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6600000006

第6章 管理漫谈(6)

在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例子:我们学校里的大差生,到了国外的学校都成了好孩子。有一个意大利学生在北京实验中学读了六年,数学没有一年考及格——不是语言不通的问题,他是在中国长大——但回到意大利数学学得非常出色。一个四年级的孩子随父母到了美国,美国的教师一看我们的数学教材,说“你最少两年不用学数学了”。有位学者到德国考察,看到德国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本,内容居然只是十以内的加法,连减法都不学;德国的高一数学课本,涉及的内容也只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难度。美国一所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与他的中国助教的问答更有意思——问:你在中国哪一所中学读数学?答:在上海一所中学。问:你的那所学校在上海怎么样?答:中等水平。问:那你所在的班在那个年级是什么水平?答:中下水平。然后系主任说:如果这样的话,希望所有的中国毕业生都到美国来,到我们系学数学。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多数孩子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也依稀看清楚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教材体系设计的目的所在。其实,接受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事实证明在中小学里所学的不少东西在高等教育甚至以后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多大用处。之所以非要让孩子们学习那么多东西,就是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离我们还比较遥远,或者说即使形式上、数量上已经接近高等教育大众化,但由于就业机会的稀缺与社会分配的不均等使得这种“大众化”正在失去意义。只有少数的机会,必然要淘汰多数的人,要让淘汰能够找到“客观”的理由并且还能拥有相应的“区分度”,就不得不挖掘学习的深度,扩大学习的广度,增加学习的难度,从而让多数人感到他们是由于自身的不如人被淘汰的,不是“某种力量”把你摆入另册的。这种看似公平其实残酷的做法已经完全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日渐演变成为教育的异化,它给相当多数的孩子带来的失败的阴影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在这种情势之下,我们呼唤真正意义教育的回归。

学生成长有其客观的规律,认知能力与其年龄段有着必然的关系,也与其学业基础的扎实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不能否认的确有一些智能超常的儿童,但必须承认多数孩子都是常人,要鼓励他们健康成长,不能让他们屡战屡败。根据目前中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业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有必要减少教材数量,降低教材难度。

每当谈及这样的话题,总要有人站出来问:我们还要不要高招、中招成绩?我们还要不要社会声誉?如此一来,我们还能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高招、中招成绩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尺度,不要不行;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不要也不行;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稳步发展,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但是,如何要成绩?怎样提高社会声誉?怎样才能大面积提高升学率?回答这些问题大有讲究。

就一个学生而言,用超过他实际承受能力的教材对他进行灌输,结果必然是先吃力后厌学最终崩溃,完完全全站在老师的对立面;相反,如果我们用他实际上可以接受并能体现成功愉悦的教材循循诱导,他就可能先喜悦后乐学最终成功,完完全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会以成功者的姿态看待并设计自己的人生。换言之,如果你的学生只有一你给他二,他有可能接受并拥有那个二;如果你硬要给他压上三,他很有可能连一也放弃,干脆给你破罐破摔。但是,如果他有了二,你再给他压那个三,他就不会那么吃力,甚至由于得到二而没有趴下的成功喜悦会让他主动地跟你要那个三也未可知。只要学生在前进,哪怕只是一小步,也比停步强,甚至对于正在下滑的孩子遏制住他下滑的速度就是胜利,就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欲速则不达”,“磨刀不误砍柴功”,讲的其实都是这样的道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一直回避它们在教育问题上的作用!

对于小学基础没有打好初中阶段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能不能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减少他们的学习与练习内容?我们能不能用三年的时间只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两年的内容?如果这部分学生拼到底也只能考58分,我们能不能将60看成百分之百,让学生考成90多分?学困生在学科知识上学习吃力,我们能不能让他们在体音美等其他方面体验成功?以退为进,以少胜多,在兵法上有这样的理论,在实际中更不乏这样的战例。这种理论适用于军事,也同样适用于教育,只是这样做需要我们更加实事求是,更加解放思想。

小故事与大道理

一部《战国策》,记录的几乎全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行,通过纵横家们的纵横捭阖,一段群雄争霸、弱肉强食、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画卷跃然纸上――这是中国最有意思的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策士的作用远远大于当权者。然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策士们说服各路诸侯甚至君王的,竟都是些小故事――给“大人物”讲“小故事”,这是后来的帝师谋臣们多数做不到的。看一看后世的策论,多数做得正儿八经,有模有样,或板着面孔声色俱厉,或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很少有讲小故事的。而战国的策士则不然,他们似乎都是“故事大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在什么样的场合,他们都能够随手拈来侃侃而谈。正因为这些小故事让“大王”们听得心悦诚服,那些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外交努力才得以顺利实施。也正因为这些小故事精妙绝伦,才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流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像“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几乎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

人们都不喜欢空洞的大道理,想那王公诸侯,什么世面没有见过?什么道理参悟不透?尽管春秋时期有个曹刿,说人家吃了肉脑袋瓜儿就糊涂,但那也只是个别现象――如果鲁庄公真像他说的那样,还会听他曹刿的计策给中国战争史上留下“长勺之战”这一著名的战例吗?然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喜欢听小故事。

邹忌想让齐威王多方听取意见,就编了个小故事,说他本不如“城北徐公”长得漂亮,但他的大老婆、小老婆和客人都说他比“城北徐公”长得好,思来想去,感觉他们都有所图。您堂堂大国之君,想在您这儿有所图的人数不胜数,因此,您要想听到点儿“真东西”,怕是比登天还难了吧!这样一说,齐威王自然感到问题的严重,于是连忙采取措施,“收购意见”,最终收到了“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政治、外交效果。

赵太后刚当政的时候,赵国有求于齐国,齐国提的条件是让她最钟爱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让心肝宝贝儿离开自己远赴千里之外,那哪儿成啊?女人特别是当了母亲的女人,有些时候是不讲道理的。赵太后当了太后也不例外,面对大臣劝谏,她老人家大光其火:谁要再来劝我这件事,我就吐他一脸!君臣僵到这儿不行,得往下走,于是老臣触詟出来了。他到赵太后那里,只字不提劝谏的事儿――谁想给吐一脸呀――只说自己有个最喜欢的小儿子,15岁了,自己很爱他,想趁自己还没死的时候托付到太后这儿,让他当个卫兵,历练历练。赵太后听后,恻隐之心顿生,说男子汉也爱自己的小儿子?触詟说:比女同志还厉害!赵太后一听,哪儿可能?还是女同志厉害!触詟抓住时机,娓娓道来,先说她爱儿子没有爱女儿深,后说她为女儿打算得长远为儿子谋划得浅近,再进一步说到“位尊而无功”的危害,终于打动了赵太后,赵太后乖乖地把小儿子交了出来。

给“大人物”讲“小故事”,近取譬喻却饱含深意,自然会让那些“大人物”心服口服,“说”的目的也容易达到。然而两千多年之后,我们却给“小孩子”讲起了“大道理”。

做教育工作的,对德育工作效果不佳早已司空见惯,许多人甚至到了麻木的程度,结果越做效果越差,成了教育领域的顽疾。其中固然有社会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与我们德育工作队伍“大道理”讲得太多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常常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等大而无当的概念挂在口头,可是,有多少是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讲出的呢?我们经常讲把德育渗透到课堂里、活动中,然而又有多少是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故事悟出道理、真正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呢?

条分缕析,把小故事讲成大道理的应该是哲学家;深入浅出,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的才是教育家――当然,也可以是策士。我们做教育的,不妨借鉴一下战国策士们的智慧,多给学生们讲些个“小故事”,而不是干巴巴地讲那些连自己也未必明白未必信服的“大道理”。

从“四三二一”看学校崛起

近一年的校长经历,对十三中学近五年发展历程的追溯,以及对周边教育发展环境的观察与思考,十三中学艰难崛起的脉络一点点清晰起来。

十三中学的崛起靠的是一种精神。

十三中学的崛起所凭借的是“四流的生源,三流的设施,二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努力”。

之所以说“四流的生源”,是因为以下三个因素:一、十三中学服务的是焦作市的老城区,其间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小商小贩多,文化性社区几乎没有,自然生源相对薄弱。二、在近年来名校办分校的大环境中,稍微有些能耐的家长都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他们认为“好”的学校读书,再加上政策允许分校面向全城招生,一部分十三中学服务范围内的优质生源被各分校招走。三、由于普通初中由市、区两级管辖,但小学除了一所实验小学之外,全由区里管辖,区里为了提高自己所辖初中的成绩,暗中将优秀的小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动员他们到区属初中就读;即使不说一些名校挖十三中生源的墙角,单就这样的明挑暗拣,能够给十三中学剩下的还会有多少“优质生源”?

再说学校的设施设备,说是“三流”,已是高估了。原因也有三:一、学校必备教学场地不健全。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农村集资办学,学校从“一无两有”、“六配套”到“标准化”,其中的“六配套”要求的就是学校要有教室、桌凳、围墙、大门、操场和厕所。这六项设施是办学的起码条件,但截止目前,十三中学操场问题尚未解决,老师们戏称为“六配套六缺一”,“德智体三缺一”。二、学校经费紧张。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乱收费”是高压线,触不得的。政府拨付的办学经费,维持学校常规发展就已经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激励教师工作的更多资金。与同等兄弟学校相比,十三中学的经费最少。同类学校老师同工不同酬的矛盾已经引起教师队伍的波动。三、校园场地过小。当年学生少的时候尚不明显,如今学生多了以后,做广播操都站不下。如此条件的学校,在大都市的闹市区我也见过,但在中等城市且不在繁华商业区,没有寸土寸金的压力,的确就比较少见了。

至于教师,说二流绝没有贬损我们老师的意思。主要原因是青黄不接,3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教师有一定的数量,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又有一大批,近三年内将有十多位骨干教师就要退下来,而30-4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的确很少。如此的年龄结构根本无法与兄弟学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队伍比肩。

但是,面对如此困难,十三中人爆发出了空前的创造力,既因陋就简,又因时造势;既发奋图强,又卧薪尝胆。不图名利,不计得失,一门心思救亡图存。几年来加班加点没有人叫过苦喊过累,大家为十三中学的每一点进步庆幸、每一点失误揪心,十三中学的发展已与每一个老师的利益连在了一起,与每一个老师的事业连在了一起。在一些兄弟学校老师在为补课费斤斤计较的时候,十三中学的教师在没有一分钱补课费的情况下,却把学校的兴衰当成自己的荣辱。这样的境界,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气度,在师德问题被社会炒得纷纷扬扬的今天,难道不算一流的吗!

正是因为这样的万众一心救亡图存,十三中学从2000年招生只报到不足80个学生,到如今在校学生一千余名;从多年没有升入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到实现市直普通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学生的比例五年连冠;从破旧的校园简陋的校舍,到富于文化特色的庭院式新学校,许多方面都在让世人刮目相看。十三中学的精神正在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精神,只要这支队伍的精神还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过不去的坎儿!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目前十三中学教师们正在实施着新教育理念的大洗礼和健康教学方法的大练兵,相信十三中学前进的步子会更稳健,前途会更光明,事业会更辉煌。

关于“淘汰人的教育”

西方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教育,东方的教育是淘汰人的教育。

同类推荐
  • 美德智慧故事

    美德智慧故事

    晨玥编撰的《美德智慧故事 》分为美德故事篇和智慧故事篇两个部分。美德故事篇选取了历史不同时代有名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故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提高品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智慧故事篇选取了中外历史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中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只要我们认真去发现、去感悟就可以有许多的收获。
  • 丛林之书(下)

    丛林之书(下)

    讲述印度樵夫的儿子莫格里还是婴儿的时候误入丛林,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小说讲述了莫格里从婴儿到长大的经历,以少年莫格里为中心,创造了狼妈妈、狼兄弟、黑豹、老熊等性格鲜明的形象。莫格里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而机智的丛林少年,他掌握了丛林中的兽民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成为丛林之王。
  • 高分作文不是梦:玩转游戏

    高分作文不是梦:玩转游戏

    《小草老师教你写作文》系列图书是作文培训辅导名师小草老师和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王宏玉老师共同编写,专门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书。全套书共分四册。本册书将作文技巧巧妙地暗藏在游戏中,在游戏中,孩子们释放了活泼可爱的天性,也释放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时憋一天也写不出一个字的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写作文,都只要半个多小时就搞定,不费劲!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游戏中身临其境的观察写作对象的特征、细节、变化和与众不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写出好作文。
  •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必知的中国将帅

    必知的中国将帅

    军事科技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先锋,能够极大地促进基础科技的发展。军事战争既有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有进行武力占领践踏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不论什么战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我们都应当避免发生。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与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
热门推荐
  • 偏偏只爱你

    偏偏只爱你

    身为一个女强人,每个人都不承认自己是失败者,当然苏雯淇也不例外。十年的感情经历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十分幸福的女人,直到有一天一个漂亮的女人出现在她的面前。“你觉得你能给封睿幸福吗?”她淡然一笑,“幸不幸福只有他知道。”事实证明,夫妻之间的感情会因为长时间的磨合而产生默契。
  • 你的倔强是微笑

    你的倔强是微笑

    少年也会长大,学会了坚强才能看见世间的人心险恶,处处是陷阱,商场的金钱和利益感情不会太坚固,也许是你我之间参杂了太多的纠葛,有些东西算来就是命,可是我偏不想相信,后来我相信了,可是也没法跟你说。谁都不是主角,这是在生活。
  • 烦恼撞了老贾的腰

    烦恼撞了老贾的腰

    老贾是个开心人,从小爱笑。那时,他是个娃娃脸,一笑,笑出两颗门牙,像是汉白玉定制的,大又白,招人爱。现在,一对门牙在他口腔寄生四十五年了,只略为风化,迎着光亮,仍很耀眼炫目。当然,他脸型也是原样,只是发开了,多了岁月的皱褶,但浅显。黎云说,我就喜欢你这样子,喜庆。老贾是冰,黎云是暖瓶里的开水。开启瓶塞,老贾就化了。老贾和黎云是在一次同学会上结识的。当时,老贾他们订的是一家宾馆,那家宾馆同时接待一个学校的两场同学会,都在一楼大厅里进餐,人很杂,闹哄哄的。老贾那天去得迟,瞅个空座就踅过去。
  • 堂冥猎魂者

    堂冥猎魂者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可灯灭之后被人重燃,必是有违常理之事。数个性格各异之人因各种意外失去生命,一切本已划上终点,他们却突然死而复生,身赋异能,逆天而行的他们只能以人魂血肉为食。原以为只是良心与本能的较量,却接连牵扯出越来越多的危机与秘密:同类的绑架、暗处的猎杀、隔绝城市的诡异大雾、神秘组织浮出水面,看似平常的D市,在一夜之间危机四起,陷入一片混乱。面对全市的围剿与地表之下的隐匿之物,既然他们已经无路可退,那就只好破釜沉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质儿女

    地质儿女

    一群刚从学校毕业的年青人,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热心走上工作岗位,完成了领导交给他们的重要任务。得到嘉奖和鼓励。然而正当他们意气风发的时候,困难也接踵而至,面对困难他们将会如何抉择……
  • 路遇皎皎星

    路遇皎皎星

    辛美骅:我为了路导放弃第一志愿来到有你的城市。路祉言:这个我真不知道。辛美骅:我为了路导减肥瘦身变白变美逆袭成女神。路祉言:这个……我也不知道。辛美骅(委屈脸):那你为我做过什么?路祉言想了想,淡然道:我曾让几个认识的导演多关照你,新戏女一号是以你为原型……虽然你的过去很少参与但你的未来我必会陪伴到底,所以……你准备好了吗?辛美骅:??路祉言拿出戒指,单膝跪地:Will?you?marry?me?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雨做的云

    雨做的云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 碧海青龙传系列五

    碧海青龙传系列五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