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2000000089

第89章 扬州慢

[南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②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③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④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⑤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⑥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⑦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⑧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⑨

注讲

这首词是姜夔二十二岁时东游扬州而作,是他编年作品里最早的一篇,也是最负盛名的一篇。淳熙丙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至日:冬至。维扬:扬州。《尚书·禹贡》划分天下九州,其中有“淮海惟扬州”。“惟”是动词,是说淮河与黄河一带是九州中的扬州。后来儒家的另一部经典《毛诗》把“惟”字写作了“维”,后人便也因错就错,摘取“维扬”二字作为扬州的别称。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荠(jì)麦:这里指荠菜。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戍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自度(dù)此曲:自己创作这首曲子。“自度曲”原指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曲,后指在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词调。千岩老人:即萧德藻,姜夔的师长,南宋诗歌四大家之一。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一篇,是周大夫经西周旧都时见到已荒废了的庄稼地长出禾黍,于是作诗凭吊,首句为“彼黍离离”。后人以“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的悲伤。

②淮左名都:指扬州,淮东。宋代省一级的行政区划称“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而古人的尊位是面南背北,面南背北时左手的方向为东,故此以左为东。淮东即淮左,故称扬州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人在此地筑有竹西亭,这里以竹西佳处代指扬州。初程:旅程开始的一段。

③过春风十里:指经过扬州的街道。“春风十里”并非实指,而是化用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指的是扬州路。姜夔到扬州时正当冬至,并无春风十里。

④胡马窥江:指金兵南侵。

⑤清角吹寒:守城士兵在寒冷的天气里吹响号角。

⑥杜郎:指晚唐诗人杜牧。姜夔非常欣赏杜牧,甚至认为自己就是杜牧的转世之身。杜牧曾经长居扬州,写下过很多华丽的诗作。俊赏:卓越的鉴赏力。算而今重到须惊:形容扬州如今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就算杜牧重来,也会对此大惊失色,认不出这就是当初的扬州了。

⑦二十四桥:扬州名胜,因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有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知名。

⑧红药:芍药。

同类推荐
  • 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卑劣的小人

    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卑劣的小人

    全书二十余篇散文,均为首次辑录成书。作家以质朴、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在人生各个时期遇见的人与事,父母兄弟,师长同学,同行同道……无不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印痕。既有可堪回首的岁月,也有感怀不已的现实。多为情谊的留恋,经历的喟叹,对所见所闻的真知灼见。作者的感怀、感念之心充溢在文字之中。同时,对自我的解剖,既真诚,又坦荡,不禁令人起敬……
  • 河水带走两岸

    河水带走两岸

    《河水带走两岸》共分为四辑,主要内容包括:沁河给了我天籁的声音、水在水之外活着、寻常中有别趣、高于大地的庙脊、繁华深处的街巷、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等。
  • 寻找人生突破口

    寻找人生突破口

    人生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每个人都在走着特有的人生之路。本书作者因十年动乱失去上大学机会,但他数十年不懈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从一个初中生通过自学成为精通英语的专家和文学翻译家。他以崇敬的傅雷为榜样,走着傅雷式的人生道路,有人称他为“傅雷式人物”,说他的成功人生中充满传奇色彩。作者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他的奋斗经历中包含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故事?是什么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对于人生和社会有着怎样的认知?他被人认为一定程度上富于传奇色彩的生活,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不妨读读本书,走进作者不同寻常的世界,必将从中获得有益的激励、参考或借鉴。
  • 故乡的回忆

    故乡的回忆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中有这样的句子:“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说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但我最忆的是童年时那贫瘠而略带苦涩却很温馨的故乡。那时,我的故乡是一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后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村前的荒滩里有一块块农田,二十多户人家很不规整地分布在簸箕形的山湾里。向阳的山坡下排列着六七户人家,可能那是最早来这里拓荒的先驱,选择了穷山村里最好的居住位置,因而成了村上最早的“坐地户”,人们称他们是“阳坡人”;后来者住在山湾阴坡的山脚下,因人们把山脚俗称为“山嘴嘴”,所以称他们是“嘴嘴上”。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而欲言又止,多的是搁不开、放不下。九夜茴、林特特、八月长安、这么远那么近、小岩井、午歌、宋小君、里则林、小川叔、烟波人长安、韩梅梅······19位最当红的青春文学作者带来了他们写给世界的告白,第一次他们无惧无畏,倾吐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一个故事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期待着那个怀揣梦想的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你,在做着你不敢做的事,在过着你想过的生活。也许我们正在走向远方,也许我们始终没有踏上征途。发生或未发生,至少有一种可能正在向我们展开。写给亲爱的你,愿你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热门推荐
  • 媳妇

    媳妇

    耿老三家的菜园子,以前叫过耿老二家的菜园子。还叫过耿老大家的菜园子。耿老大家的菜园子叫得时间最短,且是和耿老二家的菜园子一同叫起来的,没有耿老二就无所谓耿老大。
  • 和谁一起去远方

    和谁一起去远方

    方如,本名侯春茹。1972年生于内蒙古。现居山东青岛。先后从事过电台主持人、电视新闻记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2007年春天开始,先后在《黄河文学》《作家》《青年文学》《山花》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近十五万字,有小说被《小说选刊》《青年文摘》转载,入选花城版、漓江版小说年选,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安妮没有想到,在她临要离开伦敦回国前,还能有机会再见到苏,见到苏生命故事的最终结尾。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正午,安妮如约去唐人街一家旅行社拿提前出好的机票。从地铁出来的时候,被塞了份报纸在手上。
  • 黑暗间谍

    黑暗间谍

    有些人注定一生行走在黑暗中,哪怕历尽千辛,也难见光明,哪怕死去,也不被人知,甚至连墓碑都没有,因为他们是间谍。
  •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与战略研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与战略研究

    2009年12月北京市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样,建设世界城市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目标。之后的2010年,北京学术界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相关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北京社科院也设立了三项关于世界城市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参与了齐心博士主持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评”课题,开始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思考。
  • 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

    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书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关于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育人目标内容为基本依据,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理论理解和实践案例呈现研究成果,期望给一线教师开展历史学科育人实践一定启示。
  • 山海经美食宝鉴

    山海经美食宝鉴

    人人都说男宠女天经地义,饕餮说:“我就要将我家小厨宠上天,不服来战。”王大厨说:“要想获得一个人的心,先要征服一个人的胃。”饕餮谄媚的笑着帮老爷子捶背:“您老说的太对了。”睚眦说:“让你家小厨做那个108道菜给咱尝尝,咱就原谅你偷吃咱的渡劫果。”饕餮白眼一翻,“挺了挺快足月的肚子,打架请早吃饭免谈。”这真的是一个讲述了,现代小厨师穿越到山海经的世界,在神秘吃货饕餮姐姐的帮助下,收集山海经里特有的食材,研究出满足系统要求的108道满分菜谱,顺便帮助原住民提高饮食质量的故事。是真哒哦~~!请看作者真诚的眼神=。=!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银月巫女

    银月巫女

    北莽史书记载,恒天七十二年,银月巫女被逐出赫连家族,施以火刑,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她的一切是属于赫连珈月的,为了他什么都可以牺牲掉,哪怕是生命,只因他那一句“相信我,等着我”,她甘心被擒甘心被火焰吞噬。然而三年后,她竟然从另一个时空回来了?!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记忆,性格大变,甚至连巫术都忘得一干二净的她,却被赫连珈月封为新任的守护巫女。她究竟是轮回转世,还是平行空间穿越,亦或者,她根本就不是那位强大的巫女,而是令巫女复活的活祭品?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