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7500000010

第10章 实现自我的竞争方略(6)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愿意研究其他民族的价值,研究者或许也可以使自己超脱于这些价值之外,并不动感情地进行研究,就像研究蚂蚁或树木的“价值”一样,即,价值可以作为“事实”那样加以处理。因此,价值可以立即变得能够用传统非人格科学的一切方法和概念进行“正常的”处理,但这并不是真正解除争端所在。

这一类型的“科学的客观”是要防止把人的或超自然的动机或感情或先入之见投射到感知的对象中,这些东西实际上是不在“那里”的,因而也不应该看作是在那里。请注意,科学的这一必需的法则——只能观察确实存在彼处的东西,它的开始是勿在无生命物和动物中寻觅“上帝的设计或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或人的意图”,主要是试图防止科学家投射自己的价值观或希望或意愿。

尽管对于这一点还很难做到完善,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做到。正规的科学训练和正规的科学方法是力求越来越接近这一不可能达到的终点。毫无疑问,这一努力确实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我们称之为优秀科学家的人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一方面,他具有领会他所不喜欢的东西的杰出才能,另一方面他在观察他所赞成的东西时能保持充分的怀疑态度。

关键的问题是:达到“科学的客观”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如何?把某物作为它存在的样子加以观察的最佳办法是什么,怎样才能最不受我们自己的希望、畏惧、意愿、目的所污染?更重要的问题是:达到这一目标是否只有一条途径?是否还有另一条途径也通向“客观性”,即,把事物按照它们的原样来观察?

从传统上来讲,“科学的客观”的成功一直是在科学的对象最远离人的理想、愿望和意愿时才可能实现。假如你是在研究岩石或热或电流的性质,那会很容易觉得你是无牵连的、超脱的、能看清楚的、和中立的。你不会使自己混同于月亮,你“关心”月亮决不会像关心你自己的孩子那样。对于氧气和氢气不难采取放任态度,也易于有非干预的好奇心,做到道家的承受,任事物自然存在。直截了当地说,要做到不偏不倚的客观、公正和恰当,你就不能关心后果,你不会认同或同情,你既不爱也不恨,等等。

不过,当我们跨入人和社会的领域时,当我们力求客观对待我们所爱或所恨的人,对待我们的忠诚或价值观,对待我们自己本身时,这一观念和态度的框架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这时不再放任,不再是非人格、无牵连、不趋同、没有利害关系的了。要成为“放任的客观”或“不关切的客观”也变得更困难得多,而且新的危险已出现。

在试图达到“科学的”,即无牵连的、放任的、不关切的客观的努力中,例如,人类学家可能购买成袋的他误以为和这种客观有联系的资料。他可能变成科学主义的而不是科学的,可能觉得有必要为了他所研究的民族而淹没他的人类感情,可能不论需要与否都追求定量化,可能用准确的细节和虚假的整体进行编排。对文化人类学读物的最佳选择仍然是一种谨慎的混合物,包括专业的论著、较佳的游记和更富有诗意和人本主义的人类学家的印象派著述。

若那种非关切的客观可以靠改善训练达到一定目标,那么我们则可以说更重要得多的可能性是来自关切而不是非关切的另一种客观。这客观可以被当作存在爱的一种结果,高峰体验、统一领会、自我实现、协同作用、道家承受、“创造态度”、存在认知的一种结果,认为是存在心理学的一个总的方面,对于这一点纳梅奇也曾进行过很有成效的分析。

总之,假如你在存在的水平上极爱某物或某人,你将会欣赏它自身本性的实现,你将不想干预它,因为你是把它看作它自身而爱它。你将能以一种非干预的方式观察它,也就是任随它自然发展。这又意味着你能把它作为不受你自私的意愿、希望、需要、焦虑或先入为主的污染而观察它。由于你爱它自然自在,你也不会轻易地去评判它、利用它、改善它,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把你自己的价值观投射于它。这往往又意味着更具体地体验和观察,更少抽象、简化、组织或理智操作。任它自然自在也含有一种更整体的、综合的态度,更少主动进行肢解。

概括来讲,你可能极喜欢某人,敢于把他看作他原本的样子;假如你爱某物原本的样子,你将不想改变它。因此,你可能把它或他作为它自己本性的存在来观察,不触动的,不污染的,即,客观地观察。你对那个人的存在爱越深,你也就越不需要闭上眼晴。

另外,“关切的客观”也有它超越的一面。假如客观的含意包括把事物作为它们原本的样子来看,而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它们,是否赞成它们,它们是好还是坏,那么,一个人越能超越这些区分,便越能看清事物的原样。这是很难做到的,但在存在认知中,例如在存在爱中等等,则或多或少能够做到。

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两种客观及其互补的性质,以便使作为局外人的显然有利和同样显然不利的情况得到有力的证明。犹太人或黑人对于我们社会的认识要比我们内部的人有多得多的旁观者客观。假如你是国家俱乐部或权力机构的一员,你很容易认为它的一切好处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不会注意到这些好处。这包括一切文饰、否认、官样文章和伪善,等等。而局外人却能很容易看清楚这些东西。因此,有些真理旁观者能比体验者更容易看到,后者在这里是被认为是现实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某些方面黑人比白人能更了解黑人,等等。这里无须重复。

由“来自存在爱的知识”这概念所引发的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课题和假说。存在爱的能力是人格高度成熟水平的特征。因此,人格成熟是这种明晰知识的先决条件,增进认识者的成熟则是改善这种认识的一个方法。

为责任感而工作

必须弄清楚的是,我们对产生对研究对象的爱的复杂性到底有什么内涵。至少它表示要对研究对象发生“兴趣”这一点是肯定的。你完全不感兴趣或厌烦的东西是很不容易观察或倾听的;也很难去思索有关它的事,很难想起它,很难想继续研究它,很难溶合它。当你被某种外力逼迫去研究某一种你完全没有兴趣的问题时,你身上的一切防御和抵抗力量都会动员起来。你会丢三落四,想别的什么事,思想不集中,疲倦袭人,智力似乎衰竭。总之,你很像是在做一件糟糕透顶的工作,除非你多少对它有点兴趣并受到它的引诱,最起码少量的热情(或欲力化)似乎是需要的。

事实的确如此,世上存在着为责任感而工作的人,就连一个孩子也会在学校做许多并不是从兴趣出发或仅仅从外部因素出发的事情,以便让老师欢喜。但这样的孩子引起另外的问题,这里不能深谈,那是有关性格训练、增进自主性以及仅仅驯顺的危险等问题。

之所以提及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不想陷入非白即黑的二歧倾向,在这里那是很容易出现的。不管怎么说,关于这一简单的说法是很少有疑问的,那就是说,对于一个人的最佳学习、领会、理解和记忆而论,最好的途径是对有关的问题感兴趣,有介入感,有“一点爱”,至少有一点迷恋并觉得受到吸引。

科学需要一种耐心、顽强、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等等,这是一种低限的说法。科学长时成功所真正需要的是热情、迷恋和着魔般的执着。有成果的科学家是这样的人,他们谈论他们的“课题”差不多就像情侣谈及他们的所爱一样,那是作为一个目的而不是作为达到另外目的的一种手段。升腾到一切分心之上,变得沉迷于工作之中,这表明他已完全溶入“课题”里,不再是分立的。他的全部智慧都可用于一个目的,一个他已完全献身于其中的目的。他把他所得到的每一件东西都给了它。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样:“假如你想在一项调查中用一个不中用的人,你最好找一个对这项调查结果毫无兴趣的人,他保证是那种无能的、绝对无疑的蠢货。”

这可以说是一种爱的表现,要知道,这种说法是存在很多积极的因素的。同样意味深长的是,可以从一位热爱他的工作和他的课题的人那里期待更好的工作成果。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即使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的我们也有必要审慎研究“通过爱得到知识”的这一范式。这种爱我们可以在爱侣中或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看到它的最纯表现,或者在神学和神秘主义文献中非常合适地译为自然主义的概念。

同类推荐
  • 别让印象骗了你

    别让印象骗了你

    不被印象所定格,摆脱印象的束缚,跳出印象的圈套人人相处时,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时的依据。人不可以跌倒在“第一印象”上,我们必须具有看透对手的本领,学会从观细节识人,从细节上把人看透,看到表象下的本质,才能避免印象下的欺骗。不被印象表面所欺骗,抛开“第一印象”的束缚,与人相处时,从言谈、举止中窥探他人;从为人处事中,洞悉他人内心深处的玄机;跳出“第一印象”的“圈套”,不要被“印象”所骗,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真正地看透一个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驾驭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如鱼得水!
  • 微习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微习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是个天生的懒癌患者。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今天这本书中提到的方法,可以说是“智慧”鼻祖,它帮我们把意志力节约到了极致,微习惯是科学的,根据我们大脑的“工作”习惯,我们“顺势而为”。
  • 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

    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

    歌曲《少年》中唱道:“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骄傲地发出宣言,伸出双手就能拥抱全世界,相信所有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一切看起来都不会太遥远……”青春期的朋友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但心智还不够成熟,总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且长大,面对父母长辈的过多照顾与干预,常常会陷入矛盾之中。《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为青少年朋友排忧解难。
  • 口才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口才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时代,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你如何实现自己的使命呢?那么,怎样营选良好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得到身边人的敬爱和尊重呢?本书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 有效执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有效执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热门推荐
  • 科学探索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学探索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秘密情报组

    秘密情报组

    秘密情报组1933年10月,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伯力的秋天,风和日丽,山林尽染,满眼望去,五彩斑斓,真是一个美丽的金秋。突然,在通古斯卡河畔的树林里,蹿出一位穿苏军制服的中国青年,只见他拼命地奔跑,还不时回头张望。这时,两名苏联士兵从草丛中跃起,拦住他的去路。青年急忙往旁边一闪,顺势跑开,一名苏军士兵见势立即扑上去,两人厮打在一起。“砰!”苏军士兵被击倒在地,青年猫腰钻进了树林。两名苏军士兵气急败坏,端着步枪就要射击。忽然,从树林中走出一位佩戴中校军衔的军官,用手势阻止了他们。
  • 北境王爵

    北境王爵

    亚伦从帝都逃出来本想度过平凡的一生,但这里不过是他传奇一生的第一站。菲洛斯王朝历史上以个人命名的骑士团有两个,一个叫亚伦骑士团。
  • 从2018往后的那两年

    从2018往后的那两年

    2018到2019陪着母亲抗癌的两年,在医院与患者、患者家人碰触的小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演员的前世今生

    演员的前世今生

    第一世她出身于平安家庭,因为热爱走上演员之路,演技高超却没有背景,遭人打压从此消声灭迹,重生到一位同名千金身上,遇到致爱,再入娱乐圈一展女神风范,成为人生赢家!
  • 谎言定制店

    谎言定制店

    什么都可以成真,只要你编得够大胆!哈瑞本是个混迹伦敦的骗子,辗转来到巴拿马后,凭着过去所学成为裁缝。因为深谙聆听闭嘴的重要,颇得上流社会主顾的信赖。原本以为就这样可以抹掉不为人知的过去,没想到,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星期五,一个从地狱来的客人找上门,让他打探巴拿马运河主权易手前夕的各方动静。为了自保,哈瑞开始编故事……  他能量巨大,上得总统办公室,下得反对派囚牢。给总统试装,他可以聆听连政府发言人都不知晓的元首真心话,从过去的狱友那里,他大胆判断巴拿马正酝酿着一场大风暴。这位敏锐的小道消息收集员,出色的八卦分析家兼传播大师,将会导演出怎样惊心动魄的未来?
  • 末日之氪金无敌

    末日之氪金无敌

    末世最没用的是什么,那大概就是钱了。但幸存者你们在我这里可以拿钱换物资!赛丽亚:“冒险家,你很有天赋,但是只有充钱才能更加快速的变强。”主角:“赛丽亚你放心,不就是钱吗!我要用钱吊打全大陆!”一个面包一千块要不要?这包方便面良心价只要998。这瓶矿泉水4399你就拿走!来来以钱赚钱啦!
  • 狼哥,妾身不怕

    狼哥,妾身不怕

    他为了美丽的爱情喝下了让人变狼的“紫玉琼浆”从此成了人狼,每到月圆之夜,便生不如死。猎人的猎杀,美人的诱惑都不能让他放弃自己的爱情。她娇美动人,由于美丽她惹了很多祸端。对爱情的执着让她一次次的徘徊在生死线上。这一对苦命的恋人,真的是有缘无份,还是这一切只是上天对他们的考验?
  • 原本大学微言(上)

    原本大学微言(上)

    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