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4000000024

第24章 流浪去导师的创业版(5)

朱良玉穿着制服,顺着街道慢慢走,却总觉得自己身后有个人。他回了几次头,发现背后有个女人的身影在不紧不慢地跟着他。他走快,女人也快;他走慢,女人也慢。

坏人?鬼?时至今日,朱良玉也说不好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了。他只是停下脚,问那个女人:“你是做什么的?”

女人说:“我是刚才那个厂子的工人。下夜班,我不敢自己一个人回家。

跟着你走,我觉得挺踏实。”

一个“踏实”二字,似乎给了朱良玉力量。他从来也没想过,自己身上的制服居然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平时的委屈、无助,好像忽然就化成青烟消散了。

那个女人后来再没有出现过,朱良玉也因为需要保卫的会议结束,再没去过那条街上执勤。不过那“踏实”二字,给了他新的坚持。

于是无论再苦再累,为了实现自己当初对父母的承诺,为了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朱良玉都咬着牙,把保安这个职业做了下去。

这一做,就是16年。

努力的价值

有人说过,人如何看待自己,其实就像看镜子,其实反映的都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别人都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和评价,那么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爱水平自然也会比较高。但如果别人都对自己持一种贬低的态度,那自我就会毫无理由地看轻自己,从而看不到自己努力的价值之所在。

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看似是一个人内心的体验,但实际上却是自身内心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它的评价标准并非是挣钱的多少、奖状的大小,也不是身处多高的位置,相反,它的满足与否完全依赖自身。如果一个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又同时可以得到外部对自己努力的认可,那他就会得到无比的幸福感和喜悦感。而伴着社会的认同和认可,归属感也随之产生。

做保安16年了,朱良玉已经不再是当年每个月挣120块钱、每天吃茶水就馒头的小伙子了。他渐渐走上管理岗位,尝试着用魅力、用文化去管理。

2005年他被提拔为大队长,2007年成为项目经理,2009年更成为了北京市保安公司海淀分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荣誉,更是随之而来,“五一劳动奖章”、“劳模奖状”等等,荣誉证书摆了一书柜。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劳模墙上,他的照片摆在最前排……

那又怎么样呢?

他依旧和当年一样,住在一个普通的地下室里;他没事的时候仍然会和那些刚来北京当保安的小伙子扯闲天,打扑克;逢年过节,人心思归的时候,他仍然和十多年前一样,站岗守夜;他觉得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回家和老婆孩子在一起……

不管走多远,他还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他快乐,他满足,因为他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与认可。他,就是“保安状元”朱良玉: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高级保安师、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他因被一部电影感动而走入导演的行业,却对自己执导的每一部戏都心存遗憾;他在作品中描绘着风起云涌的江湖人物,却在生活里更加向往着宁静安逸的田园人生;他是现实的悲观主义者,却仍在光影的世界里抱有最浪漫的梦想——愿用作品改变人心!

《上海王》导演潘文杰:愿用作品改变人心

文/白果

生活本来就没有圆满

《青年心理》:最新的作品《上海王》已经热播,颇受好评。之前也拍过很多旧上海的题材,是不是对此有所偏爱?

潘文杰:是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时代,很多故事都可以发生。可以说,旧上海是一个英雄地,在这里很多人成功,也有许多人失败。但是,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意人,他们的内心都有着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复杂特色,他们处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点,恰逢世界变迁之时,所以人物内心的冲突也就更加强烈,成长变革的轨迹比较明显。所以,我很钟爱这样的题材,喜欢风起云涌的江湖感。

《青年心理》:你是怎样理解江湖的?

潘文杰:江湖就是生存。

有句话叫做“江湖弟子少年老,未尽三十故人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心中的江湖人物讲究兄弟义气,懂得儿女情长,更加重礼义快恩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怎样生存下来。

大家不是都喜欢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事实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我拍电影,那么对我来说,电影圈就是一个江湖,我必须在其中求得生存权利,这是最低级的需求,然后才能满足礼义、梦想、自我实现等更高级一些的心理需要。

《青年心理》:感觉你心中的江湖更现实一些,而不是意气风发的浪漫。

潘文杰:本来就是如此,有很多悲哀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社会规则,但同时,我们又有很多生存的本能,一旦规则与本能产生矛盾,那么内心必然起冲突。从这种意义上说,人心就是一个小小的江湖,我们得处理好内在的冲突关系,才能和谐地面对外在世界。

你比如《上海王》里阿其这个角色,我非常喜欢,就是因为他有很多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而这些心态又是非常真实的。他是农村长大的孤儿,为了生存而拼搏,就好像我们每一个渴望活得更好的普通人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世界经历了打击、痛苦、蜕变、成熟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都要经历的。但是,这里我就想提出一个问题:经历了、成熟了,于是就解决一切问题了吗?答案也许会让你感到悲哀:不是。

《青年心理》:也就是说,未必事事都得圆满。

潘文杰:我是悲观主义者,“圆满”一词在我看来,于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比如我拍戏,每一部在重看的时候都觉得有很多缺憾,当初为什么不采用另外一种感觉,为什么不尝试另一种拍法呢?总之没有办法十全十美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就不向往、不追求圆满了,相反,我可以把这种心理诉求延伸到我的作品中去,把这份浪漫的精神体现在主人公的身上。

不做导演就去做农夫

《青年心理》:身边的人都是如何评价你的?

潘文杰:淡泊、内向,不大爱讲话,这是很多人对我的评价。大家看到的我总是波澜不惊的,对很多事情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年轻时得金像奖最佳导演,很多人都特别兴奋,倒是我自己没什么感觉,也不想开party庆祝什么的。也许是我比较看得开,无论是快乐的事,还是难过的事,终究都会过去,不必太在意。

《青年心理》: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办法调节呢?

潘文杰:一个人呆着冷静一下,想一想是什么事情让我心情不好,有什么办法能搞定这件事。我认为想办法解决问题,总比一味地陷在情绪中要好得多。

《青年心理》:在你心中,工作与家庭哪个更重要一些?

潘文杰:当然是家庭。如果能重新来过,我希望自己可以早一点结婚,早一点享受家庭的温暖。我非常喜欢居家生活,平常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到处走,但是,每隔一两个星期我都必须回家一趟,这是一个心理惯性了。

家是让人放松的地方,我回家甚至有种充电的感觉,让我可以更快乐地面对一切。

另外,我觉得家庭生活对我的工作也有影响。做导演其实就是理解人物内心,并且把它展现出来。我如果能早一点体会家庭的感觉,那么就能加深对剧本的理解,在拍戏的整体把握上就能更加贴切一些。

其实我觉得,家庭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许多心理需求都必须在这里满足。比如工作中受了委屈,就希望从家人那里获得安慰和鼓励。

现在很多人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我并不赞赏这种精神。恰恰相反,我认为工作是为家庭服务的,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有一个舒适幸福的家庭生活。

《青年心理》:如果有一天你不做导演了,会去做什么?

潘文杰:养猫养狗,栽花种草,到与世无争的田园过农夫一样的生活。

希望用作品改变人心

《青年心理》:说一部你最喜欢的电影吧。

潘文杰:日本电影《胡子》,是黑泽明执导的。故事的背景是日本经济衰退的时代,讲的是一个年轻医生的故事。这个年轻人家世很好,年纪轻轻就从日本最好的医学院毕业,所以非常高傲,整个世界都不在他的眼里。像他这样的高才生应该是给天皇、高官看病的,但他的父亲认为,他并不知道怎样做一个医生,或者说,他不懂得什么是医者所必需的“仁心”,于是就把他送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那里有一座非常简陋的医疗所,让他在那里跟一个老医生学习行医。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年轻人慢慢体悟了人生的真谛,不再想回到东京去,而是决定留在那里给穷人们看病。

《青年心理》:显然,这部电影打动了你。

潘文杰:应该说,不仅仅是“打动”,应该用“改变”来形容更加贴切。

确切地说,我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才决定走进导演这个行业的。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我大概看了不下六七次,就在两个月前我还买了原著来看。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令人动容,让我觉得电影是一个能够改变人心的行业,很伟大。于是,我下定决心要从事它。

《青年心理》:在此之前,你还做过其他的什么行业呢?

潘文杰:我曾经做过很多古灵精怪的行业,比如在生产油漆的工厂里做工人,在航空公司做一些很底层的工作等等。这些工作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人情世故,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和心态,为我日后做导演奠定了基础。

《青年心理》:入行二十多年,你拍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品,也得了很多奖。事实上,你最希望得到的肯定是怎样的?

潘文杰:我希望别人说起潘文杰的时候,评价不是“知名导演”,而是“一个好人”。我一直希望能做一个温暖人心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拍出《胡子》那样的电影,影响人。如果能够做到,这将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欣慰。

同类推荐
  •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汇集了诸多名人故事和具有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伟大的思想精华有益于孩子们道德灵感和生命智慧的索取。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观念的时候,孩子在此时接受的教育是高尚的思想,并且要修炼良好的举止操行,形成健康、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够深入浅出地道出大道理,并且能令孩子高兴。
  •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有事必有缘,福缘、人缘、喜缘、机缘、财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活得自在所需要的一种心态。凡事既不妄求于前,也不追念于后,平淡从容,豁达乐观,随心,随性,随情,随理,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所谓“随缘自适,烦恼即去”,何为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抱怨、不急躁、不强求;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消极、不偏执、不忘形。随是一种豁达,一份洒脱和一份人情的练达。
  • FBI谈判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谈判战术

    FBI谈判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谈判战术

    FBI谈判专家在实践中积累起来丰富的谈判经验,对于日常生活和市场竞争中形形色色的谈判活动颇有借鉴意义。学会了FBI谈判专家付出巨大代价练就的这手绝活,相信可以让你在谈判中如鱼得水,占尽先机。
  • 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高情商沟通学

    高情商沟通学

    《高情商沟通学》共分为十个章节,详细介绍了需要遵循沟通的哪些黄金法则,如何善用对方的心理,让沟通更有效果,怎样说好难说的话,好听的话怎样说更打动人心,拒绝人怎样不露痕迹,实话不代表直说,怎样有技巧地说服别人,学会说让人开心的糊涂话,批评人而不得罪人等内容,向读者朋友们推出高情商沟通的技巧,助读者朋友们在与人沟通时顺风顺水。
热门推荐
  • 霸情总裁的替身妻

    霸情总裁的替身妻

    他说:“你是谁?怎么会在我的房里?”凌雨玲却不吃这一套:“就算我是你的第一个男人,也别对我抱有什么想法,否则后果自负。”
  • 错爱总裁:赎罪新娘

    错爱总裁:赎罪新娘

    “孩子必须拿掉,别在我面前装可怜,那只会让我感到恶心!”一场意外,好友因自己而惨死,她成为赎罪新娘。佣人嘲弄,小三横行,他弃她如敝履,嫁入豪门,确如坠入地狱。为了保住肚子里的孩子,她不得不选择离开……然而五年后重逢,他却对着她冷冷的说道:“你带着我的女儿,休想再嫁给别的男人。这辈子你都只能是我,尹三的女人。”
  • 蛮荒娇妻远古种田忙

    蛮荒娇妻远古种田忙

    前一刻她还在飞机场的大厅!后一刻她就从天而降砸晕一头野猪!原本推在身前的行礼车,比她慢一步也被空运到,一张行李车,四个大行李箱差点没把她给砸死。比她高的杂草!几人和抱的巨树!有她粗的藤蔓!遮着块遮羞布蓝眸钩鼻的瘦高男人!亚马逊丛林的即视感!呃????亚马逊丛林好像没有能变成虎头鹰翼的怪物男人!唔·····她的美好青春才开始!就结束了!不想住!抬头是壁虎!低头是蚂蚁的大破洞!怎么办?挖一个现代三室一厅!不想顿顿吃烤肉怎么办!折腾个锅出来!
  • 万兽至尊:妖孽三小姐

    万兽至尊:妖孽三小姐

    【一对一,扮猪吃老虎,男强女强,爽文】谢扶桑,高考状元,本以为可以开始她的宏图展业,没想到一个仿佛有着千钧重的篮球结束了她触手可及的光明未来。异世大陆她虽穿成名门贵女,却还要遭受唾骂非议,还有一道绿光在头顶闪耀。谢扶桑:“受不了这委屈。”且看她斗气武斗随手来,一首离梵曲,神兽百诚服。只是那个绝色男人为何总是阴魂不散,穷追不舍,替她出手,护她成长,陪她走过了人生的慢慢路途,终于某日他将她拆吃入腹,十里红妆,我许你永结良缘。
  • 不爱你的十年

    不爱你的十年

    十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的记忆。对于冷扶桑来说,那十年对江煜尧的暗恋就是她披荆斩棘手持的利刃。最后她得偿所愿嫁给了自己所爱但不爱她的江煜尧,本以为有了孩子能改变两个人的关系,可还是等来了一纸离婚协议书。而在失去之后才开始正视的江煜尧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后悔,执意要找回冷扶桑的他,是真的因为爱情,还是因为愧疚?
  • 洪流

    洪流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卿少蓝不幸的爱情故事和她为“爱”所付出的一切,颂扬了人间的真善美,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弘扬的精神。还有作者在这部作品的写作方法上,运用叙事手法,使小说在人物造型、表现力和空间视觉等方面,显得更加丰富。对小说的创作表现思维、文本肌理、艺术面貌等,做出了积极探索,值得肯定。总之,作为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作者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多年的生活积累、人生感悟以文学的形式传达给社会,这种精神是值得赞赏的。
  • 中国历代传世国宝之谜

    中国历代传世国宝之谜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没有中断;国之瑰宝,五千年来熠熠生辉。文明孕育了国宝,国宝延续了文明。国宝是中国历史凝固的精华,是供世代传承和观赏的智慧。它们的身世离奇,它们的故事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中始见它们的精彩。因为国宝的璀璨,更显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也正因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方显国宝的耀眼。
  • 用尽余生爱你

    用尽余生爱你

    你爱过一个人吗?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给了他。这是乔暮晚临死前留给沈凉川的。乔暮晚爱沈凉川所有人都知道,沈凉川讨厌乔暮晚所有人也知道,可乔暮晚死了之后,沈凉川才发现有一种爱就像是毒品,会一点点渗透你的身体,控制你的思想,晚晚,你等我,我会下去找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猫先生在家中

    猫先生在家中

    叶舟指着表格上“关系”那一栏问猫先生,“诶,我们俩是什么关系?”猫先生用它厚厚的肉垫子不耐烦地摁了摁桌子,“什么关系?!当然是正经合法的男女朋友关系了!”叶舟飞快地转着笔,“啧,好好一人民教师,怎么就人兽了呢?太重口了啊……”猫先生瞪大它的绿眼睛,“你还是写夫妻关系吧,我不放心。”叶舟惊得转飞了钢笔,“啪”,钢笔掉在木质地板上,甩出一道墨迹。猫先生眯缝起眼睛,危险地看着她。叶舟吞吞吐吐地问:“这……这是求婚吗?”猫先生跳下桌子,摇摆着它优雅的猫屁股,故作镇定地往门口走去,临出门时,它回头盯着叶舟,“聘礼是五百只灰老鼠。”“啪”,刚捡起来的钢笔又掉下去了。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上)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上)

    《两晋演义》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裕代晋,共一百回,真实再现了中原汉政权衰亡时五胡十六国混战下的分裂局面和各少数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本书讲述从“第一回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到“第五十回选将得人凉州破敌 筑宫渔色石氏宣淫”的历史。西晋内政失修、祸乱侵寻、终致覆亡。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看似与外患相始终,究竟自成鹬蚌,才有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