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4100000004

第4章 室庐(3)

【译文】

山中屋舍应该明亮洁净,不要太宽阔。明净可以让人心神爽快,过度宽阔则费人眼睛。或者在靠屋檐的地方设置窗下栏杆,或者由走廊进入室内,依据实际的地势来布置。中堂前的庭院要稍微宽广一些,可以种植花木,陈列盆景。夏天拿掉北面的门扇,院落前后贯通,便于通风。庭边浇灌一些饭食汤汁,雨后就会生出苔藓,绿茸茸的,非常可爱。环绕着台阶种满翠云草,长到茂盛时就青翠葱茏,像浮在水面一样。房前的墙应该矮一点,有的人把薜荔根埋在墙下,洒鱼腥水在墙上引藤蔓爬上去,这样做虽然有幽静之景致,然而不如用白墙壁更好。

【延伸阅读】

山斋如同古人的度假别墅,只是小巧精致,且富有山林幽致之趣。闲暇时居于山中,静赏山水,与三五知己好友把酒清谈,是古代名士的雅好。《陈书·孙玚传》有“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孙玚聘请高人在山斋中讲课,还奉上资费,为当时学者所称道。

【名家杂论】

同为有钱人,土豪与世家子弟的区别在于,土豪只知花钱炫富,世家子弟却自有一种名士做派,风雅蕴藉,这是用钱买不来的。

古代的名士有一种消遣,叫“居于山斋”,隔三岔五,去山间小屋做隐士。山斋中乃高士所居,须得读书、弹琴、静坐参禅,方不辜负这一方清雅天地。

庾信有《山斋》一诗:“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峰。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石影临水,白云绕峰,可知山中景色之幽静。赏美景,还须美酒做伴,遥想山野客店的春酒,是否也正香味浓郁?一首朴实清新的小诗,却写尽了山斋的乐趣。

隋代的杨素有一首诗《山斋独坐赠薛内史》,写得更直白:“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他在山斋中观岩赏景,望白云飞暮色,听流水之清音,还有花草相伴,绿树、怪石毗邻,山中虽寂寞,但只觉内心清净,并不憋闷。

建造山斋有讲究,不求奢华富丽,而须得清雅别致,与山林景致相衬。房舍不可建得太敞,小巧精致则可,庭院里要种些花草,摆放盆景,台阶上更要有蔓草铺地,一望如绿毯,墙壁可以藤萝环绕,也可以一带粉墙,清爽悦目。从对山斋的布置中,也可见文震亨极高的艺术修养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丈室

丈室〔1〕宜隆冬寒夜,略仿北地暖房之制,中可置卧榻及禅椅之属。前庭须广,以承日色,留西窗以受斜阳,不必开北牖〔2〕也。

【注释】

〔1〕丈室:指斗室,小房间。

〔2〕北牖:北窗。

【译文】

斗室用于隆冬寒夜,规格有些像北方的暖房,室内可以放置卧榻以及禅椅之类的家具。屋子前面的庭院要宽广,便于接受阳光,留西面的窗户接受斜阳照射,北面不必开窗户。

【延伸阅读】

“丈室”一词,源自佛教用语。相传维摩诘大士称病时,与前来问疾的文殊菩萨等讨论佛法,其卧疾之室虽仅有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唐代显庆年间,王玄策奉旨出使印度,路过维摩诘的故宅,他以手板纵横量,室内的长和宽仅有十手板,因此号称“方丈”“丈室”。

【名家杂论】

丈室,可以理解为是深宅大院中,建于僻静处的一间小巧精致的屋子,为主人闲暇时静养禅修之所。在许多留存至今的古建筑群中,都建有狭小的斗室,可知文震亨所说的“丈室”确实曾经颇为盛行。

这间小房子的布置,关键是取暖,前庭要宽广,日照充分,以免太阴冷。古代的建筑设计非常尊崇自然,讲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日光、风等,来提升居住的舒适度。房前的庭院开阔,可以保证日照充足,冬天室内较为温暖。窗户的设计有讲究,开西窗,不开北窗。西窗能见到斜阳,既采光,又有诗意;北窗则冬日易受北风吹,不如不开。

既然是静修之处,里面的家具布置,也要充满禅意。丈室里面要设卧榻,卧榻之上可以放置一些书籍,随时供取阅。就如李清照说“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她常在卧榻上翻阅珍藏的书画,这一爱好,大抵旧时的文人都有。

文氏家族的人,可能有在禅椅上打坐的习惯。佛教讲究静坐,写字、作画的人,都忌讳心气浮躁,讲究修身养性。所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坐在宽大的椅子上,双腿一盘,静坐参禅,让意念集中,把浮躁的心安定下来。心念笃定、清净,神清气爽,对于书画艺术境界的提升,有诸多裨益。

佛堂

筑基高五尺余,列级而上,前为小轩〔1〕及左右俱设欢门〔2〕,后通三楹〔3〕供佛。庭中以石子砌地,列幡幢〔4〕之属。另建一门,后为小室,可置卧榻。

【注释】

〔1〕小轩:指有窗槛的小屋或长廊。

〔2〕欢门:宋代酒肆食肆所用的店面装饰,在店铺门口用彩帛、彩纸等所扎的门楼。后来也指建筑中用木雕饰的门楼,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此处指侧门、耳门。

〔3〕三楹:指建筑的面阔为三列。“楹”在这里是计量单位,一列为一楹。明清时的佛堂,常为三楹。

〔4〕幡幢:佛堂用品,用以象征佛菩萨的大德。幢,通常是以丝帛接成圆筒状,下边再缀以数条丝帛。幡,旌旗类的总称。

【译文】

佛堂建台基约五尺高,台阶一级一级地朝上,佛堂前面为小轩,左右两侧都设欢门,后面连通三楹佛堂来供佛。厅堂用石子铺设地面,悬挂幡幢之类的佛事用具。另外开设一扇门通往后面的小屋,屋内可以放置卧榻。

【延伸阅读】

佛堂用品有佛像、佛龛、供桌、香炉、果盘、烛台等,供佛讲究用品精致,且要洁净庄严。幡幢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供佛饰物,能烘托堂内的庄严氛围,一般多为寺庙中悬挂,家庭佛堂较少见。如果佛堂悬挂幡幢,则可知该户人家供佛极其虔诚,且佛堂的布置非常讲究。

【名家杂论】

明代江南一带佛教兴盛,且呈现世俗化趋势,佛堂建在民宅中,是明代佛教走向世俗化的标志之一。杜牧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极言南朝时江南佛教之兴盛。实际上,不仅南朝,明代也是如此。当时,苏州有著名的虎丘寺、寒山寺,还有灵岩寺、开元寺、文山寺等,寺庙众多,堪称佛乡。万历年间,吴江名士周永年著有《吴都法乘》,记述了当时佛教兴盛的情况。

明清两代的大宅院中,一般都设有佛堂。世家巨族还建有家庙,即建一座自家的庙,如《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建有栊翠庵。栊翠庵虽然是一所小巧的庵堂,也设有山门、东禅堂、耳房等建筑,可谓小巧精致。庵中景致幽雅,尤其是里面种的红梅,在大雪中绽放,美不胜收。

文震亨没有提到佛堂建筑里另辟地方祭祀先祖,或许当时的苏州,尚没有把佛堂与祖宗祠堂建在一起的习惯。清代,大宅院里的佛堂,往往跟供奉祖宗的祠堂连在一起。如清朝末年,淮军领袖张树声的张氏家族,在合肥城里兴建的宅院,里面的佛堂不仅供佛,也辟有地方来供奉家族先亡者的灵位。

宅院中佛堂的功能,不仅是供奉佛像的地方,更是信佛的家庭成员念佛的地方。在佛堂内,可以做早课、晚课,早起念经、拜忏,晚间亦同。遇到斋戒日、佛诞日等,还可以延请僧尼到家中讲经,乃至做法会。文震亨讲“三楹供佛”,“三楹”一词用得极其准确,明清两代的佛教建筑中,经常出现“三楹”一词,如:正殿三楹、三楹佛阁。连圆明园四十景中的“慈云普护”,即园中的寺庙园林,前殿亦是“欢喜佛场”三楹。

文氏家族世代信佛,文征明还有恭敬抄写佛经的习惯。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征明书金刚经仇英画佛轴》,便是证明。这幅作品作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堪称书法精品。

广池巨浸〔1〕,须用文石为桥,雕镂云物〔2〕,极其精工,不可入俗。小溪曲涧,用石子砌者佳,四傍可种绣墩草。板桥须三折,一木为栏,忌平板作朱卍字栏。有以太湖石为之,亦俗。石桥忌三环,板桥忌四方磬折〔3〕,尤忌桥上置亭子。

【注释】

〔1〕巨浸:大水,大的河流、湖泊,文中指园林中的大池沼。

〔2〕云物:这是“诗家语”,即诗文中特有的词,指云气、云彩,或指景色、景物。

〔3〕磬折:指形态曲折如磬。磬是打击乐器,多用玉、石制成,形状像曲尺,中间是折的。

【译文】

宽阔的池塘,要用带纹理的石料来架桥,石桥上雕刻的云气、景物等纹饰要做工精致工整,不可流俗。小溪泉水,用石子砌成小桥为佳,桥的四周可以种绣墩草。板桥要有三折,用一根木料为栏杆,忌用平板做成朱红色的卍字栏。有人用太湖石做装饰,也很俗气。石桥忌讳三个转折,板桥忌用直角转折,尤其忌讳在桥上建亭子。

【延伸阅读】

古代石桥的桥栏杆上,大都有精美的雕饰花纹,常作云纹,所谓“雕镂云物”即是此意。古人对于云纹图像有着强烈而持久的喜好,这一审美偏好的时间跨度极大,从商周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最初的云纹,称为“云雷纹”,商代白陶器、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都以云雷纹作为主要的纹饰。卷云纹是青铜器的纹饰,起源于战国时期,在秦、汉、魏晋时盛行。汉代还流行云气纹、云气鸟兽纹,云纹饰与鸟兽纹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想象中的仙界场景。隋唐时流行“朵云纹”“如意纹”,其造型雍容华贵,圆润饱满。明清两代继承了前人对云纹的喜爱,且图案更复杂,广泛用于服饰、陶器、建筑、雕塑上。

【名家杂论】

江南园林里的桥,是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建得小巧精致,与其说是连接交通,不如说是为了造景。

苏州园林里的水池都不大,或许只有建在天平山麓的高义园,园内的大湖称得上是“广池巨浸”,湖上架的是石板桥,折如曲尺。

石板桥在园林里极常见,沧浪亭、环秀山庄、拙政园、狮子林,都以石板桥居多。许多板桥,确实如文震亨所说,建成三折,好像是折尺铺在水面上。

曲涧上建小拱桥的挺多。那水沟很窄,抬脚一迈就能迈过去,却为了好看,须得造一座小桥,弯拱的,带一点弧度,颇像精雕细刻的工艺品。网师园的引静桥,被认为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桥面两侧均有石栏,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可见桥虽小,亦要精雕细刻,不能马虎。

用太湖石做桥栏装饰的,敦睦园、耕乐堂、狮子林等,都有用到。文震亨认为这种做法很俗气,以园林中的实景来看,倒也颇有情致,有江南特色。

桥上建亭子的也有,狮子林的石板桥,折了几道,桥中间建一座飞檐翘角的凉亭,映着湖中碧水、岸边翠柳,造景极具匠心。还有在桥上加顶,把桥建成一条长长的走廊的,拙政园有一座桥就是如此,池边两岸是亭台水榭,一座桥做成长廊状,连接两岸,游人走在桥上,却不觉得是桥,只以为是一道长廊。甚至还有把桥栏杆做成高高的花架,花架顶上爬满紫藤的,如退思园的桥。春天紫藤花开,游人在桥上走,抬头一望,头顶竟是一串串的紫藤花。夏天紫藤浓荫满盖,遮天蔽日,凉爽宜人。

可见造桥无定式,只要有心,皆可成景。宋代李石的《临江仙》,词中有“粉墙东畔小桥横”之句。粉墙畔,小桥横,可谓江南宅院中的典型造景。陆游重游沈园时,写下“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之句,想来当年的娇美佳人,曾翩然过桥,在水中留下惊鸿照影。

茶寮

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1〕。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注释】

〔1〕兀坐:独自端坐。

【译文】

建造一间小室,邻近山斋,里面陈设茶具,令一童子专事烹茶,用来供应白日清谈、寒夜独坐所需的茶水。这是幽居之士的首要事务,不可或缺。

【延伸阅读】

茶寮在明代多指寺庙里的品茶小斋,如明代杨慎在《艺林伐山·茶寮》中记:“僧寺茗所曰茶寮。”“寮”的本意是长排房,僧人住的房舍,佛教中称为“寮房”,因为是长排房,里面或为大通铺,或隔为简陋的小间。茶寮也指街市中的茶馆,如孔尚任《桃花扇·访翠》:“一带板桥长。闲指点、茶寮酒舫。”茶寮与酒舫连用,形容街市之繁华。

在私家园林中,茶寮为烹茶之所,要单独分开建,因为明代建筑多为木结构,而茶寮内设有火炉,还要堆放火炭、干燥的树枝等燃料,为防火患,需要建在主体建筑之外。明代的名士,屠隆和许次纾的茶寮盖在书斋旁,而文震亨的茶寮盖在山斋旁,显得更高雅。屠、文两位都用茶童,许次纾可能家中窘迫一些,没用茶童。

【名家杂论】

文震亨出生在富贵温柔之乡,不但饱读诗书,且心细如发,深谙生活之道。比如建一所小茶房,这样的建筑设计细节,他能用心留意。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了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流传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古老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共计1600行。勐藏巴仁慈的国王松帕敏统治着亿万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王后噶西娜是国家里最美最温柔的女人,她为松帕敏生下了两个聪明可爱的王子宰阿兴和宰阿滇。但是宫廷内酝酿着巨大的阴谋,王叔召刚反叛,最终松帕敏携带全家出走,将正位让给篡权的王叔召刚,避免了百姓因宫廷政变带来的战争灾难。但途中他们又遭遇王后被船队强盗劫持,俩王子失踪,松帕敏成为勐西娜国家新王,母子团聚等种种曲折,当松帕敏得知百姓在召刚的奴役下,生活非常痛苦,他又率领象队打回去,为百姓除掉暴君。
  •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国学的发展自然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学的存在不仅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史,而且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延伸到政治、经济、历史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学堪称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国学渐渐与时代相脱节,与人们的生活更是渐行渐远。
热门推荐
  • 豪门童养媳

    豪门童养媳

    近来a市本阜最大新闻不得不说就是恒森伟业的首席执行官顾北辰的婚姻问题。啊?你问顾北辰谁啊,一脚踢飞你。如果在a市你连顾北辰都不认识的话,那就证明你不是地球人。顾北辰啊!十六岁就成为了墨顿米勒奖学金获得人,十九岁同时获得了中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和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二十岁跻身于华人著名经济学家之列,q大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终身名誉教授,二十一岁创……
  • 似水流年.如果时光还在

    似水流年.如果时光还在

    如果时光还在,你还会爱他吗,我们都以为时间会把最爱的人带到身边,但似水的流年,却把最爱的人带走了。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
  • 嗜宠无度:殿下要灭天

    嗜宠无度:殿下要灭天

    轻微黑化圣母男主×嚣张骄傲端方精分女主她是神,信仰之神,具有看透人心的能力。天界前帝君之女,从小被娇宠着长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天道的公主,所有人的掌上明珠。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一层又一层残酷的真相。被以往的好姐妹陷害,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又因性格娇纵,被扣上罪名。最终她以一己之力,打伤了天界众人,然而却也受到天道的惩罚。本应神形俱灭,却又重生在了另一个人的身上。神力未散,她将如何颠覆乾坤,重新回归?不过。这个男人是谁?“你,你干什么?”她皱着眉抬头看着这个男人,“让你想起我。”……
  • 璀璨星途:秀儿,请开始表演

    璀璨星途:秀儿,请开始表演

    【女扮男装】“来者何人?”凤帝白皙的手挑起面前男人的下巴,“你的人。”男人邪魅一笑,天地都黯然失色。重生前,凤柒是万人膜拜的凤凰女帝!重生后,凤柒是懦弱胆小,万人可欺的可怜虫。甘愿屈居人下?No!凤柒一脚把帝都龙头踹下龙椅,“去跪键盘!”
  • 妈妈,快拉我一把

    妈妈,快拉我一把

    作者用大半年时间走进十多个省市的未成年犯管教所,访谈了240余名未成年犯、监狱干警、专家学者及未成年犯家长,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创作出这部作品。作品分为十二章,从毒品、暴力、网瘾、校园欺凌、溺爱等各个方面,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社会、国家层面提出了预防建议。作品还通过监狱民警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一个个真实事例,将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与道义跃然纸上。
  • 仙武独尊

    仙武独尊

    一曲长恨歌,唱尽人间聚离合;一声痴情叹,诉尽红颜情难断;一腔英雄血,洒尽九州魂已绝;一柄青锋剑,执仗天下斩魔仙。修仙为尊,却是多情难舍,仗剑江湖,难断恩怨情仇。且看流云如何登上巅峰,仙武独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随着风走,只要你

    随着风走,只要你

    新坑已挖,请君入坑。 初次见面你给我晕倒?!同学别吓我,我只是个想做你女朋友的“软妹子”。 好学生不能早恋?这位同学你这就孤陋寡闻了,难道没听说过真香定律? 论如何扑倒木讷学霸,封雨棠表示,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得有碾压别人的颜值,第二你得有比石墙还厚的脸皮,第三你得有超乎想象的韧性。 只是没想到真香打脸,来得如此之猛烈迅速,男神你造吗?这是本女追男的校园文,很纯很美好!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