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7800000023

第23章 解老(4)

【译文】

作为概念的理,就是方与圆、短与长、粗与细、坚硬与柔嫩等等不同性质的区别,因此理确定之后才可以得到说明。所以,确定的理仍有存亡、生死和盛衰的变化。万物有存有亡,忽生忽死,先盛后衰的变化,是不可以称之为永恒的。只有那种和天地的开辟一起产生,直到天地消亡的时候仍然不死去不衰微的,才可以称之为永恒。永恒,就是没有变化,没有定理。没有定理,也就不是处在那固定的状态之中,因此无法说明。圣人观察到永恒规律的玄虚,根据它的普遍运行规律,勉强把它命名为“道”,然后才能够加以论说。所以说:“道如果可以用话说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原典】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①,其大具也。四肢与九窍十有三者②,十有三者之动静尽属于生焉。属之谓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还而属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注释】

①九窍:指人身体中的口、眼、耳、鼻七窍及排泄大小便的二窍。②有:通“又”。

【译文】

人的生命从出生开始至死亡结束,开始叫作“出”,结束叫作“入”,所以说:“出于生,入于死。”人的身上有三百六十个关节,四肢和双手双脚这四肢以及嘴巴、眼睛、耳朵、鼻孔、尿道口、肛门等九个孔窍是其中的重要器官。四肢与九窍共十三个部分,这十三个部分的一动一静都属于生存的范围,而属也可以叫作“类”,所以说:“生存一类有十三个。”等到人死以后,这十三个器官又都反过来把自己归属于死亡,属于死亡一类的也有十三个部分。所以说:“生存一类有十三个,死亡一类有十三个。”大凡民众繁衍生息,永不停止,而活人本来就要动,动得过度,生命就要受到损害;不停地动,也就是不停地损害。损害不停止,生命就耗尽了;生命耗尽了就叫作死,那么这十三个器官也都因此而死在这死亡的境地中了。所以说:“人开始生下来,生下来就要动,动了都要走向死亡,这都是借助于人体的那十三个器官。”

【原典】

是以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不爱精神不贵处静,此甚大于兕虎之害。夫兕虎有域,动静有时。避其域,省其时,则免其兕虎之害矣。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何以论之?时雨降集,旷野闲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事上不忠,轻犯禁令,则刑法之爪角害之。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争斗之爪角害之。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痤疽之爪角害之。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①。兕虎有域,而万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则免于诸害矣。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重生者,虽入军无忿争之心;无忿争之心,则无所用救害之备。此非独谓野处之军也。圣人之游世也,无害人之心,无害人之心,则必无人害,无人害,则不备人。故曰:“陆行不遇兕虎。”入山不恃备以救害,故曰:“入军不备甲兵。”远诸害,故曰:“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不设备而必无害,天地之道理也。体天地之道,故曰:“无死地焉。”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矣。

【注释】

①网罗:此处指法网。

【译文】

因此圣人爱惜精神而崇尚置身于安静淡泊。不爱惜精神,不重视置身于安静淡泊,这里面的危害比野牛和猛虎的危害要大得多。野牛和猛虎有一定的活动区域,动和静有一定的时间。如果避开它们的活动区域,留心它们的活动时间,就可以避免那犀牛、老虎的伤害了。百姓只知道野牛和猛虎有坚爪利角,却不知道各种事物都有坚爪利角,所以不能避免各种事物的伤害。为什么这样说呢?及时的雨水降临汇集,旷野一片清静,人们却在黄昏和清晨跋山涉水,这样的话,风露的爪角就会侵害他们;侍奉君主不忠诚,轻易违犯禁令,刑法的爪角就会伤害他们;居住在乡间不节制约束自己,爱憎没有一定的准则,争斗的爪角就会侵害他们;贪图享乐没有限度,行动举止不加节制,毒疮的爪角就会侵害他们;喜欢凭自己的个人智巧来办事而不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法网的爪角就会侵害他们;野牛和猛虎有它们的活动区域,各种祸害也都有它们的根源,如果避开野牛和猛虎等猛兽的活动区域,堵塞祸害的根源,就可以避免这些祸害了。所有兵器盔甲都是用来防备侵害的。重视自己生命的人,即使进入军营之中也没有愤怒争斗的心思;没有愤怒争斗的心思,就无处使用避免祸害的防备措施。这不单单是指在野外驻扎的军队而言。圣人在世上活动,没有害人的心思,这样也就一定没有人来伤害自己;没有人来伤害自己,就不用防备别人。所以说:“在陆地上行走也不会遇上野牛和猛虎。”进入山林不依仗防备措施来避免祸害,所以说:“进入军营用不着准备盔甲兵器。”远离各种祸害,所以说:“野牛没有地方使用它的利角,猛虎没有地方施展它的坚爪,兵器没有地方用它的锋刃。”不采取措施而必然没有祸害,是自然的通理。体验自然的通理,所以说“不会陷入死亡的境地”。活动不会接近死地,就叫作“善于养生”。

【原典】

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必行之道则明,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

【译文】

喜欢子女的人溺爱自己的子女,重视生命的人爱惜自己的身体,崇尚功绩的人热爱自己的事业。慈爱的母亲对于自己幼小的孩子,致力于给他幸福;致力于给他幸福,就会努力去排除他的祸害;努力去排除他的祸害,就考虑周全;考虑周全,就能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就必定成功;必定成功,母亲做事就不再迟疑不决了;不迟疑就叫作勇敢。圣人对于万事万物,都如同慈爱的母亲为自己幼小的孩子考虑一般,所以能发现势在必行的规律;发现了势在必行的规律就明智了,这样他做起事来也不会再迟疑不决了;不迟疑就叫作勇敢。不迟疑产生于慈爱,所以说:“因为慈爱,所以就能勇敢。”

【原典】

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

【译文】

周公说:“如果冬天里地冻得不坚固,春夏时草木的生长就不会茂盛。”天地尚且不能经常浪费和消耗,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万物必定有兴盛和衰微,万事必定有松弛和紧张,国家必然有文治有武功,官吏治人必然有奖赏有惩罚,因此聪明的人节俭地使用财产,家庭就富裕;圣人爱惜珍视自己的精神,精力就旺盛;君主不轻易让自己的士兵去打仗,人民就众多;人民众多,国土就宽广。因此称道说:“因为节俭,所以能够宽裕。”

【原典】

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论之?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小大;有小大,则有方圆;有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则有白黑。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理定而物易割也。故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①,权议之士知之矣。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②,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注释】

①大庭:即朝廷。②规矩:画圆形、方形的圆规和角等器具,此处比作事物的法则。

同类推荐
  • 眨眼之间

    眨眼之间

    我们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的决定,比三思而后行,或许更具大师级的水准。只是,直觉背后的内涵,远比表象来得深刻。生活中的决策无论好坏,我们到底是如何做成的?在本书中,格拉德威尔阐述并解答了这些问题。他通过多样化的个案,诸如快速约会的过程、流行音乐的运作以及无辜黑人遭警方枪杀的疑案,彰显了一项重大发现:人们在一眨眼间做出的决策,其内涵远比表相来得复杂。格拉德威尔援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我们全神贯注的专注力。格拉德威尔在各个例证之间纵横挥洒,再度展现了他的精湛才华。他告诉我们在家庭关系、职业生涯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成为更成功的决策者。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分为《儒学》与《人生》两编。《儒学编》主要从儒家哲学史的方面,分别论述了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汉代大儒董仲舒及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人生编》讲对儒学要全面地理解,儒学以修身为本,修己安人,德行为先,贵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儒学的核心是“仁体礼用”“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司其事,各尽其职。自强不息,和谐共进,日新又新,达于尽善尽美,臻于世界大同。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悲哀也该成人了

    悲哀也该成人了

    《悲哀也该成人了》收录了严力从1970年代到2015年的诗歌70首。每一首都是严力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 天妖植物志

    天妖植物志

    一张异变的海带,牵扯出一段跨越千年的奇缘;一轮绿色的太阳,构造出一个畸形的大千世界。当妖横行于世,通过暴力降伏,是否会是唯一的解?这一切,都要从少年埋下那颗种子的一刻说起……
  • 昙开不败

    昙开不败

    梁瑶此生最爱有三:一是她父皇,二是齐衍,三是昙花。十八岁以前的年华是多么快乐啊,那时她爱的三者她都有。可谁想世事无常,后来父皇死了,昙花谢了,齐衍威胁她远嫁越西。她恨啊,恨那个无知愚蠢的自己,恨那个虚伪卑鄙的男人。幸而在那最痛苦的时期,她有阿询陪伴。他就像冬日的暖阳,带给她光芒,温暖她心肠,使她放下执念,更放下心底的那个他……
  • 桃李满园春

    桃李满园春

    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这是一个穿越成书院山长之女的姑娘吃吃喝喝慢慢长大,沾了满袖书香染了一身清华的故事。十数年后,大梁朝堂俱是万里之学子,万里书院之名,名扬天下。嗯,如果金手指不那么坑就更好了。
  • 水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神帝的邪魅狂妃

    神帝的邪魅狂妃

    他,蓝心国尊贵的异姓王,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却冷心冷情,直到遇到她,所有的冷酷皆化为了柔情。她,现代粉丝过亿的明星,实则为杀手,拥有多重身份。一朝穿越,本以为是意外,却发现是注定。几世情缘,却世世无果。这一世,是重蹈覆辙?还是改变结果,相守一生?
  • 致青春之白鹭晴空

    致青春之白鹭晴空

    我叫白路,1999年4月16日凌晨四点出生,那一年没有什么好人死去,所以只有坏人出生,至于我,也不是什么好鸟!
  • 青梅竹马,去哪儿啊

    青梅竹马,去哪儿啊

    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青梅竹马,最后都绕到他人床前玩耍;大部分的两小无猜,都渐渐无法对彼此坦白。时光掩盖了太多秘密,埋藏了许多感情,直到曾经一起玩耍的他们终于再相聚——郝恬恬发现自己的生活开始乱套,为什么傅子衡的初恋女友叶雨笙会和张翊天在一起?为什么失联多年的吴霏突然出现在北京开始追自己?为什么一直把她当妹妹严厉管教的傅子衡会突然吻了她?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十年后的再度重逢,让当年埋葬的那些秘密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浮出水面……
  • 邂逅命运的奇幻历程

    邂逅命运的奇幻历程

    当最后一位君王的气息从天空之城消失,世界的支配者们因此展开行动,光明普照的城市下无数暗流涌动,灾厄之潮亦悄然临近。西尔·泽斯出生在梅西镇的一户男爵之家,因城镇旁边的大森林,物产丰富,城镇也算富裕,可从那一夜开始,这个镇子只存在于西尔的记忆之中。那一夜黑幕降临,群星皆黯,猩红的月光洒满大地,城墙倒塌、房屋燃烧,怪物的嘶吼、人们的惨叫,汇聚而成的便是地狱,西尔绝望地看向夜空迎接他最后的命运,可等待他的却并非死亡,而是与命运的邂逅,那一天西尔失去了一切,开始了新的旅程。————————————书友群:383975246(有兴趣的可以加一下,虽然现在基本处于没人的状态……)
  • 藤花与草莓

    藤花与草莓

    川端康成掌小说精装收藏版。余华倾情推荐!每一则精致故事,都是一次川端康成式唯美的重现。《藤花与草莓》是川端康成“掌小说集”,收录《五角银币》《月下美人》等共55则掌小说。春末夏初的傍晚,妻子和丈夫在窗边谈论一件奇妙的事情,故友的妹妹因为姐姐与这位太太的友谊,莫名地对她生出了依恋。这让妻子想起了遗失在奈良藤花树下的少女时光……静谧的湖边,藤花摇曳之姿,恍如朦胧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