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7300000026

第26章 走向生命的辉煌(1)

人性哲学的弊端

传统科学应用于心理学的一个弊端是,它所知道的最好方法是把人作为客体来研究,而我们所需要的却在于完全可以把人作为主体研究。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和我们自己主观过程的一个被动的旁观者看成是一个看电影的人。某件事在我们面前发生了,但绝不是由于我们的原因使它发生的。我们没有要它发生的感觉,我们仅仅处于观察的位置。

然而,成为一个主动的主体或主动者则全然不同。我们被牵连在内,我们在尝试、在力争,我们做出努力,弄得疲劳不堪,我们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有时觉得强有力,有时又觉得软弱。例如,当我们试图回想、理解、解决一个问题,以及有意要想起一个形象时,就是如此。

这就是意志活动的经验,成为负责的、成为最初的推动者,成为能干的,成为自身的主宰,自我决定的而不是他决定的、他因的、无助的、依附的、被动的、软弱的、无能的、被随意支使的、被控制的或被操纵的等等。

显然,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有这样的经验,或者只有这样的微弱经验,虽然我相信有可能经过教育使普通人也感觉到有这样的经验。

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我都必须克服它做到这样。否则,我们将不能理解那些被称为个性化、真实自我、自我实现和自我同一的种种概念。而且,我们也将不能在意志、自发性、充分发挥作用、负责精神、自尊以及自信等方面有任何进展。总之,对作为主动主体的人的强调,使人作为开创者、发展者、行动的中心、做事的而不是被做的等等形象成为可能。

似乎各种形态的行为主义都是要坚持制造一种无助的人的这种被动的形象——一个对他自身命运没有什么发言权、不能决定任何事情的人。或者正是这一终极的哲学结论使一切这样的心理学完全不能为那么多的人所接受,因为它们没有注意到丰富的不可否认的经验。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一种不恰当的、无益的比喻,也就是说,科学知识和常识往往是对立的。例如,太阳围绕地球转的说法已被科学所推翻,这并不是有效的类比。

我也有一个比喻,主动的主体的极其重要的经验被全盘否认或被化为刺激与反应或当作“不科学”而推在一旁,这取决于客观主义概括范围的大小,这可以类比为或者否认太阳的存在,或者坚持太阳实际是什么别的东西,或者否认太阳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如果拥护实证论和行为论的人不那么经常如此——武断一切、太教条化、太一元化、太绝对,那么,这许多的错误将不会发生,至少可以避免。

客观的、可预测的、可记录的、可重复的运动或反应往往是比主观观察更可靠、更可信的知识形态,我从不怀疑这一点。我也绝不会怀疑,作为一种策略,沿着这一方向前进往往是恰当的,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做出这样的选择。

传统上,我们只能把焦虑、沮丧或快乐大都作为个人经验和口头报告来研究。但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任何更好的研究方法。某一天,当我们发现有一种可以从外部公开进行观察和测度的焦虑或快乐的相关物,如温度计或气压计那样的东西时,那么这某一天就将是心理学新时代的开始。

我认为,这不仅是可企求的而且是可能的,我也曾沿着这一方向推进。这等于把认知分割成等级,可靠程度有高有低,形成一种知识等级系统,类似一种同样必需的、关于“科学发展阶段或水平”的想法。

有人曾以一种并非有意取笑的方式说到一本著作,称之为“对知之甚少的女子性欲这一困难问题的一种率直、大胆而又极其精密的研究”。

这里所用的“知之”一词就一种特殊的意义说,难道不是十分清楚的吗?这是一种选定的意义但并非仅有的可能选择。在经验的意义上很难设想有什么事物比女子性欲“知之”更多的了。

难道有任何现象能唤起更多的好奇、思考、推论、审慎而心爱的研究和个人的注意吗?如果没有个人体验发生,难道任何文字的描述还能有多大用处吗?可是,这同一个例子不是也极美妙地表明,不仅经验的知识优先于抽象的知识,而且仅有经验知识又可能受到怎样的局限。假如它指的是共有的、公开的、有结构、有组织的知识,那么这一说法就是正确的。的确,很少有什么关于女子性欲的“详尽科学知识”,虽然本来这并不是很难做到的。

自我心理学——以人为本的研究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向以及一种研究经验的心理学,是十分吻合的。可以这样说,它是科学中的一种开放政策而不是关门政策;一种宽容的多元论,而不是一种“真经”,可以提出任何疑问、任何问题。它一旦提出,你就可以由此前进,尽你的最大能力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而无须让自己受任何概念的或方法论的虔诚所阻挠,不敢违禁以致限制了你的智慧的发挥,伤害了你追求的能量。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规则,至少没有任何先定的规则。方法应该依照需要创造出来,任何可能成为有效用或必需的定义和概念的启发式框架也应如此。惟一的要求是尽你最大的可能在当时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研究有关的问题——科学的方法,只要它是一种方法,就不会是一个人运用他的智能拼命干,没有任何阻拦地干下去。

当然,我不会操心对一切未来问题提出如何设法解决的训条,我也不会对那种教条式的科学家表示多大的敬意,这样的科学家实际上是认为对他的爸爸非常好的东西对于他也一定非常好。

我的意思是说,只要科学家愿意,他是可以选择传统科学的有限目的和抱负,这是自由的。有些人不喜欢在薄冰上滑行。那为什么他们不该按照他们的喜好行动呢?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偏爱同一个问题,同一种方法,同一种哲学,那将是对科学的一个重大打击,正如人人都爱演奏黑管对乐队是致命一击一样。

显然,科学是一种合作的事业,是劳动的分工,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对全部科学事业负责,爱因斯坦也做不到这一点。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把个人偏爱当作一种信仰和形而上学的倾向,把这些偏爱抬高为对人人都适用的法则。是那种坚持要得出关于知识、关于真理、因而也关于人性的荡涤一切的哲学思想的做法才造成了弊端。

我在很久以前就发现这是一个难题,当时我曾试图和一位妇女争辩,她完全以吃巴西胡桃和蔬菜为生。结果一切辩论都毫无用处,因为她断定是我对胡桃和蔬菜有“偏见”。

或者,为说明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体会一位男子的困惑心情,他的母亲送给他两条领带作为生日礼物,为了让母亲高兴,他系上一条领条,而得到的却是这样的质问:“你为什么讨厌另一条?”

来自辛那侬的启迪

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并不能证明完全确定,它只能产生较高的主观和客观的或然性。但经验知识可以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确定的,甚至可以是惟一的确定性,正如许多的哲学家都曾设想过的那样(这里暂且不谈数学确定性问题)。无论如何,它对于心理治疗专家是真实的并且常常是确定无疑的。

显然,对于这种观点是具有商讨价值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特定词的特定含意。可是这里应该有可能转达这些说法所涉及的某些操作意义,它们对于多数有临床经验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治疗专家和人格学家是无可置疑的。假如这些意义能够弄清楚,那将有助于人格科学家和非人格科学家之间理解的增进。

能够提供一些例证的就要数辛那侬、戒酒者协会、“街道工作者”和其他类似集体的操作方式。

这些亚文化群进行工作所依据的原理是:只有已经被治愈的吸毒者或酗酒者才能充分理解另一位吸毒者或酗酒者,并与他交往,帮助和治愈他。只有真知者才能被有瘾者所接受。有瘾者只让自己被有瘾者了解。

而且,只有有瘾者才能满怀热忱地治疗有瘾者是否一切治疗都是自我治疗?是否他们想继续治疗自己?他们需要这样做吗?这可不可以算是一种自爱和自我宽恕的方式?

一种拥抱过去并消化它,使它转化为好事的方式?这难道不是在提示我们,其他帮助活动,如心理治疗、教育、父母教养等等也可以在这一范式的启发下从某种单一的角度来看待吗?而这一可能性不是又向我们提出一个重大问题吗?即:任何个人的和人与人之间的认识在很多程度上是一种认同的认识,即一种自我认识?观点的效用如何?任何别的人都不会那么喜欢他们,理解他们。正如他们自己说的:只有从同一个磨房里出来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里面的一切。”

有相同的经验与从内部认识它的一个主要后果,就是有治愈的信心和技术的提高。它使知识的终极检验之一成为可能,即承受有益于治疗的痛苦的能力,没有畏惧、没有内疚、没有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我曾经指出,对于应该与需要的知觉是关于知识的真确性有明确感受的一种内在结果,而坚决的态度和确信的行动,如果需要还有无情与顽强,则是苏格拉底式的一种“应该感”所导致的。苏格拉底教导说,终极的恶行只能来自无知。我在此则提出,善行需要良知作为一种先决条件,它或许也是良知的必然后果。那就是说,有效率的、成功的、胜任的、坚决的、严格的、强有力的、没有心理矛盾的行动来自对知识的确信,并来自这样的事实——对知识的某些确信只能源于经验。

正是这一类行动,或许也只有这一类行动,才能真正帮助有瘾者,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往往依赖“愚弄”他人,依赖虚伪的眼泪和许诺,依赖引诱和迎合,换上假面孔,以此骗人并因而瞧不起受骗的人。只有其他知晓其中原理的有瘾者,才不会上当受骗。我曾经看到他们轻蔑地、粗鲁地、惹人厌地剥去这一层假面孔,这种迄今一直得逞的谎言和许诺,成功的防御手段,曾经那么起作用的欺诈术。有过亲身经历的人嘲笑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旁观者的动人和辛酸的眼泪,但很快就被揭穿是假冒的、脆弱的、狡诈的。而且这仍是惟一起作用的方法。这种似乎粗暴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上是“需要的”。它因而在根本上是同情的而不是施虐的。它是真正的亲爱,远胜过那种缺少严厉的做法,后者曾被错误地标榜为有感慨,而实际上是在鼓励有瘾者,“支持他的习惯”而不是使他变得足够坚强而改过自新。在这一亚文化社会中,对于社会工作者、精神病学家和其他“专家”的轻蔑是很深的。有一种对于只认书本知识和有学位的人以及有证件表明有知识而实际上无知的人的完全不信任、厌恶,有时甚至是惧怕。这本身或许是一个有助于维持这一“世界”的强大动力因素。

在这一领域中,很显然,经验知识与旁观知识是不同的,而且是相互对立的,后者可以明显看出很少有什么效用。由于这一不同造成了差异,因而这种不同已证明为真。

如果,这种经验可以提供或者使我收获另一种知识,那么,我愿意强调精神病的问题。就我所知,辛那侬式的治疗治愈了许多有瘾者。事实上,我们的全部医院、医生、警察、监狱、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几乎没有治好任何人,不过,这一无效的,或许比无用更坏的组织机构却得到了整个社会和各行各业的全面支持,并且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就我这个外行的观察者所了解,有效的方法实际上不但得不到一点钱,还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确实如此,它是被官府所忽视的,或受到各行各业反对的,受到政府和各基金会反对的。先时的吸毒上瘾者通常大都没有学位,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原因是很明了的,因而他们也没有在习俗的社会上取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他们不能得到职位、金钱或支持,尽管事实表明,他们是可以作为惟一有实效的医师的。

类似的情况在社会中存在很多,两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吸毒和酗酒。但也已经发现,在许多情境中,最好是黑人和黑人、印第安人和印第安人、犹太人和犹太人、天主教徒和天主教徒打交道。可以这样推论到很广泛的范围,虽然在推广过程中有时会越来越稀释,如女人和女人,孤儿和孤儿,大脑麻痹者和大脑麻痹者,同性恋者和同性恋者,等等。

在传统的习俗中,实际的成功似乎并不能作为“正规专业或科学的训练”,虽然后者可能是无实效的。“治疗学”的六种学分及格证要比实际治疗经验更有份量,正如在某些地方在和平队中教学两年也不能满足教学课程的要求。我能列出很多的这样的例证,说明在表征和实绩、地图和地域、奖章和英雄、学位和博学等等之间的混淆。普通语义学文献中讲述了大量这样的混淆。请想一想,在一门研究婚姻问题的课程中,要得到A分数有多么轻而易举,而要实现一种美满的婚姻又是多么艰难。

这一类情况也大量存在于科学领域中。经验知识在许多领域中很起作用,甚至是必需的条件,而旁观知识只能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有益的作用,但绝不可能替代经验知识。

我们在辛那侬的故事中能得到的认识是,官僚化的科学是极端愚蠢可笑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真理的某些部分可能不得不标明为“不科学的”,因为这些部分的真理之所以为真,仅仅因为它们是由持有合格证书和穿制服的“真理收集家”,按照传统批准方法或仪式采摘的。

同类推荐
  • “想”安无事:想得开 得自在

    “想”安无事:想得开 得自在

    这是一部关于生活心理学的图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针对当下很多人在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较真,身心疲惫的现实,正反比较地讲述了想得开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当下很多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 阿德勒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为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经典代表作合集,含《理解人性》《儿童教育心理学》等3部作品,是一套涉及儿童教育、心理健康、人性透视和心灵励志的通俗心理学读物,帮助你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理解他人,放大人生的格局!
  • 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对勒索者和受害者的类型做了归纳。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
  •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本书是一部社科类图书。心理策略是一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用技术,人际关系中的强者可以借助各种情绪、言行等心理策略和技巧来影响对方,以达到预设的目的。高超的心理策略能让人赢得成功的人生。洞察人性的心理弱点,利用人性的心理弱点,在人际交往中会说话、会办事,用小策略解决大问题,正是心理策略的意义所在。本书从三大方面入手,使读者可以“巧用心理策略,赢得认同和支持”“洞悉人性,掌握人际关系”“见微知著,掌握心里密码”。本书从现实出发,最终又回到现实,读者能够从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心理策略,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手中,使人生之路越走越通畅。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本书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针对幼师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全书共六章内容,以“幼儿教师与心理健康”开篇,接着依次对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供有幼师特色的科学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咨询方法,排解心理问题,保持健康心理。最后以做“身心健康的好老师”收尾,将幼师心理健康的意义进行深化,提升幼师的职业自信心。
热门推荐
  • 原来你是这样的古人

    原来你是这样的古人

    还记得那些风靡大江南北的热播古装剧吗?从《还珠格格》到《大明宫词》到《甄嬛传》,再到《武媚娘传奇》。那些脍炙人口的剧情你可还记得?那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你是否还能如数家珍?然而,你可知道,他们的真面目又是如何?本书以诙谐轻松的笔调,结合古装剧中的故事情节,带读者走进历史的长河,了解那些与影视作品中截然不同的历史名人的真面目。视角新颖巧妙,内容生动丰富,文字风趣耐读,具备较高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本书也能够帮助读者抛开戏说印象,了解真正的历史,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实用性,不仅适合大学生、职场人休闲阅读,也适合广大青少年以较为轻松有趣的形式了解历史。
  • JOJO的奇妙冒险之幻想杜王町

    JOJO的奇妙冒险之幻想杜王町

    讲述了东方仗助的孙子,面对种种困难不断成长,不断抨击邪恶的故事。奇妙的原创替身能力,保准让你看到爽,主角时刻智商在线,能用智力解决的事情绝对不用武力。只能说是比较硬核的几乎纯原创小说,原JOJO中的人物并不会出现多少,并不是快餐文,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构思情节和人物的,你看了也许会不爽,但我宁可让自己的作品不爽,也要让自己的作品有质量。现在,我向你们展现我的『觉悟』。群号877907297
  • 重生坑爹系统:我是御姐不是萝莉

    重生坑爹系统:我是御姐不是萝莉

    杀手之王——诡刹离奇死亡死亡,不仅如此,还重生到一个十二岁的少女身上。少女?这萌到不行的脸蛋,以及这一马平川的身材是什么鬼!这简直就是萝莉啊!“萝莉?系统你什么意思!姐可是个御姐”在即便如此,她的桃花运却不简单。面瘫男神为其微笑,如神邸般的他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护她周全,“此生我最大的幸运便是遇上了你,为你我愿付出我的生命,也不会让你受到半点伤害。”但,这些只是原主设计的游戏,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挖着墙脚当老板

    挖着墙脚当老板

    想当老板,没启动资金——挖!想扩大规模,却资金不足——挖!生意作腻味了,想换个行业。什么?不懂?那就——挖呗!挖煤,挖钱,挖产业!挖人,挖势,随便挖!墙脚挖的好,要啥就有啥。啥?想找女朋友,还没有?——那谁,帮老板挖个丈母娘啥?一个还不够…… PS:新书《平凡的消防》已在起点中文网上传,欢迎大家指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可爱的人。
  • 前世债今生的错

    前世债今生的错

    老公一次次的背叛,一次次的原谅,换不来半点珍惜,直至心如止水,收拾起一地鸡毛,尽量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 暗夜狩猎

    暗夜狩猎

    在暗夜中,有一群人守护着人类的安宁,他们被称之为“猎人”。这是一个不算普通的家伙成为最强猎人,之前的故事!
  • 极乐寺墓穴之谜

    极乐寺墓穴之谜

    1945年二月的个午夜。哈尔滨极乐寺沉浸在神秘的黑暗中。此刻.大殿里正发生一件不寻常的事“放,放,慢一点,慢点!放,放……”随着意如方丈的轻声命令,沉重的黑色棺材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随着缆绳的下放,慢慢消失在穴口.往下沉去……外面寒风凛冽,星光惨淡,坚硬的冰粒雪花被狂风卷得漫天飞舞,惨白的世界在风的怒号中颤抖着。偶而,几声汽笛传来,尖厉的声音像不满这隆冬的严寒,听来如诉如泣。
  • 拆迁人

    拆迁人

    拆迁,20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拆迁构建了一座既非城市更不是乡村的舞台,舞台上,有人比惨还惨,有人比圆满还圆满。对于拆迁,大城市和小城市,城镇和乡村,富庶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期盼。有人的生活因为拆迁而改变,有人庆幸自己还未遭遇拆迁,有人则盼着拆迁落到自己脑袋上。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用白描的笔法展现了拆迁之后,五户普通人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一夜暴富后又散尽千金的,有失去土地而觉得生活无所适从的,有依靠拆迁带来的财富一举改变人生轨迹的……雷声隐隐的故事,背后是人性的闪光和阴暗。
  •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经典故事》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一叶一笙

    一叶一笙

    你们说人生是什么味道的,是泪……亦或是……梦一场……还是……苦中甜?当鲜血从她的心口渗出的那一刻……当滴落的鲜血渗入土地开出朵朵妖艳刺眼红莲的那一刻,一切都该结束了。错过了终是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