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4300000006

第6章 逸闻旧事篇(1)

南蛮子憋宝,邪门儿啦

1909年9月,中国地学会在天津河北成立,首任会长张相文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南北,此后人们说你是南方人或是北方人也大都以此为界。当然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无疑都是中国人。然而,天津人总怀有一种大都市心态,管北边来的人叫“侉子”,管南方人叫“南蛮子”(或单指广东人),好像南方人从来就不是中国人似的。老天津人还有一种心态,认为天津风水好。风水好,地下便一定有宝,可是那“宝”却让“南蛮子”给“憋”走了,天津本地人怎么就这么不长眼呢?这真叫是邪门儿啦!

清朝末年,天津有位叫李庆辰的文人,他写过一部类似《聊斋》的文言小说,叫《醉茶志怪》,里面就有诸多掘地得宝的故事。在一则故事中,李庆辰写道,某君“掘发得一物如龟,方厚约四五寸许,遍体金色,绚烂有光,四足齐动”。活灵活现,一只金龟子,京剧里有一出叫《吊金龟》的戏,看来此事很可能发生在天津了。

在天津卫,有关南蛮子憋宝的故事颇为流传。一些老辈子人竟然说,“南蛮子”的眼睛比夜明珠还亮,望天能看到玉皇殿,瞧地能穿透十八层,看海能见水晶宫,观山能像玻璃一样透明,一般肉眼凡胎的人可比不了。听老人讲,当年有位“南蛮子”来到了天津,他一眼就看出天津的铃铛阁里有宝,于是每天在铃铛阁里静坐,一直坐了一年,终于有一天夜里,他看见从铃铛阁后边的空地里走过来一头全身金光闪闪的黄牛,这位“南蛮子”追上去,只用一把草就把那头金牛牵走了。当然,这位“南蛮子”发了大财,而天津人呢?就眼巴巴地看着人家把自家的财宝“憋”走了。

河北大街靠近北端旧时有一段路,人们叫它“石桥”,现今虽然看不见石桥的模样了,可是从前这里确实有一座很结实的三孔石板桥。石桥底下流淌着一条小河。据说此地来了一位南方人,这个人头戴珊瑚珠的帽翅儿,身穿白杭罗的大褂,脚登青缎子便鞋,鼻梁子上架着金丝边儿茶镜。他围着石桥转了五六个圈儿,在桥下瞪着眼瞧了两三个时辰。然后趁人们不注意,闪身走了。后来,此人常在附近一家豆腐房买豆腐渣。偏巧,有个外号叫“瓷公鸡”的人也常来这家豆腐房买豆腐渣。他买豆腐渣是将其掺在棒子面里给长工们蒸饽饽的。一天,“瓷公鸡”无意中发现那位“老客”挑着一担豆腐渣往石桥下边走,还连喊“啰、啰、啰……”这时只见几只金猪从河里钻了出来,那人拿着豆腐渣亲切地喂着那一只只金猪,“瓷公鸡”一看就明白了。

次日天不亮,“瓷公鸡”便将长工们叫醒,早早来到豆腐房买豆腐渣,随后带着豆腐渣来到石桥下,也学着南蛮子的声音“啰、啰、啰”地叫,等那些金猪从水中一露头,“瓷公鸡”便向前递豆腐渣,同时大声喊道“快捆!”带头的金猪扭头就跑,“瓷公鸡”一个箭步蹿过去,拼命搂住一口大金猪,金猪力气很大,拖拉着“瓷公鸡”一同滚进了河底。此时南蛮子也挑着豆腐渣来了。等他问明白了事情原委,便把担子一扔,伤心地哭起来了。经大家仔细盘问,他才惋惜地说:“这窝金猪只要喂上一百天就到手了,没想到只差三天,就被这个人给破坏了,我的心血白费了……”这个南蛮子一跺脚,悲愤地走了,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老年间,天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跑船的南蛮子带了一船丝绸来天津卫做买卖。他在三岔河口相了关天,影影绰绰看见这水下有宝——大禹爷治水时留下的分水剑!他连货带船都没心思要了,一门心思要憋宝。南蛮子认为要憋这宝得找个降水的物件。于是他盯上了一个卖煎饼老头挎着的篮子,想买,老头不卖,南蛮子只得向老头交了实底:“大爷,我跟你实说了吧,我要这篮子是为了取宗宝,非它不可。这么办,把宝取来,咱二一添作五!”老头一听,乐了:“行,赶紧!”

转天四更一过,俩人在三岔河口打了对头。南蛮子递给老头三个纸糊的小旗儿:红的、黑的、黄的。他说:“待会儿我把这篮子盖点着了扔到河里,我下去以后,您可得看清楚我的手。伸嘛手,你就递嘛旗。千千万万不能耽误,不能错。要不,我的小命就完啦!“老头说“行!”南蛮子就打着火镰,把篮子盖引着,扔到河里。河里的水从中间分成了两路。一边,是清水、浑水;一边,是浑水、黑水。南蛮子跳了下去。工夫不大,由河里伸出一只手,黄的,老头一看,哆哆嗦嗦递下一个黄旗儿。过了一会,河里又伸出一只手,红的,老头战战兢兢,递下一把红旗儿。过了半个时辰,河里伸出一只手,黑手。老头吓得旗子也没递,扭头就跑。可黑手还在那张着,等着,张着。哗——两边的水并到一块了。黑手缩回去了。南蛮子没憋着宝,命也搭上了。

我曾问过一位老人:“为嘛南蛮子能憋出宝来,天津人怎么就看不出来呢?”老人说:“南蛮子的眼特别亮,听说他们自打‘落草儿’就关在黑屋里,一百天不见亮儿。要不他们的眼睛怎么那么好呢?”这显然是传说。不过某些老天津人对“南蛮子”的火眼金睛却是深信不疑。

海张五修炮台,小事一段

海张五正式的名字叫张锦文,他的旧宅在今南开区北门内龙亭街东首,此人出生于清乾隆末年,到光绪元年死去,活了81岁。天津人为嘛管张锦文叫“海张五”,这里还真有些说道。

张锦文幼年丧父,随同母亲由原籍静海来到天津,开始并无正业,后在西头大街一家小饭馆里帮忙,干一些剥葱剥蒜、刷锅洗碗的杂活。因不得意,又到了北京,投奔正在刑部何侍郎宅里充当管事的舅父;经舅父介绍,他先在何家佣工,不久,正赶上旗籍人海仁外放盛京将军,通过他舅父的推荐,得到海仁允许,张锦文即随同前往奉天赴任,在将军府里充当管事。海仁就任之后,经过一个时期,由于内部倾轧,疏于打点,曾被御史参劾,拿问到京,听候查办。张锦文暗地里逃到北京,向其舅父哭诉海仁遭遇,请代设法营救。恰巧朝廷正派何侍郎会查这个案件,他舅父就面求何侍郎遇机予以关拂。查办结束,海仁并无犯罪之实据,奏报上去,准予官复原职。上谕下来之后,海仁立即获释。离京赴任之前,到何侍郎家里去辞行时才明白一切经过,因而对张锦文的“忠心”深为感念。海仁重行回任后,对他另眼看待,收为义子,令他和儿女们按年岁排序,张锦文排在第五,这就是张锦文被称为“海张五”的由来。

后来,张锦文在天津当上了盐商,接办“盐引”,因引号为益照临,故而称作“益照临张家”。盐务发家最快,随后他又开起了当铺,跻身于天津“八大家”之列。

海张五的出身,按过去来说是卑贱的,他本是厨子,今天称为厨师或炊事员,旧时属下等人,是被人瞧不起的。但这个人却极聪明而工于心计。

那年冬天,为防御外寇入侵,急需在大沽口修筑炮台。过去冬天比现在冷得多,刮起风来吹得电线发出吱吱的响声,人们管这叫“电线杆子唱时调”。旧时天津有条谜语:“地上有条线,人人踩不断。”谜底就是冬天地上冻出的裂缝。当时交通不发达,大车都是木轱辘用马拉的,胶皮轮是民国以后才有的。一夜之间想盖炮台,别说料不好凑,就是有料,滴水成冰的天气手都伸不出来,怎么干活?海张五想出个主意:就地取材。他一夜之间就真把炮台筑起来了,而且还特别坚固。他是怎么盖的呢?

海边有大片盐场,装盐的草袋与麻袋也有的是,他令人将草袋和麻袋装上盐,运到建炮台的位置,按炮台的形状垒盐包,边垒边泼水,最后冻成了一个冰砣。这样建起的炮台不但比砖垒的坚固,而且速度还快,防御功能比用砖垒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天津卫流传下“海张五修炮台,小事一段”这句老俗话。

海张五智谋高,名声却很坏。当年,他曾结交官府,镇压起义群众,对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极为“忠心”,受到一品封典的嘉奖。其子张汝霖也被加赏二品顶戴,孙张鸿寿恩赐举人。这时张家财势双全,成为“八大家”中最显赫者,尽管如此,张家也逃不出骄奢败家的规律。海张五死后,其后辈挥霍淫逸,加上八国联军的洗劫,不义之财很快澌灭。

老太太上电车,您先别吹

天津有轨电车始于环行东、西、南、北四条马路的白牌电车,1906年正式通车,开全国之先河。当时天津的电车及电业全由比国(比利时)经营。起初市民对电车很反感,原因是:庚子事变后,民众仇洋心理甚浓;缺少科学常识,说有触电危险;风传票价昂贵,洋商讹人。故一时电车竟成了“只闻城间铃铛声,不见人影登车来”的西洋景。后经华人暗授机宜,采取“先尝后买”的手段,遂见奇效。一时津城万人空巷,以乘车兜风为时髦。见市民已认可,比商立即取消免费一说,实行乘车售票制。初始票价极为低廉,绕城一周,一等车厢(设有绒垫、地毯、痰盂、电扇等设施)只收一小铜元,二等车厢(设藤制座椅)只收半个铜元。其后乘客渐多,且感出行方便,比商索性取消厢位等级,一律改为木制长条座,按段收费。每段收铜元3枚,超过一段收4枚,比初始时上涨4倍。

民国十年(1921年)前后,电车上发生了一桩命案。一天,一个天津消防队员乘白牌电车与一个比国人发生口角,比国人动手打人,两人动起武来,这个比国人有点招架不住,掏出手枪一下子把消防队员打死,随即逃回电车公司。消防队闻讯,群情激愤,带着家伙赶奔东马路出事地点将滞留的多辆电车捣毁。警察厅长杨梆子怕事情闹大,便出面调解,给了一笔抚恤金,出了大殡,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中国无权处理比国的杀人凶手,凶手由电车公司送回比国,逍遥法外。

继白牌电车后,比商电车电灯公司又于1908年先后开通红牌(由北大关经东浮桥今金汤桥至东车站);蓝牌(由北大关经万国桥今解放桥至东车站);黄牌(由北大关经劝业场至津海关)三条电车路线。1918年增设绿牌(由劝业场至墙子河沿今南京路)电车路线。1927年再增设花牌(由东北角至大沽路)电车路线。至此,比商经营的电车路线总长度达21.68公里。

那么“老太太上电车,您先别吹”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天津最早的电车为“房子式”,每个车厢有一人卖票,脖子上挂一口哨,人上齐了,关上门,才能吹哨;司机闻声后,才能开车。车启动时,司机踩铃示警。后来踩成“鼓点”声,很有节奏感。从前,老太太是缠足的小脚,行动不便,见电车来了,一边走一边摇晃手:“别吹呀!”等被人架上电车后,车才慢慢开动。“老太太上电车,您先别吹”便是这么来的。

后来由“吹哨”改成了“拉绳”,即电车的门边坠一根长绳,长绳“拐弯”后沿电车上部通到车的前方,售票员见可以走了,于是拽一下绳子,前边的小铃便有了响动,司机听到声响再将电车启动。“吹哨”和“拉绳”都是开车的信号,后者比前者似乎是个进步,却也并未“先进”多少。可如此一来,年轻人对“老太太上电车,您先别吹”渐渐难以理解了。

刘道原活人出大殡

据老辈人讲,民国年间天津最为排场的一次大殡是为李纯出的。那是民国九年(1920年)10月11日,忽传江苏督军李纯,因忧国忧民,用手枪自戕。灵柩运至李的家乡天津,李纯出殡顿时轰动津城。前清内阁阁丞华世奎点主,曹锟祭门,大开吊,大出殡,大回灵,三次待客,都是燕翅全席;并且大破孝,光是白布就用了二百多疋。出殡时所有百货仪仗应有尽有,除天津各寺庙僧道经外,还从北京雍和宫请来喇嘛经。各方面送的挽联、挽帐不计其数。殡仪长达四里。当时灵柩下葬沈庄子李家坟地,后因沈庄子人口日增,坟地外迁,原址改名李地大街,也就是李纯坟地大街的简称。

李纯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解放后这个谜才被解开,李纯死于情杀:李纯的四姨太与马弁某人有染,已非一日,齐燮元察觉后密告李纯。10月11日夜四姨太与马弁正在寻欢时,李纯忽然闯入,马弁见事已败露,一时性急,夺过李纯手中的枪,先发制人,打中李纯腹部使其殒命。齐燮元闻声赶来,当场将马弁处理埋在督署花园内,并急忙伪造遗书,虚构“自杀”物证,同时叮嘱督署僚属,有敢泄露实情者,定将严惩。其后不久,齐燮元升任江苏督军,权势赫赫,生杀予夺,知情人谁敢甘冒“祸从口出”的风险呢?此事遂无人提起。李纯“暴卒”之真相就这样被掩盖下来。

为死人出殡无论如何也都不足为怪,但如果是为活人出殡却是天下奇闻了。民国年间,天津就出了一件刘道原活人出大殡的事。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精粹)

    世说新语(精粹)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汉末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原为8卷,今本作3卷,全书按内容分类编辑,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从东汉后期到魏晋期间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书中名士的言论或故事有一部分出自民间的传闻,具有较多的传奇色彩。本书选录了《世说新语》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按照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的体例,全面深入地解读了人物的个性、品行、语言等方面的特征,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及政治环境,进而领略到魏晋所谓“名士”的风貌。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论述明清两朝初建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化;明代中叶市民道德兴起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生活的作用;明代专制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社会道德生活;满族道德生活与中原道德生活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定型与民族融合中的道德生活,揭示这一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梁启超著述中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做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法学和教育、修养、伦理等诸方面。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初接触的读者一看就入门,让有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见微知著,从而更上一层楼。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热门推荐
  • 贞观第一闲王

    贞观第一闲王

    玄武门之变后,大唐王朝面临军事和经济、民生重重压力。长乐门中出现了一位小宦官,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最懂大唐。他因同情营救一对母女,又为钱财施救一名王爷,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和公主合伙做生意,与皇子义气结兄弟,在大唐开跨国公司,劝皇帝买原始股票。先成应梦贤臣,再为闲散王爷,且看小公公如何指点大唐,让贞观之治灿烂如画,汉民族繁荣昌盛。
  • 网络快富:赚钱最快胡生意经

    网络快富:赚钱最快胡生意经

    本书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通过对E时代财富英雄个人成长经历、创业思路、创富策略、运营模式与管理方法等历程的探究分析,揭示出富豪事业成功的奥秘,为当代青年走向成功或独立创业提供借鉴。
  • 重生武器大亨
  • 众魂熔炉

    众魂熔炉

    原初大陆,魔物肆虐。人们杀死恶魔,只能赚取一点微薄赏金,迪维杀死恶魔,却掉落了稀有装备。当佣兵团辛辛苦苦推翻了恶魔领主,得到的战利品,是恶魔皮、恶魔角。而迪维,已经拿到了史诗。
  • 她的红色高跟鞋

    她的红色高跟鞋

    有人说,29岁对艺人来说是非关键的一年很多明星都在这个时间出了丑闻比如说比如说再比如说,沈知优沈知优是个怎样的人呢她的粉丝说,“可盐可甜,可萌可欲,90后第一流量小花谢谢”她的经纪人说,“扮猪吃老虎这五个字旁边可以贴上她的名字”她的黑粉说,“黑点最实的女明星不解释,送我上最赞”江海说,“你不会用百度么?”沈知优的29岁,腥风血雨,但幸好有你
  • 劝修净土切要

    劝修净土切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合成天赋

    我的合成天赋

    你找到了一把水果刀,加上两根线,微波炉和冷冻库,合成了冰火两重的神剑,没有丧尸是你一招之敌你拿起T病毒,和C病毒,G病毒,黑光病毒放在一块,合成了毁灭世界的最强病毒,并且用它毁灭了一个世界你偷走了李元芳的幽兰剑和链子刀,买来了燕双鹰的手枪和风衣,放在一块进行合成,从此再也没人在你面前装X你拿起柯南的眼镜,硫克的笔记,海拉的短剑,黑崎一护的长刀,转头一看,所有人都躲得远远的
  • 毁灭德玛西亚

    毁灭德玛西亚

    “嘿,听着,恩佐斯,你有新的任务了!”恩佐斯一手抓起充满魔法能量的鸡大腿肉疯狂的塞进嘴里,含糊的问道:“啥?”“知道最近扭曲虚空传的火热的瓦洛兰不?”恩佐斯满脸不在意:“听过说。”“毁灭它!”
  • 我觉得战斗拯救不了崩坏世界

    我觉得战斗拯救不了崩坏世界

    问:如果你穿越到了崩坏世界了怎么办?『先吃饭』问:被死士和崩坏兽追怎么办?『废话,当然是跑』问:……『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总之,这是一个少年努力在崩坏世界活下去的故事……『简介无力,新人上路,请多关照』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