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9700000029

第29章 佛教人物(1)

01.艰难而有意义的西行路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我国,历经百年,到桓帝、灵帝时期才有长足的发展。然而初期传译的经典,都由西域间接传来,译经诸师既不通汉语,笔述者也未必精通教义,故难免有错误或未能尽善的缺憾。因此,历代高僧冒千险、历万难,非西行求得正法,则不能安心。

求法者艰苦备至,饱尝九死一生之苦,有些人劳顿积苦,客死荒途;有些人中途折返;有些人只到了于阗、高昌诸国;有些人久居他乡而不得归。见于记载的,则是不畏死亡,风尘仆仆在路途上的极少数人;更多人是赍志以殁,或永远地隐姓埋名了。在这些无以计数的西行求法高僧中,能够流芳千古的,以法显、玄奘和义净三位高僧最为著名。

西行求法,先后达五百年,最热烈时期,也有两世纪之久,求法高僧多达一百八十人。最早西行求法的,是我国第一位出家受具足戒的朱士行。继朱士行之后,东晋的西行求法高僧之中,致力于搜集经典者有支法领,师事印度高僧的受教者有于法兰与智严,寻访圣迹者有宝云、智猛等人。

西行高僧大多天资卓绝,学养丰硕,所以能吸收异国思想,也善能参究佛典奥义。他们不只带回大批梵典,对译经事业贡献巨大,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于国外,并且把印度的天文、历法、医学、因明、工艺等传入中国。就隋唐时代而言,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极大极深。

西行者游历诸国的记录,如法显《佛国记》、玄奘《大唐西域记》、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所记西域及南海各国人种、宗教、文化、语言、政经、地理等资料,不只有助于当代国防军政的研究,而且也成为后世研究历史文化、地理及南海文化的重要史料。

西行求法是我国高僧大德向外寻求新思想、新知识所展现的具体行动,他们为了探求完美的佛教教义,翻山越岭,横穿亚洲大陆,周游佛教世界,留给后人为求真理冒险犯难的伟大精神,实为千古的楷模;他们所遗留的著作,更是后代珍藏的文化宝藏。

02.最初西行求法的朱士行

早在东汉末年,有支谶和竺佛朔译出《道行般若经》,朱士行在甘露五年(260年)出家之前,已在洛阳研究和讲解该经,然发现译文的文句简略,义理艰涩,前后不能贯通。所以他矢志捐身,前往西域求取《大品般若经》的梵文原本。

朱士行在曹魏甘露五年从雍州(陕西、甘肃)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到敦煌,经西域南道,横渡流沙,直抵于阗国。于阗是天山南路南道的东西交通要道,印度佛教经由此地传到我国内地,此地大乘虽广为流行,但居正统的仍是小乘。

朱士行在于阗抄录《大品般若经》的梵本,共有九十章,总计六十万言。他想派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将该经送回洛阳,于阗国的小乘信徒却横加阻挠,将《大品般若经》诬蔑为外道经典,向国王禀告说:“汉地沙门将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大王如果准许他们出国,大法势必断灭,这将是大王的罪过。”因此,国王不许弗如檀出国。这件事令朱士行愤慨不已,所以主张以烧经为证,誓言道:“若火不焚经,则请国王允许送经赴汉土。”说完就将《大品般若经》投入火中,火焰即刻熄灭,整部经典却丝毫未损。弟子弗如檀终于在晋太康三年(282年)将该经送回洛阳,前后达二十余年。元康元年(291年),由无罗叉、竺叔兰等人合力译成汉本,取名为《放光般若经》。朱士行以八十高龄终老于阗。

从汉僧西行求法的历史来看,朱士行可说是开创风气的先锋。当时通往西域的道路十分难走,又乏人引导,朱士行只凭一片真诚,竟然达到了目的,这种热忱足以和后来的法显、玄奘媲美。他求法的经典虽然只限于《大品般若经》一种,译出的也不够完全,但对于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翻译佛典的风气随即风行于京华一带,凡是有心讲习者都奉为圭臬。

03.敦煌菩萨竺法护

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的中心、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是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流布于世。

竺法护,又称昙摩罗刹,月氏国人,世居敦煌郡,八岁出家,礼印度高僧为师,随师姓“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读经能日诵万言。为了立志于求学,不辞辛劳,万里寻师,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

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年),寺院、图像、佛像等普遍受到崇敬,然《般若经》等方等部的经典还在西域,未能完全传布于中国。竺法护发愤立志弘法,随师游历西域诸国。据载,他能通达西域三十六国语言,熟谙印度、西域各国的字体、发音等,具备这样的能力,确立了他翻译经典的基础。

竺法护为求《般若经》,随师从敦煌经西域南道,先往于阗国,再到疏勒,转往西域北道,经龟兹而回敦煌,完成西域一周之旅。大致游历了安息、月氏、大秦、剑浮、龟兹、于阗、疏勒、鄯善、焉耆、匈奴、鲜卑等十几个地方。依传记所载,他携带大批胡本回中原的途中,从敦煌到长安,随时随地都在从事译经工作。总计一生游化二十余年,在武帝太康五年(284年)译出《修行道地经》《阿惟越致遮经》。其后,直到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共二十几年岁月,便是他在长安积极从事翻译事业的巅峰时期。

竺法护从最初译经到晚年,在译经事业上有许多得力助手,如聂承远、聂道真、帛元信、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雅等人,都担任过润笔译校的工作。总计竺法护翻译的经典共有一百五十四部三百零九卷,其中,流传较普遍的是《方等泥洹经》《光赞般若经》《渐备一切智经》《舍利弗悔过经》《普曜经》等。竺法护的晚年,世局动乱,以七十八岁高龄入寂,穷其一生心力从事译经大业,是一位伟大的译经家。

04.游历印度的法显大师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唯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慨叹律藏残缺,因而发愿前往西域、印度寻求戒律原典。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由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行到张掖。适逢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殷勤挽留,竭诚护持供养他,法显因而在此结夏安居。

在张掖期间,又加入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人,彼此结伴,向西前进至敦煌。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一出敦煌,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幸而当时有太守李浩供给横渡沙漠的资粮,法显等人于是与智严、宝云等分别随使先行。

沙漠之中,气候酷热,多恶风,沿途所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目所及,茫然一片,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志。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乌夷国(今新疆焉耆),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田)。

法显在于阗国滞留了三个月,观看了从四月一日到十四日的行像盛会。结束后,法显等人则经子合国,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法显等人再翻山越岭,经过二十五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并参加国王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战战兢兢地攀过了七百多处简陋艰险的梯道,踏踩绳桥,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合,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

法显一行越过雪山,又先后经历三十余国,印度已在望。他们抵达王舍城后,打算前往城东北的灵鹫山礼拜,却遭一僧规劝:“路况不佳,噬人黑狮经常出没,不可前往。”法显说:“我远涉数万里,经历艰险,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参拜佛陀当年说法处,纵有险难,也绝不退缩。”后来法显独自上山,并感化了黑狮。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他再回到巴连弗邑,广为搜求经律。当时的北印度诸国皆用口传,并无经本可抄,因此法显再到中印度,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摩诃僧只律》。此外,他又得到《萨婆多部钞律》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六千偈、《经》二千五百偈、《方等般泥洹经》五千偈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

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抄录经律等,达成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与愿望。同行的道整,远来印度的本意虽然是求得戒律,但目睹僧团的法则及众僧的威仪严正,深受感动,因而决心留住于此。法显则坚持要把戒律流通到汉土,只好独自一人回国。法显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得到《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义熙七年,法显搭乘载有二百余人的商船泛海东行归国,遇风漂泊九十日至耶婆提国(爪哇),在此住了五个月。义熙八年,法显再搭乘贸易商船,航向广州,又遇暴风,经八十余日,才到达长广郡界的崂山(山东青岛)。法显登陆后,青州太守李嶷遣使迎请法显到郡城,热忱款待,法显在此住了一冬一夏。

义熙九年,法显到京都建康,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从事翻译,前后译出《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毗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法显把西行求法的经历,写成《佛国记》(又称《法显传》)一书,记载求法经验、见闻及游历各国的风土民情、佛教状况等,提供给后人西行求法的指南。这本书是我国僧侣旅游印度传记中,现存最古的典籍。书中内容保存了有关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为研究西域及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近代并有英、法、德等译本,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05.中印佛教之光——玄奘大师

我国西行求法诸师,有的以于阗或大月氏为目的,有的甚至把大月氏当成印度。但从于阗和大月氏传来的经典皆属间接。因此,唐代西行求法诸师大多以印度为目的地,直探法源。自法显之后,三百年间赴印度求法的沙门以唐代为最多,以玄奘最著名。

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陈留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世寿六十三岁。十二岁时出家,遍读佛经,深体宗旨,抉发隐微,威振中国,驰名海外。然玄奘不以既有成就而稍感自足,于是周游国内各地,遍访高僧。玄奘发现既有经论之义或隐或显,时或不免有所出入,令人莫知所从,乃欣慕法显的壮举,慨然决志西行求法,以释众疑。他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只身自长安出发,时年二十八岁。

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人民私自出国,各主要道路关隘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昼伏夜行,终得偷出国门。他取道哈密、高昌、龟兹,越天山,至素叶城,出铁门,渡缚刍河,越大雪山,进入北印度。当他渡过八百里沙漠时,曾有四日四夜无一滴水入口,然玄奘矢志西行,誓愿:“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终于冒险西行数万里到达印度。

玄奘在印度受到各国的欢迎和礼遇。当时印度东北的摩竭陀国、西南的摩腊婆国两国最重学术,而以摩竭陀国的那烂陀寺为当时最大的佛教大学,约两万人,大师荟萃。玄奘在此居住五年,从戒贤法师受学,屡次参加宗教辩论大会,与婆罗门教等论师辩论获胜,声誉日隆,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

玄奘载满名震五印的声誉回到长安,夹道相迎的有数十万人之多。次日,长安街上陈列着玄奘带回来的佛舍利一百五十粒,金檀佛像七尊,经论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从朱雀街排到弘福寺,长达数十里,群聚无数瞻仰者,烧香散花不断。玄奘的西行求法,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远达五万里,“所见所闻,百有三十八国,其中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大大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并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唐太宗召见玄奘,敕住弘福寺,与弟子窥基等人专心致力于梵文经典的翻译,前后十九年间,共译出经、律、论七十五部,总计有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之多。所译经典数量的庞大,不但惊人,而且译笔信实,讲究逐字逐句符合原典的忠实原则,杜绝古代译经家信笔直译的翻译手法。因此,后世的译经家把玄奘以前所译的经典称为“旧译”,自玄奘之后所译的经典称为“新译”,同时尊他为我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之一。

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俗以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所记印度情形,在各种印度游记中,最为详备,堪称我国第一个印度通。同时,他把“天竺”的名称改译为“印度”。

同类推荐
  •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禅话禅画

    禅话禅画

    一部哲学通俗读物。书中通俗易懂的禅话里孕育着机锋莫测的禅机,同时辅以精致的插图,充满了人生哲理,读者可以从这些生动的禅话里悟出生活的意义。
  • 妙因寺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妙因寺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妙因寺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查干湖畔,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吉林省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妙因寺史话》一书,作者根据历史档案、地方文献资料的记载,通过对当地实地调查,详细记录了清初藏传佛教传入前郭尔罗斯后,妙因寺的兴建、传承、毁坏及恢复重建的历史过程;妙因寺活佛的转世和影响,以及重建后的妙因寺寺庙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壁画艺术等。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热门推荐
  •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本报告包括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地区报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报告和研究报告五个部分,从全省总体情况,各个行业、各市和绥中县、昌图县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等层面,回顾了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 与仙同行1

    与仙同行1

    付冬能帮人察过去观未来,前后10年为期。新闻学出身的他阴差阳错在电视台开办了《来不及,看自己》真人秀节目,帮助迷失的人摆脱孤单。付冬也从别人的故事中完成自我救赎,自我修行。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苂之恋

    苂之恋

    世间哪有那么多两情相悦,只怕多的是爱而不得。那些已经不在意的人,不是因为五行缺爱,只是曾经爱得比谁都真切。
  •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

    如果说他贫穷,他确实贫穷,穷得几乎家徒四壁。如果说他富裕,他确实富裕,富成全天下少有的精神富翁。他没有权力,没有金钱,可他振臂一挥,有成千上万人跟他一起去献血捐钱献爱心,这是他几十年来营造的一种价值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郭明义的成长历程,让我深思,让我反省,让我品味。如果在30年前,郭明义做出的这一切,让人觉得很平常,因为那时学雷锋是种时尚,而郭明义能坚守到今天,卓然独立,唯我独清,并且还带出了上万人的队伍,确实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不仅仅是毅力,而是无法动摇的信仰。反过来,我们可以逆向思索,我们叙述了郭明义近半个世纪的人生,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了吗?没有。他持之以恒的坚守,却让我们每一个人自叹弗如。孟子曰:“人人皆可成尧舜。”我觉得,潜下心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人人亦可以成为郭明义。
  • 乌石山志

    乌石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伏天邪帝

    伏天邪帝

    神界一日,陆上一年!一场神魔大战的爆发,导致无数的变化衍生!是神灭?还是魔灭?结果无法得知。而有一位少年却悄然诞生,得上古邪神之魂,掌控破灭之力,直呼“一眼敢让神魔下地狱!”手持圣焰,欲想一举伏天!ps:欢迎加入伏天邪帝书友群,群聊号码:816157483
  • 皇本惊华

    皇本惊华

    天使撕咬的伤魔鬼留下的爱架空小说元曦想着与其从良,不如继续去浪。合该弄死的人,总不能轻饶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