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9700000012

第12章 佛陀与菩萨(5)

有一次迦旃延在街上托钵行化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婆罗门的修道士,向他发问道:“尊者!请问世间上刹帝利与刹帝利,婆罗门与婆罗门之间相争,是什么原因呢?”

迦旃延回答说:“是贪欲在蛊惑。”

婆罗门修道士紧接着又问:“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刹帝利与刹帝利相争是为了贪欲,那么,尊者!你们沙门与沙门相争,又是为的什么原因呢?”

迦旃延果断地说:“是我见的执著。”

婆罗门的修道士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很满意迦旃延的回答,但他又继续问道:“尊者!那么我再请教你,世间上什么人才能离开贪欲与我见呢?”

迦旃延毫不犹豫地告诉婆罗门修道士,只有现在在舍卫城说法的佛陀,他才是世上的应供、遍知、无上正觉者,他没有贪欲的烦恼,没有我见的执著,是人天的师范。婆罗门的修道士听了之后,很感激迦旃延,并请他介绍皈依佛陀,作为在家学佛的优婆塞。

当时很多的外道,都在迦旃延巧妙的论议之下而改邪归正,接受了佛法的信仰。

10.密行第一的罗睺罗

罗睺罗是佛陀出家前之子。佛陀成道后六年还迦毗罗卫城,令罗睺罗出家,以舍利弗为和尚,目犍连为阿阇梨,此即为佛教有沙弥之始。其为沙弥时,有种种不如法,受到佛陀的训诫,后严守制戒,精进修道,得阿罗汉果,被誉为“密行第一”。

罗睺罗出家时只有十五岁左右,佛陀的说法,他还不能完全领受,对于新的僧团生活,他并不感到快乐,但他也没有说过不满的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对佛陀的话,唯有尊敬服从。罗睺罗每天早晨起来打扫庭院,清洁环境以后就研习佛陀的言教。

有一天罗睺罗将外院扫除之后,回到自己的室中,就在这时,他的寝室被一个做客的比丘占去,并将他的衣钵都抛在门外。佛陀的僧团实行一人一室的规定,别人把自己的寝室住了,他没有办法,感到茫然无措。

不过幼年的罗睺罗很懂得佛陀教导的忍辱,他没有办法,就痴痴地站在庭院之中,天又下起了大雨,罗睺罗没有去处,只好进入厕所。厕所虽然空气不好,但总比在滂沱大雨之中要强一些,他也安静地坐下。这时,有一条黑色的毒蛇从洞中爬到厕所的墙上,罗睺罗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差点被毒蛇伤害。后来佛陀上厕所知道了,把罗睺罗叫到自己的住处,能和佛陀在一起,他当然高兴。年幼的沙弥需要年长的比丘照顾,佛陀以此因缘规定沙弥同比丘可以同室。

罗睺罗就是在佛陀的法乳哺育下成长,到了十七八岁,性情很温和,品行很端正。但年轻的少年总是有些调皮,也常常爱和别人开玩笑,喜欢用虚妄的语言来捉弄人。如有人来看佛陀,罗睺罗明知佛陀不在,故意地说佛陀在什么地方,让人瞎找逗乐。佛陀知道后,就叫罗睺罗给他打水洗脚,洗脚之后,指着水对罗睺罗说:“这盆里的水可以喝吗?”

罗睺罗说:“洗过脚的水很脏,不能喝。”

佛陀又问:“用这洗脚的盆盛饭,可以吃吗?”

罗睺罗说:“不可以,这盆有垢,不能装东西吃!”

佛陀严肃地说:“你就同这个水一样,水本来很清净的,好比你本来是王孙,能远离世间虚假的荣华,出家做沙门,可是又不精进于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三毒的污垢就填满你的胸中,等于清净的水被臭脚洗后有了污垢一样。你和这个盆子一样,虽然做了清净的沙门,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大道之粮怎么能装入你的心中?”佛陀说完,用脚将盆子一踢,盆子就滚滚地转了起来,罗睺罗很害怕。

佛陀说:“你怕盆子坏了吗?”

罗睺罗说:“不是,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佛陀说:“罗睺罗,你不可惜这个盆子,正等于大家也不爱护你一样。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这个行为的结果,是谁也不爱护你,不珍惜你,到你命终的时候也不能觉悟,迷中更增加迷。”

从此,罗睺罗一改既往调皮的习气,严持戒律,精进修道,每日勤于密行。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取得了比丘的资格,有一天和佛陀一起去乞食行化的时候,佛陀告诉他世间上森罗万象的事情以及人的身体及心念,甚至称讥誉毁,利衰苦乐都要作无常之想,千万不要执著。罗睺罗恍然大悟,心里好像豁然开朗,立即回到精舍中去禅修思维,终得开悟。

01.垂范后世的僧信

佛教初传的时代,佛陀教化的弟子,以出家者为多,出家弟子过着有组织的僧团生活,在佛法的扩展与延续上,扮演着主要的推动者与弘传者的角色。在家弟子则尊重出家人,供给所需,担负着护持佛教的重要任务。

出家行者以成就阿罗汉为最高圣者,而在家行者也有成就果位的。因此,佛教的僧俗四众弟子在教史上,都一样有成就,各有修行特色,而一一垂范后世。像前面讲的佛陀十大弟子,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此外,具有弘法热诚的摩哂陀,菩萨中以童子身份说法的善财,在家典范维摩诘居士,以及佛陀住世时代的信女典范,也不胜枚举,比方摩诃波阇波提、莲华色尼、耶输陀罗、玉耶女、末利夫人、妙慧童女等,以及《华严经》里的慈行童女、婆须蜜多、自在主妇,《法华经》里八岁成佛的龙女,《维摩经》里散花说法的天女,都是学佛有所成就,或证悟圣果,教化度生的著名女众。

02.传教锡兰的摩哂陀

在著名的佛教护法者阿育王的时代,举行了华氏城三藏结集,随后派遣大批布教师到世界各地弘法。当时派到锡兰(今斯里兰卡)的,是王子摩哂陀和四位比丘,王子是传法至锡兰岛的第一人。

摩哂陀初抵锡兰时,与天爱帝须王在弥沙迦山相见,话语投机,就为天爱帝须王宣说《象迹喻小经》,阐扬三宝之道、皈依之法,以及出家修行的方法。天爱帝须王感到闻法的欢喜,由此皈依佛教。摩哂陀受到国王的礼遇,被请入王宫供养,自此,奠定了在锡兰弘扬佛法的基础。不久,摩哂陀的僧团被迎请居住在离王宫不远的“大云林园”,国王每日前往恭敬供养,并由国王亲自举行典礼,向人民宣布佛教在锡兰成立。

摩哂陀所建立的第一座道场,就是“大寺”,后来成为锡兰上座部佛教文化和教育中心。

一天,国王向摩哂陀请益:“佛教是否已在锡兰成立了?”

摩哂陀回答:“佛教要坚固建立,还必须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教中出家,修学佛法及奉行戒律。”于是,锡兰得到国王的护持,准许男女依法出家,使佛教在锡兰根基稳固地传承下来。

当时在摩哂陀僧团中出家的比丘,共有六十二位,同一年也开始了锡兰的第一个安居。阿罗王妃及随侍的宫女也希望出家,摩哂陀于是请求国王派遣使者到印度阿育王处,要求礼请公主僧伽蜜多比丘尼(就是摩哂陀的妹妹)至锡兰,同时请求把佛陀成道处的大菩提树分枝到锡兰栽植,这些都获得阿育王允许。僧伽蜜多到锡兰后,为王妃及五百宫女授比丘尼戒,建立了锡兰第一个比丘尼僧团,安住在“系象柱寺”,或称“比丘尼寺”。

安居圆满后,摩哂陀向国王提议建一座佛塔,以便供养佛舍利、佛钵等。佛塔建在弥沙迦山上,因此就把山名改为“塔山”,佛塔就叫做“塔寺”,这是锡兰佛教史上的第一座佛塔。

直到今天,锡兰仍以佛教作为他们的国教。追溯起来,摩哂陀当年把佛教传入锡兰,可以说是光照千秋。摩哂陀不但开启了锡兰人的佛教信仰,同时增进了印度、锡兰两国的友好关系、文化交流,使锡兰文化走向发达,例如佛寺、佛塔等建筑艺术,雕刻,绘画,音乐,乃至风俗习惯等,都因此受到深远的影响。

03.参学好问的善财童子

孟加拉湾沿岸的福城之中,有一位首富福德长者,晚年得了爱子。孩子出生之时,家里种种珍宝自然涌现,因此占卜的婆罗门说:“恭喜长者!这婴儿的福德,为你带来了财宝,应该取名善财。”“善财”之名,就这样传扬开了。

善财生来聪明活泼,善解人意,深得长者的欢心,疼爱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长者担忧,就是善财并不喜欢听闻关于“发财”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采集种种财宝,来供养所有爱好真理的人们。他在求学时期,常去听哲学家演讲,并到福城东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参访文殊菩萨,逐渐发现人生的真义。于是,他发愿行菩萨道,直到成佛。

善财发起菩提心,并虚心请求文殊菩萨教导他奉行大乘普贤行的方法。文殊菩萨指示善财参访之道,并预言善财将被人美称为“永久的童子”。善财感动欢喜地告别了文殊菩萨,开始了佛教青年游历参访的生涯。

首先,善财来到南方的胜乐国妙峰山上,参访德云比丘,学得“念佛三昧法门”,深刻体会到佛子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常常忆念诸佛的伟大,心念时时与佛同住。善财接受了德云比丘的教诲,感怀在心。接着,他陆续拜访了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罗门、长者、商人、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各种不同身份的善知识,听受种种法门,最后终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善财共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善财五十三参”。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详述有五十三参的过程。

善财接受弥勒菩萨的教诲后,结束参学的云水生活,最后回到普门城,踏入普贤菩萨大行的菩提道场。善财再度受到文殊菩萨的摩顶教化,开始修习普贤菩萨的解脱法门。最后,善财获得普贤菩萨的摩顶赞叹,并在观察普贤菩萨的清净法身中,自觉已经和菩萨融为一体,一同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众生。善财童子终于完全证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不久将与诸佛平等,得到一切不可思议的解脱自在。

历代关于善财童子求道历程的偈赞与图绘有很多。在寺院中,观世音菩萨像的左侧,有时也设置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于他历访名师的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菩萨而接受教化一事。因此,自古以来,善财童子即为佛子求法的典范。

04.在家典范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是佛世时代以在家身份奉持梵行的菩萨道行者,也是象征大乘佛教兴起的关键人物。

维摩诘是音译,详称为维摩罗诘,或简称维摩,意译为“无垢称”。根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居士自妙喜国土化生于娑婆世界,示现在家居士相,辅翼佛陀教化,为法身大士。

他是毗舍离城中的一名富商长者,不仅辩才无碍,慈悲方便,而且受到城市居民们的爱戴。他的妻子貌美,名叫无垢,有一双儿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娱。善思童子还在襁褓中时,即能与佛及诸大弟子问答妙义。

佛陀曾至毗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佛陀为他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月上女出生时,不曾啼哭,且能开口道出宿世因缘,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色,照耀室内。八岁大时,已长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内诸大臣、居士、长者、婆罗门及豪门贵族的童男爱慕追求,因而展开一场神通游戏的招亲活动,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诸童子入佛道,发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声闻、菩萨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所以经中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宿世妙缘,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维摩居士则堪称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他奉行菩萨道,为度化声闻二乘人,运用权巧方便,乃至示现生病,而由佛陀弟子、菩萨及文殊师利菩萨的探病过程,凸显维摩居士悲智双运的菩萨道精神。他往来于各阶层,经商讲信用,甚至出入各种声色场所,随缘度众,也都是为了要宣扬大乘佛教的教义。他教导娑婆众生,当下照见心灵净土,创造美好世界;阐说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强调“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而住涅槃”的不二法门,提供治病的妙药良方。

05.最初比丘尼大爱道

大爱道比丘尼,音译作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是圣母摩耶夫人最小的妹妹,佛陀的姨母。

在佛门中有很多伟大的女性。如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胜鬘夫人说一乘法、摩登伽女出家证果、大德鹿母布施第一、末利夫人闻法证果,其中尤以崇高圣德的大爱道比丘尼为出家女众之首,成为佛教有女众出家的起源。

悉达多太子出生后的第七天,摩耶夫人就逝世了,妹妹摩诃波阇波提为了代替姐姐负起抚育悉达多太子的责任,自愿嫁给净饭王为妃。净饭王特地挑选三十二名宫女协助王妃照顾太子,然而摩诃波阇波提坚持亲自料理太子的饮食、衣服、汤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在佛陀成道后的第五年,净饭王去世,摩诃波阇波提率领五百释迦族女到尼拘陀树林,请求佛陀承允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那时候,僧团中还没有女人出家,对于摩诃波阇波提的要求,佛陀并没有答应。

其后,佛陀周游他国,弘法度生,摩诃波阇波提则率领五百释女苦苦追随,一有机会,就请求佛陀允许出家。她们更自削长发,着坏色衣,追赶佛陀。由于连日奔波,衣服污损,身体疲劳,形容憔悴,阿难尊者见了十分怜悯,代为请命,希望佛陀能念在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养育之恩,悲悯纳受。最后,佛陀以母恩浩荡,开例允许摩诃波阇波提等人出家。

摩诃波阇波提出家后,称为大爱道比丘尼,她以国母之尊入道,却能恪守教法,谦卑精进,热忱随和,受到大众的敬服。大爱道比丘尼领导尼僧从事佛化的社会服务工作,慰问贫民,救灾济难。她教育儿童学佛,劝导妇女皈依,推动家庭佛法化,使得佛教的发展深入女性社会,带动社会的善良风气。

同类推荐
  • 儒家妙语话人生

    儒家妙语话人生

    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儒家妙语话人生》一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相信对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佛教与青年

    佛教与青年

    《佛教与青年》谈论佛教青年的成功立业之道,如何做一个出家人,青年僧伽的十无思想和十有思想,青年的力,菩萨的心,佛教青年的生涯规划,参加佛学夏令营的意义,工作与身心的和谐等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面对新时期我国宗教状况的新形势、新变化和宗教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提高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本书从学习党的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和做好宗教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宗教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处理复杂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还强调要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宣传教育,依法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热门推荐
  • 彀中人

    彀中人

    田曦曦和肖慕云分开后,肖慕云送了她一个盒子,精美的设计独特的质感让人着迷。然而,这个盒子竟有着无穷的魔力,田曦曦收到盒子后的所有事情,都因它而起……
  • 吕贝卡的救赎

    吕贝卡的救赎

    没有人天生就是骗子,却与生俱来皆有情感。80后纯情剩女与70后魅力熟男的爱情,婚姻到底是坟墓,还是出路?一段被庞氏骗局绑架了的啼笑姻缘。5年前,他给她设了一个庞氏局,骗光了她的所有。5年后,乾坤颠倒,他终究没能逃出她的恢恢情网。
  • 明神宗宝训

    明神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魂归山林

    魂归山林

    江琼和简洁是大学同学。江琼毕业后,便嫁给了金融界的才俊李肯,婚后生有一女琳达。而近三十岁的简洁虽为富商之女,但仍孑然一身,自小失去母亲的心理阴影,让她对婚姻望而却步,进而产生消极避世的思想,隐居山林,欲寻找多年来困扰于内心的母亲生死之谜。 经过一次次的艰险探求和匪夷所思的奇异经历,一场罕见的爱情终于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 最后一生

    最后一生

    这世界的意志是什么?是生命?是信仰?是恐惧?是自我?是征服?还是自由?楚传一直觉得他是受世界眷顾的人,凭什么好事都该轮到我?凭什么?
  •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漫谈负责任的科学研究》聘请陈尔强教授讲述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的选取基于判断;而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则基于诚信。科学工作者需按学术规范行事,致力于不断批评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从而使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能够满足科学说明的相关性要求和可检验性要求。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将终止于发表。原创性的科学工作只有在公开发表后,其真伪、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其成果才有可能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工作者必须将写作科学研究的内容看做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是自觉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 哈佛社交课

    哈佛社交课

    《哈佛社交课》总结了哈佛先进的社交经验,汇集了人脉建设的经典案例。阅读此书,百年哈佛教你重新塑造自我,以无形的人脉换有形的成功。
  •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关于我们,关于这本书:13岁,相识,同一所初中,隔着一道墙,分在两个班。16岁,读了同一所高中。17岁,相恋。那一年,有我无限的勇气进行无数次的表白。在无数次地被拒绝后,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平凡男终于成功和小班花在一起了。18岁,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有了一群共同的可靠又可爱的小伙伴。19岁,我们第一次一起旅行。22岁,我们毕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25岁,我们结婚。然后,我们去度一个很长的蜜月,在世界的风景里,你负责笑,我负责拍,偶尔会用上三脚架自拍我们的招牌动作。以后老了,即使我不在了,也有满满的回忆可以陪着你。这辈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此时我最想要的,是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空间,我说了算!

    我的空间,我说了算!

    莫名其妙穿越在一个失忆小女孩的身上不说,居然还是个被人欺凌致死的小乞丐。说好的高贵身份呢?说好的有钱人呢?说好的自由呢?对了,自由是有了,自由到无人问津的小乞丐了。阎王你敢骗我,我跟你没完。。。哎,小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胖鬼,算了,看在给了个逆天作弊器的份上。要啥自己拼去算了。看本姑娘怎么混个风声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