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300000046

第46章 演进与技术变革的动力学(2)

获得性特性的传递被称为“有偏传递”,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它恰恰是革新传播的全部的实质内容。这样的偏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生:直接偏向、间接偏向和次数依赖偏向。在直接偏向中,遍历每一个不同的被选事物,最适者被选择;在间接偏向中,追随某个成功的先例对被选事物加以选择;在次数依赖偏向中,某个变异体之所以被选择,取决于该变异体在“父辈体”中被使用的次数。在这些偏向中,每一种偏向在新技术的传播中都有一个对等物。卡瓦力—斯福扎和菲尔德曼(avalli—Sforza and Feldmarl.1981)证实,一个社会在采纳一项具有适应性的革新时,文化知识传递的确切方式对于决定其保守或进步的程度至关重要。传授个体和学习个体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异种技术生存的机会。

这种类比是不严密的,因为认识论并不存在DNA的准确类比物,因而不会通过基因和染色体中的突变而变化。严格来说,突变只不过是基因信息在代际传递活动中发生的复制错误。在文化变革中,包括技术变革在内,变化发生在现存的样本中。因此。这些变化不是其标准词意上的复制错误,而是思想和灵感,虽然其出现的方式通常不为我们所知,但是不完全是随机的。与科学和技术不同,生物进化不涉及目的。在生物界中,不存在这样的有意识的实体,其运作方式可以同那些设法使生活更美好、降低生产成本、与癌症作斗争或实现核聚变的个体相提并论。新思想往往通过微妙的、常常是下意识的机制而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文化和技术上的革新被导向解决问题,从而证明,从平均来看比革新纯属随机的情况更具适应性(avalli—Sforza and Feldman,1981,p.66)。这在类比中不一定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尽管基因突变是复制错误,但是基因突变也不完全是随机的。突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它们受到诱变剂的诱导,例如x射线。此外,并非所有的基因对这些诱变剂都具有相同的敏感度,染色体中某些被称为“热点”的部位具有极高的突变率。而且,现在我们知道,突变概率不是对称的:在某个方向上的突变比相反方向更有可能发生,这一现象被称为“突变压力” (Dawkins,1987,p.307)。

二者之间存在更深层次的区别,这种区别涉及跨世系借用。在进化生物学中,不同物种不常交换基因——遗传信息。在有机体世界里,虽然会发生杂交,不过只会发生在关系极为密切的物种之间。我们和灵长类动物有99%的基因是相同的,可是杂交却不会发生。在技术史中,这种交流自始至终都在发生着。在生物界,一个物种的进化对其他物种的主要影响是通过它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作用的,然而在技术上,不同“物种”的变化对其他“物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前者通过交叉借用而起作用,后者则经由对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作用。不同技术的交叉“受精”作用在技术史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不过萨哈尔(Sahal,1981,pp.71—74;同时请参阅:Basalla,1988,pp.137—38)是一个例外。萨哈尔对他所称的“创造性共生”的重要性进行了辩护。在“创造性共生”中,以前毫无关系的技术发生了融合。冶金和钻孑L技术的进步使高压蒸汽机成为可能;钟表和轮船设计中的根本变化唤起他人思考如何制造更精良的仪器和风车;对燃料和熔炉加以改造用于啤酒酿造和钟表制造,结果却让炼铁业受益良多;来自风琴制造的技术思想被成功地应用于织布技术。这种差异有损于类比的有效性,可是其损害达到何种程度还不清楚。哈尔(Hull,1988b,p.451)推断: “同表面现象给予人们的预期相比,世系融合在生物进化中更为普遍,而在社会文化的演进中则不那么普遍。”

而且,在动物界中,生殖通常是双亲的行为。既然根据定义不同物种在生殖上是孤立的,进化当中突然骤变的可能性极为有限。个别的突变异种将难以找到具有相似属性的配偶,突变将会消失。文化或技术信息向后代的传递不要求配对,这样一来发明的动力学同物种形成的动力学就十分不同了。可是,这种差异不像它可能看上去的那样意义深远。有性繁殖要求相匹配的独立双亲,这在生物界中并不是很普遍。正如哈尔(Hull,1988b,p.444)所指出的,如果双亲遗传对于选择机制的正常运转是必要的,那么贯穿其大部分历史的是,选择将不适于生物进化。此外,只要有性繁殖存在,它就暗示了一个约束突变的互补性。遗传学的规律亦强加了一个相似的互补性。当一个突变导致了一个隐性等位基因时,在它匹配了另外一个同类突变以形成一个同型接合子以前,它是不会在显型中表达自己的。所谓同型接合子,指的是这样一个个体,其母本的和父本的等位基因(携带了基因信息)是相同的。这种技术史充满了相似的互补性。我们已经看到了众多这样的发明实例,这些发明要求伴随着互补性发明,如果没有后者,新物种的命运就有可能像没有配偶的突变异种那样。我将在后文中回到这个问题。

生物进化和技术演进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即,人们通常相信,生物进化的一个核心要素是能够适应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技术变革首先是对环境的操纵(当然,某些非人类物种例如海狸和蚂蚁有时候确实是操纵其环境)。在进化生物学中,更为常见的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往往涉及那种被经济学家认作生产要素互换性的等价物的东西。换句话说,同创造一个新的、更优的可选技术相比,在既有的技术中进行选择(替代)的可能性更大。在替代和技术改进之间做出区分常常是困难的,因为在实践中很难了解,一项技术是已知的和可用的却没有被使用,或者是完全未知的,但是做出逻辑区分却很重要。可是,我们将会看到,生物进化和技术变革之间的这种差别并不是决定性的。物种形成不是适应,尽管物种形成常常伴随着适应(Eldredge,1985,p.97),同样道理,发明不是替代,虽然发明常常伴随着替代。达尔文最初的观点是,进化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需求推动的,实际上这种观点不再为人接受了。成功的物种并不与其环境维持一种“紧密适应的关系”(Stanley,1981,p.11)。人们相信,进化性变化率主要是由突变率和种群的特征——例如种群规模所决定的。即使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突变也会发生,从而能够发生物种的形成(当然,某些环境比其他环境更易于导致物种的形成)。因为每个物种把所有其他物种视为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一个稳态环境能够被进化本身所扰乱。只要其他物种变化了,每一个物种就不得不变化。这样一种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对于学习技术进步的经济史的学生是不足为奇的。为了跟上其他物种,某一物种需要进化,现代生物学家称之为“红桃Q假设” (Maynar_d Smith,1988,p一83),它似乎恰当地描述了熊彼得等人所描述的革新浪潮。没有顺势而为的物种灭绝了。进化就像技术进步那样属于创造I生破坏。

这把我们带到类比中最窘迫的逻辑困境:一个新物种在繁殖上是(或者最终变成)同其他物种相互隔离的,因而在适应和物种形成之间做出关键性的区分往往是无知的。在技术中,我们不能轻易地规定一条精确的界限,把一个新“物种” (即技术)同既有的“物种”隔离开来,于是,谈到“一项旧技术之内的革新”或者“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必然是武断的。可是,我将证明,尽管灰色区域不可避免,但这种区分不仅可能,而且对于技术进步的理解至关重要。进化论生物学家也不能就如何适当定义一个物种达成一致意见CBush,1982;Maynard Smith,1988,p.127),或许这多少给人某种安慰。

这样一来,这种类比是不完善的,但是我们决不应该低估一致性。在最后的分析中,生物繁殖和经济活动都是大自然的原动力,受到资源有限性的约束。最重要的是,达尔文在阅读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阐述在动力学语境下稀缺性的精髓著作后,他本人偶然想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人口压力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主要的操纵法(Ruse,1986,p.24),虽然不同的生存和繁殖方式存在着其他原因。按照类比,如果在某种环境中,企业不能自由地进出一种活动,或者由于受到传统和制度的约束在其中最多占有某个固定的市场份额,那么技术变革将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受阻。可是在这方面,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对在用技术进行选择的惟一原因。即使是在各技术间没有竞争的行业里,如果某项技术用来生产消费者不再需要的东西,那么该技术就有可能销声匿迹。个体为争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通过竞争,创造了一种更高级的秩序,这就是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思想。当然,自然选择理论同这一思想密切相关。尽管在时间尺度上差异甚大,但是在技术史和生物进化史中都存在着可以确认的长期趋势。虽然能够辨别那些提高效率和复杂度的长期趋势,但是在技术史中比在进化史中更易于辨别这样的进步。在二者中,选择过程都是极端不经济的。在新的技术思想和突变中,绝大部分都是无用的。可是它在技术变革中也可能是正确的,正如哈(1988a)就科学变革和生物进化的情况所指出的,选择过程在不消除其作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获得太高效率的。毕竟,技术变革是冒险进入未知世界,而不是进入不确定性领域,其风险是不可能通过多样性来分散掉的。

与此同时,选择过程时常看起来奇怪地不完整。有些看似“不适宜的”物种却顽强地存活下来。生物学家在其他例子里指出,随机遗传漂变能够导致不确定的结果。尽管存在自然选择的压力,稍微有害的基因能够而且确实变成种群中的同型基因(Iewontin,1982,p.159)。长期以来,种群遗传学家已经认识到,造成遗传频率适应的选择过程并没有产生最大限度的适应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史学家作了极大的努力,并设法表明,某些效率明显低下的技术在出现了更新更佳技术的情况下却幸存下来,实际上体现了对环境的精巧适应。尽管如此,他们的努力并没有证明技能主义者的强硬立场——某项技术的长期存在必然暗示着效率。熊猫的拇指和标准打字机键盘明白无误地表明了自然选择结果的低效(Gould,1987),在这二者之间所作的巧妙类比例证了生物界和技术领域中演进(进化)过程显而易见的次优性。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并非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都尝试了。正如坎普贝尔(Gretchen Campbell,1987,p.105)所评论的: “我们的知识是经过残酷的优胜劣汰才获得的。”

类比还可以扩展。技术和进化都是经由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连续过程而发展的,即,我们可以识别各代,各代有时重叠,有时没有。正如哈尔(Hal 1988b,p.441)所说的: “每当老人指引小孩如何制作弹弓的时候,这在概念上就是两代人。”其结果是,在生物进化和技术变革中,结果的数目是受限的,因为每一步都发生了选择。在前代失败的试验上得到的各个变种很少得到检“验。因此,亚瑟(A,thur。,1989)主张,当蒸汽汽车被置之不理的时候,人们没有对它们作进一步的改进,虽然存在下述可能:进一步的干中学本来会发明一种蒸汽动力的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最终将比汽油发动机高级。正是这种性质——从盲目的变种中积累结果、然后在那些早期试验所经过的路径上考察进一步的变种——阻止了试验的无限发散,正如坎普贝尔所说的,这种性质使得不太可能的事物变得不可避免。选择是在存在的事物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原本可能的事物上进行的(Nelson and Winter.1982,p.142)。换言之,进化是路径依赖的,这是大卫(David 1987,1988)和亚瑟(Arthur,1989)近来所强调的技术变革的一个特性。熊彼特(schumpeter,1934,p.6)注意到,从过去传承而来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网“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把铁镣铐牢牢地套在”我们的脚上。在进化生物学中,学者们近来开始承认,当那些选择发生于其上的实体是更大系统的成员时,过去在选择过程上强加了结构性约束。进化不能一下子改变太多的事物,而且结果常常是异乎寻常的。哈尔(Hull,1988b,p.449)指出,人类的会厌(软骨——译注)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同类推荐
  • 案例:共享经济—链接未来世界的入口 (第24辑)

    案例:共享经济—链接未来世界的入口 (第24辑)

    《案例》是蓝狮子(中国)企业研究院,针对中国企业“创新”与“变革”两大主题进行实证研究,推出的电子单行本系列,旨在为中国企业管理者和财经研究者提供鲜活的商业案例。共享经济源自于一种认知: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兴趣来过日子,那么资源很快会因为物欲而枯竭。于是,在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共享经济应运而生,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商业结构。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是一本关于经济学思维的经典著作。作者巴斯夏以破窗的寓言为引子,指出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决策中往往存在思维谬误,只看到“看得见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见”的部分,进而导致决策失败,并且造成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书中的主题包括赋税、政府补助(产业、艺文活动、教育)、公共建设、贸易保护主义、就业问题等。就像哈耶克所说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经济政策的关键难题所在。而建立“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思维模式,对个人也很有启示:决策始于远见,在做决策时,既能看到可见的后果,又学会看到当下看不到的后果以及可能给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这也会助我们更好地做决策以及评估决策。
  • 一本书读懂区块链

    一本书读懂区块链

    国内 BAT 三巨头的入局,给区块链行业带来了信心,不管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巨大利益,还是看中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变,这场革命正在影响着我们。区块链到底是啥?有人说,比特币将成为世界通用钱银;有人说,比特币就是一个大骗子……千人千面,但区块链潜力空间不可忽视,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的柱石。究竟怎么认识区块链?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特意编写了这本书。此书从区块链的基本定义入手,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历史、分类、特征、挖矿原理、常见误区、主要应用等,要点突出,易于理解,是一本学习区块链的入门书。相信,一定能让读者有所收益。
  • “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在我国历史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商帮”的兴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重要现象。形成于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为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市场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宁波帮”是一大劲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旅沪宁波人势力盛极之时,其时在沪宁波人仅从商者就有5万多人。
  •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新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新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战略,本专著重点研究这三大战略的内在联系和互促关系,就这一内容而言,本专著为三大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热门推荐
  • 道途者

    道途者

    因一次穿越,成为废物莫寒,家族因他被灭,未婚妻退婚…………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
  •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国地震预报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国地震预报

    本书记录了我国多次著名破坏性地震的监测预报、应急救援、社会反应的真实现状,探讨地震研究的难度,解析地震预报的诸多问题,结识该领域的各等人物,描述他们的人生、事业和情感。作品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敬佩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重尊严的人,颂扬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坚守在地震预报前沿的人……
  • 田园萌妻相公心尖宠

    田园萌妻相公心尖宠

    原来人的心可以这么复杂,一颗心可以掰开几瓣来用——殇小黎本座的人,生是本座的,死亦是,想逃?除非本座死——墨辰我以为我们是有机会的,原来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两条平行线——沈林
  • 小公司做大做强18招

    小公司做大做强18招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英年早逝”,或“幼年夭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关键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破解?怎样才能使企业“活得长”,“长得大”,“走得远”?民营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其成长过程的每一步都考验着管理者的勇气、耐心、智慧,需要经营者时刻保持敏锐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本书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系统性完整。企业管理者不仅能从中学到经营韬略、商业知识、管理智慧,还能在反复研习的基础上洞察企业未来、赢得市场先机,从而真正实现做实、做精、做强、做优、做大、做久的愿景。
  • 这世间没有不可安放的梦想

    这世间没有不可安放的梦想

    人总归要从迷茫与困顿中走出自己的路,披荆斩棘也好,披星戴月也罢,终究都在走向更好的路途上。如果梦想太多,那就化繁为简,坚持一两个就好。所谓“美好的人”,就是对感情一直相信、一直认真;对生活一直热爱,一直热情。还是要去相信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把大部分精力,花费在自己最珍视的方向上,就一定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前方光芒万丈,纵然千难万险,总有一天会抵达。
  • 原来我是孟婆

    原来我是孟婆

    风雨交加的夜晚遇见鬼捞起闺蜜夜闯鬼市只为探清身世闺蜜变冥界公主转角遇见那个他遇灵宠拜师收鬼法器汤勺夺精魂我是孟婆?喝汤不喂你汤断姻缘的那种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我的美好甜蜜生活

    我的美好甜蜜生活

    初出茅庐就遇见心狠手辣的美男上司,每天被压迫和痛骂。不爽,别让我追到你,到时候让你跪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