现实的世间,却无法否认流动变化的事实。质言之,这现实的世间便是一种过程。既无法否认流动变化的事实,试问流动变化何以发生?这便是由于矛盾作用,即由于对立的统一和统一的分裂。在这里,便是把现实的世间看作一种发展的过程。既谈到发展,便有两种见地:一种是把发展当作量的增大或减小,仅由于一种外的动机;一种是把发展当作质的变化,乃由于矛盾之内的合法则性。前者是机械论的见解,后者是辩证法的见解。后者认宇宙一切事物,是对立的统一,同时又是统一的分裂,即认宇宙事物是统一而分裂的过程,是统一和分裂的相互关系。明白地说:对立的统一是相对的,统一的分裂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矛盾本身即为物质体自己运动的源泉,亦即为一切发展的起动力。这便是辩证法的唯物论理论的核心。

上面已经提到量和质的问题。在发展过程内有量和质相互移行的法则。没有有量而无质的,也没有有质而无量的,质发生同时量便增大。量增大到某种规定性,即发生新质。这便是量向质的移行。当量向质移行的瞬间,有一定的瞬间,其质量全被保存;在其时过程中断,由一质量向全相异的他质量移行,即由一合法则性向他一合法则性而作一次飞跃。飞跃见之于客观的诸现象,也见之于人类的思维。飞跃并不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将要达到飞跃之际,意识间无意识间,或迟或速地,须作一定的准备。水在成为水蒸气之际,须经过温水一个阶段。封建社会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之际,须依凭商品交换一定的量之增大。不仅如此,由于质的不同,而飞跃的方法有不同,飞跃的形态和速度亦有不同。水对于冰之飞跃,在一瞬间之内即有可能。封建社会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之飞跃,则或需数百年之久,甚或需千余年之久,殊无一定。’在这里,便须明白飞跃的特殊性并须进一步明白这特殊性是非常重要的。观念论派或机械论派的学者,每每忽视这点,所以对宇宙发展终于不能说明。

在上面所述的两个根本要素——对立的统一,统一的分裂的法则和质与量相互移行的法则——之外,还有一个根本要素,便是否定的否定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使“对立的统一”而具体化的东西。在矛盾的一个发展阶段,是新矛盾(质和量)对从前矛盾的否定,迨至其次的新矛盾成熟之际,便把曾经否定的矛盾再来一次否定,这便是矛盾发展的法则。譬如一粒麦种,这麦种当发芽生茎之际,便自身腐烂,而遭受一次否定,迨至新麦含穗,长成数十粒乃至数百粒的麦粒之时,则其麦枯朽,便又遭受一次否定。于是由一粒的麦粒向数十粒乃至数百粒的麦粒而发展。此外如米,如粟,乃至其他植物,虽其形态、环境等有不同,而所以根据这种法则以遂其发展之道则一。不仅植物如此,动物亦如此。譬如一条蚕种,是对于此前的卵的否定而产生。迨经三五夜以后,便制成茧巢,而变为蛹,于是又作第二次否定的蛾的准备。这第二次否定蛾,得产数千颗乃至数万颗的卵。于是由一颗的卵向数千颗乃至数万颗的卵而发展。此外如牛马猫鼠之类亦莫不如此。这样看来,否定的否定的法则,几遍动植物界而皆然。但观念论派或机械论派的学者每每把这种法则看作和黑格尔的三段式(%一ad)相同。结果不是二次否定,而是三次否定。譬如上面所举的蚕种的例子,单从外面的形式的方面去考察,便有这样的变化,即是卵一蚕一蛹蛾,这不是二次否定,而是三次否定。这便是由于不理解否定的否定的法则所产生的结果。否定的否定的法则之真正的意味,是由一矛盾向他矛盾转化,即由一合法则性向他一合法则性转化。否定卵的蚕一蛹一蛾的变异阶段,并不含有新的合法则性,迨达到蛾产卵的阶段时,始有新的合法则性之产生。这点不能理解,其不能获得正确的观察,乃势所必然。我们观察否定的否定的法则,不可凭依外面的形式,而须根据内部的矛盾的进展。否则便不免陷于图式主义,而认否定的否定的法则与黑格尔的三段式相同。我们绝不能说昆虫被鸟吃掉,鸟又被猛兽吃掉,是否定的否定的法则。这只是三段式的机械看法,而不是辩证法的否定。这在研究辩证法的人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上面所述三个根本要素,是现代唯物论的理论阶段,这不仅中国哲学谈不到这步,即西洋哲学亦未必都理解到这点。不过单就哲学的基础说,它的发展可能性是比较地大。因为辩证法的思想和唯物论的思想,它都能得到平均的发展;有了这样的基础,要走上辩证法的唯物论,自然比较容易。况且自然科学的发达,如进化论、相对论、发生学、细胞学等等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促进这种新哲学发展的旁因。那么,西洋哲学确实比中国哲学要有希望的了。不过新哲学的发展,并不完全依据固有哲学的基础,而社会的发展阶段,自亦为其要因。照这样说,中国哲学在最近的将来究竟发展到如何的程度,这并不决定于已往的收获,而只决定于我们现在的努力。我们正不必一切从已往推测未来,也不必为未来而抹杀既往,我们只要把握住辩证发展的法则,就随时随地都可以确定我们研究的指针。

同类推荐
  • 人生的亲证

    人生的亲证

    阐明这本书所发表的论文题材,我没有用哲理性的说教,也没有以学者观点加以探讨,也许这对我来说更为合适。我生长在一个以奥义书经典作为日常礼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亲就作出了榜样。父亲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与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没有忽略对世界应尽的责任,也丝毫没有减少对世俗事务的强烈兴趣。因此,我希望这些论文能使西方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的古代精神,这种精神曾反映在我们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先介绍推理,后介绍论证,系统论述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推理部分,先考察演绎推理再考祭归纳推理,先考察简单句的推理,再考察复合句的推理,最后是考察如何推出结论的一些重要方法。在论证部分,先考察对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后考察解释和评价,最后考察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诗体小说,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这部书中,尼采使用了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的语调,以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这一角色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
热门推荐
  • 贪财王妃不要惹

    贪财王妃不要惹

    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娃娃亲,让她自己追求幸福不好吗?一朝穿越竟成了邕宁国将军府上的二小姐,还是个孩子?老天爷可不可以不跟她开玩笑。一日,她偷偷溜出府外,却阴差阳错救了自己的未婚夫。她可以后悔吗?若重来一次,她定先杀人灭口,然后抛尸荒野。层层故事的展开,一桩桩一件件的阴谋却全部指向她过世的母亲。而她真正的身世之谜又是什么呢!……小剧场。爹爹愁眉苦脸:丫头,你能不能不成天穿男装啊,我都怀疑你到底是个男孩还是女孩。叶妙儿无奈:若不是您多管闲事为我定下婚约,我有必要整天穿男装吗?爹爹:……某男浅笑:岳父,无碍,妙儿穿什么都好看,随她好了。叶妙儿抽抽嘴角:妙儿是你叫的吗?爹爹:谁是你岳父?[宠文,宠文,宠文]
  • 小经验大财富

    小经验大财富

    本书将作者本人在生活、经商、学习、旅游中遇到的一些与经营管理、职场生涯密切相关的真实故事,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把自己经商的所遇、所想、所悟、所乐、所苦……进行了一下盘点,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快意、有辛酸、有感叹、有思考……
  • 混在超神学院的影子

    混在超神学院的影子

    【新书《超神学院中的破坏神》发布,请大家支持】阴影是我的外衣,阳光是我的掩饰,到处都是跨星际战争,神体多如狗,危险度极高的超神学院中。陶然,一个穿越过多个世界,却又惨死早原世界主角手中的青年,这次决定夹紧尾巴重新做人,做一个隐藏在阴影中的影子,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 剑花室诗集

    剑花室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逃婚101天:学霸娇妻,乖一点

    逃婚101天:学霸娇妻,乖一点

    云清,重生了。前世,她颠沛流离,潦倒一生,今生,再次重来,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爱情,呵,什么是爱情?云清表示,除了学习,一切都是虚的。重来一回,她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印象中的狗男人怎么变了一个样子?好像跟她认识的那个卓一言,完全不一样。卓一言表示,他印象里的小妻子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一样,不过,没关系,一点都不耽误他爱她,嗯,他负责赚钱养家,她负责貌美如花,不行的话,反过来也可以。
  • 神医萌妃:王爷,抱一抱!

    神医萌妃:王爷,抱一抱!

    箫景洛一朝重生,亲眼看着原主的亲人被杀,葬身于火海,复苏后的她狠厉虐渣为原主报仇雪恨,呵,她一个22世纪古武世家传人,医毒双攻,想毒死她,岂非容易之事?仆人甲:王爷,小王妃当街诅咒了国公府大夫人,这……宸王:嗯,王妃还小,童言无忌,让大夫人莫见怪。仆人甲:……(抹汗!)仆人乙:王爷,不好了不好了,王妃一脚把亲王家的小世子扔下池塘去了。宸王:哦,那小世子太过顽劣,教训一下也好。仆人乙:……(抹汗!)
  • 王寿强的散文

    王寿强的散文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飞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时值夏末秋初交替时期,田野里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升腾着勃勃向上的气势和生命的无限张力。
  • 花之恋语

    花之恋语

    每一种花都藏有一个浪漫的告白物语:栀子花象征永恒的爱与约定;熏衣草象征等待浪漫唯美的爱情;三色堇代表挂念;绿玫瑰的花语代表纯真简朴,青春常驻,我只喜欢你一个……
  •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里的“innovare”,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1796年的告别演讲中,告诫美国人民要“保持创新精神”。《汉语·叙传下》中也有“礼仪是创”;颜师古注为“创,始造之也。”
  • Know Can Do!

    Know Can Do!

    By bestselling author Ken Blanchard (whose 40 + books have sold over 18 million copies), Know Can Do! Tells the story of how a well known author learn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what we all know-all the advice we've taken in from books, seminars, etc.-and how we actually use that know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