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1200000021

第21章 中国古代节日风俗(4)

长命缕

又名“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等。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自汉以来,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故称。《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五彩,辟五兵也。”清顾禄《清嘉录·五月·长寿线》:“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结五彩索系小儿臂上,即古之长命缕也。”诗曰:“编成杂组费功深,络索轻于臂缠金。笑语玉郎还忆否?年时五彩结同心。”

天师符

民间端午节期贴在门上的符。为禳镇之一种。上绘天师或钟馗像,意在驱除疫病毒虫,保佑全家健康。亦称“灵符”、“五雷符”等。其俗源于汉代。《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符,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宋吴自牧《梦梁录·五月》:“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家家买桃、柳……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物》:“插门以艾……家各悬五雷符。”清顾禄《清嘉录·五月·贴天师符》:“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贻天师符,贴厅事以镇恶,肃拜烧香,至六月朔,始焚而送之。有贻自焚氏者,亦多以红、黄、白纸,用朱墨画韦陀镇凶,则非天师符矣。而小户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每描画姜太公、财神及聚宝盆、摇钱树之类。受符者必至院观拈香,答以钱文,谓之符金。”清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道家于端午送符,必署天师二字,以见其神。受者皆答以钱米。”诗云:“研将朱墨任鸦涂,春蚓秋蛇认得无?但乞人施五斗米,全家饱食仗灵符。”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五月朔,家家悬灵符。”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师符》:“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

五毒

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有害于人的毒虫。端午节,民间有挂五毒图于门户及在儿童手臂或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饰物的习俗,其意在禳避病害,以求平安。源于宋代,五毒后世名目不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愿望。宋周密《武林旧事·端午》:“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簪佩各小纸符,或五毒、五瑞花草。”清顾禄《清嘉录·五月·五毒符》:“尼庵剪五色彩线,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蟀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魇毒虫,谓之五毒符。”又引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午日扇上画蛇、虎之属,数必以五,小儿用之。”

六月六,伏日,立秋

六月六

民间节日。北宋时为天贶节,谓乃神人降天书之日,出于真宗及王钦若的伪托。天贶,即天赐之意。至南宋时,将此日作为崔府君诞辰。崔府君,东汉时人,宋高宗谓其曾有磁州“护驾”,乃建宫观于临安崇奉香火,也出于统治者的假托。当时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每逢此日,宫廷差使臣降香设醮,都人士女除至观献香,以求护佑外,则多为避暑之游。至明、清时,又有晒衣晒书、浴猫狗等习俗。宋吴自牧《梦梁录·六月》:“六月初六日,敕封护国显应兴福普佑真君诞辰,乃磁州崔府君……此日内庭差天使降香设醮,贵戚士庶,多有献香化纸。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盖此时铄石流金,无可为玩,姑借此以行乐耳。”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六月六日,晒鸾驾。民间亦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緼,反覆勤日光,晡乃收。”清顾禄《清嘉录·六月·狗饋浴》:“谚云:六月六,狗饋浴。谓六月六日牵猫犬浴于河,可避虱蛀。”清郭麟《浴猫犬词》:“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不知此语从何来,展转流传竟成俗。”又:《六月·晒书》:“六日,故事:人家曝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

伏日

又称伏天。三伏的总称。古代也专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古人以为,伏天之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之。春秋时秦德公始作伏,祠社,此为设伏日之始。夏日炎热,尤以三伏为盛,故人于伏日有避暑之举。汉魏时,伏日有酒食之会。汉和帝曾令伏日尽日闭门,不干他事。唐时,长安人伏日多于风亭水榭,浮瓜沉李,流杯曲沼,每至通夕而罢,富家子或植画柱,搭凉棚,召客聚坐,作纳凉盛会。此外,自三国魏时,六月伏日即有家家作汤饼之俗,谓食之可避除疾患。《艺文类聚,岁时·伏》引《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又引晋程晓诗:“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宋吴自牧《梦梁录·六月》:“六月季夏,正当三伏炎暑之时,内殿朝参之际,命翰林司供给冰雪……以解暑气。”清顾良《清嘉录·六月·三伏天》:“旧传有夏九九,今已不传。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天。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花缘。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什物则有蕉扇、苧巾、麻布、蒲鞋、草席、竹席、竹夫人、藤枕之类,沿门担供不绝。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

洗象

明清时,皇宫中例于三伏日为畜养之象洗浴,届时遣官以鼓乐引导,监浴。往往河两岸观者万众,其情形多于诗人吟咏见之。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时两岸各万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洗象》:“銮仪卫则驯象所,于三伏日,仪官具履服,设仪仗鼓吹,导象出宣武门西牐水滨浴之。城下结彩棚,设仪官公廨监浴,都人于两岸观望,环聚如堵。”又,明徐渭有《宣武门河看洗象》,清王士祯有《洗象行》咏其事。

乘风凉

吴地夏夜纳凉消暑之称。清顾禄《清嘉录·六月·乘风凉》:“纳凉,谓之乘风凉。或泊舟胥门万年桥洞,或舣棹虎阜十字洋边,或分集琳宫、梵宇、水窗、冰榭,随意留连。作牙牌、叶格、马吊诸戏,以为酒食东道,谓之斗牌。习清唱为避暑计者,白堤青舫,争相斗典,夜以继日,谓之曲局。或招盲女、瞽男弹唱新声绮调,明目男子演说古今小说,谓之说书,置酒属客,递为消暑之宴。盖此时铄石流金,无可消遣,借乘凉为行乐也。”清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苏州》:“六月二十四日,画般箫鼓竞于荷花荡,观荷纳凉。”

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七月初,阳历的八月七或八日。古代至此日,天子亲率公卿大夫迎秋于西郊。汉代,于郊礼之后,皇帝并须射死一牲,荐于宗庙。后代立秋之日,有插戴楸叶、食豆水、西瓜、饮烧酒诸俗。又俗传此日若雷鸣及有虹,则有害农稼。

《后汉书·礼仪志》:“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皂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礼毕,皆衣绛,至立冬。立秋之日,白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斩牲之礼,名曰驱刘。”

宋范成大《立秋》诗:“析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宋吴自牧《梦梁录·七月》:“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城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清顾禄《清嘉录·七月·秋毂碌收粃谷》:“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粃谷。’……范《志》又云:‘立秋后虹见,为天收,虽大稔亦减分数。’”范《志》,指宋范成大《吴郡志》。又《七月·立秋西瓜》:“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居人始荐于祖祢,并以之相馈贶,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盖本《豳风》‘七月食瓜’之意。”

七夕

亦称“乞巧节”、“女儿节”。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自东汉以来,即传说牛郎与织女二星于此夕在天河相会,民间有“乞愿”、晒衣等活动。至南朝,七夕有穿针乞巧之俗,从此乃成为妇女的一个节日。唐宋以下,除乞巧外,更有拜祀牛、女双星、卖巧果、丢巧针、染红指甲、种五生等活动内容。诗人亦多吟咏其事。汉崔寔《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经书,设酒酻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辉有光曜五色,以此为徵应,见者便拜乞愿,三年乃得。”《艺文类聚》卷四引《竹林七贤论》:“阮咸,字仲容,籍兄子也。诸阮前世皆儒学,内足于财……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烂然,莫非绨锦。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摽大布犊鼻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又引《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物,隆乃仰卧出腹,云晒书。”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南宋梁刘孝威《咏织女》诗:“金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俗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乞巧

古代传说,七夕(七月初七)为天上牛郎、织女相会之期。自东汉至南朝,有向织女乞求智巧之俗,称为“乞巧。”每年至此夕,妇女穿七孔针,设瓜果于庭,礼拜双星。齐武帝并曾起穿什楼,令宫人于七夕登楼穿针。至宋代,除传统的活动外,七夕前,市上竞卖乞巧物品,如魔喝乐、榖板、花瓜、五生盆等精致玩意及食物,民间往往铺陈于门首,以奇巧侈丽相尚。至明代,又有“丢巧针”等习俗。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以乞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渭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七夕节物

古代七夕节期妇女、儿童所吃的和玩的物品。宋代时,有油炸的果实(后世称为巧果)、雕有图案的花瓜、水蜜木瓜、双头莲花、泥孩儿“磨喝乐”(也写作“摩喉罗”)、笔砚、针线、蜡制袅雁水禽、田舍人家模型“谷板”及“五生盆”等。“磨喝乐”一般为泥娃娃,宫廷中也有用象牙、香木制造的,受到妇女的喜爱,大约与向神乞求生子有关。笔砚、针线,则为男女幼童乞巧之物。当时,街市上均有出售,以供居民度节。北宋时的东京(开封)、南宋时的临安(杭州),由于经济的繁荣,人民的文化生活发达,在七夕期间,均极一时之盛。明、清时之节物,大体承袭宋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妇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尔,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值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以黄蜡铸为袅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镂,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栗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宋周密《武林旧事·乞巧》:“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喉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直不赀。并以蜡印袅雁水禽之类,浮之水上……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喉罗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蒌金纱橱。”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据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引《阿弥陀经疏》一磨喝乐(摩喉罗)当作罗喉罗,为佛所生子,佛出家六岁,罗喉罗乃生。宋代民间七夕所制磨喝乐,乃受佛经故事的影响而创造的形象。

同类推荐
  • 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本书是一本写给女人的心灵鸡汤,书中选取了88则浓缩了生活智慧与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涵盖了心态、爱情、婚姻、事业等方方面面。一个个深刻的寓言故事,给女人醍醐灌顶的彻悟,告诉女人幸福的奥秘,帮助女人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人生在世,没有人一辈子交好运,也没有人一辈子走背运。失败、委屈、痛苦、无奈、寂寞等都是成功前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一个沉不住气的人,心智肯定是不成熟的;一个沉住气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面对世间百态,我们压住自己内心的不平、愤怒和躁动,只有在小处忍让,才能在大处获胜。
  • 人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人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小礼物大学问

    小礼物大学问

    送礼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实包含很深的学问。《小礼物大学问》(作者潘鸿生)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传授读者最实用的送礼知识。通过阅读《小礼物大学问》,相信送礼对你来说会成为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让你送出的礼物非同寻常,送出心想事成的效果,使你成为一个送礼的高手!
  • 校园赠言

    校园赠言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热门推荐
  • 极道骑士

    极道骑士

    肖恩:你好,我对你的仰望如滔滔江水,额,能握个手吗?某天才疑惑地与肖恩握了握手。肖恩转身,心中狂笑:嘿嘿,顶级骑士天赋到手。骑士粉丝群835732045,有兴趣的可以加加。
  • 名门列传之血指环

    名门列传之血指环

    长安的冬天冷,风里裹着拳头,呼哧直往人脸上招呼。“客官,你喝了十六坛啦,还没付酒钱!”小二把毛巾往肩上一甩,凑近年轻的客人耳边大声说。唉唉,又是一个醉鬼。长安城每天有无数人来喝酒,但醉成这样的,十个有八个是发了疯。剩下两个,是伤了心。小二正在考虑要不要把这小子扔出去,只见一个姑娘气喘吁吁地从风雪中跑了进来:“麻烦一下,你这里有没有一个——”她话音未落,就看到了桌上醉得一摊烂泥般的少年。
  • 斗罗之光影纠缠

    斗罗之光影纠缠

    “都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夏禹,你陪了我十年,但我一直不知道我对你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千仞雪停顿了一下,接着抬起头,捧起手中的相思断肠红,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想,现在我知道了。”
  • 太玄剑仙

    太玄剑仙

    一剑破万法,一剑啸九天,无论山川大海,亦或日月星辰,通通被我斩下。看一个卑微的奴隶,如何炼剑身,凝剑意,修剑心,在弱肉强食的天玄大陆,成就太玄剑仙。
  • 在智慧的星空下

    在智慧的星空下

    人可以追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却无法拚弃生活的本质。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等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生活添加的调味。有人喜欢丰富刺激的生活,把它拌成多味酱。
  • 寒彻九泉

    寒彻九泉

    人界秩序混乱,异族觊觎九州。乱世烽烟之下,究竟隐藏了多少汹涌暗流?九泉再现,剑指长天。拨开层层迷雾,平息万古波澜。一个小人物的逆天之路。
  • 大凰王朝之凤鸣哀

    大凰王朝之凤鸣哀

    天下三分,可说到底,也就只有一个天下。三国之间勾心斗角,逐鹿中原,却意外引出一个女人的传奇一生。她从一名卑微的囚犯,一步步走到权利的巅峰,历经了千辛万苦,看透了世态炎凉。还有那些数不尽的风流韵事,难以捉摸的光怪陆离。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缔造出一个世人皆唯她独尊的大凰王朝!
  • 杜涯论

    杜涯论

    杜涯是在黑暗中写作的一位诗人,因为她的写作常常像是幽暗的世界里闪烁的星火,那样幽微、孤绝,但又隐隐发散着一种凛然的浩瀚之气。杜涯自述:“2002年秋天,我看到了宇宙的黑暗。早在1999年秋天,我看到了物质的最终崩解和消失,我感到心中的某种东西在轰隆轰隆地坍塌:我所信任的大自然,我一直相信那永恒不变的永不会消失的大自然,原来终有一天是要消失的,不存在的。”她的诗歌总是从具体的事物、身边卑微的事物出发,但仅仅是出发,然后她就引入了自己对人类生存意义的追问,展现尘世精华的、缄默不语的挽歌世界与无法摆脱的终极困惑。
  • 星际战争主宰

    星际战争主宰

    夜程重生归来,获得了提前登入《星际》的机会,并利用自己前世的记忆来改写命运的安排。(作者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
  • 新黑猫警长第一辑:病毒城市

    新黑猫警长第一辑:病毒城市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能听见一切可疑的声音!对了,我就是黑猫警长!我用智慧、果敢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着白猫警士们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誓死保卫森林市的安全!黑猫警长的形象和故事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经典不会随时间的磨砺而黯然失色,只会在岁月的砺炼中愈加璀璨!你瞧!黑猫警长又出发了!全新的黑猫警长系列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将会领略到黑猫警长利用高科技破案的风采,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增长知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