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300000002

第2章 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1)

1 生活于你的意义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客观的。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世界即如此。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比如,我们所说的“木头”意指与我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木头,“石头”指的是作为我们生活要素的石头。可生活中偏偏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努力让自己生活于单纯的环境中,这样的结果是他将自己与世界隔离。所以,人不能脱离经验而存在,否则毫无意义可言。当然,我们所说的意义有时候也充满着荒诞和谬误。

生命的意义正是存在于“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两端之间

如果我问你:人活着为了什么?我想你也给不出确信无疑的答案。这种追寻本源的问题往往让人矛盾而语塞,所以很多人避而不谈。可是,事物的存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忽略而消失,这种问题即使我们不去追问,它还是会存在的。今日,仍会有人,年轻人或年长者,提出或者被问道: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相对而言,这样子的问题更多出现在我们遭遇挫折时。当我们生活之路平坦、顺风顺水时,我们也不会自寻烦恼来考虑这种问题。每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解读在其生活行为上都或多或少有所映射。所以,我们研究一个人的行为,包括姿势、态度、动作、表情、喜好、抱负、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捕捉到他对人生意义的解读。通俗而言,即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他的世界观,行为的语言貌似是:“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子,宇宙也就是那样子。”这就是他对于自我和生命意义的解读。

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意义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无法评判到底谁说的才是绝对正确的,但凡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相对有理,我们就不能判定为绝对错误。事实上,生命的意义正是存在于“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两端之间,这其中包含着每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区间上的哪些点更为正确,哪些点相对糟糕,哪些点错得多,哪些点错得少。然后,我们可以继续推论出:相对更好一些的解读包含哪些共同特征,那些不太如意的解读又都缺乏哪些东西。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的普遍标准,将有助于探寻人类问题的真实。我们必须要牢记:真实是对人类的真实,对于人类目的的真实。除此之外,毫无真实可言。

2 生命中的三大问题

每个人的人生不同,但所有人都需要铭记于心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可以说,这三大问题涉及了人生的主要内容,它们困扰着我们,让我们不得不去重视和处理。对于这三大问题的回答,可以折射出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

“我与地球”:此乃第一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依靠地球所提供的资源生存,除此别无选择。所以,我们需要善待地球,延续地球的生命;我们需要善待自己,延续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地球和人类才可以延续。这一问题,任何人都逃脱不了。所以我们的行为是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最好解答,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心中认为重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希望的事情都是什么。而这些所有的解答都受限制于“我们是人类”、“我们生存于地球上”这些事实。

为了全人类的美好未来,我们要对人生的问题重新做出回答,其中重要的是使观点既富有远见又相互关联,这就如同我们做数学题时努力求解一样。这是从人类自身的弱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来考虑的。当然,我们的答案不会完美,但是必须尽我所能地找到最佳答案。这个解答过程,受制于“我们居住于地球表面,别无选择”这个事实,而且关联于生存环境所带来的种种利害关系。

“我和他人/种族”:此乃第二问题。任何人都是人类族系的一员,每个人必然要与他人发生关系。人类个体的弱点和局限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单独完成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执意独来独往,独自面对一切,势必会走向灭亡。所以,如果不与他人发生关系,我们不仅不能独自正常生活,连生命都难以继续。这是我们所有个体所共有的弱点、缺点所决定的。因此,在追寻生命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一问题: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我和他”:此乃第三个问题。这一问题涉及爱情与婚姻。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和女。任何人的一生都无法避开爱与婚姻这一问题。不论男女,面对此问题的做法都是对这一问题的阐释。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好多种,但我们总会以为自己采用的方法就是最佳方法。

这三大人生问题可以具象为三个疑问:

第一,在地球的有限资源限制下,为了永存,我们应该如何工作?

第二,为了与人合作,共同发展,我们应该获得怎样的定位和身份?

第三,面对“人有男女”和“人类延续依赖于爱与婚姻”这一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我?

3 真正的生命意义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这三个问题。每个人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了地显现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诠释。比如:一个人完全没有爱情,生活遭遇挫折,在工作上也表现得平平庸庸,并且不善交际,朋友甚少,他觉得与同伴交往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那么,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于他是痛苦而危险的事,活下去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用他的认知观念来说,应该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我必须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尽量不与别人发生接触,这样,我才会安然无恙。”看得出,他把活着视为一件艰难且危险的事,最后只有现实失败接连不断,而且生存机会越来越少。而如果一个人交友广泛,人脉很广,事业有成,拥有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这个人眼中的生活是丰富的,是充满创造性的,为了实现机遇和机会,应该努力克服眼下所有的困难。这也说明: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前文所言,对于生命意义的多种正确解读包含着共同点。错误解读亦然。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妓女等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在对待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时,从不寻求他人的帮助,对于社会缺乏兴趣和安全感。他们赋予生命以个人意义。在他们看来,任何人都无法从其他人身上获益,所以靠人不如靠己。他们从自己认为的成功或成就中体会到的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个人优越感。这种自我优越感,对他人毫无价值。这好比手握武器的谋杀者,可能感觉自己有一种权力的操控感,可对他人而言,一件武器丝毫提高不了他的身价,甚至贻笑大方。

事实上,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给大家讲一个小宗教领袖的故事。一天,这位领袖将本教所有教徒聚集到一起,通知说下周三就是世界末日了。教徒们信以为真,纷纷变卖自己的财产,抛却俗世杂念,焦虑、恐慌地等待末日的到来。可周三就这么平平常常地过去了,没有任何异常。教徒们在周四便去找领袖质问:“你把我们害惨了。我们放弃了所有,并告诉身边所有人周三就是世界末日了。即使别人投以轻蔑的目光,我们也对于这一消息万分相信。因为这是我们的权威领袖公布的。结果,周三就这么过去了,世界不还是这样子吗?”面对谴责和质问,领袖狡辩说:“我说的周三并非你们认为的周三呀。”显而易见,领袖用个人意义来脱逃谴责。这种个人意义当然不能作为真理存在。

所有真正“生命意义”的真正标志是:可以与他人分享,且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但凡人们认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或事,都具有此共性。即便是天才,也是在身边大多数人认为其与众不同时,才可被冠以此称呼。所以,生命意义意味着其对社会整体有所贡献。在这点上,我们指的并非想法和动机,而是指行为结果。能够成功应对生活难题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也许很多人会疑问,难道贡献自己,与他人合作,就是生命的真谛吗?如果仅仅看重对他人的贡献,以他人利益为重,那么我们不是会很痛苦吗?自己的利益又如何保障?在保护他人的时候,不应该是先保护好自己吗?如果一个人想要发展自己,不应该是先为自己着想吗?

这种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这些问题也不能称之为问题。因为发展自己和利他并非矛盾。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他的人生会自然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他会为了这一目标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形成相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逐渐学会适应此目标的种种技能。确定了这一人生目标后,个体便自然而然进行自我管理。自己的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拿爱与婚姻来说,如果我们想要伴侣快乐,想要伴侣获得幸福,我们自然会努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如果我们的重心不在伴侣而在自己,只想要发展自己的人格,那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甚至让人厌恶。

我们还可以从中悟出一点,即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与合作。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祖先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东西,会发现什么?都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然后让我们代代相承。

所以,奉献是生命的真谛。祖先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所目睹的有形资产——土地、道路和建筑,还有以哲学、科学、艺术的形式存在的他们的经验总结,以及种种生活技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祖先对我们的奉献。而那些赋予人生以个人意义的人,那些只想着“我该如何逃避生活”的人,留下了什么?他们的人生就此走过,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我们的地球似乎也对他们说:“你一无是处,你的一生都没有任何价值。谁都不需要你,任何东西都不需要你。你连活着都不配,快点死去吧,无所事事的人,快点消失吧。”尽管在现代文化中,这种自我主义已经有所改善,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展露的痕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为人类谋求更多利益为准则,来改变它。

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与合作

生命在于奉献,经过千百年的洗礼,这个道理已经被大众接受,所以大众才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心存宗教信仰的人,甚至将普度众生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我们可以发现,但凡伟大历史运动的发动,大都源自人们对于社会利益的争取,而宗教依然成为此类运动的旗帜之一。可悲的是,人们往往看不到宗教的这一伟大宗旨,将宗教看作是只能做一些普通且毫无价值的事。事实上,个体心理学也致力于为人类谋取更大的利益,在这一终极目标上,甚至要超越宗教运动。

寻求生命的意义已经不是我们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因为生命的意义已经被定为我们事业的守护神或事业的催命鬼,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是去理解这种定义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定义成这个,而不是另外的?如果这一定义含有谬误,应该怎样去纠正?这些是心理学要解答的问题,也是心理学不同于生理学和生物学的关键所在:心理学可以利用人们对于意义本身的理解,来影响自身的行为和发展方向,进而为人类谋取更大的福祉。

4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当我们呱呱落地时,便开始了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即便是婴儿也会想要弄明白自己的掌控力和自己对周围他人的重要性。儿童发展到5岁便开始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以此面对外物。这时,他已经对“他人希望我做什么,成为什么样子”有了较深程度的感知,在随后的生活中,这种感知慢慢深化,逐渐形成自我和世界所期望自己成为的更持久的观念。这时,我们便可以从个体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想法来观视这个世界:经验都是先被接纳然后才被诠释的,而诠释则会依据个体先前所认为的生命意义。即使此时的生命意义存在谬误,即使此时处理问题的方法带给我们持续的痛苦,但我们都不会轻易放弃。对生命意义的错误解读会随着个体遇到的情境不断被检讨、识别,进而完善。在一些情境下,个体甚至会被错误解读生命意义所使用的方法带来的危险后果所驱使,而不能完善自我。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他们就认识不到其中的谬误,也就没有改进的可能了。一般而言,专业人士的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确立正确的认知道路,进而帮助我们识别错误,从而找到正确的生命意义。

同类推荐
  • 被喜欢的心理学

    被喜欢的心理学

    因为很小的而事情苦恼不堪,总是陷入莫名的悲观情绪里,不检讨自己却对周围的人牢骚满腹……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而了解什么是“神经症”,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导师加藤谛三带领你彻底认识“神经症”。以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清理生活中自我掩饰的无谓借口,抽丝剥茧地分析人痛苦的根源;带你重新认识自我,面对真实世界,重拾明朗生活。
  •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绝大部分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大部分的病因与精神压力过大有着直接关系。本书围绕着人生心理健康这一主题,揭示了现代人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疾病的表现,介绍了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方法。它试图用最恰当的方式,点亮人们的心灯;用最有效的办法,为人们的心海导航;试图通过心灵的呵护,减轻人的精神压力,构筑人的心灵乐园。
  •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
  • 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对于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
  • 心理控制方法

    心理控制方法

    输掉竞争时,你可能不会想到对手做了心理暗示;做出决定时,你可能不相信自己掉入了惯性的陷阱;…………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的心理战,不得要领往往南辕北辙,借力合力则游刃有余。当你资金不如人,条件不如人,并不表示你在实际生活中就会落败。本书为您深度剖析生活中处处用得上的心理战术。只要你能掌握对方的心理,掌握心理控制方法,就一定能旗开得胜!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诛天神帝

    诛天神帝

    前世救苦救难,却众叛亲离,自爆而亡。重生而来,楚轩决定做嗜血魔王!持三尺魔刀!修炼魂血咒!乱大陆太平!杀弃我者,斩叛我者!登临天下,复前世之仇!
  • 外国悬念故事

    外国悬念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卡耐基口才训练全集(经典珍藏版)

    卡耐基口才训练全集(经典珍藏版)

    本书参照了众多的卡耐基著作,整理了卡耐基关于口才的智慧,并针对现代人在生活、工作中的特点,做了重点分析介绍,重点指出了口才自我训练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简而言之,本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演讲基本口才训练、商务演讲的口才训练、演讲沟通的口才训练、赞美别人的口才训练、说服他人的口才训练、交往处世的口才训练等。
  • 商女帝谋

    商女帝谋

    一个商女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成就帝业的故事
  • 五岳山人集

    五岳山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方有佳人之蒙

    北方有佳人之蒙

    ……作为一个只因颜值高而赚取回头率的普通人,北时安在某日被告知,其实你的生母是皇后哦!嗯……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陷入无穷无尽的追杀闭环。北时安一边逃跑一边敲打一直钓儿郎当,不嫌事大的御史大人,“其实我一点也不想知道。”御史大人忍了又忍,没忍住,在北美人的唇角轻轻吻落,“唔……但是你已经知道了。”北时安一脚踹出,哦,那你可以滚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你,信吗?【作者说,不信】
  • 庶女皇后要革命

    庶女皇后要革命

    刚一穿越就被皇帝临幸,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工具;他的爱让她沉沦,却发现一切只是一个骗局;“我在你眼里,真的只不过是一个替身吗?”看着他,眼睛里充满了绝望;自作聪明,一时大意,受人蛊惑,差点万劫不复;多年后,凤凰涅槃,卷土重来,娇媚的女人笑靥如花,眼眸带狠。“和妃,当初你利用我的孩子登上皇后之位,怎么上去的,你就怎么给我下来!”“太后,当年你把我的孩子送给别人,赶尽杀绝,今天我也要让你尝尝骨肉分离的滋味……”“岳楚凌,当初你把我当成替身宠爱,然后弃之如敝屣,今天我要让你付出代价……”“你之所以回来就是为了报复么?”看着满目苍凉,他痛心地询问;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你觉得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熏腊味食谱

    熏腊味食谱

    《熏腊味食谱》主要介绍了熏制品、腊制品的制作方法,制作过程详尽,原料取材容易。《熏腊味食谱》行文简洁,通俗易懂,一学就能做出符合自己口味的熏腊品,是学习制作熏腊品的极好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