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7200000023

第23章 生存的哲学(5)

出生的痛苦和死亡的难挨,这两者本是求生意志本身为走向客观化及通往生存的不变条件;只有在这两个条件之下,我们的本质本身才能不参与时间的经过或种族的死灭,而存在于永远的“现在”中,享受求生意志的肯定果实。

生存里永恒性的影像

诚然,人类由“生殖”凭空而来,基于此义,“死亡”也不妨说是归于乌有。但若能真正体会这种“虚无”,也算颇饶兴味了。因为这种经验性的“无”绝不是绝对性的“无”。换言之,只须具备普通的洞察力,便足以理解:这种“无”不论在任何意义下,都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或者,只从经验也可以看出,那是双亲的所有性质再现于子女身上,也就是“击败了死亡”。

尽管永无休止的时间洪流掠夺了它的全部内容,存在于现实的却始终是确固不动而永远相同的东西,就此而言,我们若能以纯客观的态度来观察生命的直接进行,将可很清楚地看出:在所谓时间的车轮中心,有个“永远的现在”。——若是有人能与天地同寿得以一眼观察到人类的全盘经过,他将可看到,出生和死亡只是一种不间断的摆动,两者轮流交替,而不是陆续从“无”产生新个体,然后归之于“无”。种族永远是实在的东西,它正如我们眼中所看到的火花在轮中的迅速旋转,弹簧在三角形中的迅速摆动,棉花在纺锤中的摆动一般,出生和死亡只是它的摆动而已。

一般人对于我们的本质不灭这一真理的否认,并非根据经验,而是来自偏见,此最足以妨碍我们认识人类本质不灭之说,所以,我们要断然舍弃偏见,遵循自然的指引,去追求真理——首先,我们先观察所有幼小的动物,认识那决不会衰老的种族生存。不论任何个体,都只有短暂的青春,但种族却永远显得年轻,永远新鲜,令你觉得世界宛如在今天才形成似的。试想想看,今年春天的蓓蕾,与天地始创那年春天的蓓蕾,不是完全相同吗?同时,你能相信,这些事实是由:这期间世界发生过数百万次从“无”创造出来的奇迹,以及相同次数的绝对性毁灭,那种同一因素所引导的吗?

哗哗飞溅的瀑布,像闪电一般迅速地转变,但横架于飞瀑之间的彩虹,却始终确固不动。一切的理念——亦即一切动物的种族,亦无视于个体不间断的转变。求生意志原本扎根于斯、表现于斯,所以,对意志而言,真正重要的只是理念(种族)的存续,生物的生生死死,正像飞溅的瀑布,而理念的形态,正如横架飞瀑之上牢固不动的彩虹。是以,柏拉图看出,只有理念(种族)才是真正的存在,个体只是不断的生灭。唯其能深深意识到本身的不灭,不管动物或人类,才能平心静气、心安理得地面对不知何时降临的个体毁灭,所以,两眼之中呈现着不受死灭的影响及其侵犯的种族的安详。

若说人类会具有这种安详的话,该不是由于不明确而易变的教条吧!正如以上所述,我们不论观察任何动物,都可了解死亡并不妨碍“生命核心”——意志的发现;这或许是因为一切动物都蕴藏某种难以测度的神秘吧!诸位且试观察你所饲养的狗,它们活得多么安详!多么有生气!这只狗的先世,必已经历数千只狗的死亡,但这几千只狗的死,并不影响狗的理念,它的理念亦不因它们的死而有丝毫的紊乱。所以,这只狗就像不知有末日来临似的,生气蓬勃地生存着,它的两眼,散发出不灭的真理——即原型的光辉。那么,数千年以来死亡的是什么呢?那不是狗,狗仍然丝毫无损地呈现在眼前,死去的仅是它的影子;出现在被时间所束缚的我们的认识中的,不过是它的影像而已。我们怎可相信,时时都生存着、填满一切时间的东西,竟会消灭呢?——当然,这些事情亦可由经验方面来说明,也就是说死亡若是个体的毁灭的话,一个由生殖产生的个体便会代之而生。

康德以他主观的见解,认为时间的形成先于我们的理解,所以不属于物自体,此虽带消极性,却也是一项伟大的真理。如今,我再以客观的方法,努力寻求以显示它积极的一面,要之,物自体只有和时间结合,借之才能显示出来它无关乎生灭;再者,如果时间和生灭现象,没有永恒性的核心的话,恐怕也无从周而复始、生生灭灭了。永恒性是不以任何直观为基础的概念,它意味着超越时间的生存。但正如普罗提诺斯所说,“时间是永恒性的复制品”,时间只是永恒性的影像。同理,我们的生存也只是本质的影像。因为时间是我们认识的一种形式,所以这个本质一定存在于永恒之中,但也由于这个形式,我们才认为我们的本质及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无常的、有限的、会破灭的。

做为物自体的意志,最充分的客观化是其各阶段中的(柏拉图式的)理念。然而,本质的诸种理念,只有在特别优惠的条件下(即无上智慧的观照中),才偶尔呈现。反之,对于个体的认识而言,在时间之中,理念是采取种族的形式而表现。理念在时间之洪流中变成对全种族的观照。因之,种族是物自体(即求生意志)最直接的客观化,一切动物以及人类最内在的本质,乃是在于种族中。求生意志强烈活动的根源也在于种族中,而绝不是在个体内。相反的,直接的意识,则只存在于个体中,故而,个体总以为自己与种族相异。为此,我们才会恐惧死亡。

求生意志所表现关系于个体的是,饥饿和死亡的忧虑;关系于子孙的则是,性欲以及对于子孙的甜犊之情。同时,造化并未具有个体所特有的妄想,它只密切注意种族的维持,对个体的破灭,则表冷淡。因为对造化而言,个体仅为手段,种族才是目的。为此,造化所加诸于个体的恩赐,只是尽量求其节约,加诸于种族的,则为大量浪费,其间差距极为显著。

然而,这就是自然界的节约法则。我们很可以在“大自然从不制造任何无益或多余的东西”的语句下,另加一句:“大自然从不浪费任何东西。”——与此相同的自然倾向,亦表现在以下诸点:个体的年龄如愈适合生殖,则他的自然治愈力愈强,创伤和疾病较易康复,这种治愈力随着生殖力的衰弱而减退;生殖力消失后,则极微弱。因为,在自然的眼中看来,此时的个体已毫无用处了。

试一瞥从水媳以至人类的各阶段生物,以及伴随它们的意识等级,我们诚然可发现这可惊的金字塔,由于个体不断地死亡,的确是在动摇着,但由于生殖的维系,通过无限的时间,种族仍可持续不坠。所以,正如前面所说明,虽然客观的种族表现着不灭,但其主观仅是生物的自我意识而已。再者,它们的生存极短暂,且不断地遭遇破坏,但每当此际,它们就似乎以不可解的方法,再从无中生出有来,生出新的个体。

追根究底,一切客观性的东西(即外在的存续)不外是主观性(即内在)的不灭表现,同时,前者若不是借自于后者,必将一无所有。其中道理至为明显,因为客观性必须借助于主观性的表现,才能存在;主观性是本质,而客观性是现象。以上秩序绝不能颠倒错置,因为一切事物的根源,必是为了事物的本身,且必定存在于主观性的东西中,而不存在于客观性的东西中,亦即不是为他物、不存在于他者的意识中。因而,哲学的出发点,是本质性、必然性、主观性,亦即观念性的东西,反之,若从客观性的东西出发,则流于唯物论了!

我们常会涌起这样的感觉:一切实在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内部中,换言之,凡人都有着“本质不灭”的意识,这种不会因死亡而破坏的深刻信念,也可由人们在临死时无法避免的良心自责证明出;任何人的心灵深处无不具备它。这种信念完全是以我们的根源性和永恒性的意识为基础的。所以,斯宾诺莎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能感觉和经验着我们是永恒的。”总之,凡是有理性的人,只要不认为本身是起源,而能超越时间去思索,就会了解自己是不灭的。反之,认为自己是从无中产生出来的人,势必也要以为自己会再回到乌有中去。

有几句古代格言,实可做为生物不灭说最确实的根据。“万物并不是从无中所产生,同时,也不是复归于乌有。”所以,巴拉塞斯曾说过一句很适切的话:“我们的灵魂是从某物所产生,因此不会回归于乌有—一就因为它是从某物所产生的!”他已隐约指出真实的根据。但对于那些认为人类的出生是“绝对”起点的人而言,就无法不认为死亡是人类绝对的终结了。此两者意味相同。因此只有认为自己非“出生”的人,才会认为自己不死。所谓出生,若按其本质及涵意言之,实亦包括死亡,那是向两个方向伸出的同一条线。如果,前者是从真正的无所发生,那么后者也是真正的灭亡。但实际上,唯其我们的真正本质是永恒的,我们才可以承认它的不灭;因而所谓不灭,并不是时间性的。如果假定人类乃是从无中所产生,当然也只有假定死亡是它绝对的终结了。这一种观点,和旧约所持的理论完全相符。因为,万物是从无中所创出来的理论,与不灭说大相径庭。新约的基督教也有不灭说,但它的精神是属于印度化的,也许它的起源也来自印度,而以埃及为媒介注入基督教中,但是那种印度的智慧,虽接上迦南之地的犹太枝干,但与不灭说并不调和。这正如意志自由论之不调和于意志决定论一样。

不是根本的,独创性的东西,或者,不是由同一块木料所做成的家具,它总是显得有点别扭。——反之,波罗门教或佛教的论点就能够与不灭说前后衔接,脉络一贯。他们认为,死后的存续也连带着生前的生存,生物是为偿还前世的罪孽而有生命。

把自己的生存解释为偶然现象的人,当然不免对因死亡而丧失生存,感到无比的恐惧;反之,若能洞察大体的人,尚可了解其中心有某种根源的必然性,而不相信我们的生存只限于短暂的一刹那。试想,在我们“实存”的过去,既已经过无限的时间,发生无限的变化,在我们的背后,亦横亘着无限的时间,以此推测,我们不能不说,我们实是生存于所有的时间中———现在、过去和未来。因为,若“时间”的力量能引导我们的“实存”走向破灭,我们应早已破灭。我们更可说,“实存”是一种固有的本质,一旦形成这种状态,即永远屹立不坠,不受破坏。它正如阳光,虽在黑夜消失,或偶受云雨、暴风的遮挡;但黑夜过去,阳光复现,云破雨雾,阳光仍普照大地,它是永恒的,不可能归之于乌有。

所以,基督教告诉人们“万物复归”,印度人认为由于梵天不断地反复而创造世界,希腊哲学家亦有类似的说法。这些教训都可显示出存在与非存在的巨大秘密,即它在客观方面构成无限的时间,主观方面形成一个“点”——不能分割、经常现存的现在。康德的不灭说中亦曾明白地说明:时间是观念性的,物自体才是唯一的实在性的。但有谁能了解此中的道理呢?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立场——亦即“出生”并非我们生存的开始,当可升起这样的信念:必有某种东西非死亡所能破坏的。但那并不是个体,个体只在表现种族的一种差别相,它借着生殖而产生,具有父母的性质,故属于有限的东西。因之,个体不复记忆性前的生存,死后也无法带去今生的生存记忆。然各人的自我仍留存于意识之中,“自我”常存着与个体性结合的欲望,更希望能与自己的生存永远结合在一起,故当个体性不存在时,即感意气消沉。因为,意识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要求死后的无限存续的人,恐怕只有牺牲生前无限的过去,才可望获得了。盖以他对生前的生存既然毫无记忆,在他的意识中,意识是与出生同时开始的,故必以为他本为乌有,而由出生带来他的生存。这一来,就得以生前无限的时间去买取死后的无限生存了。所以,我们必须把意识的生存,当作另一回事,方能不介意死亡的问题。

我们的本质可区分为“认识”和“意欲”两部分,明白此点,即可了解“我”实际是很暧昧的词汇。有人认为“死亡是‘我’的完全终止。”有的见解则较达观:“正如‘我’只是无限世界中的一小点,‘我’的个人现象亦为‘我”的真正本质的极微小部分。”仔细探究,“我”实际是意识中的死角,因它正如网膜上视神经所穿入的盲点一般,并无感光作用;亦如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一切,唯独看不到自己。此正与产生认识力的脑髓作用完全相应,我们的认识能力完全外向,其目的仅在保存自我,亦即为搜寻食物、捕获猎物而活动。因此,各人所知悉的,只有表现于外在直观中的本身个体而已。反之,如果他了解透彻的话,反而会对这副臭皮囊付之以冷笑,甚至舍弃自己的个体性:“即使丧失这个个体性,与我又有何碍?因为我的本质中仍可产生无数个个体性。”

退一步说,个体性果真能无限地延长下去,人也势必会感到过分单调而厌腻;为避免于此,他反倒希望早些归于乌有。试看,大多数人——不,一切的人类,不论置身任何状态皆不能得到幸福,如果免除了穷困、痛苦、苦恼,随即陷入倦怠无聊;如果为预防倦怠,则势必痛苦、苦恼丛生。两者交互出现。因而,人类若仅处于“更好的世界”是不够的,除非本身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中止现在的生存。光只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本质毫无变化,结果还是相同的。

同类推荐
  •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为:好习惯才健康,摆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别让习惯“漏”掉健康。
  •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牧之所著《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全面系统地解析了自我疗愈心理学的原理,多角度探讨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剖析了自卑、愤怒、焦虑、忧郁、抱怨、悔恨、烦恼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内在根源,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有效的心理自愈方法,同时也阐明了职场、交际、爱情、婚姻、生活中心理问题的应对之道,为每一个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参考指南。
  • 自控力(实操篇)

    自控力(实操篇)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Ph.D.),是斯坦福大学广获赞誉的心理学家。她结合心理学、神经学、经济学的新成果,在斯坦福大学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心理学课程,将《自控力科学》变成学生称之为“能够改变一生”的课程。基于该课程,她写作《自控力》,告诉人们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自控力为何如此重要。
  • 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揭秘不可思议的心理现象,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复杂难测的人心,各种前所未见、匪夷所思的心理学分析,令你拍案叫绝!爱情心理学、经济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都网罗其中。
  • 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本书正是教给你这样一种洞悉人内心的方法。无论是面对同事还是朋友、男人还是女人、上司还是下属、陌生人还是老熟人,你都能具备一双慧眼,衡量话语探索的尺度,从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捕获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从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了解他们的气质秉性、所思所想,达到可以透析他们的目的。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冠位暗杀者

    重生之冠位暗杀者

    暗杀者这一职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人的玩法,他们通常高敏低攻、匕首精通、淬毒下药、气息遮掩、潜伏暗杀、三绿配卡的固定套路。另一种是伊天诚的玩法,他直接把筋力和耐久点满,装备选大剑和盾甲,技能选近战专精和战斗续行,行动选三红配卡的狂战士路线。对此,伊天诚的解释是:“请记住,人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暗中观察,确认目标后就直接走过去砍他,人多就开无双割草,血厚就上信仰三红,把目击者全部杀掉就是最完美的暗杀。”
  • 佛说玉耶女经

    佛说玉耶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界最优秀系统

    万界最优秀系统

    周乐是HN省某初中的垫底“坏学生”,在别人眼中他不读书,虽然不打架但在学校里无所事事,未来必定一片黑暗,但在他眼中.......也是这样的,他自己都不知道毕业了要怎么办,估计只能靠打工来维持生计了,反正在家里的田和后山开发之前他是过不上好日子了可他万万没想到,他对自己喜欢了三年的女生表白,被拒绝了之后竟然瞎猫碰上死耗子的获得了万界最优秀系统从此周乐在学校里是最优秀的学霸!在玄幻世界里开网吧做最优秀的网管!在丧尸世界里做最优秀的丧尸王!在主播界做最优秀的游戏主播!周乐:“老子要做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PS:每个位面单女主不后宫!而且本书还带着一点点逗逼风哦~客官可以当喜剧看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唯武独尊

    唯武独尊

    这是一个武道昌荣的世界!武者以武魂入道,悟生死,夺轮回,逆天而行。陆秋,一个二十一世界的游戏宅男,因为一场意外来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并成为了中州大陆大夏国陆家的一名私生子。这场意外让他如愿觉醒了武魂,更让他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神奇武魂。且看他如何利用这个神奇武魂傲啸群雄,称霸大陆,屠神灭魔,成就一代传奇!
  • 我和天才的恋爱头脑战

    我和天才的恋爱头脑战

    秀知园学院,霓虹有名的贵族学府。 帅气转校生叶言即将踏入这所等级森严的学校,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在高中的两年中存活下来! 但事实情况是——“这个新来的转校生好帅啊,仿佛是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贵公子诶~”“嘘,你这个痴女的样子一点也不淑女,叶言是不会喜欢言语冒犯的女子的,啊,他冲我笑了,啊,我的心跳得好快…”(扑通)“之子!醒醒啊之子!”叶言挠了挠头,认真思考是否今后需要做一个面瘫……
  • 极品小男神

    极品小男神

    异能觉醒时代降临了,玩个游戏就催发同念秘境,看场电影也会催发同念秘境,身临其境的秘境让玩家、观众醉生梦死,代价是要么死亡,要么永远醒不来。当越来越多的成人游戏、成人电影被图一时之快的享乐者疯玩的时候,极品男苏凡觉醒了他的独特异能,走上了另一条戏弄众生玩转异能世界的称霸之路。从此,苏凡开启了他的逗比捉弄噎死人不偿命之旅。各种人类、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非人非非人众生,无一幸免。世间爆笑声从此不断……
  • 彼岸尽相思

    彼岸尽相思

    (本书又名《万妖物语》)。东临地境有一塔,塔中妖不尽其数。全凭一人守,守塔人乃花拂兮是也。一日,绛妖塔毁,万妖出,花拂兮由此踏上收妖之旅…… 简版:花姑娘的漫漫收妖路中的万妖的故事。 喜欢短短的类似于快穿那种单元故事的可进。
  • 感悟父爱母爱(下)

    感悟父爱母爱(下)

    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