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7400000005

第5章 灵魂存在的论证(1)

关于人的本质,我已经介绍了两种基本立场:二元论观点和物理主义观点。不管你接受其中的哪一个,这两种观点都为我们所熟悉。我们都知道,二元论者接受非物质的灵魂的存在,物理主义者则否认灵魂的存在,坚持认为人只是肉体。我们熟知这两种立场,但我们要问:应该相信这两种观点中的哪一个呢?

很显然,在这两种观点中加以选择时,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相信灵魂的存在。因为双方都相信肉体的存在,毕竟,二元论者不否认肉体的存在,他只是既相信肉体的存在,也相信灵魂的存在;物理主义者显然也不否认肉体的存在。所以,肉体的存在是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它们的区别在于,除了肉体之外是否还接受灵魂的存在。我们要问: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一个人该如何去证明灵魂的存在呢?也许我们首先应该问,一个人该如何去证明任何东西的存在?比如,我们如何证明椅子、桌子、鸟、树等寻常事物的存在?

当然,对许多熟悉的日常事物来说,答案很清楚: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五种感官来证明这些事物的存在。我们看到、听到、感觉到了它们。我怎么知道椅子是存在的?唔,我面前有几把椅子。我睁开眼,就看见了它们。我怎么知道这桌子是存在的?我能看到它、摸到它、感觉到它。我怎么知道树是存在的?我能看见它们(我现在透过窗户就能看到)。我怎么知道鸟是存在的?我能看见它们、听见它们。我怎么知道苹果是存在的?我现在没看见什么苹果,但是我以前看见过,我尝过、摸过。诸如此类,所有普通的日常事物的存在都是如此得到证明。

但是,这种办法显然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灵魂应该是某种非物质的东西,我们不能看见它,不能品尝、触摸、闻到、听到它。我们不能用我们的五种感官直接观察到灵魂。

当然,可能有人会坚持说,虽然我们不能用我们的五种外感官观察到灵魂,但是我们能用内感官观察到灵魂,就像我能用自己的内感官观察到我的思想、我的情绪、我左脚的疼痛,或者现在我好像感到些许忧郁。我不能用我的外感官看到这些东西,但是我可以用内感官直接在我身上观察到它们。类似地,可能有人会声称,我也能用内感官直接观察到自己的灵魂。

如果有人真的这样来做出证明,我只能说,在我看来,这种主张好像是错的。我相信,如果你对它加以思考的话,你会发觉,在你看来它好像也是错的。你试着内观一会儿,把你心灵的眼睛转向内部,然后问问自己,你看到里面的灵魂了吗?我认为你看不到。你会像我一样,观察到了体内的各种感觉;你也许还观察到了各种思想和感受,但是你不会看见一个灵魂。

所以我敢打赌,哪怕你相信灵魂,你也会同意我的观点:灵魂不是某种我们能够“看见”的东西,不管我们用外感官还是内感官都看不到它。灵魂是观察不到的。相应地,如果存在灵魂,我们要用其他方式来证明它的存在。

最佳解释推论(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对于我们看不见(又听不见、尝不到,也无法用内感官观察到)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去证明它们的存在呢?最重要的方法也许是这样的:有时我们合理地设定存在某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以便去解释我们都认同其存在的其他事情。

比如,我们为什么相信原子的存在?我肯定看不到单个的原子,那我为什么有理由相信小到看不见的微粒的存在?因为原子理论能够解释事物。假定存在着原子,而且它们具有特定的结构,以及特定的互动、组合和聚集模式,我立刻就能解释跟物理世界有关的各种事情。所以,设定原子的存在使我能解释需要解释的事情,根据这一事实,我推论出原子的存在。

我们一直都在使用这种论证方法。虽然我看不见X光,但为何我相信它是存在的?因为这样做我就能够解释为何会有物体内部的图像(比如手骨)。为什么我相信一些太过遥远、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测到的行星的存在?因为设定它们的存在,我就能够解释星光的闪烁。如果设定一些东西的存在,能帮助我们解释用其他方法无法解释的事物,我们就推论出这些事物的存在。这种论证模式十分普遍,哲学家称之为“最佳解释推论”。

关于最佳解释推论,在此要强调一下。我们可以合理地相信某事物,不仅是因为我们需要靠它提供某种解释,而是由于它能提供我们可以得到的最佳解释。比如,我为什么有理由相信病毒、细菌等各种我看不见的微生物存在?因为这样做我就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会生病。但是其他事物也解释得了这一现象,比如魔鬼。我可以相信魔鬼的存在,说:“人为什么会生病、死掉,是因为恶魔附体。”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合理地相信魔鬼的存在呢?这当然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但是我们能合理相信的可不是随便什么解释,而是能得到的最佳解释。

那么,关于疾病,我们有两种对立的解释,微生物理论和魔鬼理论。我们要想想,它们哪个能更好地解释疾病这一事实?哪个能更好地解释谁会患上哪种疾病,疾病是如何传播、治疗或治愈的?事实当然是,魔鬼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疾病,而微生物理论解释得很透彻,是更好的解释,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微生物的存在,而不是相信魔鬼的存在。这就是一个推论,它不只是随便什么解释的结论,而是最佳解释的。

好了,那么灵魂的存在呢?我们观察不到灵魂,但是现在二元论者也许有了一个论证灵魂存在的办法。二元论者要做的是,指出我们身上一些物理主义者无法解释或解释不好的东西。他会指出关于人的一些谜团或困惑,对此物理主义者一筹莫展,而只要我们成为二元论者就能加以解释。

但是存在这样的特性(feature)吗?有什么需要解释的东西是只有设定某种高于或超出肉体的、某种非物质的东西,即灵魂,才能够解释的吗?有什么是要用灵魂的存在来解释,而且比局限在肉体的分析解释得更好的吗?我们不妨把这种特性叫作F特性,那我们可以说:“瞧,虽然我们看不见灵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灵魂,因为设定灵魂的存在能帮助我们解释F特性的存在,而这种特性是我们都承认的。”

举个例子,假定我们无法从物理主义者的视角解释爱情。我们都知道人们会坠入爱河,但假定物理主义者解释不了这一点,而设定灵魂的存在我们就能够解释它。轰,我们证明了灵魂的存在。这是最佳解释推论的一个例子。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那个相关的F特性是什么?有没有这种物理主义者无法解释,或者只能很蹩脚地加以解释的特性,以致我们需要诉诸某种超物理的东西去解释它?有没有一种诉诸某种非物质对象就能更好地加以解释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找到那个F特性,指出物理主义者无法解释它,或者解释得很牵强附会,而二元论者能更合理地加以解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灵魂。当然,同哲学中的所有论证一样,这只是一个试探性的论证。如果最后出现一个关于F特性更好的解释,我们就得放弃对灵魂的信念。但在那之前(当然它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我们至少有些理由相信灵魂。

所以我要问的是:F特性可能是什么?存在这样的特性吗?关于我们,有什么是只有诉诸灵魂才能很好地解释的吗?

我们将考虑许多可能的不同提议。其中每一个都需要分别加以考察,因为它们都指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潜在论证。毕竟,最佳解释推论不是单一的、独特的灵魂存在论的化名词;它是某种类型的论证的总称。根据你用何种F来代入讨论,以及你诉诸灵魂要去解释哪种特征或事实,你就会得到不同的论证。事实上,此类论证各不相同,有一些值得我们斟酌。

还要补充一点,虽然我认为这多种论证都值得斟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它们都真的成立(work)。实际上,我已经说了,我本人不相信灵魂的存在。因此,在进行这些论证时,我会声明自己没有被说服,对此你不用感到惊讶。我认为这些灵魂存在的论证是站不住脚的,并希望你思考过之后,最终会同意我的看法。我希望你得出结论说,这些论证其实是不成立的。

但更重要的是,你至少思考过了所有的论证。这到底是不是令人信服的灵魂存在的论证呢?如果你认为是,对于我将给出的各种反驳,你会做出什么回应?不然的话,如果你赞同这个或者那个论证不成立,还有没有你认为更好的灵魂存在的论证呢?

日常现象

好的,我们要开始考虑许多不同的F特性的可选项了,记住我们只有相信灵魂才能正确地解释这个特性。我们可以把这些提议分成两组。一组关注我们的普通的、熟悉的、日常的事实。比如,我们恋爱、思考、体验到情绪这些现象,就是我们常见的特性,它们中的一些可能需要用灵魂来加以解释。我先讨论这些。最后,我将回到另一组需要解释的事物,那些我们可能认为是超常、超自然的事实。说不定存在着超自然的事件,如跟死人交流和濒死体验,也需要诉诸灵魂来解释。这些我们后面再说。我们先从关于我们的普通、日常、平凡的事实说起。虽然我们已习以为常了,但最后仍有可能需要诉诸灵魂才能解释。

让我们从一个都熟悉但很重要的现象开始:你的肉体已经死了。毕竟,如果只是一具尸体,那显然就不是人。它不是一个活物,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躺在那儿。相反,你的肉体,你活着的肉体,是有生命的(animated),就像我的肉体也有生命一样。我能四处挥舞我的手;我的嘴能开能闭;我能从办公室的这里走到那里,等等。为了解释是什么赋予肉体以生命,我们需要诉诸灵魂。

这种想法是这样的:二元论者解释说,灵魂和肉体是相互独立的,灵魂失去了它给肉体下达命令的能力,所以肉体就失去生命了。在这里,关于有无生命的肉体的差别,我们有一个解释。它认为,这取决于灵魂是否跟肉体有着对应的联系。这当然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二元论者会接着说,相反,物理主义者解释不了为何有的肉体生气蓬勃,而有的却了无生气。毕竟,即使成了一具尸体,所有的物理部分都还在——至少新鲜的尚未开始腐烂的肉体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需要诉诸某种额外的东西,需要诉诸灵魂的存在,来解释你我活着的肉体的生命。

但是,从物理主义者的观点来看,这样说还为时过早。还记得这种观点吧,根据物理主义者的说法,只有肉体能执行P功能,人才成为人。类似地,推而广之,要有一个生机勃勃的肉体,你就要有正在运作的肉体。只有一个肉体还不够,它必须能运作。不错,如果是新鲜的尸体,所有的部件都还在,但是这些部件显然没有在正常运作。物理主义者说,这都表明,这些部件垮掉了。

还记得我的立体音响的例子吗?假如我把扬声器扔在地上,它掉到了地板上,再也不能工作了:它放不了音乐了。但是所有的部件都还在:CD、电池、CD播放器、按钮、电线。每样东西都在那里,但现在整体坏掉了。也许有一根电线被撕掉了,或者电源按钮被摔碎了;也许各个部分没有正确地联结,现在电流不能从电池经过电线流向CD播放器。我不需要知道细节就能了解,一个物理对象会坏掉,这个概念没有任何神秘之处。我们当然不需要解释说,之前那里有某种非物质的东西!虽然我们要提供一个故事,讲述各个部件正确联结和互动时,是什么使它们能够运作的,但为了解释一个能工作的音响和一个摔坏的音响之间的差异,我们并不需要诉诸任何超物理的东西。

物理主义者说,说到肉体,也是如此。我们要认识到,只有各个部件还不够,它们还要处于能运行的次序,不然肉体就不能正常运行,它就没有生命了。如果成了尸体,肉体不再处于运行次序,它就变得死气沉沉了。在这个事例里,你同样不需要知道细节,也可以合理地相信我们能在物理术语的范畴内解释一切。我们不需要诉诸非物质的灵魂。

当然,二元论者会努力去改进这一论证。他可能会说,为了解释肉体不仅能够四处走动,而且能有目的地行动这一更为特殊的现象,我们需要诉诸灵魂。一定有某种东西在“扯线”,有某种东西在指挥肉体。二元论者说,这是灵魂在起作用。

作为回应,物理主义者肯定会承认,人体确实不仅仅是随机地四处走动。我们的确需要某种东西来指挥它。但是物理主义者问,为什么指挥它的不能只是肉体某个特定部件?为什么肉体某个部件不能扮演指挥模块的角色?

假如有一个热能追踪导弹,它在跟踪飞机。当飞机试图躲避时,导弹能纠正自己的航向。这不只是随机移动,而是有目的地移动。我们最好有某种东西,能解释和控制导弹运动。尽管如此,它可以只是导弹的某个特定部分。大胆想象一下,我们可以设想制造一个能完成各种任务的机器人的情况。它不是在随机移动,其所有任务都受到机器人内部CPU的控制。那么,类似地,物理主义者说,为了解释肉体不仅能随机移动,而更多的是有目的、受控制地移动,我们并不需要诉诸任何像灵魂一样离经叛道的东西。

同类推荐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人在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学的熏陶,智慧是否开启,结果大不一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很好,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开启智慧,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很好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本书是作者继对中西文化问题深入反省之后,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心性理论研究的成果。此书被看作中国哲学人性理论的发展史。其与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堪称当代学术之双璧。全书以纵贯的方式,由性之原义和性论之起源一直叙述到清代儒学的心性论。在本书中唐先生以“性”之从心、从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虚明能动二重性。再引出中国人性的消长与互动,显现其非常机智与深刻的哲学眼光。
热门推荐
  • 北京历史文化

    北京历史文化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在本书中,多位专家学者细数了北京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将北京几十万年的沧桑和积演展现在各位读面前。与该书配套的电视片《北京历史文化》已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 T. Tembarom

    T. Tembaro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皇妃:殿下,请接招!

    重生皇妃:殿下,请接招!

    前世,她为了心中所爱,毅然嫁入皇宫,抛去了女儿家的矜持,带兵上阵杀敌,只为稳固他想要的江山。怎奈何最后,她最爱的人灭了她满门,更是将她从小护着的“妹妹”,娶入皇宫,成为了六宫之主的皇后。悲愤之下,她饮恨而终,从城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兵荒马乱的一生。偶得机缘重生一世,那些人的丑恶嘴脸一一被揭露,她前世万般讨厌、恨不得让他死上千百次的男人,成了她最重要的依靠。疼爱她的男人啊,有这世界上最温柔、最关怀备至的那颗心。斗渣男、虐婊妹,她在报仇雪恨的路上,马不停蹄的往前奔。
  •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汉世祖

    汉世祖

    穿越后汉隐帝刘承祐,辅弼创立江山。其后以尚幼之年,嗣新造之业,保延洪之运,守不拔之基。PS:若不是父兄死得早,这也许会是个再世李二。
  • 生命鬼尊

    生命鬼尊

    这是一个拥有万千种族万千文明的宇宙,这是一个修炼生命至高真谛的宇宙,充满了修生练武,生老病死,情欲恩仇。生命宇宙,人族统治诸星万族,神族,魔族,鬼族,妖族,龙族,异兽族等族皆在人族奴役之下,凄凄惨惨,然而最近几年诸星动荡不安。一位来自血鬼族的少年,手执圣兵,自地狱十三层血池界崛起,开始了反抗人族奴役之路……
  • 杨译童书经典:雪山水晶和莱辛寓言

    杨译童书经典:雪山水晶和莱辛寓言

    《雪山水晶》是在德语国家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了一对兄妹的历险故事,他们凭借勇气在雪中奋然前行,见过了绝美的冰山雪景、宁静的乡村风情,结交热情淳朴的村民。这个美好的故事让读者在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获得心灵上的安详和宁静。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写,赋予了新意。他的寓言里出现的大多是传统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又具有一般的特征,作者不仅想通过这些动物形象娱乐于人,而且想让人深思。他的作品短小精悍,犀利尖锐,且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
  • 穿梭诸天的列车

    穿梭诸天的列车

    一张诡异的车票让洛阳踏上了无限的流浪之旅。洛阳目瞪口呆望着身着古装的古怪丧尸,欲哭无泪。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小李飞刀世界会有生化危机?……他曾见过小李飞刀的惊艳,领教过葵花宝典的鬼魅,欣赏过不死印法的风采…武功、道法、神通…不过一个“人”字。洛阳一路行来,真诚说道:“对不起,我是好人!”
  • 神抚

    神抚

    在40世纪这个满是高科技的年代,人们把地球分成三层林峰作为一个万亿家产第一继承人不幸被谋害流落到第三层,一个天真无邪可爱的男孩被迫接受人间黑暗,从而踏上了复仇之路
  • 这一刻如何让你遇见我

    这一刻如何让你遇见我

    前世她背弃了自己许下的承若,爱上了那个“他”,重来一世她绝不会再认错那个爱她爱到骨子里的男人。即便长得一摸一样又如何?只凭一眼她便能认出她的斯九祈,那个独一无二狠心绝情,唯独对她小心翼翼的斯九祈!斯九祈,“你会爱上与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吗?”“一模一样......”女子摸了摸下巴,装作思考状,“那是你吗?”“当然不是!”“可是我喜欢的就只有你呀,即便长得一样又如何?终究是一副皮囊,怎可与你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