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1200000001

第1章 礼是什么(1)

礼是什么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因此,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说到礼。1983年7月,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向美国学者邓尔麟谈及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中西文化的区别,认为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首先,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人是从动物界脱胎而来的,人与动物有共性,也有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常常思考的问题。《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其次,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是指族群与族群,或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后人对于孔子为什么作要《春秋》有很多讨论。韩愈在他的名著《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他认为,一部《春秋》,讲的无非是严夷夏之别。而夷夏之别无非是一个“礼”字。

第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孔子在回答鲁哀公“君子何贵乎天道”之问时说:“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笼罩大地,哺育万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昼夜交替,寒往暑来,具有不可逆转的力量。儒家看到了天地的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为孔子的天道观。宇宙永存,自然法则不可改变,是天然合理的。人类社会要与天地同在,就必须“因阴阳之大顺”,顺应自然规律,仿效自然法则才能生存。治国、修身之道只有与天道一致,才是万世之道,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儒家认为礼就是天道在人类社会的运用,儒家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处处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礼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事,协于分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了赵简子与子大叔的大段对话。子大叔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他详细地说到礼如何“则天之明,因地之性”,“以象天明,以从四时”,是仿照自然法则而制定的,“故能协于天地之性”,所以是“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礼记·乐记》:“礼者,天地之序也。”《左传》文公十五年,季文子云:“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成公十六年,申叔时云:“礼以顺时。”

第四,礼是统治秩序。古代中国在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以及并列关系的处理原则,都用“礼”的形式来体现。如天子对于各诸侯国,要定期进行视察,以便了解下情,称为“巡守礼”,《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所以说,朝觐之礼是要明君臣之义。至于诸侯之间,则要定期聘问,以联络感情。这些礼制对于维系一个幅员辽阔的王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礼是国家典制。国家典礼都是按照以人法天的原则制定的。天子与北极天帝相对应,天乙所居在紫薇垣,则天子所居称紫禁城。《周礼》设计出一套理想官制,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象征天地四方六合。六官各辖六十职,共计三百六十职,象征天地三百六十度。隋唐以后,这套制度成为历朝的官制模式。称职官制度为职官礼,称军政制度为军礼,甚至连营造法式,也因品阶官爵高下而异,处处包含等级制度,所以也是处处为礼。

第六,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儒家认为人的活动,应该符合于“德”,要体现仁、义、文、行、忠、信的要求,为此,根据德的行为要求,制定为一套规范,也称之为礼。如婚礼应该如何举行,丧服应该如何穿着,对父母应该如何服侍,对尊长如何称呼等等。儒家将伦理道德归纳为一系列准则,认为是社会活动中最合理的原则,《礼记·仲尼燕居》说:“礼也者,理也。”《礼记·乐记》说:“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第七,礼是人际交往的方式。人与人交往,如何称乎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如何宴饮等等,都有礼的规定。行为合于礼,是有教养的表现,反之则不能登大雅之堂。甚至在双方并未见面,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礼的内涵是如此丰富,因此,尽管中国是礼仪之邦,但是没有人可以用“一言以蔽之”的方法给“礼”下一个定义。

礼缘何而作

谈到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人们常常用到“礼俗”一词。实际上,礼是礼,俗是俗,两者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礼通行于贵族之中,即“礼不下庶人”;庶人则只有俗,即所谓“民俗”。但是,两者又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什么是俗?《说文解字》云:“俗,习也。”是指生活习惯。东汉郑玄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俗谓土地所生习也。”(《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土地”是指人们的生存环境,包括地理、气候、人文等各种要素在内。人们在各自特定的环境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自的习俗。

《礼记·王制》对四方的风俗作了如下的描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表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东方、南方都是近海之地,为了避免蛟龙的伤害,人民有文身的习惯。题,指额头。雕题即用丹青雕画额头,也是文身的一种。他们生食蚌蛤,不避腥臊。西方不产丝麻,多食禽兽,故以兽皮为衣,又因天寒不产五谷,所以“不粒食”。

北方多鸟,故人们以羽毛为衣,又因林木稀少,所以多穴居。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民俗的多样性。从考古材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各地的民居、葬式、食物、器形、服饰等,都有明显的地域性。这一时期的风俗,具有浓厚的原始性。如在大汶口文化地区,流行拔除一对上颌侧门齿的风俗,而且头部后枕骨都经过人工畸形;女性口内多含小石球,致使臼齿严重磨损,腐蚀到齿冠、齿根,甚至将齿列挤向舌侧,使齿槽骨萎缩。这可能与某种原始信仰或审美情趣有关。这是很典型的远古风俗的例证。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地的风俗走入了不同的流向:有损于人类健康的蛮风野俗,被人们自觉地扬弃了;某些落伍的风俗则为新的风俗所替代,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风俗;还有一部分风俗,则顽强地留存于社会中,继续发生影响。直到商代,尽管已经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古代野蛮、落后的风俗依然笼罩着整个社会。最明显的例子有二:

一是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占卜的习俗,至迟在龙山文化时期即已出现,事隔千年,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殷王执政的重要工具。

二是人祭和人殉的盛行。人祭是将活人杀死,作为祭祖的供品,这是食人之风的延续。人殉是用活人陪葬,与人祭性质相同。这类弊俗,无疑是社会发展的障碍。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建立了周王朝。两年后,武王去世,周公摄政。周公亲身参加了伐纣的伟大斗争,亲眼目睹强大的殷王朝一朝覆亡的场面。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不能不思考: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是不是天命在冥冥中起着作用?周人怎样才能长治久安?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结论。有鉴于此,周公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而要保证“德政”的实施,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二者可以统称为“礼”。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周公制和作乐,是建立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其后经过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发挥,“礼”形成为一个博大的体系,不仅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礼不再是仅仅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有知识的“君子”的要求,成为全社会成员取齐的标准。

风俗的转换要比政权的转换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如何移风易俗?儒家认为,应该“因俗制礼”,即尽可能利用现有风俗的形式和内在的合理部分,再加整理、提高,注入新的精神,如此方可使人民喜闻乐见,被其所化。因此,《周礼》大司徒之官政之法有几条很重要的原则: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就地貌而言,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这是为政者首先要分辨的。二是“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辨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因藉而施以阳礼、阴礼等“十二教”。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本俗是指旧俗,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这三条是向万民施教的前提。以此为基础,再在乡、州、党、族、闾、比等每一级行政区内设置库、序等教育机构,把儒家的理想和伦理道德化解在各种礼仪之中,如冠礼、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等等,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仪式中,接受礼的熏陶。

《礼记·曲礼》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令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从这一点出发,就要求人们将带有动物性的风俗向文明时代的礼靠拢。比如,人类初期的婚姻杂交乱媾,不问血缘。到西周时,尽管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但对偶婚的残余依然存在,“在男女生活上、婚姻形态上更是自由、活泼与放任”为了移易这类陋俗,儒家制定了婚礼,规定了婚配的手续和仪式。并对双方的血缘关系作了严格的限定。《礼记·曲礼》云:“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道理,将“不取同姓”作为礼规定下来。礼要培养人的健康的情感。人有喜怒哀乐,礼的作用在于,使之“发而皆中节”(《中庸》),即恰到好处,而不对别人造成伤害,于是便有相应的种种规定。如丧事,古人重丧,以丧为礼之大端。人丧其亲,痛不欲生,哀毁无容。作为邻里、朋友,不应视而不见,我行我素,而应依礼助丧,至少要有悲戚、恻隐之心。《礼记·曲礼》对此有很详细的规定,如:“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古人舂米,喜欢唱送杵的号子,当邻里有殡丧之事时,应该默舂,并不在巷中歌唱,以示同哀之心。“望柩不歌”,望见灵柩,哀伤顿生,自然不歌。“临丧不笑”,临丧事,宜有哀色,笑则伤孝子之心。“适墓不登垄”,进入墓区,切不可踩坟头,这样最无敬重之心。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儒家在如何建设周代社会的问题上,没有按照殷代的模式,再“克隆”出一个王朝,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为了实现平稳过渡,他们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风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的种类、衣服的样式等;另一方面则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礼,来移风易俗,走近文明。从周代开始,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绵延两千余年。

中华文明,在古代即已声播海外,这种传播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文明本身的力量。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入本国,加以仿效,希望“进于中国”。应该肯定,中国的礼乐文明对于改变这些地区的陋俗,加速向文明的演进,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俗到礼,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并赋予它鲜明的特色。这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儒家对礼的理论探索,是从研究治世之道开始的。“上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凡动,必顺民心,民心有恒。”《尊德义》说:“圣人之治民,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也。后稷之艺地,地之道也。莫不有道焉,人道为近。”儒家没有将人的血统、地域或种族的特征,而是将人性作为其治世之道的基础,认为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顺应人性。所谓人性,如同水、马、土地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四海之内,其性一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特征。对人性的把握,可以推己及人,并上推命与天道,而知所当施行的人道。

儒家将人性作为治道的基础和主体,提出“道始于情,情生于性”的道理,礼治思想发端于人情,“礼因人情而为之”。情是性的外显,情与性相为表里,道始于情就是始于性。所谓人性,即《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所说“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

同类推荐
  • 99种最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

    99种最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

    学会用讨人喜欢的方式说话,是一件既容易又很不容易的事。说容易,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话,都知道说话要做到讨人喜欢。一语可以得福:一句话说对了,可以得到方便;一句话说对了,也许会成功迈进一步。
  • 开创事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开创事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北大微讲堂·人际的魅力: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北大微讲堂·人际的魅力: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我们需要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所以需要跟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联系。人际交往本身是个体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似乎有一部分人有了社交障碍。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方面的问题呢?《人机的魅力——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从害羞、沟通和矛盾冲突的解决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 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生活中你是否曾因无力说服别人而懊丧?是否曾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浑然不觉?面对纷纷扰扰的人际关系,你束手无策,苦闷困惑,时常感叹为什么有些人就那么有心计?为什么有些人就那么有手腕?自己难道就只能傻乎乎地处于被动的境地吗?相信你是有不甘的。其实,你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丧气。心机虽高明却并不神秘.你无需羡慕别人的交际能力,只要你懂人性,知人心,就会拨开迷雾见青天,就能明白人际交往中操纵与反操纵背后的秘密。
  •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对于女人而言,智商可以让女人成功,而情商不仅能让女人成功,更能让女人幸福。一个幸福的女人不但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本书以哈佛大学情商课的观念为核心,将女人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中的所需要的智慧娓娓道来。结合生动实用的例子,教女人开发自我潜能、拓宽思维方式、掌控不良情绪,巧对人际关系、学会处世的智慧。
热门推荐
  • 天庭快递

    天庭快递

    凡人收到天庭快递,走上人生巅峰……(每天保底3更,随时爆发!)
  • 侠岚迷雾篇

    侠岚迷雾篇

    这是一个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破阵以生命为代价与穷奇同归于尽,换来了玖宫岭及现实世界短暂而美好的和平,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假叶的逃跑为另一场更大的浩劫埋下伏笔。出逃的假叶来到了他最熟悉的地方~昧谷。在这里,他找到了穷奇的零藏,此时身形具毁的穷奇只能选择与假叶合作,得到穷奇全部零力的假叶开启传送阵式来到了穷奇的世界,一场更大的阴谋就此展开。
  • 大秦帝国之惠夫人

    大秦帝国之惠夫人

    温柔苦命的失婚老女人重生到战国时期的秦国,带着系统平台,种田生子的故事,本来以为这辈子就是种田流,没想到男人是一国之君。
  • 夏满不知意

    夏满不知意

    小时候,她喜爱的文艺绘画成了两人之间的独有默契。她是李夏满,他是李铭意。他们是邻居,也是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也是陪伴对方成长的依靠。这个小小的城市里,两个看似普通却并不普通的家庭所生活碰撞,他们的家人、朋友、同学、情感之间的矛盾,一点点击溃他们的心理,他们独有的信任开始变得支离破碎,再无填补的可能。别有图谋的公司总裁,只手遮天布下的阴谋圈套,变成了两人一辈子的鸿沟。盛大华丽的婚礼上,李夏满穿着她向往已久的白色拖尾婚纱,拿着早上新鲜采摘还带着露珠、娇艳欲滴的红玫瑰,右手无名指上的闪亮刺痛了李铭意的眼睛,夏满眼睛红红冲着他嘴角一勾,露出儿时般天真的笑颜:“铭意哥哥,你看,我嫁的人,到底不是你。”
  • 声优养成大师

    声优养成大师

    一个伪宅和另一个世界线的自己重合了。这个世界没有钉宫,也没有东山,没有佐仓……而他,成了一个即将倒闭的事务所的声优经纪人,面对自己的声优落魄潦倒的状况。既然穿越了,那就成为新世界的卡密!没有钉宫,那就造一个钉宫,没有东山,那就造一个东山。Lovelive不只是二次元,我还要办现实世界的学院偶像比赛!没有漫展?那就引爆同人界的原子弹!虚拟偶像?让洛天依和初音未来同台演唱!……而郝平,只想带着他的声优,在武道馆开演唱会。
  • 太上问道章

    太上问道章

    这是一个普通人从凡俗之中慢慢崛起的故事;作为一个穿越者,最重要的是什么?肌肉还是天机?遗失了自己金手指的张青鱼,还经历了一通毒打之后,终于明白了…新书《道长不坏》已发
  • 斗罗大陆之百级成神

    斗罗大陆之百级成神

    华夏天才破碎虚空遭遇乱流,肉身变成孩童坠落到斗罗大陆,自此一个天才重新修炼破碎虚空成神。(此作品前四十章节奏非常快,严重超速,到了后面节奏才会慢下来。)
  • 师父,徒儿守护你

    师父,徒儿守护你

    情深似海,爱你,从来都不悔师徒爱情,坎坷,生生世世护你!
  • 混沌麒麟系统

    混沌麒麟系统

    灵真界强者尹星宇意外重生,并得麒麟养成系统开始了外挂人生。
  • 最终幸存者游戏

    最终幸存者游戏

    恭喜你被选中参加幸存者游戏!幸运的玩家,你需要押上的唯一筹码,就是你的生命。拼尽全力活下去吧,成为最终的幸存者!然后,你就能获得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