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5500000008

第8章 蜂后:塑造领导魅力

“蜂后”利用一种秘密武器,使工蜂们俯首帖耳,一心一意地服待它一辈子,也使雄蜂个个“怕老婆”,谁也不敢造反。

在动物王国,很少有类似于蜜蜂和蚂蚁那样的昆虫,它们的“蜂后”和“蚁后”在整个家族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丝毫不可动摇。拿蜂后来说,虽然它从不劳动,完全是个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太后”。可是,群蜂们从来不会起来“造反”,或者弃它而去,而是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蜂后”休息时,工蜂们便一口一口地轮流喂给它最有营养的食物。“蜂后”在巢内活动时,其他蜂无一例外地自动闪在一旁,赶快给它让路。“蜂后”产卵时,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不少工蜂在一旁“护驾”和服侍,工蜂会把“蜂后”将要产卵的蜂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只要它在蜂巢里,群蜂们的生活和工作总是井井有序,主动自觉。而一旦它不在蜂巢,群蜂们就会不知所措,乱成一团,甚至互相打斗。动物学家因此称蜜蜂是“怕老婆”的动物。

那么,“蜂后”到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一直以来,许多科学家认为,蜜蜂的分工是由工蜂喂养抚育的方式来决定的,“蜂后”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当蜜蜂在婴儿(呆在蜂房里的幼虫)期时,就由负责哺育的工蜂逐一挑选,把受精的和未受精的、强壮的和弱小的区分开来,分别采取不同抚育方式。等到幼虫稍大一点儿后,再分配跟随着不同的工蜂学习各自的生活技能和生存本领。这样一来,蜜蜂就如同园丁栽培的小树一样,它们的形状、类型和行为全部由抚育方式决定。

可是,随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越来越发现,蜜蜂的许多行为并非抚育的结果,而是“遗传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指出,“蜂后”、雄蜂以及担负蜂群守卫、安排死蜂殡仪、采集花粉和花蜜、侦察迁移地点、照料哺育幼蜂、振动翅膀给“蜂后”降温等不同工种的工蜂,在它们身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的遗传基因。

后来,有的科学家研究指出,蜜蜂的所有类型、行为以及分工,其实都是“蜂后”使用“化学武器”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的一次中国展出终于向人们揭示了“蜂后”的“秘密”:“蜂后”上下颚的唾液腺能分泌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信息素。这种信息素能起到“化学武器”的作用:首先,它可以把工蜂引向“蜂后”,使它们为“蜂后”喂食及做一切服待工作;其次,它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使其丧失生育能力;第三,这种信息素和王浆共同作用可以告诫所有工蜂,只要本“蜂后”存在,就不许再扶植另一只“蜂后”;第四,在繁殖季节,“蜂后”外出婚配时,这种信息素能吸引雄蜂拼命追逐“蜂后”,飞入高空与其交配。

此后,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蜂后”特有的这种信息素,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目前已经从中分离出来的共有30多种成分。其中,有两种被科学家称为“蜂后物质”的不饱和肪酸,是“蜂后”用来统治蜂群的“化学武器”。

研究证明,“蜂后”一旦失去自己的“化学武器”,就会丧失一切权力,工蜂们会毫不客气地背叛它,纷纷离开它,活活地把它饿死。相反,只要“蜂后”唾液腺中仍保留这种物质,即使它死了,也照样能够统管蜂群。

科学家曾观察过这一个例子:一窝蜜蜂,在分群时,“蜂后”因事先被养蜂人剪了翅膀,不幸堕落在地上被车子轧死了。然而,工蜂们没有离开“蜂后”的尸体,而是聚集在尸体旁。天快黑的时候,养蜂人取走了“蜂后”的尸体,并驱散了蜂群。可是,第二天,养蜂人发现大群工蜂仍聚集在昨天“蜂后”遇难的地方。他再次驱散蜂群,并把那里的泥土铲起来移走。想不到没过多久,大群工蜂又聚集到移走的泥土上。“蜂后”的“魅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这种“化学武器”是如何控制蜂群行为的,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这里用如此详尽的描述来说明蜂后的权威,并不是强调一手遮天的领导作风,而在强调如何拥有一种领导魅力。

或者,我们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是否有一种成功的个性组合,它几乎可顺利地导致领导者在工作上取得卓越成就。

对事业心重的领导者来说,这个问题值一百万美元呢。

大家都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拥有专业知识和工作才能就会在其工作中出类拔萃。

既然如此,那么,正确的成功的秘诀就隐藏在每个人的个性中。

毫无疑问,蜂后拥有这样一种“个性”,但是,一个人能否培养出这些个性呢?

暂且不论人的个性是否来自于先天遗传,让我们先找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身上具备的一些共同的特性。比如:

渊博的知识;

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

自立;

智能;

圆满完成任务的能力;

领导统御的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创作与发明的能力;

自信;

口头表达的能力;

关心他人;

机遇。

毫无疑问,当我们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之后,就不难找到成功须具的个性。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领导者若要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因素总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内在因素则主要是个人的能力素质。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领导魅力。

这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德、才、识、学。

德实际上就是平常所说的思想素质和伦理道德。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先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卓越的道德品质,对于年轻一代和历史的整个进程来说,可能比单纯智力上的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的常识。

爱因斯坦所说的个性解放,关键在于其目的。如果只是为个人的名利,或私欲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并且成功机会的洪流中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身价值就是实现你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领导者首先应明确的。

只有将大众公益作为目标,才会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也才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与认同。当我们品尝着香甜的蜂蜜时,难道不是对蜜蜂更加喜爱,而对蜂后更加钦佩吗?

一个人如果把成功仅仅认为是赚钱、得势、获得名誉,那么从根本上就已经成为错误。

为这些事而奋斗是得不偿失的,甚至简直可以说是枉费心血。

因为一旦获得了这一切之后,就会发现,这些都不过是一种虚空的假象,而不能满足你最高层次的需要。但是,若你从事的是一种,为大众公益服务的事业,那么,在物质方面得到一定的满足后,你自身将充实和快乐,这样的劳苦也是值得了。

除了要有一个正确的个性超越目的之外,必须注意到伦理道德对于超越的影响。在超越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而正当的方法,凭借自己的实力和真本事。

如果只是为达到个人的私利而不择手段,采取各种卑鄙、不正当的手段,踩在别人身上往上爬;或是利用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谋取名利的资本,那么就绝不可能得到大众的认同。也就不可能拥有迷人的领导魅力。

在蜂后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她为了繁殖后代和维护整个蜂群的稳定而做出的努力,而绝不是单纯的养尊处优。

才即才能,是一个人的才智和能力的总称,一般包括智力和技能两大系统。

智力系统体现为运算、写作、分析或决策等能力;技能系统则包括具体的雕塑、射击、表演、驾驶等各个方面。

高尔基曾经指出:思维认识是一种技巧,通过观察、比较和研究则形成科学文学形象。同样,炼铁、造家具、制大炮也是一种技巧。

只是,文学家的加工对象是人和自然;而工人的加工对象则是矿石、木材、钢材等等。

如果没有必备才能。那么,也就无从谈完美的个性。

比如一个人要做一张桌子,但他本人并不是木匠,他买来了木料和工具,而且在做之前他看了好几本关于制作桌子方面的书。可以说理论知识有了,但是由于他缺乏做木器的才能,技术不熟练,尽管耗尽精力,累得满头大汗,到头来做的桌子却不成个样子。

在科学研究方面,如果一个人缺乏实验才能、计算、分析、判断能力,那么他想要超越别人也是不可能的。

没有才能的人,就如同没有“化学武器”的蜂后,又怎能去领导别人呢?

因此,拥有才干就等于是拥有了踏入成功之门的钥匙,同时也为我们超越别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识就是指见识,即一个人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驾驭各种环境,以及对自己所从事行业或领域内那些最能出成果、最难超越他人课题的把握能力。

见识,对于领导魅力的塑造也是非常有影响的。

一个企业家,如果他没有见识,他就不可能洞悉市场发展的规律,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利润和风险的大小,因而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退缩,就会被各种市场风浪所淹没。

有见识,才能看准自己超越的目标,选择好超越的最佳突破点。从而少走弯路和错路,从而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向成功。

一位名人说过:热爱实际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像一个水手走进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能肯定他要往哪里去。热爱自己的事业却没有见识的人,犹如划无舵之船的人,最终是不能实现超越目标的。

“跛足但不迷路的人能赶上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培根的这句名言也许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而蜂后,那位优秀的领导者,她从来不会将自己的蜂群带到没有花粉的矿石堆里去。

学,是指各种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文学艺术知识以及书本以外的知识等等,所有这些知识构成了领导者的知识前提,在超越中处于基础地位。

非学无以广识,一个人没有学问,就根本不存在塑造卓越的领导魅力的可能。

知识就是力量,因此,我们要把掌握知识当做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来形成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为超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知识呈爆炸态势的今天,知识更新将越来越快。而领导者要想在自己的领域内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当你知道比尔·盖茨是凭借知识力量成为世界首富,领导微软帝国时,你就不会再口口声声说没有知识也能成爆发户了。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像蜂后那样既让下属尊重和爱戴,又有将整个团队领向成功的领导者,就必须从德、才、学、识四方面提高自己,塑造自己的领导魅力。

同类推荐
  • 校园赠言

    校园赠言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 缺失的优雅课

    缺失的优雅课

    这是一本女性励志书,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是优雅女神,优雅的气质是一个人灵魂散发的香气。本书中修养与处世哲学、品位生活与习惯养成等方面,帮助女人从内到外的提升自己。文中有很多实际案例和具体操作的讲解,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亲和又不失说服力,旨在将作者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女性朋友,鼓励女性朋友主动追寻美,并且更广泛地传播美。
  • 打好手中的坏牌

    打好手中的坏牌

    当困境来临时,我们除了坚持还应当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利用自身优势,突破困境的重重包围?如何抓住转机,扭转牌局?如何将手中的坏牌变成一副好牌,改变自己的命运?本书告诉你如何出奇制胜、反输为赢,在逆境中成就自己理想的事业,开创出生活的另一番局面。
  • 无畏向前:精英女性自我实现之路

    无畏向前:精英女性自我实现之路

    写给所有想要冲出舒适区、突破自我、成就不凡的女性。在本书中,作者认为对于信息和观点的封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女性之间只有互相支持,才能激发潜力,变得更加强大。本书将鼓励众多女性读者,告诉她们如何在职场和生活中的重重挑战下保持无畏之心,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维持永不停歇的力量,以及怎样才能练就整合资源、与人联结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实现一切可能。
  • 致罗文们的信:50位CEO的职场箴言

    致罗文们的信:50位CEO的职场箴言

    本书由50位CEO给职场朋友们的信组成,“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一个人与其有钱,不如让自己变得值钱”;“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要将工作过程变为一种精神享受,只有充分领会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
热门推荐
  • 末世带娃求生记

    末世带娃求生记

    S病毒席卷全球各种动物包括人类全部进化。或大脑进化,或肉体进化,或死亡人类进入进化前的阵痛,思思带着两个孩子如何在这末世挣扎活下去。无重生,无穿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栾青河和他的儿女们

    栾青河和他的儿女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豫东农村一个农民家庭的一些生活场景。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The Man against the Sky

    The Man against the Sk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偷男的悠闲生活

    偷男的悠闲生活

    当你可以偷取别人技能的时候,你会什么都想要吗?恭喜您成功获得“化妆术”初级。恭喜您成功获得“萝莉音”初级。恭喜您成功获得道具“水手服”一套。恭喜您解锁成就“女装的第一次”。恭喜您获得称号“女装大佬”。“等等,这个我不要!”徐逸仙发出了无助的喊声......这是一本轻松向主打日常生活偶尔也会装逼打脸的都市重生文,非无脑爽文。QQ群号:581147459
  • 我家爱豆超凶的

    我家爱豆超凶的

    言绛泞是国民偶像,但是宗峣兮却是他一个人的偶像某只小宝贝:不,还有也是我的偶像每次言绛泞出现危机的时候,宗峣兮总是有妙计帮他化险为夷。但是为什么宗峣兮比自己更有偶像光环,这是怎么一回事?
  • 真灵之谜

    真灵之谜

    真灵大陆,万年浩劫,谜雾重重,丢了东西就发起战争,这借口也太离谱了,里面一定有猫腻,必须探索一番。
  • Station Island

    Station Island

    The title poem from this collection is set on an island that has been a site of pilgrimage in Ireland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A narrative sequence, it is an autobiographical quest concerned with 'the growth of a poet's mind'. The long poem is preceded by a section of shorter lyrics and leads into a third group of poems in which the poet's voice is at one with the voice of the legendary mad King Sweeney. 'Surpasses even what one might reasonably expect from this magnificently gifted poet.' John Carey, Sunday Times
  • 渔樵闲话

    渔樵闲话

    正义就该是正义的?邪恶就该是邪恶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事情都是灰色的。其实,这个世界不黑也不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