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600000023

第23章 资本——看万科怎么长袖善舞(3)

不久,2004年7月7日的《上海证券报》报道:万科与国际专业房地产投资银行HYPO Real:Estate Bank InternationaJ(简称HI)签订合作协议,为即将开发的中山项目进行境外融资安排。

协议主要内容为,HI公司为中山项目提供总额不超过3500万美元、最长不超过42个月的贷款。同时,万科公司的深圳万科17英里项目获得了新华信托1.9995亿元信托贷款。另外,万科的19.9亿可转债发行也即将实施。

据资料记载,HI公司总部设在都柏林,系HYPO集团的主要机构之一。

其核心资产12亿欧元,资本充足率8.5%,主要业务涉及为国际大型房地产业务提供金融信贷服务。HYPO集团股东权益为40亿欧元,管理资产1700亿欧元。

HI方面对于此次合作表示,HI是完全独立而且专业的投资银行,专注于房地产投资,在业务开拓上实现地域的全球化,HI的业务原则是更关注项目的现金流。很多银行只关注投资的价值和产出,比如一栋物业现在的价值是100万,年收益率8%,于是就以物业价值的80%进行贷款。但问题是市场变化容易导致物业贬值,所以HI更关注的是现金流。HI期望,通过这次合作,给市场带进一些新鲜的东西,帮助像万科这样的大型开发商进一步开拓业务。

而媒体的报道显示,当时的万科管理层表示,万科与HI合作,不仅实现了与海外资本的接轨,更重要的是可借此获取多元化融资的经验,并尝试在国际化标准的监管要求下提高项目的管理操作水平。通过这次合作,万科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具备了进一步融资资格,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的股权投资。

相关舆论则指出,这预示着王石带领万科正式走出了资本市场的国门,开始了资本国际化的征程。

其实,王石的“海外资本市场”之说早在三四年前就有过铺垫。2000年12月2日,万科董事会发布公告,提出通过向华润集团定向增发4.5亿股B股引入战略控股股东的方案。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对该方案的理解不同,以及该方案将对公司产生影响的认识存在差异,12月25日,董事会决定放弃上述方案。后来,就有信息披露,王石当时就表示过,那时增发B股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想以此来打通国际融资渠道,通过华润进入香港这个国际资本市场。王石认为,那样既可以解决房地产这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资金渴求,还可以规避风险。

这表明,王石在资本领域的国际化思维早就开始酝酿了。而王石后来的一次公开被访,也对此给予了进一步的印证。

2007年11月,王石在接受一家核心经济媒体专访时表示,信贷是宏调的手段之一,万科已经意识到,仅仅是靠国内上市、靠银行借贷,资金还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国内上市,融一次资要10~12个月。

在被问到“是否考虑到香港上市,香港上市对万科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时,王石回答说:“香港是一个成熟的规范的国际化的市场,融资的效率比较高。万科到香港上市的想法是一直有,为什么一直没有运作呢,时机不成熟。但我们一直都在准备着。两边市场融资的效率肯定更高,但这要考虑到公司发展的阶段、规模等,可能万科再发展两年之后再上,说不定就水到渠成了。”

王石同时进一步表示,万科希望资本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的,技术要国际化的。而拥有北大经济学背景的万科第二代经理人代表——郁亮,无疑正在实现着王石“资本国际化”的愿望。

2.谁是万科资本操盘手

随着万科资本时代的来临,加上王石早已有之的“资本国际化”,郁亮登上万科的前台便有了更多层面的寓意。本书写到这里,也有必要就郁亮提前做些叙述。

《南方人物周刊》在“2008年青年领袖评选候选人”部分对郁亮有过如下一段描述:

郁亮,万科集团总经理。1965年生,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84级。1990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任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1994年任公司董事,2000年再次当选董事;1996年任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2001年任公司总经理。他在万科籍籍无名的时候作为普通员工加入;他是万科得奖最多的人。十多年时间,万科从一个资产5000万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总资产158.5亿元的房地产业龙头老大;他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这个“老大”的掌门。

笔者随后在万科的网页“管理层”一栏,找到了一些补充性文字:郁亮1994年起任万科董事至今。现任万科总裁。

从上面简单的履历文字中,就不难看出郁亮与万科财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王石在交棒时的一番苦心了。

2001年2月16日,万科高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已代理一年总经理的郁亮正式接替总经理职位。王石将更多决策T作移交给这位年轻的负责人,并将他隆重推到前台,这位北大毕业的年轻少帅随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来理解自己的职位。”郁亮回忆这几年的工作,用“默契”来形容与王石的合作,“王石管的是不确定的事情,我管的是稍微不确定的事情,确定的事情是由副总经理管理。”王石后来在媒体访谈时也队可了这一定位。而郁亮则把这种合作称作“刚柔并济”,他认为“王石是一个刚性的人,而我很有韧性,这是很好的互补”。

其实早在1993年之后的调控和熊市期间,多元化发展的万科开始感受到资金的寒流时,刚刚升任董事和财务总监的郁亮,就身担起了王石“做减法”的执行重任。至于王石向他移交指挥棒的详细情况,是本书后文中要交代的内容,此处不多述。

到2004年,郁亮总经理的试用期全面结束了。从地产业界看,王石不再是万科的唯一代言人、唯一中心,地产界的权力版图上,郁亮拳脚初露。也是从那一年,伴随着万科所谓“千亿计划”的出炉以及随即引起的巨大关注,郁亮为万科注入新基因的行动开始显现,并购、金融创新等这些新的个性因子,勾画出了“郁亮版万科”的大致轮廓。

到了2007年,万科顺利跨过200亿门槛,郁亮也人选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正式成为地产大佬俱乐部的关键成员之一。

郁亮利用海外融资渠道的能力其实早就获得业界认可。

如前文所述万科与德国HI合作一例,双方合作条款即规定:“项目回款之后,万科将以同业拆借利率再加几个点的利息赎回股权。”这被视作中国首例“变相海外贷款”:以股权形式取得境外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巧妙地避开相关的管制要求。

后来,舆论认为这是郁亮出于对政策的敏感。而郁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HI的合作为“典型的国际融资”,并无特殊之处。但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金融领域,尤其是地产融资领域,一贯沉稳的万科确实开始了吃螃蟹的尝试。”

当时更有媒体指出:“王石时代,万科致力于‘慢工出细活’,完善治理解构、做减法、建立尊重员工尊重客户的企业文化;郁亮时代,开始挥动资本大旗,‘乘法速度’箭在弦上。”

随后,万科与HI先后合作六个项目,又与新加坡RZP合作,在成都、沈阳、无锡等城市合作开发项目。有人称此为“万科在海外融资上破竹之势蓄积已满”。

2006年7月,虽然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被称作“楼市限外令”的171号文件,挡住了疯狂涌人中国的外资,也给了正在积极和外资合作的国内开发商一个措手不及,但以韧性见长的郁亮倒没灰心沮丧,“权当练手好了,总有一天能用到。”

对资本彻悟的郁亮,与王石的自信颇有一脉相承之味。

3.首开国际融资新模式

身为万科资本操盘手,郁亮曾针对万科借力海外资本表示:“海外融资成本很低,利率才百分之一点几,即使加上中介手续费等也才百分之二三而已,比国内低多了。”显然,上文内容表明万科借力海外资本的用意有多重。

2004年7月,万科发布公告称,与HI签订合作协议,为即将开发的中山万科城市风景花园项目(以下简称“万科中山项目”)融得3500万美元。项目回款之后,万科将以同业拆借利率再加几个点的利息赎回股权。

方案一出,它受到的关注不只来自房地产业界,很多大型公司的JFO都对这种融资创新感到兴奋好奇。业内将其称为“变相”贷款:以FDI(外国直接投资)之名,行商业贷款之实。

当时有分析认为,“121”文件出台后,银行收紧对房地产公司的贷款,窥伺中国市场许久的海外资金得到了最好的进入机会。在万科与HI公司合作之前,国内房地产商与海外资金合作大多是以股权融资,海外房地产基金以资金入股房地产项目,共享利润。万科开了房地产企业从海外银行贷款的先例。

至于万科如何躲开外汇管制、获得海外银行贷款的奥妙,更为外界所瞩目。

根据《中国企业家》当时的报道资料,大致过程如下:

作为专注于房地产投资的银行,HI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一条经验:

“必须抢在别人前面进入才能抢占先机。”HI执行董事Mr.Fenk(芬克)把与万科的合作称为“两年迈出的第一步”。

据这位董事介绍,这两年HI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住宅市场的发展潜力最大,商业办公项目已经有点过热了。”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HI条件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做住宅项目又要是国内大型开发商,万科很自然地出现在HI的谈判对象名单中。

万科的总经理郁亮也给予了证实。他说:“HI先找万科的。”事实上,万科也早就开始了和海外资金的接触。只是和其他房地产商不同的是,万科主要寻找的是海外的商业银行,而不是房地产基金。“从房地产基金那里拿钱成本太高。现在惯例是不低于20%的复利率,一个项目两年下来就是44%。”郁亮解释说。

而此次融资的载体万科中山公司,则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由万科和其附属公司香港永达投资公司共同设立,万科实际持控其100%股权。万科将所持有万科中山公司80%的股权转让给一家名为Best·Gain·Investment的公司(以下简称“BGI”),后者由HI公司与万科共同设立,HI占股65%,万科占35%。

经过这一轮股权转换,万科和HI的合作就有了相应的法律支持。由于商业贷款属于资本项目,直接的境外信贷有违外汇管制,中外合资的企业性质,为以股权形式取得境外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避开了相关的管制要求。

形式上,HI取得了万科中山公司的控股权,万科直接和间接持有万科中山公司的权益只有48%(20%+80%×35%)。但实际上,尽管HI公司拥有中山项目52%的股权,但并不拥有实际控制权,项目的运作方是万科。根据双方约定,在中山项目回款之后,万科将以同业拆借利率再加几个点的利息赎回股权。

于是,这才有了外界“在法律上,这是一笔以股权换资金的股权融资,实际上,却是一笔商业贷款”的评论。

不过,对于外界为这笔融资扣上一个“变相贷款”的帽子,郁亮却表述了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大家称之为‘变相贷款’,典型的国际融资都是这样安排的。”HI的执行董事芬克对此也作出相同回应:“我们在与万科合作的贷款文件基本上适用公司标准条款,并没有新增其他附加条款。”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万科与HI的合作为中国房地产业融资辟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如同郁亮当时所说:“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以后万科或者其他房地产商,再和海外银行合作的谈判都应该会比我们这次用的9个月时间短。

作为先行者,我们付出比后来者更多的成本,但是也获得先机。”

再来看看万科与HI是如何达成这一具有开创性合作模式的。

万科与HI的谈判,持续了9个月,用21个文件和9个附件达成了协议。总经理郁亮回忆:“最困难的还是框架的问题。”

由于HI是一个银行,不能直接投资,所以要先成立BGI作为投资载体。

万科是国内公司,直接接受外资银行贷款有政策限制,所以成立万科中山公司作为贷款载体。

郁亮事后介绍:“最后确定架构花了很长时间,因为要通过构建海外、香港、国内多层次的控股构架,适应多国、多地区(英国、香港、内地)的法律政策。”而当时双方讨论的很多方案也为其后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

当事双方都承认,谈判的另一个焦点是监管。业内人士就曾指出,不和外资接触,国内的房地产商大概还不知道自己的项目管理水平和国外的差距。

所以,业界公认的是,此次合作成功,对万科来说,只是与海外资金合作的开始。而对于国内众多房地产商来说,则提供了思考企业整体运作规范的一次较好参照。

4.无限风情的“大战略”

2005年12月,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万科与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GIC RE)的附属公司——Reco Ziyang Pte Ltd.(RZP)——签订了两项转让项目公司部分股权的协议。

同类推荐
  • 案例: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第25辑)

    案例: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第25辑)

    大量的资金潮水般涌入,我们将首先看到这场创新创业泡沫的壮大。我们将看到阳光下这些泡沫折射出彩虹的瑰丽光芒。但我们已经可以有把握判断,这就是泡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不再专注于互联网本身,他们在兼并、收购,买他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业务;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没有再推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新发明、新产品,但它们的CEO们却越来越多地在公众面前亮相;所谓的创新,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它们每一个乍看都很美丽,可惜细看都似曾相识。
  • 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转基因食品正在走向人类餐桌,国际粮价跌至近年来最低,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阴谋,粮食与“优生学”有何关系?本书作者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条分细缕,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正在图谋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给,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让全世界的人们成为他们猎食的对象。这是一个设计巧妙而又隐蔽的阴谋,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专利,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等等。
  • 经济学越简单越实用

    经济学越简单越实用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从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帮助广大读者掌握经济学的精髓,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础。
  • 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

    本书通过对美元霸从兴起、确立到达至鼎盛以及遭遇挑战而逐渐衰落的原因做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完整而客观地展示了美元——这只货币战争中的猛虎曲折发展的历程。同时指出,美元的兴衰历程对人民币的走向具有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归途美好但非吾想

    归途美好但非吾想

    道机莫测,必然中的偶然使一个普通的小男孩成了一个非修者的道者,他在低调而显得平凡,无论在人世、仙界和所谓的神界都无敌于世,最后他的归途是道,但他能就此而永生吗?
  • 庐山剑宗

    庐山剑宗

    唐安:你知道吗?我觉得长安城里那个叫李白的小子写的那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做的。宋鬼吐出嚼了半天的枣核,呸了一声:嘚瑟。——江湖内,少林丐帮式微,封隐山门,而琅琊王氏野心勃勃,妄想一统江湖,梨花堂弟子为非作歹,神偷门兴风作浪,天光不显,邪物作祟。江湖外,大唐一片繁荣昌盛,空前繁华,但虎将安禄山暗中蓄兵,意图谋反,江河一片暗流涌动。唐安持剑行走江湖,一脚踏进风雨飘摇的两条河。
  • 南武林北江湖

    南武林北江湖

    澄江为界,天下两分,自大乾南渡,此等局面以有一百八十余年。如今南方大乾朝堂混乱,昔年武林旧事再起,局势波诡云谲;而北方大苍治国无道,民不聊生,义军自江湖而起,则烽烟之下,往日恩仇必将分明。那一年,大乾尚在,大苍未亡,一个怀揣光明的年轻公子带着满心的希翼,走过大乾武林,渡过澄江,来到大苍江湖。
  • 青狐儿

    青狐儿

    “我叫川上小白龙。”少女樱色的唇勾勒出一个骄傲的笑容。这个昵称简直可爱的爆炸啊!真佩服自己的超高智商。靠在她身上的“斯文败类”立马拒绝:“不行不行,这么可爱的名字当然是男孩子。”少女美目怒嗔了他一眼。“那我叫什么?小黑龙吗?白痴。”少年微微思考。“你叫樱下青狐儿吧。”
  • 重生影后:喜欢顾先生

    重生影后:喜欢顾先生

    苏一荨上辈子因为拍戏出了事故,意外去世。上天既然又给了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世,她只想认认真真拍戏,踏踏实实做人。可是!为什么总有刁民想害她?苏一荨一边忙着追男人,一边走上了一条疯狂虐渣打脸的不归路。直到,她被一个大佬抓住:“听说,你喜欢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扛刀的猎人

    扛刀的猎人

    老人言:天降星雨,必有大凶。这年,一颗巨大陨石划破天际,落入了无尽邙山之中。“那是什么?”鳞甲怪物从山林中走出,世人为之变色。自此、、、是生存、、、还是灭亡、、、有人说话了:唯举刀方有一线生机。几百年后,自称猎人的群体出现了。又几百年,猎人村拔地而起。一少年从猎人村走出,对着远处的邙山,他竖起了中指。一声响彻整片天地的豪言响起:“大凶,小爷要吃了你。“这便是一个猎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吃货的故事。欢迎入坑,不喜勿喷!
  • 雪落半夏

    雪落半夏

    你终于来了,在我孑然无助的时刻,各自散去的种种依然充满着喜悦和悲苦。所幸,你还在意我!韩雪落,在心里欷吁良久。而隔街而望的宫贺,在上天入地搜寻不得之后,突然相遇自己心爱的女人,竟然瞬间石化。浑身森冷的气息,转瞬被不明所以的情绪所取代。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韩雪落隐隐有点害怕,她不知道那个喜怒无常的男人,要如何处置她!而他面对那个随时都想逃跑的女人,竟然不相信堂堂宫氏帝国总裁,也有喜极而泣的感觉。五年来,那个不起眼的女人,让他魂牵梦绕,几近疯狂,而今她出现了……
  • 悲伤从你的名字开始

    悲伤从你的名字开始

    十四岁,薄砂亲眼目睹父亲带着小三提出离婚。薄砂深爱着纯白少年林北风,却误使另一少年程飒南双目失明。家庭动荡,林北风和叶未央在一起。伤薄砂离开南方小镇,祸不单行,她遭遇了母亲的去世。多重打击让她心如死灰,她恨父亲的薄情寡义,也恨那个女人的横刀夺爱,甚至恨林北风对她的冷漠。 她发誓,只要她变得坚强,就可以让那些破坏她幸福的人偿还一切!可一次次的报复却没有让她有丝毫的快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牵绊一生的少年重逢,一切已物是人非,就连当初的好友,也让她陌生……唯一不变的是,她一直深爱的那个人,永远不爱她。单薄的少女,却如砂石般坚硬……最终,她能抓住那一丝微弱地、却深刺她内心的薄风吗?
  • 江北

    江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