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6600000027

第27章 学子情怀(2)

农夫一家走后,这位先生到田地里查看,确认了野猪出没的路径,掌握了野猪特别喜欢吃玉米的习性,于是就在田地边野猪出没的道路上撒上了玉米。第二天起来看的时候,农夫的玉米地被祸害的程度明显减轻,而且田边的玉米被啃食殆尽。第二天下午,这位先生又在与农夫的玉米地有一定距离的野猪出没的道路上撒上了玉米,而且增加了一定的数量。第三天起来看时,玉米田被糟蹋的程度再度减轻。循着这样的规律,这位先生几天之后便把野猪引到了新修的猪圈里。十天后,那家农夫回来了,看见在他屋舍的旁边又多了一个猪圈。他走到猪圈旁边,圈里一群野猪昂首看着他,正等着他喂玉米呢。

这令我联想到前几年中国走私巨头赖昌星,他在征服了厦门海关的首脑甚至更大的官员之后,深有感触地说,“不怕你不下水,就怕你没爱好”。

这令我又联想到我们老师对“差生”的抱怨了。

“差生”往往特指学校里学习纪律的“双差生”。在一般老师的眼中,他们在班里是班里的祸害,在学校是学校的祸害,在家中也一定是家中的祸害。但是,即使这样的学生,经那些优秀教师精心点化之后,不少人浪子回头,后来往往也成就了大事业。日前《中国教育报》上一篇报道,题目就是“改变了我命运的班主任”,中间说一个十分调皮捣蛋的孩子经班主任点化,居然如今成了博导。他回忆当时的情形,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一向冥顽不灵的野猪被驯服,就是因为那位先生掌握了野猪的喜好与习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几日之间便能把它们引诱进了猪圈。那么,转化“差生”就如此之难吗?其实任何事情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看你是否能找到解决难题的关键。给玉米吃是征服野猪的“关键”,投其“爱好”是征服贪官的“关键”,循序渐进地诱导孩子们的上进心、千方百计地让他们体验成就感,怕就是征服“差生”的“关键”了。

此时我还想到京剧《除三害》里的周处,由为害乡里到成为人所共颂的英雄,对他来说,其实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周处一旦明白了好坏,便幡然醒悟。周处的趋好而避坏,其实也是他的“关键”。

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实际上就是发现他们的爱好。世界上不存在一点爱好都没有的人,四大皆空的境界绝非一般人能够达到,更不要说成长阶段的孩子了。

从这个意义上生发开来,成长中的孩子存在于心的那点喜好,不也正是给我们老师们留下的“用武之地”吗?

自信自律自强

在我们学校里,我给大家提出的德育工作目标是:在自信中自律,在自律中自强。

在《中小学生守则》及其行为规范中,常常把“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并列起来。其实,它们是有层次之分的。非“自尊”无以“自爱”,非“自信”无以“自强”。且“自尊”与“自爱”之间,“自信”与“自强”之间,如果缺了“自律”,便都无从谈起——如果没有“自律”的实际行动,什么样的目标怕都将要“岌岌乎殆哉”?。

何以要把“自律”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呢?因为“自尊”与“自信”都是观念方面的问题,“自爱”与“自强”又都是结果的范畴。由观念到结果,中间少了行动,还能要求有结果吗?中小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习惯养成要比观念的问题重要得多,在这个时间段省去过程这个中间环节,岂非天大的疏漏?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孟子也说:“君子无恒产而有恒心,小人无恒产则无恒心。”倘无恒心,则放僻邪侈,无所不为。两位圣人都主张,君子慎独。“君子”是什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物,而且往往是以“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为检验标准的,这些人都不可能是中小学生——不是还没长成吗?中小学生既然不是“君子”,是不是可以假定为“小人”了呢?我看可以。“小人”之“小”,一是年龄,二是习惯,三是思想。小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是没有多少自制力的。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以下的孩子,许多道理他们都懂,但就是错误该犯照犯。为什么?因为年龄小嘛!管不住自己嘛!如果你给他们一讲道理他们便都能够身体而力行之,并由此而成了“君子”,那么还要“监护人”干什么?正因为他们年龄小管不住自己,所以要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单说单讲是不行的,要训练。通过持久地训练以形成应有的行为模式,这样就成了习惯。不是有人说“思想支配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吗?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家教很好的极少数孩子之外,大部分是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未成年人,对他们是绝对不能用成年人特别是优秀成年人的标准进行要求的。至于思想,就更不用做太多的阐释了,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种种形式的教育行为,逐步让学生树立一定的观念,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丰富一定的知识,锻炼一定的技能。在没有形成或没有丰富或没有完善的思想可以支配他们行为的时候,我们能用“君子”的尺子量他们吗?

既然不是“君子”,他们就不会“固穷”;既然没成为“君子”,他们也就不会“慎独”;既然又非“君子”又无“恒产”,你就不能要求他们一定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说不应该说的话语。要把他们成长中的一切状态包括错误状态逆反状态混沌状态都当成“现在进行时”,用周弘先生的话说,就是教育者要时刻保持一种“花苞”的心态,把失败当成成功之母,把错误当成正确之母,把逆反当成顺应之母,把混沌当成明晰之母。用期待的眼光看待他们,用温和的语言鼓励他们,用宽厚的耐心包容他们,用博大的爱心呵护他们,同时不要忘了,还要用科学、有序、严格而又不失活泼、他们乐意接受或者即使本能不愿接受但又不好意思不接受的行为习惯规矩来规范他们。

行为习惯的养成靠外力更要靠自省自律,因为家长与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时间,毕竟没有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他们如果能够自律,好习惯就会逐步养成;他们如果没有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老师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就只能是“耳旁风”。

“自律”如此关键,“自律”又从何而来呢?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回过头来,坦率地承认“自律”来源于“自信”。

“自律”从“自信”中来,那么“自信”又从哪里来呢?

“自信”从对自身优势的肯定中来,“自信”从美好的成长目标中来,“自信”从周边人们肯定与期待的目光中来。

失去“自信”的孩子,有如暗夜中既无目标又无伙伴踽踽独步的远行客,有如沧海中无锚无帆四处漂泊的不系舟,有如长空中失去线绳的牵引被风翻卷着的纸风筝,有如无意之中堕下悬崖虽然抓住了一根树枝但却最终用尽了力气不得不松手的探险者。这时候即使是一点点的灯光,都会让他们燃起新的希望;天边的一线礁屿,都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哪怕你用手指头给他一丝的支撑,都会让他们备感欣慰;即使是再多再紧的约束,也会让他们感到维系的力量。我们难道连这一点都没有参透没有悟出没有觉察吗?

在孩子们的天空,他们不会只满足于赤日中天艳阳高照,他们更喜欢的是繁星点点,浩瀚无垠。他们营造的繁星点点的天空,即便每天都有流星殒落,但天空依然灿烂;看到灿烂的天空,孩子们就有会心的微笑;有了会心的微笑,他们就会暗自下定决心;有了下定的决心,就有了克服艰难拒绝诱惑的意志与行动。然后,我们还会时常出现抱怨他们无知无能无为的无望叹息吗?

学生与学熟

时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笨,啥都不会。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郑重地提醒老师:如果他啥都会了,还来学校干什么!

我经常和我们学校的老师开玩笑,说,学生云者,就是学“生”东西来的。熟的东西,会的东西,还需要再学吗?正因为“生”,正因为不会,所以才学嘛!学生也因此才叫“学生”嘛!

话虽这么说,理儿虽这么讲,但是真正参透个中的玄机,特别是从感情上接受这个道理,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学生从学龄前的幼儿园到学校,理所当然要一切从零开始。因此,在小学之初,学生们本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尽管一些地方的幼儿园常常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弄了许多的小学教学内容放到幼儿教育的课堂上,而且许多幼儿园也把自己的在园幼儿能识得多少字、算得几位数的加减法当作他们幼儿教育精彩的一面“秀”给社会看,但懂行的人对此,一般是不予首肯的。所以小学生入学,都是学“生”东西来的。

由于学生天资不一样,抑或学习的方法不一定对路,老师教的方法也不一定对路,当然也可能学生家庭的文化背景、社会氛围的种种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效果自然也出现了差异,于是,在小学阶段,便出现了本来应当学“熟”的东西仍然“夹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有不少“纯生”的东西。但是,由于当今的义务教育制度不尽合理,在不允许学习困难学生留级的前提下,还特别强调小学教育的“普及率”与“毕业率”。那么,小学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便不得不在考试上做“文章”。于是乎,即便学习十分困难的学生,在政策的“引导”下,都能够顺顺利利地卒业。反正初中仍属义务教育,按照国家政策,任何初中都不允许用考试的方式选择学生。按照所划区域,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必须照单全收。如此这般,学校与家庭都堂而皇之地“完成”了对适龄儿童的初等义务教育任务,把“夹生”的“馒头”留给初中学校来啃了。

义务教育讲究普及,高中却不是这样了,特别是由于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选拔学生势在必行。有选拔就要有淘汰,有淘汰自然有压力。这种压力学校感受明显,老师体会深刻,学生自然也能觉察出来。我们曾对划片过来的所有新生按照小学毕业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只测试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结果200分的总分最高的能达到190分以上,末位的数十名学生分数却只在个位数上。如此大的差异,老师教学都不好安排,再让他们奔着优质高中努力,谁都会感到为难。

近年来,许多人都在对基础教育进行思考,特别是处在初中教育阶段的人们,对于“高中教育虽有压力也有扶持地运转,小学教育虽无扶持但也无压力地运转,初中教育有压力却无扶持地运转”这种尴尬的局面十分恼火,把基础教育的这种局面称之为“铜头铁脚豆腐腰”,称之为制约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但是我们无法改变政策,却可以改变我们自己,通过改变自己寻找出路,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中,产生了我们关于学“生”与学“熟”的论题。

许多事情常常就是这样,人们无可奈何时候的选择,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的老师不贪他人之功为己有,不完全把成功的学生当成自己教学能力的“金字招牌”,而是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差异的个体,把学生在自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想态度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都当作老师们的成功,那就不仅符合认知规律,更能有效地改善师生的情感沟通——学生不学不会完全正常,不学就会反倒不正常了。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着急上火呢?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只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讨厌学习困难学生的态度,不就有了转化学困生的情感基础了吗?

尽管我们十分清醒,明白认真是一种能力,优秀是一种习惯,大凡优秀的学生,不仅文化成绩优异,而且学习习惯良好,学啥成啥,反之,学习困难的学生其他许多方面都“困难”,但是,我们还必须面对小学给我们送过来的那些学业欠缺过多、纪律观念淡薄、行为习惯欠佳、学习习惯不好甚至干脆就没有学习习惯的学生。尽管我们也清楚,以两门功课只有个位数的学业成绩,要想追赶到前边几乎没有可能,但是,如果他们能够改掉一些毛病,学得一技之长,不也能够为将来的自食其力打下一点基础?学校多培养尖子固然重要,那是你学校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但是,如果学校能够少出一些“残次品”,少向社会“提供”一些不“完整”的人,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算是积德的善举了。我们要求个体的人要“德才兼备”,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德能兼修”不也同样重要吗?

把部分学生学不会视为正常,不要歧视,不要愤怒。学习由“生”到“熟”,一定得有个过程,不要期望能够跨越。我们自己学习新知,如果距离太远,不也照样困难吗?

谁说“高分”一定“低能”

听惯了对传统的所谓“应试教育”的声讨,人们对“高分低能”这顶帽子一定不会陌生。

曾几何时,“高分低能”成了“应试教育”的代名词,一说“应试教育”,便是“高分低能”,似乎传统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之下,学生们除了“高分儿”,其他什么也没有。非但如此,而且在“高分儿”之外,与之相伴的就是“低能”。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许多人把传统教育之下的学生描绘成“豆芽儿身材小眼镜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怪物。还有人更有创意,竟编出了形象生动的顺口溜:“下田不如老子,持家不如嫂子,挑担不如妹子,根本不会挣票子。”

同类推荐
  • 荣耀新美文:何纳温柔乡

    荣耀新美文:何纳温柔乡

    有多元的视野,从各个角度描摹和思考人生和社会,将视野焦点多样化,并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勾勒当下不同群体的现实生活。有温度的故事,这里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惨淡的阴影;有青春的疼痛,也有成长的蜕变。故事里有彷徨,有焦虑,有孤独,更有勇气,有温暖,有力量,有憧憬。有情怀的青春,这些青年作者的笔下涌动的是青春的新姿态,他们以独特的个性讲述属于他们的青春和成长,朦胧的爱,懵懂的情,挫折的阵痛,叛逆的碰撞,这一切都属于他们的逻辑和思维。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变化多端的叙事方式,有多角度的人物塑造;他们冲破固有思想的牢笼,凭借创意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话语空间。
  • 悲惨世界(中)

    悲惨世界(中)

    《悲惨世界》作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气势宏伟的鸿篇巨制,它以无与伦比的厚重与深沉,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座永立的丰碑。雨果用高超的艺术手法,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满怀激情地讲述了冉阿让坎坷的一生。冉阿让和他周围的普通人芳汀、珂赛特、马吕斯、伽弗洛什等,同不公正的黑暗社会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许多场景催人泪下,还有很多场面催人奋进。雨果的大手笔准确地描述了滑铁卢战役、巴黎大起义,酷烈的场面足以感泣鬼神。雨果还熟练地运用了大悬念笔法,伏线千里,在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中,将历史大事件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有机地联系起来。
  • 教你打羽毛球

    教你打羽毛球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哈佛家教精华读本》是以哈佛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分别从智力开发、激发求知欲、开发记忆力、训练思维力、培养创造力、开发艺术才能、培养动手技能等十四十方面展开阐述,借鉴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广大父母们深入全面地展示了哈佛的育人哲理,从而帮助父母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纠正家教中的错误。
  •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清代《左传》学研究

    清代《左传》学研究

    该书从历史线索和逻辑线索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综合为辅、个案为主的方法对清代《左传》学所做的梳理,大致揭示了《左传》学从清初复兴到主要以训诂考据方法为研究手段的《左传》考据学的兴盛,再到在今文派和国粹派推动下逐渐向近代转型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清代《左传》学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和主要成就。
  • 明月归人来

    明月归人来

    迦陵穿越重生到华国,表哥要开茶楼?那市场调研写了么?定位报告有么?经营计划书有么?有VIP卡么?没有,那我来给你写!神捕要破案?死者是情杀?仇杀?还是财杀么?为何死者死法细思极恐?没事,我来助你破案!离奇失踪案二皇子匪夷所思的“超能力”?要做宫夫?怕是,女扮男装不能胜任……开茶楼、破奇案、做状元、谋时局、上战场,做军师还有美男排队翻牌子?看现代“白骨精”迦陵穿越异空大陆,在一路开挂人生中,寻找最终穿越重生的意义。
  • 超级兵王俏总裁

    超级兵王俏总裁

    【超级火爆新书】世界第一的超级兵王重回都市,会医术,会催眠,会文艺,踩纨绔,建立属于自己的超级王朝!
  • 倾城劫:不侍君王宠

    倾城劫:不侍君王宠

    她只是深宫中的一根小草,艰难地生存,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要离开这个视她为眼中钉的地方,安静的生活。可是,上天却不给她这个机会。和亲!这就是她要走的路。从一个牢笼走到令一个牢笼。她的挣扎,她的不屈服,带来了更多的恩怨,更多的爱恨,和纠缠。
  • 海鸥旗高高飘扬

    海鸥旗高高飘扬

    推进城副署长汉尼拔在面对蒙奇.D.路飞,老沙,甚平等一众实力越狱犯的时候,明知不敌,依然敢于上前,坚守自己的正义,能够说出:“什么啊……你不过是世间恶名昭彰的海贼加谋反者……什么救哥哥啊!!你这个社会败类少说漂亮话了!!就因为你们来到这片大海!!你可知有多少平民因为担心失去亲人的恐惧……而夜不能寐啊!!”作为守序善良侧的海迷,写一份关于我心中正义的故事。本书海军文,但是作者是个新人,节奏掌握的不太好,欢迎各位大佬多提宝贵意见。
  • 米饭成精

    米饭成精

    米饭是个人。他重生前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厨师;重生后是个可怜又卑微的米精。米精就米精吧,说不定还能成就一番事业呢?偏偏有人把他传成了唐僧肉,让他时刻担心要被吃掉、抢夺、捏碎、解剖……对了,他比唐僧还唐僧,不能跑、不能跳、更不能飞。米饭:老天,让我做个人好吗?老天:等下辈子吧。
  • 自有男神送上门

    自有男神送上门

    交往一年的男朋友突然向她提出分手,理由竟然是因为她穷高攀不起他?分手也就罢了,渣男竟然还带着新任土豪女友在她面前炫耀得瑟?这可就不能忍了。比钱这种东西,她还没输过谁。嫌她穷,那她就收了他的公司,当他老板。土豪女友?分分钟叫她回到解放前。至于自己的新对象,随便勾勾小手指就来了,一点也不愁。
  •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遇见你是我的倾城时光

    遇见你是我的倾城时光

    从进入高中的那一刻起,苏筝的命运就和顾攸宁联系在了一起。对未来迷茫的她,因为他,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念。可是在苏筝觉得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候,母亲的离逝,和他的背叛,让她的生活跌入谷底。当误会逐渐揭晓,他们又何去何从
  • 拿下校草完美攻略

    拿下校草完美攻略

    白小白从见到苏清风的第一面开始,就已经确定余生都是他的。苏清风皱眉,咬牙。“到底怎样你才肯放过我?”“好说。”白小白扑倒他怀里,踮着脚,轻吻在他唇畔。“做我男朋友,将你余生交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