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400000030

第30章 医药卫生(2)

维生素是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维生素已经多达20多种。

凡士林

“凡士林”是英文vaseline的音译,是一种白色或黄色的油脂状石油产品,由石油残油经硫酸和漂白土精制而得,也可用蜡膏和矿质润滑油调制而成,可用作润滑剂、绝缘剂、防锈剂、软膏剂和化妆品等的原料。但最初的凡士林,却是作为一种治疗灼伤的药膏问世的。

1859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22岁药剂师切斯博罗到宾夕法尼亚州新发现的油田去参观。在那里,他听石油工人们说,抽油杆上所结的蜡垢,对灼伤和割伤有止痛治疗的疗效。切斯博罗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收集了一些蜡垢,带回家去。他花了11年时间,研究如何提炼和净化这些石油的残渣,以制成一种用于治疗伤口的不会腐败变质的石油基油膏。而在这之前,临床用的药膏大部分是用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制造的,时间久了,便会腐坏发臭。第一批石油基油膏制成后,为了试验它的疗效,切斯博罗甚至不惜把自己割伤、刮伤、烫伤。1870年,他终于完成了研究_T作,建立了第一座制造这种油膏的工厂,并将产品命名为凡士林。

青霉素

世界上第一种抗菌素——青霉素,是1941年问世的。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专家弗莱明(1881—1955)。1928年秋,他在伦敦圣马丽学院任细菌学讲师。

有一天,他在观察葡萄球菌时,发现作为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长着一簇簇绿色霉菌,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许多细菌专家的实验室内经常发生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一般倒掉了事。可是,弗莱明却十分细心。他发现霉菌的周围竟没有葡萄球菌,而玻璃器皿里的葡萄球菌也消失了。这个偶然的发现,引起弗来明的极大兴趣。他于是设法培养那种霉菌,把培养液过滤了一下,滴人长满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里,几小时后竞发现葡萄球菌全部死亡;又把过滤液稀释到800倍,效果仍然很好。

弗莱明后来把他发现的这一特殊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镇静药

镇静药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治疗精神病的比较有效的药物。

镇静药源于法国。20世纪40年代后期,法国神经外科医生拉波利发现手术前病人体内产生的组胺对人身体有害。他想找到一种抗组胺的药。

法国一家实验室为他提供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异丙嗪。以后又研制了作用更为强大的氯普马嗪。它可以使病人在手术前进人一种“愉快的安静状态”。法国医生狄富和丹尼克发现它还可以使发病的躁狂抑郁症患者镇静下来。后来,他们又发现氯普马嗪对精神分裂症特别有效,原因在于它能使人大脑的情感区解除病症。

20世纪50年代后期氯普马嗪在欧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氯普马嗪的成功加速了相关药物的研制。1957年库恩发现丙咪嗪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接着,澳大利亚医生凯德首创用锂来治疗精神病。1960年代中期,锂已在临床得到较普遍的应用。

显微外科

1921年瑞士医生首次在低倍显微镜下对家兔神经做了手术,并对病人进行了内耳手术。从此显微外科手术在内耳、面部神经等手术中获得了应用。

1950年,美国医生做了角膜缝合手术,开始了显微眼科手术的应用。

直到1960年,有人在显微镜下成功地缝合了直径1.6毫米至3.2毫米的细小血管。美国医生一连气缝合了26条细小血管,竞达到百分之百血流通畅的效果。于是,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一项十分流行的新技术。1962年5月,在美国波士顿,美国医生为一名12岁的男孩做了世界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术,成功地将断肢的神经、血管和肌肉接通。

现在,世界上显微外科手术已经具有非常高的水平。不少断掉的手指、足趾、手、脚又重新回到主人身上。医生们成功地进行各种人体组织的吻合术,包括各种血管、皮瓣、肌肉、骨、骨膜、各种网膜等等。各种微型手术器械也应运而生。有的微型冲洗器械可以在缝合时冲洗微细的血管腔;有的专用缝合线只有人头发的五分之一粗细。供显微手术用的显微镜也愈发先进,它们不仅精度高,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器官、组织的细微结构,而且,有的一台显微镜有几个目镜,可供几个医生同时观察、研究,十分方便。

剖腹术

剖腹术是通过切口除去腹内肿瘤或其他病患的一种外科医疗方法。剖腹术源于美国。医学史上有完整记录,第一个施行剖腹手术的是美国医生麦克杜威。

公元1809年,一位叫克劳芙德的妇女因腹部逐渐增大已经严重影响生活,被迫求医于麦克杜威医生,麦克杜威决定为她施行手术治疗。在当时既无医院,也无麻醉,更谈不到消毒和无菌技术,完成剖腹手术,其困难可想而知。但病人很勇敢。她独自骑马来到医生的住地肯塔基州维镇。手术就准备在医生的家中进行。附近的市民认为麦克杜威这种治疗无异于残害人命,一些市民甚至拿着铁锨、棍棒围住医生的住宅,医生家门前的大树上也挂上了绳索,手术中病人一旦死去,等待着医生的也只能是被人们用私刑处死。医生和病人,均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密切配合下开始了手术。医生先在病人的腹部切了一个小口,然后就通过这个小口,用今天看来已经不可思议的方法将一个巨大的卵巢肿瘤一块一块地切了出来。因为疼痛难忍,手术中病人的肠子好几次从切口中脱出,医生只好停下手术,等病人安静下来再切,最后终于成功完成了手术。

606

606是由德国科学家保尔·艾尔利希发明的。

有一次,他在实验中注意到,把一种染料注射到一只活鼠体内,结果这只老鼠的神经末梢染上了颜色,但是肌肉和骨髓却没有。艾尔利希产生了找到一种既能感染体内病菌,又能杀死病菌的染料的想法。他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而又细致的试验研究工作中。试验过的药品一批又一批,数量也不断增加,100、200、601、602、603。

1907年,他和助手们进行了编号为第606号药品的试验。试验报告说,606号药品仍毫无任何效果。1909年,日本秦佐八郎来到艾尔利希的研究所,协助进行试验。他又一次重复了第606号药品的试验,结果意外发现,这种606号药竟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杀菌剂。他们二人共同议定,以这次成功的第606号染料的“606”做为新药的名字,以纪念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澳抗”

“澳抗”即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这一医学名词的提出不到50年。1964年,一位名叫Blumberg的人和他的同事,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抗原,能与反复接受输血治疗的血友病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起交叉反应。后来,由于很偶然的原因,人们才把这种抗原与潜伏期很长的肝炎联系起来。故此,这种抗原被称为“澳抗”。

文明病

“文明病”,其实只是个十分概括的病名,它笼统包含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便秘、结肠炎、阑尾炎、痔、肠癌和车祸等疾病及事故。目前,它已一跃而成为使当代人减寿和致死的头号中老年人流行病。

相传,1973年,英国外科医生布基特发现,本世纪以来,欧美人因患上列疾病而丧生的很多。而遍查史籍,上述病例较少。检阅文献,亚洲人上述疾病的发病率,低于欧美人几倍甚至几十倍。布基特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欧美各国工业发展迅速,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文明生产,造成人体逸多劳少,心血管功能衰退;追求高营养、少渣滓的精细饮食,导致人体胃肠功能的退化;交通工具的发达,引起车祸增多。所以,他给“文明国家”这类非传染性中老年人流行病,起了个美称叫“文明病”。

人造血液

1965年的一个上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里,克拉克教授正在做实验。他的助手因疏忽大意把一只实验用的老鼠掉进了装有作为麻醉剂的氟化碳溶液里,但谁也没有注意到。实验做完后,克拉克教授发现了这个件事情,并且对原本该淹死但却还活着的老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细致地研究,他发现氟碳化合物能溶解和释放氧气和二氧化碳。老鼠正是靠氟化碳的这个特性活了下来。

他进一步思索,在血液里,红血球起着输送氧气和运载二氧化碳的任务;氟碳化合物也具有同样性质,那么应当能用它来代替人血。他的发现引起了日本医学工作者内藤良一的注意。他拜访了克拉克,回国以后,立即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内藤良一和同事们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终于找到了一种理想的氟碳化合物。它可以均匀地混合在人体的血液里,代替红血球输送氧气和运载二氧化碳。这就是人造血液的由来。

输血

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提出后,有人开始对输血进行探索。

1665年,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试着把一条狗的血管接到另一条奄奄一息的狗血管上,使那条狗死而复生。但他的这种使失血得以补偿的办法并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后来,一些医生曾用动物血输到人身上,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美国有人往患者血管注射牛奶,以帮助补充白血球,但也失败了。20世纪初,产科医生詹姆斯·布兰德尔使用人的血液来补充妇女分娩时的失血,才确立了输血在医学上的重要地位。

1908年,外科医生亚历克西斯·卡勒尔把一个男子的动脉和他女儿正在出血的血管缝合在一起,父亲的血液和女儿的血液融合在一起,挽救了女孩的生命。这件事的成功,引起社会注目。输血成为特大新闻。后来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奈发现了血型:A、B、AB、O等主要四种,为输血成为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

血型

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血型的国家,早在13世纪的宋代,就有“滴血认双亲”的记载,这种简单的方法类似于现在的血型交叉反应。

1900年,澳大利亚兰司德氏首先发现了最基本的A、B、O三种血型,以后又和他的学生发现了AB血型。他通过实验证明人类红细胞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分别称之为凝集原A和凝集原B。与此相对的人类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抗A和抗B。根据每个人红细胞中有无这两种凝集原,而将人的血液分为四种型:A型、B型、AB型和0型。1927年郎德虚太纳与莱文又应用不同人的红细胞注射于家兔体内,发现在兔血清中出现了两种凝集素,分别称为抗M和抗N。将具有抗M和抗N的兔血清与人红细胞混合,则也有部分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从而又确立了人类的另一种血型系统MN血型。

检疫

英文为quarantine,其表面字义是40天的意思。相传在中古时代,当一只船上的人有传染病的嫌疑时,就强制命令该船在40天内和陆地断绝一切来往。这种措施始于欧洲,曾为阻止可怕的黑热病的传播起过作用。检疫一词就是从此引申而来,含有阻止或禁止的意思。

检疫,是防止传染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人员检疫、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等。检验机构设在国际通航的港口、飞机场和车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人员检疫包括:(1)接触者检疫。从与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根据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留验,或采取其他必要的防治措施。(2)疫区检疫。检查出入疫区者,必要时禁止其出人疫区。(3)国际卫生检疫。为防止疾病由国外传人和由国内传出,对出入境的船舶、飞机、车辆、交通员工、旅客、行李、货物等实施医学检查、卫生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国际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为鼠疫、霍乱、天花和黄热病等四种。

牙科医生

牙科医生是专科医生的一种,其任务主要是进行口腔疾患特别是牙及其支持组织疾患的预防和治疗。

牙科医生源于法国。18世纪以前,治牙一直是理发馆、铁匠铺、蹄掌工、马兽医、化缘者的副业。17世纪90年代,法国安杰的医生皮埃尔·汤夏尔看见患牙病的人越来越多,靠理发馆等进行治疗,不但不够及时,而且卫生条件差,致使患者感染的病例很多,于是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在安杰开办了世界第一家牙科诊所,同时,他也是最早使用“牙科医生”名字的人。

汤夏尔作为海军军医,曾在牙科专业军医亚历山德拉·波特尔雷手下受过严格而科学训练。他一改以前在患者口中挥舞钳子或凿子的做法,确立了牙科技术,故汤夏尔被称为“现代牙科之父”。

三、医疗器具

医院

“医院”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为“客人”,因为其最初设立时,主要用来供人避难。还备有娱乐节目,使来者感到舒适,以此招徕顾客。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门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医院的国家。早在西汉年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汉武帝刘彻就在各地设置医治场所,专门配备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类似于现在的隔离医院。以上两则史实,均在《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阳设“别坊”,供百姓就医用。隋代曾设“病人坊”,收容麻风病人。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有“患坊”,遍布长安、洛阳等地,还有悲日院、将理院等机构,负责收容贫穷的残废人和乞丐等。

同类推荐
  •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个选本和坊间流行的其他选本所选篇目,几乎无一篇同者。周作人在传统中找到了他所称的“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汉代王充,明代李贽,清代俞正燮,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疾虚妄、爱真实”,并由此上溯到墨子、颜回、大禹,梳理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系统。本书清晰地呈现了这个思想体系。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日本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把握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及动向,从微观上了解其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主要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形式以,达到认识日本文学本质的目的。
热门推荐
  • 漂泊者萧红

    漂泊者萧红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萧红。中国最东最北部的一座小城。松花江有一条支流叫呼兰河,就像一缕蓝色的丝线,从这圆点中间依稀穿过。早在一百年前,哈尔滨已经颇有点现代大都会的气派了,而呼兰仍然是闭塞的、守旧的。虽然这里也陆续有了商会、银行、邮局、工厂、学校之类,但是,骨子里头并没有什么变化。小城是平静的。人们默默地生存,默默地老去。萧红生于1911年,正值辛亥革命的年份。
  • 快穿之繁华梦尽前尘

    快穿之繁华梦尽前尘

    她登基第一天,便被一个不明之物给砸中,“什么,朕死了!!”“是的,陛下。”从此她便踏上了漫漫重生路。可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进他为她准备的圈套里。“大人,娘娘正在来的路上了。”“嗯”他心中好似毫无波澜。
  • 诡异庄园:快穿第五人格

    诡异庄园:快穿第五人格

    “奈布,你喝醉了,别乱来。”白酒穿越成空军的时候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等等,克利切把裤子穿上。”白酒穿越成园丁的时候躲在床上瑟瑟发抖。“美智子,把拐杖还给我。”白酒穿越成盲女的时候瑟瑟发抖。“信徒小可爱,别再靠近了!”白酒穿越成女巫看着眼前这个美男子,瑟瑟发抖。 “等等必安,无咎你们要干什么!”白酒穿越成红蝶的时候瑟瑟发抖。 “今夜不在...”白酒穿越成调香师的时候抱着怀里的人... 打个游戏打到一半,白酒突然晕了过去,等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进入到游戏世界里。还遇到一个垃圾系统…(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号码:954789675,欢迎加入交流、讨论、给作者建议、mua~)
  • 天命盛宠之殿下不好哄

    天命盛宠之殿下不好哄

    本文属性:【前期伪兄妹】+【女主成长文】+【男强女强】+【花式傲娇甜宠】+【甜虐兼备】--------------------------------------她,是从硝烟血火中遗落的一颗明珠,身份高贵,皇族遗脉。无数人毅然奔赴,换她一线生机,或明或暗,护她安然。无数人暗藏杀心,多年来步步紧逼,欲破她头顶羽翼。她一路无忧长大,始终不明实情,只是左肩那处印章妖娆鲜明,渡来渡去,奈何渡不过一世红尘。命运神奇,许她与命定之人一同长大,冠了他的姓,却不是他的人。命运苍凉,终有一日她得知真相,却要孤身远走,孑然踏入空茫静夜,面对断念残局。而回首之时,是否还会有一人,轻执她之手,望断天涯路?……官配语录:“知道疼,为何不早点说?”“还不是因为……你今天才来嘛。”“……你想我回来,不知道给我写信啊?”“你又不理我。”“……我有这么说过吗?”“你就是这么表现的!”“我表现什么了?”“你对别人都很好,偏偏只嫌弃我一个人!”片刻后……“喂,你……别啃了。”
  •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为戴望舒的诗歌译作。全书精选了十九世纪末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的知名作。
  • 高冷的我遇见沙雕的你

    高冷的我遇见沙雕的你

    “唉~你就真的不打算理我一下?”苏嘉末丝毫不削的瞄了他一眼“好歹我也是你同桌,要不要怎么高冷啊?”面对这个每天叽叽喳喳的同桌,苏嘉末只觉得头疼,当初怎么就和他做了同桌?…………“没想到,你还会跳舞啊?看不出来嘛!”排练时易北尘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对苏嘉末瞧了又瞧,简直就是不敢相信高冷小姐姐,还会跳舞,而高冷小姐姐不削的说:“我会的可不止这一点”…………
  • 叶少你老婆超甜

    叶少你老婆超甜

    他和她,从相遇到相爱,便是命中注定!一见钟情,一眼万年,从此我爱的人只有你!可爱情并不一直是幸福快乐的……
  • 太子爷的意外婚约(大结局)

    太子爷的意外婚约(大结局)

    【简介】杜心诺怎么也没有想到,17岁那年父母竟然说她有未婚夫,而且还是一个邪道太子爷!更离谱的是,那个男人竟然让她当天晚上就跟她走!他当她是卖给他的奴隶啊,不过就是找他借点钱罢了……再说,她可不打算真的和一个“非正道”的男人结婚。可是那个男人还是没放过她,在离开酒店后,她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哭……她只知道他叫雷御风,其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为什么自己的高中生涯竟然是这样的呢?雷御风不打算放过这个本来就属于他的女人,更何况他还是付了钱的。本想用一百万就打发了她,他可不会去完成什么可笑的婚约。但是命运似乎在和他作对,竟然让他再次遇见她,而且是在那样的情况下……————————————————红袖,我回来了。不知道读者还有几个人认识我呢?不认识没关系,请大家关注这文,记得收藏就好。
  • 塔洛

    塔洛

    同名电影获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16界东京FILMeX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学生评审团奖”、第12界中国独立影像展最高奖“年度最佳影片”、第22界法国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三轮车奖”和“巴黎东方语言奖”,入围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入选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十部优秀艺术电影推荐展。十个故事取材都很精心,在看似不动声色的描述中,冷静地交代人物,展开叙述,人物对话很有特色,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及地位。故事情节大都简单,人物也都单纯不复杂,却在这看似简单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张力,如:食物的匮乏会对人的心灵和行为产生怎样的作用(《普代》);欲望的诱惑会使人落入怎样的业障(《诱惑》);游客与朝拜者之间南辕北辙的心理距离(《艺术家》《黄昏?帕廓街》)……从中不难体察作者的人文思考,只是他的思考较含蓄,隐藏在文学叙述中,不作道德评判。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