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7300000024

第24章 超越生命的缺憾(4)

作为一个治疗师和人格学者,我不想在此贸然进行任何大范围的概括,尽管我已经学会这样做。假如我想对于个别的人有更多的了解,我必须把他作为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单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传统科学的解剖技术和还原分析在无机世界虽然很起作用,不过在生物有机体的似人动物世界却没有多大助益,而且在我寻求有关某人的知识时还成了一个累赘,甚至就研究一般人时发现了真正的缺陷。

心理学家曾尝试过种种原子论的解析和还原,寻求知识的基础建筑材料,然后由此构筑整体。例如,基本的感觉碎片,刺激反应或联系纽带,反射或条件反射,行为反应,因素分析产物,种种测验的分值图,等等。

这些尝试每一种都给心理学的抽象法则科学留下了某种局部的效用,但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会认真地建议利用其中任何一种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去了解异国文化的成员或某一约翰·布区社团的成员,更不要说不期而遇时的了解了。

我不但有必要整体地观察他,而且也必须整体地分析他,而不是进行还原的分析。

我们了解人更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不论是通过直接问答或通过自由联想(我们只要倾听就行),还是通过间接隐蔽的信息传递、绘画、梦、故事、姿势,等等(需要我们的解释),但都必须设法使他们自己告诉我们他们是怎样的。当然,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利用这些方法。但事实表明,这里仍然会引起是否真正科学的问题。

例如,一个说明自己政治态度的人可以说是他的说明的惟一见证人。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愚弄我们。这里需要有信赖、善意和诚实,那是在研究科学中任何现有的其他对象中不存在的问题。于是,说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了。

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地质学家,等等,不需要注意这样的问题,至少开始时是如此。他们有可能走得很远才需要提出认识者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青年心理学者大都被告知要利用有控制的实验作为获得知识的典型方式。经过缓慢而又痛苦的历程,我们心理学家才懂得如何变成好的临床医师或自然观察家——应该耐心地等待、注意和倾听,不要自己插手,不要太积极、太鲁莽,不要干预和控制;在试图理解另一个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闭口观察、洗耳恭听。

这和我们研究物理对象的典型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常规研究方式是先操纵、戳弄它们,然后看出现了什么情况,以及把它们分隔开进行观察等等。假如你对人也这样做,你将达不到了解他们的目的,他们将不愿你了解他们。我们的干预将减少了解的可能,至少在开始时是如此。只有当我们已经知道很多情况以后,我们才可以变得主动些,更积极地探索、提出要求,也就是说,掌握更多的情况以后,才能更注意实验。

放弃没有能力去做的事

只有当我提出人的所谓“高级生活”和人类进化问题时,我与以手段为中心的科学家的冲突才开始出现。如果我是在研究狗和猴子的行为,或是在做学习、条件作用和激发行为的实验,现有的手段论工具对我就很适用了。这些实验能适当地设计出来并加以控制,论据也可以很精确,而且很有效。

只有当我对研究者开始提出新的问题时,提出我不能有效处理的问题时,或是关于含糊不清而难以把握的课题提出疑问时,我才陷入真正的困境。我发现,许多科学家这时会轻视他们不能对付的、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我忆起我在恼怒中作为反击说出的一句警语:“不值得做的事情是不值得做好的。”现在我还可以附加一句:“需要做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即使不能做得很好。”

的确,我很想说,研究一个新问题的初步尝试大都是粗糙的、不精密的、低级的、不成熟的。从这些初步的尝试中你通常能学会下一次该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当然,要跳过这个初步是不可能的。我记得有一个孩子,当他听说列车事故中大多是最后一节车厢遭殃时,为了减少事故,他竟建议把最后的车厢摘除!

显然,开端是不能被摘掉的,甚至这样想和这样要求本身也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否定。动手打开新的领域当然是更令人兴奋、更有价值的,也是更有益于社会的。

“你应该热爱问题本身。”莱尔克说。科学的突击部队当然比科学的宪兵更为科学所需要。前者即使很容易弄得更龌龊,并要承担更高的伤亡率,但仍然比后者重要。

二次大战期间,比尔·毛尔丁的漫画对于前线战斗的士兵和后方梯队仪容整洁的军官之间的价值冲突是很精采的写照。在一定的特殊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人首先穿过精神坑道领域。

当我的精神病理学工作引导我探索非病理学时,也就是研究心理健康的人时,我遇见了过去从来没有的难题,例如,价值和标准的问题。实际上,健康本身就是一个规范词。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在这方面一直很少作为。就“正规”研究的正规准则而论,这不是一种好的研究。实际上我并不称之为一种研究,而是一种探索。它很容易受到批评,我也曾批评过它。

我自己的价值观念是否会闯入我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中,这一点确实令人怀疑。当然,有一组裁判员会更好些。我们目前已有的一些测验比任何过去独自做出的判断都更客观而无偏袒,但在1935年这样的测验是不存在的,那时不独自做就根本别做。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做”。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别人当然也学到了很多。

通过对这些相对健康的人和他们的特征的研究,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科学家,都使我打开了眼界——看到了成打的新问题,不再满足于我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旧答案、旧方法和旧概念。这些人引起的新问题有:什么是正常、健康、善良、创造性和爱?什么是高级需要、美、好奇、完成?什么是人中豪杰和神圣的品质?什么是利他主义和合作、爱护的弱、同情和不自私和仁慈?什么是伟大、超越的经验、高级的价值?

当我注意到这些我一直在进行有关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有可能对于回答这些问题做出某些贡献。它们并不是不能验证的,更不可能是“不科学的”问题。

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不会那么适度而又安然地嵌入机器的运转,从而产生可靠的知识。这部机器原来很像我厨房里的某种我曾称之为“万能器”的东西,但它并不能真正对付所有的原料,而只能有几项用途。

或者换一个例子,我记得看见过一部精巧而复杂的自动洗车机,能把汽车刷洗得很干净。但它只能做这样一件事,任何别的东西进入它的掌握都只能像一部汽车那样接受洗刷。我设想,假如你所有的惟一工具是锤子,那就会诱使你把每一件东西都作为钉子来对待。

简而言之,我如果不想放弃我的问题,就只有想出新的方法解答这些问题。我选择了这一条道路。许多心理学家也都是如些,他们宁愿竭尽自己的所能去研究重要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限制自己只做那些他们能够以现有技术漂亮完成的事——以手段为中心。

假如你把“科学”定义为有能力去做的事,暂时没有能力去做的事就变成“非科学”的了。很显然,这项假设是完全错误的。

自我认知——从外部控制下解脱

与任何其他科学家相比,我们心理学家更不能不对抗拒真理的可惊事实作斗争。和任何其他类知识相比,我们更害怕关于我们自身的知识,害怕那种可能会改变我们的自尊和自我评价的知识。

一只猫可能觉得当一只猫并不难,它并不害怕当一只猫。但做一个丰满的人是困难的、令人生畏的、有疑问的。虽然人们热爱知识并寻求知识,他们很好奇,但他们又畏惧知识。越是切近个人的知识,他们也就越感畏惧。因此,人的知识很容易成为这种热爱和这种畏惧之间的辩证统一。

知识包括对自身的防御、压抑、不注意、遗忘。因此,任何有助于达到这种真知的方法必须包括某种形式的、精神分析学家称之为“对抵抗的分析”,一种解除对自我真知的畏惧的方法,使人能直接观察自已,赤裸裸地看自己,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对于一般知识也是同样的情形。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是对人的自我的一大打击。哥白尼观察事物的方式也是如此。

但我们显然可以说,对知识的畏惧是有差别的,是存在畏惧梯度的:越是非人格的知识,越是和我们个人关心的事情,越是和我们的情绪及需要较少密切关系的知识,我们对它的抗拒也就越少。

这很像所谓的“知识总量法则”,我们可以说明如下:距离个人的知识越远,科学知识的量也就越大,有关主题的历史也就越长,研究也越安全,这种科学也就越成熟,等等。

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科学地讲,我们对化学药品、金属和电的了解远比对性或偏见或剥削知道得更多。

在研究社会科学和心理学时,我们必须如上战场的战士一般武装自己,但此处的“武器”是勇敢道德、伦理战略和策略。心理学家或社会科学家必须为取得热门主题的真知而战。

作为知识的对象,人和事物截然不同,因为他不得不希望被理解,或至少不得不让他自已被理解。他必须接受并信赖理解他的人,在一定情况下甚至爱上他。他甚至可以说是屈服于理解者(就屈服一词的各种意义说都是如此),反过来说也一样。被理解是好事,甚至是高兴的事,而且有治疗的意义。

认识人的最终目的与认识事物与支配事物的最终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当我们说到分子或草履虫或家养动物时,把预测和控制作为绝对必需的问题来谈论是有一定意义的,尽管在这方面我仍然要提出异议。

但怎么能够正式而严肃地说,我们认识人类也是为了预测和控制吗?最普通的就是反过来看,预测和控制的这种可能前景会使我们毛骨悚然。假如人本主义科学可以说除对人的神秘有浓厚兴趣以外还有别的什么目的,那就是要使人能从外部控制下解脱出来,并使他较少可能被观察者所预测,从而使他更自由,更有创造性,也更由内在因素决定,尽管对于他自己或许更可预测。

因此,自我认知的目的,更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的问题。自我认知首先是为这一知识本身而不是为了什么别的。它具有根本性质的脱力。你会觉得这样很好,而且味道的确很好,至少长远角度考虑是如此。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也已经确实弄清,尽管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我们仍然必须选择这条途径去排除病态。它是除掉不必要的忧虑、沮丧和畏惧的途径。它是达到美好感觉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

我们已经懂得,19世纪自我控制的目的也正在被自发性这一观念所取代,那几乎是古老的自我控制概念的对立面。假如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自己的生物本性,即内在自我是怎样的,这一知识就能指出我们个人的命运。它强调,我们要爱我们自己的本性,依从它,赞赏它,并充分表现它,只要我们对它的认识足够清楚。这又解释了对历史上关于美好生活的许多哲学的否定。

大多数西方哲学家和宗教家都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就要控制并压抑低级的、动物的生物本性。

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自发性理论却与此不同,它意味着一种深刻不同的图式(范型例证,例外则是外周例)。在这种理论中,最基本的冲动本身不被看作是必然邪恶或危险的,而它所表现和满足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策略问题,而不是是与非或善与恶的问题。

对需要的表现和需要的满足进行“控制”现在已变成怎样实现最佳满足,何时、何地及以何种方式满足。此种“太阳神式”的控制并不认为需要本身有什么问题。

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任何认为需要有问题的环境或文化,甚至把性、饥饿、爱、自尊等等作为一种永恒的伦理问题看待的观点,都可以被推断为是一种“不良”的社会。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控制”对于人本主义者可以有一个不同的意义——与冲动协同而不是相互排斥。这种含意使我们能够说,自我认知的目的更接近我们称之为自由的东西,而不是更接近压抑性的自我控制。

可预测性也是如此。这似乎也在定义上经历着很大的改变,只要应用在关于自己或关于人的知识上。这一点便可以进行实证研究,如对治疗后人的研究,对人的丰满人性的时刻的研究,等等。

同类推荐
  • 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对勒索者和受害者的类型做了归纳。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
  • 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洞察人性(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分“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大部分。作者运用个体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着重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感,强调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沟通要懂心理学

    沟通要懂心理学

    本书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为你介绍了生活中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微妙心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内容涉及到了生活中各种场景,全面实用。本书可以帮助你在任何场合中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自愈力

    自愈力

    在《自愈力》中,作者金圣荣根据精神分析研究数据,选用大量的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众多心理治疗领域生动的案例,解析了8种心理自愈力,包括:色彩启愈力、情绪自愈力、情感自愈力、职场自愈力、心灵自愈力、性格自愈力、心理疾病自愈力、催眠自愈力。《自愈力》教读者在受到精神压迫和心理失衡时的心理自愈方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使用简便易行的心理治疗术获取自愈能力,重塑完美人格。
热门推荐
  •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讲述了均衡规律指趋向平衡的规律;均衡观念指争取平衡的观念。《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社会历史问题讨论》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讲义》是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历史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
  • 爱你是我说不出的痛

    爱你是我说不出的痛

    我卑微的爱了那个男人三年,终于在一天晚上,趁着他醉酒的时候,偷偷进了他的房间。我有了孩子,他却怀疑我跟别的男人有染。可是我无法辩驳,因为,我不会说话。孩子失去的那一刻,他终于悔悟,我却早已经心冷。直到那一天,他将我推出洪水,没入漩涡的那一刻,我张口,想说爱你,却喊不出来……
  • 凤凰劫

    凤凰劫

    他是亡国的质子,身在敌国皇宫,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他是穆国王爷,风华绝代、忧国忧民、忠君报国、宅心仁厚,可他灭了他的国家。亡国之耻如万蚁噬心,时刻侵吞着他的欢乐,也令他的心过早地成熟。阴谋、算计,小小年纪就承担了过于沉重的负担与责任。她是王爷之女,温婉、清纯、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一系列的阴谋发生,朝廷江湖,是谁在背后覆雨翻云?一场不该发生的爱情,折磨着两个人。历尽心劫,那对痛苦彷徨的凤凰,能否浴火重生?爱恨情仇交织,梦好难留,诗残莫续,多少痴情,到头来谁又看得清结局?
  • 带地球去流浪

    带地球去流浪

    当年意外穿越异界的陈琦修成归来,不曾想,自己打通时空回地球的时候暴露了地球的宇宙坐标,一时间,外星访客络绎不绝。“我再强也架不住与整个宇宙为敌,跑吧...”
  • 豪门秘辛之追爱风太太

    豪门秘辛之追爱风太太

    爱上一个清冷高贵,无欲无心的男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幸福,亦是苦涩。用回眸的时间,爱上他,却要用半生风华来埋葬她。身败名裂,生命逝去,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从高高在上的徐大小姐变成鸠占鹊巢的冒牌货,她只用了一个回眸的时间。出轨,火烧药品一切都被更大的真相给笼住了,多么无望啊。后来,所有人都知道风总不爱前妻,独爱新女友,没有人知道,往日里不食人间烟火的风沉从大火里抱出一副死尸和她腹中死胎时的绝望。再见他,她笑颜如初,带着一身的伤痕,却换来了男人的极致宠爱。只是回首往事,却生生可惜了这时光。繁花已落尽,风月也沉沉。
  • 织谎风筝

    织谎风筝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之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人与永恒》周国平
  •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此余笙没有你

    从此余笙没有你

    我们都曾爱过这样一个人。他让你的脑袋放小烟花,心脏融跳跳糖,身体开冰雪碧,可是他的余生,却没有你。我们相遇时,是夏天;我们离别时,是冬天;说不清楚,为什么万物都会随着时间化为尘烟,命运的手指有长有短,而我与你之间终究有许多错过。曾经,我臆想了成千上万次你离开我的方式,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以怎样的方式,离开你……我越是逃离/却越是靠近你/我越是背过脸/却越是看见你/我是一座孤岛/处在相思之水中/四面八方/隔绝我通向你……
  • 妃天下:拆了王府踢掉妾

    妃天下:拆了王府踢掉妾

    她神经大条且刁蛮霸道,一心拒嫁却被爹爹出卖,嫁进王府后才发现,她这个正牌王妃居然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回事儿,特别是那个冰山脸王爷,为什么一直冷冰冰的,前辈子是块冰吧?
  • 镜中的模仿者

    镜中的模仿者

    以鹤骨的教养,他绝对不会去用“糟糕”来形容一个女孩。然而,当他看到蓟那薇时,白眼一翻,竟然找不到“糟糕”以外的形容词。臃肿的身体裹在肥大的运动衫里,下巴埋在颈间,视线永远落在地面上。为了遮挡脸上的青春痘,刘海盖住了大半的面容。如果有人看向她,就会不知所措地用手摸摸额发,于是油腻腻的刘海被湿热的掌心压实,看上去像在脑门上贴了一张黑膏药。蓟那薇太久没照过镜子,所以完全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让她显得更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