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6500000011

第11章 网络时代(4)

虽然《大众电子》把“牛郎星”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当时所有的计算机企业都对此不屑一顾:这种简易的机器,充其量只能供学生们当玩具玩!如果你的公司想用“牛郎星”处理业务,便会发现它确实没有多大用途。然而奇怪的是,仅在1975年,罗伯茨的公司就卖出了它所能生产的全部“牛郎星”,共计2000台,比罗伯茨最乐观估计的800台翻了一番还超过。

罗伯茨因发明了微型电脑“牛郎星”而大获成功,他的公司在“一夜之间”起死回生。《大众电子》曾在宣传中不无夸张地说,“牛郎星”将面向普通用户,采用最简便的BASIC语言编程。然而,“牛郎星”的存储器只有4kB,专家们都认为难以支持BASIC,况且罗伯茨手中根本没有这种软件。

一天,罗伯茨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者声称自己是西雅图市的交通数据公司,可以为“牛郎星”电脑开发出BASIC语言,并询问他是否有兴趣。罗伯茨岂止是有兴趣,如果有谁真能做成这件事,那“牛郎星”就不再是件玩具,它将成为一台名副其实的微型计算机。一个星期后,罗伯茨又接到一封正式的信函,信中说他们已经做成了软件。罗伯茨当即按信里提供的联系方式打去电话,可对方答复说那儿是西雅图市的湖边中学。罗伯茨摇摇头,心想这一定是哪个调皮学生的恶作剧,正准备作罢时,子虚乌有的交通数据公司又打来电话。这一回,罗伯茨不客气了,他恼怒地大声嚷道:“如果你们真有BASIC软件,那就劳驾送到MITS,我保证在阿尔伯克基机场恭候!”他本想激出对方的真相,哪知电话里传来肯定的答复:“完全可以,三周后请您到机场接站。”三周以后,罗伯茨在机场接到的竟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大孩子,来者说他叫保罗·艾伦,全权代表他的伙伴比尔·盖茨。此时此刻,比尔·盖茨正在远隔千里的波士顿哈佛大学校园,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消息。

这个比尔·盖茨,戴着一副大镜片的眼镜,长着一张娃娃脸,还只是个不到19岁的大学生。他生于西雅图一位律师和一位教师组成的家庭,家教良好,但绝无与电脑有关的遗传因子。1969年,他就读的湖边中学引入了一套PDP-10小型电脑终端,用电线连接着电传打字机,并按使用时间付费。比尔在这台电传打字机上做起他的“软件梦”,同时也结识了比他高两年级的保罗·艾伦。两人终日迷恋电脑,致使学校付不起昂贵的使用费用,不得已便对他们的上机次数进行了严格限制。没有了电脑可玩,比尔和保罗实在技痒难忍。两人翻箱倒柜凑齐360美元,捧回一块英特尔生产的微处理器8008芯片,设想做一台记录分析交通情况的小装置。就这样,西雅图出现了一家由两个中学生组成的“交通数据公司”。

1974年12月,保罗在路边报亭上偶尔发现了元月号《大众电子》配发的“牛郎星”照片,便兴冲冲找到已经考入哈佛大学的比尔·盖茨。刚一见面,他就对比尔嚷道:“机会来了,我们可以为它编写BASIC语言。”比尔赞同地对保罗说:“我们可以用学校的PDP-10机开发一种模拟‘牛郎星’的程序,然后向BASIC冲击!”接下来,两人设计出了软件框架并初步分了工。保罗负责编写模拟程序,比尔则主攻BASIC解释程序。当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通过电话向罗伯茨拍胸保证三周交货的时候,所谓的BASIC软件还只是凭空想象而已。好在无论是模拟还是解释程序,两人都不陌生。保罗的工作必须先行,他不到两周就完成了模拟程序。比尔面对的难题则更多,他整整写了8000行的机器语言程序,又千方百计地精炼压缩,设法使它能装进“牛郎星”那狭小的“身躯”。越是临近完工,他们就越是紧张,毕竟没有一台真正的“牛郎星”,程序能不能在机器上运行,谁也说不准。直到把保罗送上飞机离开后,比尔的心里仍不踏实。

显然,跟随罗伯茨来到MITS开发实验室的保罗更加紧张。当他终于第一次把带来的程序纸带送进“牛郎星”的读带装置时,心已经提到了喉咙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读带机还在“咔咔”地“吃”进纸带,这几分钟就像是过了好几年。突然,电传打字机轻轻地动作了一下,打印纸上印出了“READY”,标志着电脑做好了准备。他马上写了一段模拟阿波罗飞船登月的程序,交给罗伯茨打孔输入,程序果然十分准确地运行出结果。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脑第一次真正的应用。

不久,罗伯茨开着他那辆蓝色货车巡回美国各大城市,为“牛郎星”电脑摇旗呐喊。在他的手里,如今更有了一件最能吸引观众的法宝——买一部“牛郎星”电脑,可配一套BASIC软件,引来各界人士纷纷解囊。到1980年为止,这种软件竟卖出了100万套!在BASIC软件成功的鼓舞下,比尔·盖茨毅然从哈佛大学退学,于1975年7月在阿尔伯克基竖起了“微软”公司的大旗,公司简称MS,连同保罗和他自己,一共6员大将,专门从事微型电脑软件的开发。比尔·盖茨为公司制定了伟大的奋斗目标:“要让每一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部微型电脑运行着微软的软件!”

“牛郎星”的巨大成功让许多人产生了一个疑问,拥有微处理器发明权的英特尔公司为什么自己不组装微型电脑呢?非得等罗伯茨来抢先一步吗?事实上,早在1972年,英特尔公司组建的“开发系统小组”就曾以8080作为微处理器,设计出最早的一代微型电脑,比“牛郎星”的诞生提前了2年,他们把这种电脑命名为“蓝箱子”。奇怪的是,英特尔全然没有认识到自己创造了又一个“世界纪录”。“蓝箱子”电脑仅仅是作为英特尔配套于微处理器销售的一种工具。由于“开发系统小组”的工程师们大多设计过小型电脑,所以“蓝箱子”电脑使用了小型机上的许多技术,有自己特殊的总线,也有专用的操作系统软件。英特尔把这种机器定位于“帮助用户开发微处理器”的辅助工具,价位也定得较高。而且当时的电脑业界谁也没有“微型电脑”的概念,因而都把“蓝箱子”看作某种新的小型电脑,英特尔也为自己能跻身于“第七大小型机公司”而沾沾自喜,错失了独占微型电脑产业鳌头的良机。而罗伯茨这种把“牛郎星”定位在青年“电脑迷”身上的做法,无意之中更是引发了一场真正的计算机革命。

(3)苹果电脑创奇迹

自微型电脑问世后,美国出现了一种电脑业余爱好者购买散件,在家庭汽车库里组装微型电脑的热潮。这些狂热的青年人还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自发组织了一个“自家酿造计算机俱乐部”,相互交流在车库里组装电脑的经验。在第一次聚会后的几个月内,就有75%的会员设计出自己的微型电脑。不久后,这些电脑迷们又纷纷以汽车库为基地开始创业,把“自家酿造”的电脑推向市场。这种状况,正如1976年哈佛商学院高才生纳尔逊所概括的那样:他们发动了一场解放计算机的革命运动。

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伙伴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正是在“计算机解放运动”的推动下,组装成功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用双手托起了微型电脑产业的新一轮朝阳,诞生了后来闻名全球的苹果电脑公司。

乔布斯出生在肖克利回圣塔克拉拉打天下的那年,是硅谷第一代土生土长的青年人,由于他是个自小被人收养的孤儿,因此养成了狂放不羁的性格。在里德学院只读了一年书,他就离开学校独自“闯荡天涯”。据说他曾整日浪迹于俄勒冈一带的苹果园,靠打工糊口,后来在雅达利公司谋到了一份工作,随后却又迷上了东方的“法术”,于是千里迢迢、漂洋过海地追随印度大法师“修行练功”。最后,乔布斯终于返回雅达利继续工作,并与童年时代的好友沃兹尼亚克取得了联系,在后者的带动下,他又对微型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5年,乔布斯20岁,沃兹尼亚克25岁,沃兹尼亚克是位电脑奇才,而乔布斯则具有非凡的洞察力,两人都是双手握空拳的穷小子,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他们经常逗留在乔布斯的车库里钻研电脑,也常常一起参加“自家酿造计算机俱乐部”的活动。看到其他人炫耀自己的“牛郎星”电脑,沃兹尼亚克心中羡慕不已,乔布斯就鼓励他自己动手做一台更好的机器。经过一番努力,当他们带着沃兹尼亚克的自制电脑再次出现在俱乐部的聚会上时,到会者都坐不住了。这些“电脑玩家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沃兹尼亚克围得水泄不通,争相观看。沃兹尼亚克自制的电脑虽说仅是一块较大的电路板,但它却有8kB的存储器,还能发声和显示高分辨率图形。这些“电脑玩家们”岂止是大吃一惊,他们纷纷向沃兹尼亚克提出要购买这种机器。

此时,火热的场景启发了一直在维持秩序的乔布斯,他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俱乐部有500人,大约会有100人买沃兹尼亚克的机器,假如卖出一台机器,我们能有50美元利润,那么卖出100台……”第二天,他立刻说服沃兹尼亚克卖掉他珍爱的惠普牌计算器,又把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送进了拍卖行,想尽办法好不容易凑到了1300美元的垫底资金。他们把腾出的车库改造成了“工厂”,两人没日没夜地干起活儿来。没有人剪彩,也没有举行任何奠基仪式,20世纪微型电脑的制造工业就这样悄悄地在汽车库里迈出了第一步!

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尼亚克和另外几个同伴共同签订了一份合同,为沃兹尼亚克的电脑成立了一家新的“车库”公司,乔布斯把这个公司命名为“苹果”。就这样,苹果电脑公司也竖起了大旗。

1977年初,沃兹尼亚克又精心设计了另一款新的微型电脑。这款电脑前部装配了键盘,安装在淡灰色的塑料机箱里,角上镶嵌着一个由6种颜色组成的“苹果”图案,重量总共只有5kg,装配着高效能的开关电源,主电路板只用了62块集成电路芯片。为了提高机器的性能,沃兹尼亚克还几乎用了一年时间设计出灵巧的磁盘机,尽量缩小其体积,仅用8块芯片就达到老式磁盘机50块集成电路芯片的效果。这种电脑已达到当时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最高水准,乔布斯命名它为“苹果Ⅱ型”(AppleⅡ),并“追认”他们在“自家酿造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机器为“苹果Ⅰ型”。

1977年4月,乔布斯动员公司所有的员工日夜奋战,抢在旧金山西海岸计算机交易会开幕前,制造出5台苹果Ⅱ型电脑样品。苹果Ⅱ型电脑第一次公开露面就造成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到苹果公司的展台,几乎要把桌子挤翻,订货单被一抢而空。苹果公司第一年的赢利即达到250万美元,从此,苹果Ⅱ型电脑走向了学校、机关、企业、商店,走进了办公室和家庭,它已不再是简单的计算工具,它为本世纪后期领导时代潮流的个人电脑铺平了道路。

随着苹果电脑带来的巨大收益,苹果电脑公司在短短5年时间内创造了奇迹,营业额跃升至10亿美元,跨进美国最大500家公司的行列。乔布斯头顶着一只苹果的照片,被《时代》杂志刊登在封面,而乔布斯本人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

(4)IBM下“国际象棋”

如果要把电脑发明以来的50年历史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那么,1981年无疑是个分界线,就在那一年,IBM公司推出了其个人电脑PC机,使人类社会大步跨进了个人电脑新时代。

在以苹果电脑公司为代表的“车库”公司把微型电脑演成了大气候时,IBM这样的大公司却在计算机革命的浪潮中慢了半拍,年老的决策者们对改革的潮流反应迟钝,庞大的机构无法使它迅速做出改变,处境十分尴尬。面对这样的情况,IBM博克雷顿实验室主任比尔·洛威采用激将法,向公司的决策者们提出购买微型电脑的建议,令董事长弗兰克·卡利大发雷霆:“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过的最荒唐的建议。”卡利大声嚷道,“我命令你立即着手开发IBM的微型电脑,让我们自己的‘苹果’尽快占领市场!”洛威受到斥责反而露出笑脸,他要求组织一个独立精干的研发小组,可以不受公司传统体制的约束。卡利欣然同意,他把这个研发项目秘密地命名为“国际象棋”,并强调说:“今后,若有人问到如何让大象跳踢踏舞,我们的回答就是这个‘国际象棋’。”

同类推荐
  • 天下一家:网络联通世界(科学新导向丛书)

    天下一家:网络联通世界(科学新导向丛书)

    《天下一家:网络联通世界》一书从网络的基本知识出发,详细地介绍了网络科技的发展与用途,还包括校园网络对普及教育的重大作用。本书内容翔实、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网上冲浪参考书。
  • 计算机:一部历史

    计算机:一部历史

    《计算机:一部历史》,给大众读者写的计算机科普读物,零门槛入门计算机科学。讲述计算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普及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你不得不了解的知识。在过去数十年里,除非你一直与世隔绝,否则就不可能不受到信息革命的影响。我们身处技术演进史上的计算机时代,无论你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拥护者、反对者还是旁观者,无论你是否具备计算机专业背景,只要你使用计算机,这本书就是你的案头必备。
  • 体感交互技术

    体感交互技术

    本书提出了体感计算的研究,探讨了基于体验性认知的个性化电子学习方式,并且分析了面向儿童的艺术创造体验,在体感虚拟化身的帮助下,用户可以通过身体运动,促进情感心智的全面发展,
  • 终极智能: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终极智能: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在这本书中,作者讨论了狭义人工智能如何获得感知能力,进而发展为广义人工智能,预见了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知名人物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说不是一种威胁,而是我们追求知识过程中的又一个阶梯。他引导读者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有价值?我们能创造出什么?如何在到处都是感知机器的世界里生存?人类将创造出智能的造物,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战栗,但如果作为人类,我们的隐藏角色就是那个造物主呢?自出现的那一天起,宇宙就一直在等待被更多的智能生命感知到。今天,我们即将进入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一等待终于要结束了。
  • 无人机:知道这些就够了

    无人机:知道这些就够了

    不久的将来无人机将像智能手机一样司空见惯,而你对无人机的了解有多少?你知道无人机有哪些用途吗?无人机对你和你的家庭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知道这些就够了。
热门推荐
  • 美国的故事1:殖民之地

    美国的故事1:殖民之地

    毕蓝老师留美二十余年,从看到美国到看透美国,以细腻、真诚、幽默的文笔,自2010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写美国,从“五月花号”开始写起,时至今日,依然持续更新中。网友评价她的美国史“简明而不简单,严谨而不严肃”。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来听毕蓝老师给你讲讲美国的故事……从1587年到1765年,北美最初的13个殖民地是如何形成的?从“五月花号”登陆北美到独立战争打响前夜,美国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 一品闺谋:嫡女复仇手册

    一品闺谋:嫡女复仇手册

    她原是名动京城的世家贵女,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一朝魂归,竟成了三朝元老家的长房嫡女。薛家老太爷忠肝义胆,救下颜家稚女,却损了自己的亲孙女儿。自此,薛兰兮每天都活得很愁苦,因为仇人实在太多。上至庙堂,下至三房。听说卫陵侯位高权重,杀人如麻,多年前抄了未婚妻的家,连眼都不眨一下。薛兰兮卯着劲地想做侯夫人,为的就是能杀掉枕边人。谁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她这个深闺女子算计着朝堂时,有一个人,用尽了一切,在算计着她。
  • 闲庐序跋集

    闲庐序跋集

    本书是熊召政近两三年来的序和跋作品集,收集了作者的说文、谈艺、述忆之类的随笔、杂文共88篇。情真意切,性情真挚,文采动人,值得爱好文学艺术的青年好好品读,把握文艺的方向与正气,学习老一辈文人的为文与为人精神。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当代文艺复兴梦再添砖瓦。
  • 明仁宗宝训

    明仁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

    市文化局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要说是什么样子也不是什么样子,不过就是爱吵架,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叫做穷吵。但也不是人人爱穷吵,常常是文化市场管理站站长钟光景和群文股股长刘立新穷吵引起其他人都穷吵。清河市是县级市,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不发达,财政情况比别的地方更吃紧,工资常常是上月搭下月,就别说其它的福利待遇了。那些有条件的单位都发挥自身的优势,叫做堤内不足堤外补。市文化局是搞精神文明建设的,对下面没有什么硬指标,人家就可以不上你的门,文化局也就成了个清水衙门。
  • 龙珠之最终守护

    龙珠之最终守护

    这里是龙珠的世界,却有着别样的精彩。 因心脏病而去世的孙悟空看到自己不同的终点之后,重新回到了贝吉塔行星,那一天是他被送往地球的日子,亦是弗利萨覆灭贝吉塔行星的日子。 一切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企鹅群:332697271。
  • 缘中之缘

    缘中之缘

    尘缘客栈开业四周年,新老客户享受一切消费只需八折……这里有性格彪悍的老板娘,身份神秘的店小二,连客栈本身就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因为缘分而住进店里的客人,看似简单,每个人却带着各自的目的而来。涌现出来的江湖恩怨、朝廷斗争、四国大战……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 时尚“折”学

    时尚“折”学

    本书汇集了作者的80篇时尚短文,每篇写一种时尚现象或知识,每篇篇幅为1000字左右。每篇文章对应一张精美的时尚照片或插画。本书从时尚新闻、时尚知识等方面进行叙述与思考,深度思考时尚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文章风格幽默,运用了一些古代文风,调侃当今一些荒诞的时尚现象。比如标榜高贵奢华的时尚顶级品牌的打折现象、时尚人士虚伪的环保意识、以大牌为装扮狐假虎威的现象等。这类图书一方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些时尚运作的内幕,提高读者的时尚品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读者的谈资,容趣味性和知识型于一炉。读者以白领与大学生为主,以及一些想对时尚有兴趣的读者。
  • 空间药女

    空间药女

    玩着农场也能穿到另一个时空?还得了一件了不得的随身空间玉玦?这不是自己一直坚持玩着的QQ农场吗?金灿灿的黄金土地,逍遥自在的各色观赏鱼,还有珍禽异兽的牧场……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苗吟舒来不及感叹,就朝着忙碌的生活走起。空间内外马不停蹄,种草药,养鸡鸭,溜萌宠,带着奶娘、小包子奔小康。啥米?同病相怜的小正太为报答她要以身相许?好吧,看在长得绝色容颜还是标准的潜力股的份上,咱就笑纳了!夜黑风高时,骑着飞马约会咱内定小相公。纳尼?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家人终于想起了自己?眼皮直跳,绝对是祸不是福,还是赶紧放养着睚眦好防身。买噶!皇家人也跟着来凑热闹,这都是要闹哪样?幸福的生活眼看着就要脱离既定的轨迹,某女不淡定了:相公,咱们还是出游吧!**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只为博看倌莞尔一笑,消磨众亲闲暇时光!
  • 山奴

    山奴

    生老病死,人生四大轮回,。其中占这四大轮回中的四分之三是苦的,而人又是哭着来到人世间,世人真如宗教所说的那样生来就是赎罪的?山奴,背负轮回大山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