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9100000034

第34章 我国会计准则对债权人的保护:基于《债务重组准则》(1)

第一节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变迁及其对债权人的保护

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社会平稳运行的核心是信用。公司与债权人的契约是所有契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用,从而影响着社会市场交易的秩序。

本章选择《债务重组准则》专门讨论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债权人是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前面几章在讨论中难免更多地考虑到“股东”身份的话,那么本章对于债权人利益的关注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第二,《债务重组准则》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企业重组时须遵守的公共合约安排,不仅是我国准则体系中与投资人保护联系最为直接的一项具体准则,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行了《公司法》和《破产法》的职能,符合本文所指“替代机制”的含义;第三,该准则不仅是我国最早出台的具体准则之一(1998年发布),而且在1998-2006年的八年时间里经过了两次修订,每次变动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重大影响,具有强烈的符号意义;第四,该准则涉及多方当事人,其制定和修订过程所展示的各方力量博弈,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投资者保护法律体系在债权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种种不完善。笔者认为,该准则为我们研究会计准则对债权人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样本。

本章安排如下:第一节在介绍债务重组准则变迁背景和变迁内容的基础上,对准则制定与修订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力求展示该准则背后所隐含的多种矛盾与冲突,与前面几章的内容形成呼应和印证;第二节结合深华源和郑百文案件,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债务重组准则所体现的债权人保护制度安排的不足。

一、债权人保护与债务重组准则

(一)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公司债权人保护是公司观念变迁的必然结果。从西方近代发展史来看,社会文明方式经历了从“个人本位主义”到“社会本位主义”变迁。“个人本位主义”存在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中前期,而“社会本位主义”则发生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后期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个人本位主义主张权利与义务由个人(即资本家)承担,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对“个人本位”原则提出了挑战,相应地,“社会本位”观念产生。该观念认为,公司使命应该从“为股东赚取利润”逐步转向“维护相关利益人的合法权益”。社会本位观念注重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平衡,有助于充分发挥现代公司的协调功能,改善现代公司治理,因此也成为公司债权人保护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观念基础(魏成龙、张良悦,2003)。

公司债权人保护也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有限责任制度的最大优点是将股东的责任限制在投资范围内,从而为其投资行为提供了一种确定的预期。但是,有限责任制度在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却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为了克服该制度的弊端,“刺破公司面纱”以保护债权人合法利益便成为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公司法、破产法对债权人的保护

与债权人保护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是公司法与破产法。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的这两部法律也经历了制定与修订的过程,其对债权人的保护规定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1.1993年《公司法》和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对债权人的保护

(1)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

1986年发布的《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1986年《破产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破产法。作为一部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法律,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国营企业不会破产的神话,对当时的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1986年《破产法》将“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作为立法目标之一,也规定了保护债权人的不少措施,比如,限制债务人的个别清偿,确立公平清偿原则与秩序,设立债权人会议以协调债权人的诉讼行为,设置清算组负责对债权人的公平清偿,设定撤销权、抵消权,扩大债权人对连带债务人和保证人的权利等等。但是,该法律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仍然是不够全面的。比如,在债权人自治问题上,破产法只规定了债权人会议,但债权人会议不是常设机关,在其休会期间无法对破产程序进行中的具体事务实施监督;而在和解与重整制度、破产债权制度、监督人制度等问题上,破产法要么未予规定,要么过于原则,均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

《破产法》第2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由于当时我国企业大都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无论是债权人还债务人都是国家所有,没有独立的产权主体身份,于是不仅法律对于债权人保护没有更明确的认识,就是债权人自己也没有更强烈的自我权益保护的要求,债权人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更加严重的是,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实施满3个月、破产法自1988年11月1日如约生效试行后,“实际被长期束之高阁”(王欣新,1991),对债权人的那些有限的保护措施也未曾真正兑现。

1991年4月9日通过的《民事诉讼法》进一步肯定了破产制度在中国的重要性,专设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一章,适用于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的破产案件,成为1986年《破产法》之后又一部涉及企业破产的法律。

(2)1993年《公司法》

1993年《公司法》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法律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规范,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制度和公司资本制度,加强了债权人保护。但在1993年《公司法》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利于债权人保护的相关情形,给债权人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①人格混同。人格混同是指公司与其股东或者与其他公司难以区分。造成人格混同的情形很多,其中之一便是母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母公司可以利用其控股地位过度操纵子公司,无偿划拨其财产收益,并利用子公司的法人地位来规避法律,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同时,由于法律对关联交易规范不够严格,很多企业实行“一套人马,多块牌子”,当其中一个公司因欠债受到追究时,企业会直接或通过关联交易将财产转移到其他公司,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

②人格滥用

人格滥用情形主要包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脱壳经营、恶意破产(曹守晔,2005)。其中,脱壳经营是指公司以对外投资或新设子公司等方式,将公司有效资产抽出转移到新公司,把债务甩给已为“空壳”的原公司;或是不进行公司清算、注销程序就将原公司歇业,逃避债务。恶意破产主要指公司为规避经营风险,事先将财产转移,然后通过破产方式来逃避债务。

2.2005年《公司法》和2006年《企业破产法》对债权人的保护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有的公司法和破产法相继修订。2005年《公司法》和2006年《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2006年《破产法》)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提高了债权人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力度。

(1)2005年《公司法》对债权人的保护

我国2005年《公司法》将“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作为立法宗旨之一,该法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①公司重大事项公开制度:规定了登记注册事项公开、公司财务情况公开等制度,实现了重大事项、重要信息及重要资料和报告的公开发布。

②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采纳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有效防止股东滥用权利、转移公司财产、进行破产欺诈而逃债、将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混同从而伤害债权人利益。

③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义务和责任制度:规定了上述人员的任职资格、义务、责任;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对股东派生诉讼和直接诉讼做了规定。

④公司清算制度:《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清算义务,逾期不清算的,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债权人有权请求提前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债权人优先于股东获得破产清偿。

(2)2006年《破产法》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①扩大适用范围:1986年《破产法》仅适用于全面全民所有制企业,而2006年《破产法》适用于所有企业,国企特殊地位不复存在。

②引入管理人制度:政府基本退出破产事务,将破产运作交给专业化人士。

③重视债权人自治:破产法规定,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对债务企业的重整和破产清算申请,管理人接受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

④引入重整制度:债权人和债务人可在法院主持下签订协议,制定重整计划,给债务人企业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⑤规制破产不当行为:制定了更完善的撤销权和无效行为制度,防止债务人的欺诈逃债行为。

⑥强化破产责任:规定破产企业高管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

⑦规定担保债权优先于职工债权:按照破产法及配套政策的规定,在2006年《破产法》公布前的破产,职工债权优先于担保债权;在新法公布后的破产,担保优先于职工债权。

(三)债权人保护与债务重组准则

1.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改变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重新进行利益分配的活动。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债权人与债务人在适当时候进行债务重组是非常必要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很有可能出现临时经营困难以至于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此时债权人如果急于求偿,可能会导致债务企业破产,而破产的结果是,债务企业的股东、员工和关联企业都会遭遇重大损失,且债权人也只能分回原有债权的一小部分,自身利益依然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务双方往往会寻求更理智的办法,以减少债务本金、债务利息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法,使债务企业摆脱财务困境、度过难关,而债权人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这便是债务重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也进行了一系列债务重组,但在尝试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对债务人利益的过度保护,导致了原本就缺乏市场经济基本要素——‘信用’的中国经济呈现滑向‘赖账经济’的危险”(刘燕,2009)。

2.债务重组准则

我国1986年破产法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适用于全国各类企业的破产法直到2006年才正式发布,两部法律相隔的这20年中,公司法与债务重组准则更多地承担起了公平保护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的职责。如果说公司法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原则,那么债务重组准则则是以其很强的操作性直接地影响到了债权债务双方的切身利益。

债务重组涉及到市场、会计与法律的制度配置(刘燕,2000)。从本质上说,债务重组是一项旨在改变债权人与债务人原有合同关系的法律活动,其核心是双方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这种分配又必须以利益的准确计量为前提。在破产法等法律付之阙如的情况下,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成为双方当事人进行债务重组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律依据。

李若山(1999)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我们是在制定纯技术的会计准则或相关的规章制度,我们也必须考虑各种法律因素。因为这些会计技术的引用,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检验。”债务重组的会计规则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人缔结新契约的效率,也决定着新的法律关系的公平性。这就要求准则的制定要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给予特别的关注,对已经做出让步的债权人的利益要提供适度保护,这不仅关系到债权人利益,也有利于公正地反映债务人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2.债务重组准则对债权人的保护

债务重组准则对债权人利益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财务会计的目标设定、稳健性原则的引入、合并方法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进。

(1)在会计目标方面,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报告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其中也包括了债权人。

(2)在稳健性方面,由于债权人无法像股东那样享受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高收益却又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我国准则中普遍使用的稳健性原则为债权人保护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3)在合并方法选择方面,陆正飞、祝继高、刘婧(2008)以2006年准则中“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权益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而当编制合并报表时则调整为权益法基础”的规定为例,阐明了会计信息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作用。

(4)在公允价值方面,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比历史价值更接近于市场,能更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债权人将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的价值情况与即将到期的债权相匹配,便于对各个时点的支付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及时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或向债务人董事会与管理层追溯连带责任,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

同类推荐
  •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成功,就会与成功更近。将成功的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智慧与大家分享,让众多的总经理在打理公司的过程中走得更轻松、更踏实。本书深刻地剖析了总经理打理公司所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和管理金律,给总经理们提供了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最具实战性的200条经验锦囊妙计。融深刻的哲理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于一体,总经理们可以在畅快淋漓地饱览公司发展经典实例的同时,学会让公司精于竞争的提升之道,掌握令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顽强能力。
  • 管理三经

    管理三经

    管人、管事、管财这三大要素是相互依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事业因用人得当而发达,财富因创新思维而无限聚敛,最终推动了企业的日益繁荣——如西方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所说,一个人在追求私利满足的过程中,却无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理,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私营公司的管理者们,他们为追求个人财富无限增长的内驱动力,都直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人类追求幸福的目标的实现。
  • 别说你会刷朋友圈 微信营销这件小事

    别说你会刷朋友圈 微信营销这件小事

    在移动互联网冲击各行业的大背景下,微信如同黑马一般闯入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营,备受关注。微信超大的用户群体以及超高的用户粘性使其具有非凡的营销潜力,其平台功能的不断增加也可以承载愈加丰富的营销形式。《别说你会刷朋友圈 微信营销这件小事》就是网络营销专家曹斯明讲解如何利用新媒体、新平台,在O2O时代产生最大的营销效果,致胜“微营销”。书本书是最新版本的微信营销攻略,作者凭借多年营销经验以及微信营销开荒者的阅历,通过微信实用指南与热门案例权威讲解,以及独家操作技巧向读者讲解微信营销的道与术。为那一场,数字营销的狼烟逐鹿。数字营销的方法论进化历程,永远和互联网产品密不可分,每每有跨时代的互联网产品横空出世,也同步暗示着可以被颠覆与可以被重新书写的史诗卷轴的延展而在微信逐步走向世人的岁月。
  • 中国市场领导力

    中国市场领导力

    领导力就好像爱情,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很难有人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对此,许多西方学者曾著书立说,提出过不同的模型,但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在哪方面修炼,能够更有成效地发展领导力呢?哪些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力?
  •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有价值的图书就像一部经典电影一样,不会从主角的出生絮絮叨叨的聊到去世。本书将马云人生中最精彩、最实用的片段剪切出来,以布阵、聚人、借势、变脸、御敌、正已、育人、坚守为核心 ……
热门推荐
  • 画问至尊

    画问至尊

    画湖之画,从虚幻中走出,闯入了秦语的视野,至强的仙女看好他,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秦语从废体蜕变成了一种强大无匹的体质--玄黄体。修仙宗门的天骄遭他横扫,王国的公主被他镇压,强横的上古部族亦是被他征服,圣地、神教、王朝、神宗……他一路横推了下去。
  • 蔷薇少女馆Ⅱ(小小姐幸福蔷薇系列)

    蔷薇少女馆Ⅱ(小小姐幸福蔷薇系列)

    假期里,蔷薇少女馆众成员跟随现任馆长凌霄前往他出生成长的地方进行探险,此地与世隔绝,充满神秘感。探险之旅刚迈出第一步,凌霄的同伴们竟然被神秘人掳走了,对方留给他的是几个写在纸上的谜团。为拯救同伴们,凌霄孤身踏上了解谜的旅程,并于旅程中陆续得到兄长与新朋友的鼎力相助。
  •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幽深的地下车库中,他血红着眼睛,歇里底里地咆哮道:“为什么你就是不肯放过我?为什么?!”她凄楚一笑:“怎么,难道你打算再杀我一次?”以为终于尘埃落定,她流着泪倔强发问:“你爱的是我,还是这具并不属于我的美好躯体?”一把钥匙,牵出一段惊心往事;两场暗恋,通向天堂和地狱两个结局;三座城市,三个不堪回首伤心地;四个男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不离不弃,谁暗藏杀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琳琅婿

    琳琅婿

    岑府二小姐嫁不出去,竟然是因为身份太尊贵?!皇帝的两个儿子上门求亲跑断腿,皇帝将长袖一挥:你们不配!两皇子怒了:“他们不配?天下还有谁配?还有谁!”某男慢悠悠登场:“还有我!琳琅门坐拥天下财富,富可覆天下,有权的配有钱的……”众人:“绝配!”
  • 游戏之动乱偷袭

    游戏之动乱偷袭

    也许对你,这是一场游戏,也许对我,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
  • 西游女儿国国王重生记

    西游女儿国国王重生记

    那时你为僧,你说“来世若有缘分”。何解?其实那时你是动心过的,只是奈于身份罢了?今时你为民,不再是僧侣,不再用西天取经,是时候兑现你说过的话了。西梁女王二度穿越,历经二百年孤寂重逢爱人——御弟哥哥(唐僧)。一穿现代,被现代电视剧《西游记》所深深感触,对《女儿情》情有独钟,熟唱于心。二穿古代,因爱独自一人唱着情歌(女儿情)而被人视为脑子不好使,早早被父母出嫁。心里对唐僧却是念念不忘,为此逃婚,却意外发现唐僧转世,从此展开“女追男隔层纱”。
  • 温暖甜蜜的瓜

    温暖甜蜜的瓜

    蓝瓶是一个没考上高中,在技校念书的女孩。她今年十七岁,是一个神经质、迷信的水瓶女。夏瓜是是一个没考上理想学校,于是选择技校的三好少年。(人品好,性格好,成绩好)他和蓝瓶同岁,还比蓝瓶小几个月,是一个温暖贴心的巨蟹男。————1对1的单纯校园恋。
  • 女主她又双叒叕重生了

    女主她又双叒叕重生了

    #烧伤超人女医生vs面冷心善消防员#重生前,许诺一心扑在渣男上,对他视而不见重生后,许诺洗心革面,从此开始了没羞没躁的追夫之路。“你的手有点凉,我帮你暖暖。”“你的心跳的有点快,不会是喜欢我吧?”“反正我迟早是你的女朋友,要不要早点享受男朋友的权利?”许诺重生的终极目标是:宠他!宠他!宠上天!【无误会,无狗血,无情敌】
  • 花霁月

    花霁月

    情景一“霁月做人不能这样,我喜欢了你这么多年,你就一点不感动”龙啸宇一甩杂乱头发,头上飞絮飘落,大声的对霁月说。霁月翻白眼拿出一朵菊花来“拿着菊花,立刻、马上滚蛋!”情景二“霁月你也不小啦!要不你就将就一下跟我的啦!”霁月低头看着慕容化言,无赖的说“你就自甘堕落的想跟我?我今年20啦!再过几年,你帅啦!我老啦!你叫我姨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