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7800000021

第21章 自我实现者的生活哲学(2)

第七,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暂短时刻,这是一些心醉神迷的时刻。你只能像刘易斯所说的那样“喜出望外”。但你能设置条件,使高峰体验更有可能出现,或者架设条件弄得它较少可能出现。破除一个错觉,摆脱一个虚假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善于做什么,知道自己的潜能是什么,这也是构成发现你实际上是什么的一部分。

虽然人人都确实产生过高峰体验,但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些。有些人把这些小的神秘体验丢弃了。咨询家或超咨询家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人们在这些短暂入迷的时刻到来之时认识到它们。然而,一个人的心灵怎么可能在外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交流手段的情况下,看到另一个人的隐秘心灵然后还要试着进行交流呢?我们不得不找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我认为这种类型的交流对于教育、咨询,对于帮助成年人竭尽所能地充分发展,也许要比我们看到教师利用黑板书写所进行的那种惯常的交流更为适合。假如我喜爱贝多芬并在倾听他的一曲四重奏中受到感动,而你却无动于衷,我如何能使你去倾听呢?

音乐明显是客观存在的,但为什么我可以投入地欣赏,而你却什么也听不出来呢?你听到的仅仅是一些音符而已,我怎么能使你听出美来呢?这是教育中更重要的问题,比教你学ABC或在黑板上证明数学题或指点一只蛙的解剖更重要。后面提到的这一类事情对于两个人都是外部的,你有教鞭,两个人能同时看一个目的物。这种类型的教学比较容易,另一种教育要困难得多,但那是咨询家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超咨询。

第八,看清楚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对于他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正探索什么,以及他的使命是什么——向一个人自身展示他自己,这意味着揭露心理病理。这意味着对防御心理的识别和识别后找到勇气放弃这种防御。这样做是痛苦的,因为防御是针对某些不愉快的事树立的,但却是值得的。如果说心理分析文献没有教给我们任何别的东西,至少已使我们懂得压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以敬畏之心去理解人

让我说一说心理学教科书中没有提到过的一种防御机制,但这对于某些青年人来说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这就是“去圣化”。这些青年人怀疑价值观念和美德的可能性。他们觉得生活中人们欺骗自己或压迫自己。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本身不是很高明,他们并不怎么尊敬他们的父母。这些父母自己的价值观念也是混乱的,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仅仅是感到很吃惊,从来也不惩罚他们或阻止他们做坏事。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这些年轻人把他们的长辈看得很卑鄙,而且通常有确切充分的理由。这样的年轻人已经由此得出一个广泛的结论:他们不愿意听从任何大人的劝告,假如这位长辈说的话和他们从伪善者的口中听到的一样就更不愿听从了。他们曾听到他们的父辈谈论要诚实或勇敢或大胆,而他们又看到他们父辈的行为却与此截然相反。

这些年轻人能够将人还原为具体的物,却不从人的象征价值或恒久意义看人,不去看人可能成为什么。例如,我们的青少年已经使性“去圣化”。性无所谓,它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他们已把它弄得那么自然,使它已经在很多场合失去了它的诗意,这意味着它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一切。自我实现意味着放弃这一防御机制并学会再圣化。

再圣化的意思是,愿意再次从“永恒的方向”看一个人,像斯宾诺莎所说的那样,或在中世纪基督教的统一理解中看一个人。那就是说,能看到神圣的、永恒的、象征的意义。那就是以尊敬的态度看女性,以尊敬所包含的一切意义看待她,即使是看某一个毫不相干的妇女也一样。

另一个例子:一个人到医科学校去学解剖脑。如果这位医科学生没有敬畏之心而是缺乏统一理解,把脑仅仅看成一个具体的东西,那么肯定不会学得很全面。对再圣化开放,一个人就会把脑也看作一个神圣的东西,看到它的象征价值,把它看作一种修辞的用法,从它的诗意一面看它。

再圣化往往意味着一大堆会过时的谈论——“非常古板”,年轻的孩子们会这样说。然而,对于咨询家,特别是对老年人提供劝告的咨询家(由于人到老年这些关于宗教和生活意义的哲学问题开始出现),这就成为帮助人趋向自我实现的最重要途径。年轻人可能说这是古板,逻辑实证论者可能说这是无意义的,但对于在这样的过程中来寻求帮助的人,这显然是非常有意义而且非常重要的,我们最好是回答他,否则我们就是没有尽到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自我实现不是某一伟大时刻的问题。并不是说在星期四下午四时,当号角吹响的时候,你就永远地、完完全全地步入万神殿了。自我实现是一个程度问题,是许多次微小进展的日积月累。然而往往可以见到,来咨询者倾向于等待某种灵感来临,使他们能够说:“在本星期四三时二十三分我成为自我实现的人了!”

能选为自我实现榜样的人,能符合自我实现标准的人,不过是从这些小路上走过来的:他们尊重自我;他们承担责任;他们是忠诚的;而且,他们工作勤奋。他们能正确估价自己,他们是什么,这不仅是依据他们一生的使命说的,而且也是依据他们日常的经验说的。

例如,当他们穿一双另外类型的鞋子的时候,他们的脚就会受伤,以及他们是否喜欢吃茄子,或喝了大量的啤酒是否整夜不露面,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真正的自我所含有的意思。他们发现了自己的生物学本性,先天的本性,那是不可逆转的或很难改变的。

达到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径

咨询家是何许人呢?他如何能帮助来求助的人朝着成长的方向运动呢?

探求是一个合适的模型。我曾用过“疗法”、“心理疗法”和“患者”等词。实际上,我厌恶这些词,我厌恶这些词所表达的医学模型,因为医学模型的意思是说,来找咨询家的人是一个有病的人,受伤痛和疾患的烦扰,是来寻求治疗的。实际上,我们希望咨询家是一位帮助促进人的自我实现的人,而不是一位帮助治好一种疾患的人。

帮助也不是合适的模型,也必须放弃。它使我们把咨询家设想为一位专家,他懂得一切并从他高高在上的特权地位走到下界可怜的凡人丛中,这些凡人什么也不懂而不得不以某种方式接受帮助。咨询家也不可能是一位通常意义上的教师,因为教师的训练和擅长是“外在的学习”,而进入一个可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的成长过程却是“内在的学习”。

我想推荐布根塔的著作《对真实的探求》来作为存在主义治疗家曾力求解决这一模型问题的讨论。布根塔建议我们把咨询或治疗理解为试着帮助人成长到竭尽他们所能的高度,或许这比我曾建议的词更好些,我建议的词叫做心灵教育。

不论我们用哪一个词,我认为我们最终必然达到的概念都将是阿德勒很久很久以前就提出过的一个概念,即他所说的“哥哥”。哥哥是可承担责任的人,正如一位哥哥对他年幼的弟弟所做的那样。自然,哥哥懂得多些,因为他多活了几岁,但他没有什么质的不同,也不是属于另一种推理的范式。聪明而亲爱的哥哥试着促使弟弟进步,并试着使弟弟胜过自己,在弟弟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和“教导无知者”的那种模型有很多不同之处!

告诉人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诸如训练、塑造或普遍意义上的教导,都不是咨询家所关心的,也不赞扬宣传。它是一种“道家的”启示和启示后的帮助。“道家的”意味着不干预、“任其自然”。道学不是一种放任哲学或疏忽哲学,不是拒绝给予帮助或关怀。作为这一过程的一种模型,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位医师,如果他是一位不错的医师并且也是一个不错的人,他决不会梦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患者或以任何方式进行宣传,或试图使一位患者模仿自己。

帮助求助者弄清并破除那些针对他自己的自我认识的防御机制,恢复并理解自己,这才是好的临床医师所应该做的。理想的情况是,医师的,相当于抽象的参照系统,例如他曾读过的教科书,他曾上过的学校,他对世界的信念——这些都绝不要让患者觉察到,尊重这个“小弟弟”的内在本性、本质和精华所在,让他达到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径就是更充分地成为他自己。我们称为“有病”的人是那些尚未成为他们自己的人,是针对人性树立起各式各样神经质的防御机制的人。正如对于玫瑰丛来说,不论是中国人、意大利人,还是法国人或瑞典人,结果都一样。对于那个小弟弟来说,帮助他的人是怎样具备这种能力的也无关紧要,帮助他的人必须给予的是某些和他的身分无关的服务,不论他是瑞典人,还是天主教徒,或伊斯兰教徒,或弗洛伊德的信徒,或其他任何人都一样。

这些基本概念包容着、蕴含着、而且完全符合弗洛伊德的和其他心理动力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是弗洛伊德的一项原理说明,自我的无意识面受到压抑,而真实自我的发现就在于揭露这些无意识的方面所隐含的意思是相信真理能治病。学会破除自己的压抑,理解自己,倾听冲动的声音,揭示胜利的本性,达到真知、灼见和真理——这些就是所需要的一切。

劳伦斯·库比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里曾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他的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完全人性的人。

对成人而言,我们也并非是束手无策的,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能力和才能,有了方向、使命和职业、主要的任务。假如我们认真看待这一模型,那么就帮助他们,使他们已经具有的更完善,使他们处在潜意识内的东西成为在事实上更充分、更真实、更现实的东西。

把握环境、引导环境、利用环境

我认为有必要在两种自我实现的人之间做出区分,若用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两种程度。一种人是明显健康的,但很少或没有超越体验,另一种超越体验在他们那里很重要,甚至具有核心的意义。作为前一种健康型的自我实现者,典型的人物我可以举罗斯福夫人,或许还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作为后一种的典型,有阿尔杜斯·赫胥黎,或许还有施魏策尔、布伯和爱因斯坦。

可惜的是,我在这一水平上己不能再做到理论上的明晰。我发现不仅自我实现者能超越,而且不健康的人、非自我实现者也有重要的超越体验。除自我实现者之外,我觉得我已发现有某种程度的超越,像我对这个词所做的说明那样,或许它还会更广泛地发展,只要我们能有更好的方法和更明确的概念和理论。

但请记住一点,我所说的毕竟只能是从我最初的探索中得到的印象。我的初步印象是:不仅在自我实现的人中有对超越的认识,而且在有很高创造力或才华的人中,在很聪明的人中,在非常坚强的人中,在强有力而负责任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中,在特别善良(有德性)的人中,在“英雄”人物——那些曾克服逆境并由此而变得更坚强而不是更衰弱的人物中,也有这样的认识。

不过,我还不能清楚地分辨这种人。超越型自我实现者是我所说的“高峰人物”而不是“非高峰人物”,是“说yes的人”而不是“说no的人”,是对生活采取积极态度而不是消极态度的人,是渴望生活而不是厌倦生活的人。

健康型的自我实现者主要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和更超凡脱俗的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现实的世界,生活在我简称为缺失的王国,生活在缺失需要和缺失性的认知的世界。在这种世界观中,对于人或物主要是以一种实际的、具体的、现实的、实用的方式来看待,当作缺失需要供应者或阻挠者对待,或作为有用或无用,有帮助或危险,对个人重要或不重要来对待。

在我的头脑中,“有用”既有“对生存有用”的含义,又有“从基本缺失性需要向自我实现和自由的高度成长”的含义。更具体地说,它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世界观,不仅由基本需要的系列所引起,而且也来自个人特有的潜能发挥的需要。前者需要包括单纯的躯体生存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归属、友谊和爱的需要,敬重和尊严需要,自尊和价值的追求需要;后者为同一性、真实自我、个体特性、独特性、自我实现等需要。

换个方式来说,它涉及的不只是一个人的人类共性,而且还有一个人自己的特有潜能的实现。这样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并在世界上达到自身的实现。他们能有效地把握环境,引导环境,并最终利用环境达到有益的目的,例如健康的政治家或实务家的所做所为。这些人往往是“实干家”,而不是沉思者或冥想家;他们是有效率、重实际的,而不是审美的;重视现实检验和认知,而不是重视情感和体验。

另一类型的超越者可以说更经常地意识到存在认知,生活在存在水平;即目的水平,内在价值水平;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支配;或多或少地能经常有统一的意识和“高原体验”;有或曾有高峰体验(神秘的,神圣的,极度欢乐的),并随带着启示或卓识或认识,能改变他们对世界和对他们自身的看法。不过,这一切也许是偶然的,也许是经常性的。

同类推荐
  • 多动症患者

    多动症患者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作品集,其中既可以看到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能看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哲理,动物与人,都是有灵性的生命。同时也是一部让人能够更深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作品。
  • 女性要懂心理学

    女性要懂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女性都要懂点心理学,要重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掌握审视心理状况、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疏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与时代的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把握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更加突出,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自信、更加出色、更加美丽的幸福女人。
  • 微动作心理学

    微动作心理学

    《微动作心理学》一个不经意的模仿动作就能瞬间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一个简单的握手动作就能决定销售谈判的胜负。其实很多时候,小动作背后隐藏的内心秘密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脚踝相扣是因为内心紧张;抓摸下巴是在作决定;频繁点头表示不耐烦……所有的秘密都在小动作上!一旦你能捕捉到对方小动作中隐藏的“潜台词”,你就能练就一双看穿人心的“火眼金睛”!如果你在准确解读他人肢体动作的前提下,又能妥善处理自己的本能反应,不做或尽量少做负面的表情与动作,你就能瞬间秒杀社交对手,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系统地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本书是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的彻底批判和修正,标志着其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开始形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热门推荐
  • 崇文读书馆:资治通鉴(节选)

    崇文读书馆:资治通鉴(节选)

    经典与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文化思想的结晶,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来穿越历史隧道,了解世界各国精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从而获得启发,拓展人生。
  • 万界之我开挂了

    万界之我开挂了

    下载外挂的主角穿越在各种各样的世界里,并且发现自己居然可以不停的下载各种各样的外挂。无限复活挂,透视挂,穿墙挂,巨物挂,蚁人挂,巨人挂,锁头挂,锁血挂,路飞挂,蜥蜴人挂,地域秒杀挂,倍攻挂,倍速挂,无限弹药挂,眼神杀人挂,隐身挂,飞天挂,五鬼搬运挂,无敌挂...外挂只有重复的,没有想不到的。
  • 苦杏仁味

    苦杏仁味

    运输化学危险品的卡车跌落山涧,附近水库一旦被污染,市区将面临重大危险。这场事故不仅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更牵连出官商的种种利益纠葛。关键时刻,是奋不顾身还是明哲保身?值得铭刻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当初的抉择。项亦成问:“是不是有股味道?谁有感觉?”那些人反应不一,多数表情茫然,个别敏感点的下意识地抽鼻子。“苦杏仁味。”项亦成说,“有那种感觉吗?”有人下意识地摇头。空气中似乎有股汽油味,除此之外就是山野里雨水季节的那种气息,有点霉,有点潮湿。安监局局长吴鹏给项亦成递上一副口罩。
  • 家教之雾属性大空

    家教之雾属性大空

    “妈妈……妈妈……你在哪?”一个少年在昏暗的房间里自语着,那声音如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他忽略了他身边人的情绪与眼神。当友情突变成爱情,让冷静傲世的他有一些不知所措。【别看简介是第三人称,其实里面是第一人称,剧情有些偏虐,重口。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找办法复活妈妈的故事。最后不小心忽略了“友人”的感受。可能有些黑原创人物,但、忽喷,不喜欢可以点叉,没人强迫你必须看。不用你们说什么,已定,不变。我也不会理你们的。】
  • 主角不想走剧情

    主角不想走剧情

    在高考前的一个学期,王越突然被人告知,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主角!而他们生活的世界,不过是由一本小说衍生出来的,所有事情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名为“剧情”的东西在操控发展!于是乎,为了反抗剧情对自己人生的统治,作为主角的王越联合“小说”里的各种反派龙套,开始了挣脱枷锁的道路。可是因为小说世界依赖于“主角经历的各种事情”,如果王越拒绝走剧情,那么世界就会崩溃……在各种不情愿之下,王越只能一面按着套路打脸装逼,迷惑剧情,一面暗搓搓的搞事,加强剧情的偏移程度。但是为什么?小说世界里面会冒出来“穿书者”和“重生者”这种奇行种?王越:我还是个孩子!为什么命运就不能放过我?!
  • THE SIX ENNEADS

    THE SIX ENNEA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为仙:你接受妹妹是异界大佬么

    我为仙:你接受妹妹是异界大佬么

    无敌流、女主视角、主线修炼、男主非大佬以上
  • 黑手

    黑手

    一纸审计令如一把利剑,指向了彬江房地产市场。就在此时,审计局长与年轻的女地产商突然祼死在轿车内。一时之间,传闻四起,焦点再一次聚集在风生水起的房地产市场。权力、金钱、色欲,硝烟弥漫的地产市场,到底隐藏着多少罪恶与血腥?父亲、儿子、兄妹,凄风苦雨的人生路上,演绎着爱恨情仇的绝唱……
  •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我把一大束勿忘我插进一只陶罐里,最近发现用这种质朴的陶罐插花很好看,比透明的玻璃花瓶更有质感,别有一番田园风味,尤其用来插这些粉紫色的小碎花。拧亮台灯,顺手把天棚上的顶灯熄灭,夜晚已睡意朦胧,不需要过于强烈的光亮。一壶老白茶刚刚煮好。花香、书香和茶的暖香交织浮动,若有若无。书桌上电脑开着,小说写了一半,故事里几个人物一直在脑海里晃荡,晃荡来晃荡去,晃出来千头万绪,却又毫无头绪,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写。正绞尽脑汁思考,手机响了一下,是有人想加微信。
  • 超神学院之虚空神殇

    超神学院之虚空神殇

    虚空时代即将降临,一位未知的男人来到了已知宇宙,他被人们称之为:终极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