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1200000006

第6章 夜汐:动乱年代的艰难成长(3)

同时,她还竭尽所能接济贫困失学的孩子,并且义务办起了成人扫盲夜校,甚至有两次还奋不顾身地救起了失水儿童,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通报嘉奖。

因为饥饿,刘家兄妹曾经在吃饭的时候,跑到学校食堂去守着,幻想着自己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饭。这自然招致了一些老师的厌恶。

母亲知道后很生气,决定自己做饭给孩子们吃。她抱来一些稻草,织成一个笸箩兜,然后和了一点稀泥糊在上面,不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灶,再拿来一口锅开始做饭给孩子们吃。

逆境中的相濡以沫

“逆运不就是性格的磨刀石吗?”文豪巴尔扎克曾如此反问。

刘永行便是从小就在“逆运”这块“磨刀石”上开始狠狠地磨练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上高中开始一直到结婚之前,刘永行晚上都只睡在一个只铺有一张凉席的门板上,再冷也拼命熬过去。

刘家最小的儿子刘永好,在家里并没有受到太多特殊的恩宠,从小就学会了拣柴、拣煤渣、挑水等农家活。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天色未明,刘永好就得早早地爬起床,背着一只又大又深的竹篓去公路上捡柴禾。

每天早晨,刘永好至少要捡两、三筐树叶后才赶到学校读书,傍晚放学回来后又接着干。就凭着他这样早出晚归的劳作,才将全家人一年烧火做饭用的柴禾全部拾够。

夏天下暴雨的时候,大量的雨水涌入岷江,湍急的河水不时会从上游挟带着树枝或木头漂下来。稍大后的刘永好,常常纵身跳入流激浪高的岷江,在狂澜之中打捞枯树、圆木,一点点堆积成小山,扛回家去晒干后劈成柴禾。留够家用再挑到集市去卖。

刘永好的“第一桶金”就是在这时挣得的一年夏天,他居然靠从岷江里捞木头卖了3.5元。

当他把这笔“巨款”塞到母亲手里时,母亲很激动,但又十分担忧地对他说:“永好,这可是男人才做的事情啊,你毕竟是孩子。”

刘永好很自豪地回答:“妈妈,我长大了,应该帮家里做点儿事了。”

在父亲被赶上山放牛的那段日子里,刘永好几乎每天都去看他。十几岁的刘永好打着赤脚,提着一个铝饭盒,走上30里地,去给自己的父亲送饭。

每到中午的时候,父亲就会不停地向山下张望,只要一看到儿子身影的出现,他就特别兴奋。父亲把饭盒打开,自己小心翼翼地吃一小半,然后留下一大半给正在长身体的儿子吃。

对青少年时的受苦经历,刘永好后来深情地回忆说:

“如果我的成功能够给他人以启示的话,那么,我认为最大的两个字就是‘吃苦’。我在20岁以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正是那些苦难,给了我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雄视任何艰难困苦的毅力和勇气。”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困境之中,一家人也能相拥取暖、其乐融融。

刘家当时在四川省新津县武阳路上,庭院的四面是用柳枝编织成的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和喇叭花,密布的藤萝有如一堵疏密有致的墙。

墙外是杨、柳、榆、槐、桑、枣、杜梨树,有几株梅花、英雄花;而墙里的庭院里则种了一棵又一棵的杏树、桃树、金桂树、山植树和花红果子树。

每当初春来临时,整个庭院繁花盛开、花香袭人。在风歇雨停的日子里,兄妹们就喜欢围坐在父母身边,在满院的芬芳中,一起畅谈家事国是。

确实,长达10年的文革,几乎让中国的每一户人家都处于动荡不安中,大家密切地关注着国家重大政策,希望出现一丝新的变化。

“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1973年2月,在江西鹰潭下放劳动的邓小平匆匆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一回到北京,他便被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4个月后,陈云也从江西调回了北京。他们将协助重病在身的周恩来总理,一起拯救这个国家即将濒临崩溃的经济。

两个人复出后,做的最主要的一项经济工作,就是重启“吃穿用计划”。在当时,如何让普通的老百姓吃饱饭、穿暖衣,已经成为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两人另外一项与之相关的重要工作,就是主持了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设备引进。在后来的4年中,共引进了26个成套设备项目,大部分项目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而这次引进工程,被视为1978年对外开放的一次“演习”,也是新中国首次呼应已经来临的全球化浪潮。

但这种呼应显然是无意识的,并充满了政治色彩。围绕着引进设备的问题,当时的“四人帮”极力阻挠,相继搞出了莫须有的“蜗牛事件”、“更新轮事件”、“风庆轮事件”等。

1975年12月,“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等人再次被打倒。国家在乍现一丝曙光后,又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日本的评论家山川晓夫从一些经济数据对比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从1966年开始到1978年,人民生活水平一点也没有改善。”此时的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1/20,是美国的1/30。197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只相当于日本整整100年以前的水准。他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于1973年不幸早逝的“功夫之王”李小龙,曾经写过一篇《我是谁》的文章: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俯视苍生的豪杰,还是封闭自惑的庸碌之辈?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十足的绅士,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动辄心惊的弱者?在强装的笑颜后面,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当时,无论是这个国家,还是刘家兄弟这样的年轻人,都好似于“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他们在苦苦寻觅和探索一条活路。

命运发生转折性改变

生活的磨练

“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西方哲人夏普曾如此劝勉世人。这一点也在刘家四兄弟身上得到了强有力的应证。

1964年,没有如愿以偿考上北大的刘永言,最终被分配到成都电机厂工作。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好学上进。进厂后不久,他不但学会了磨工、电加工等,还通过自己的试验摸索,对机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人在机床上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为技术骨干后的刘永言,信心百倍、聚精会神地开始准备攻克厂里的一些技术难题。当时,厂里一直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是高频炉加热无法适度控温的问题。这个难题,让厂里生产出了不少次品、废品,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极爱思索的刘永言,在工余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高频炉用的控温材料铁磁,利用它的某种温度恒定的原理来控温。这项发明在全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被迅速地推广到全厂生产第一线。

1972年,已经停止招生多年的大学,以政治推荐和书面考试结合的方式开始恢复招生,但只“选拔具有二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入学”。

正是因为刘永言那种勤奋上进、勇于钻研的精神,1973年他终于被选送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深造,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涯。

在读书期间,刘永言有一次被学校派到湖南计算机厂实习。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庞大,单是晶体管就是数万个,动辄需要用上百平米的屋子来盛放。每次在开机使用前,都要进行晶体管测试,每次晶体管测试均用手工一个个把着测,费时耗力并且无法做到精确无误。

为此,刘永言研究出了一种测试仪,测试晶体管时只需将晶体管导入该仪器内,合格或不合格立时得知。这项测试技术在当时迅速被各地拥有计算机的厂家运用起来。

大学生活结束了,刘永言又回到成都电机厂。从起点再到起点,已经“物是人非”此时的他却已不再是一个磨床学徒工,而是一位佳绩不断、深受业内人士尊敬的工程技术人员了。

大哥刘永言是光荣的工人阶级的一员,三弟陈育新在乡下务农,四弟刘永好也作为知青下乡了,而老二刘永行因为腿伤的原因,只能留在了新津县城。幸好从小爱好无线电,所以在镇办的一家无线电维修厂谋得一份工作。在很长的时间内,他微薄的工资连自己的肚子都不能填饱。但凭着聪明和好学,刘永行很快成为新津县首屈一指的修理师傅。

同类推荐
  • 小本生意创业的初学指南

    小本生意创业的初学指南

    创业将是你一生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决定。不管是在专业还是个人领域,自己当老板都将是一种极为充实的体验。然而,要想成功创业,要做的工作可不少。无论你选择哪种创业方式,专业运营始终是成功的关键。你准备好了吗?本书着眼于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你用小小的投资进行创业,自由安排工作时间,轻松在家当老板。
  •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对李嘉诚的创业过程及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告诉我们应该从李嘉诚身上学些什么:从李嘉诚作为一个推销员,我们学习如何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从李嘉诚作为一个小老板,发奋图强成为“塑胶花大王”,我们学习他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从李嘉诚把握投资良机、兵不血刃、以小搏大屡战屡胜,我们学习他如何运用非凡的商业智慧;从李嘉诚善用人才“海纳百川”,我们学习他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从李嘉诚以“做事先做人”之信条搏击商场数十年,创造了一个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奇迹,我们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商人……
  • 志新论语

    志新论语

    本书整理、精选了作者3000多条微博中的精华,将作者多年来工作实践和长期从事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微博语录的形式来展现,归纳为学问、人生、经济、产业、企业、企业家、创新、商业模式、信息化、综合十个大类,是为经济运行的智慧总结、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汇总。
  • 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的特点。第一,以职业院校学生的合作能力现状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介绍他们最欠缺、最需要的技能。第二,体现“职业”特色,在案例的选择和能力训练的设计上融入职场元素,如职场案例、职业情境体验,让学生提前对职场有所了解,感受职场氛围。第三,以能力训练为主,理论指导为辅,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技能,真正做到“有趣、有用、有效”。第四,采用学习目标、学习引导、能力训练、知识链接、推荐阅读、课外练习的编写体例,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
  • 最新经纪人中介操作与培训全书

    最新经纪人中介操作与培训全书

    《最新经纪人中介操作与培训全书》介绍经纪人基本知识,涉及经纪公司概况、房屋租赁中介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信息咨询经纪公司、职业介绍中心等内容。全书注重内容的全面,共选择了31个类别的经纪公司,总结了它们在经营管理上的一些技巧性东西,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热门推荐
  • 微反应心理学

    微反应心理学

    本书尝试以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平常可能遇到的各色心理现象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提供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同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懂一点微反应心理学,相信将会对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深远的影响。
  • 禁欲系王爷

    禁欲系王爷

    江若月从未想过穿越这种狗血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人家穿越都是公主,皇后的,到自己这怎么成了乞丐!老天爷不公平啊!“二狗子,那个坐在轿中的男人是谁啊?长得可真好看!”江若月色眯眯的看着渐行渐远的华丽轿撵,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这人你都不认识?!你真是白活了!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硕亲王东方瑾!”二狗子一脸鄙视的看着她。东方瑾?很好!这个人她内定了!
  • 根儿

    根儿

    孤灯摇曳。床上,奄奄一息的白老爷咳喘着断续叨念:“要留根,要留条根啊……”屋里的太太丫头们都木然无语。这时白少爷跑进来叫道:“爹,生了生了,是个儿子,咱白家有后了!”白老爷浑浊的眼中放出光彩,他挣扎着伸出一只干枯的手,含混道:“让我看看、摸……摸摸……”白少爷向堂屋里唤了一声,仆童蓝福把婴儿抱进来放在床上,白少爷挡住灯光和白老爷的视线,蓝福小心地解开婴儿。
  • 男人补肾 女人养肝

    男人补肾 女人养肝

    本书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为依据结合男女生理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男女有别”的养生方式,即男人补肾、女人养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养生方案。从饮食、经络按摩、导引气功瑜伽等方面讲解补肾养肝的实用方法,并对男人与肾、女人与肝相关的常见病症进行了阐释,提供相应的调养方法。本书内容贴近生活,文字叙述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日常保健阅读参考。
  • 位面旅行手环

    位面旅行手环

    一个不喜出门,不爱交际,每天就对着手机加电脑发呆的大龄青年,在某宝上买了一个假冒伪劣的运动手环,结果得到了可以进入各种世界的能力,从此爱上了旅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杀手狠狂野:绝色帝宠

    杀手狠狂野:绝色帝宠

    她,本是现代最令人畏惧的顶尖杀手‘撒旦’,身手不凡,御雷有术,却被忌惮她能力的众同行联手算计,射成了马蜂窝。再启凤眸,她成为了被同行耻笑的废柴杀手花魅笙!昔日的废柴,如今的顶尖,她隐藏锋芒,低调走位……当众人回过神来,废柴已是杀手榜排行第二的‘女修罗’,江湖传闻:修罗笑,阎王到。他,是某王朝杀手榜排行第一的暗帝,黑白两道谈之色变,被同行奉若神明,连皇族都要忌惮三分。偶然回头,意外发现业内传闻的废物,眸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冲他微微摆手,竟是带着几分挑衅。
  • 魔王,请给我一滴血

    魔王,请给我一滴血

    想她堂堂前任女皇的唯一女儿,怎么混得忒惨呀!先是因为长得不够美与王位无缘,再是居然被现任女皇挂在箭头上一箭射到其他三界混战之地!美名其曰拯救苍生,可为毛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还轮到她来。重点是得取魔王的血!他是王者,她是三流货!这真是一部漫长的取血奋斗史!
  • 爱马传奇:拯救稀有马群

    爱马传奇:拯救稀有马群

    行走在灭绝边缘的动人故事!数千年来,马一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中国,马象征着勇气和成功。从出现在亚洲草原的第一匹野马到纯血赛马,从体型娇小的阿根廷法拉贝拉马到雄壮的英格兰夏尔马,马类品种各异姿态纷呈。然而当世界逐渐步入机械化与自动化,马类开始衰亡。所幸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执着献身于保护稀有马类种群。从蒙古到爱尔兰,从印度到美国西部,本书正是讲述了这群爱马人的动人故事。
  •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世界历史上曾有一些大的灾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1912年英国“泰坦尼克号”沉没惨案,1887年中国黄河洪水泛滥,1943年中国河南发生大饥荒等等。本书再现了这些历史场景,让读者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