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9500000012

第12章 奠基者(3)

温顿·瑟夫:

TCP/IP联合发明者

温顿·瑟夫(Vinton Cerf)与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构建了TCP/IP协议,从此让不同的网络能够直接对话,因而他们也被誉为“互联网之父”。而第一次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际网通信,竟在一辆卡车里通过无线完成,所以互联网一开始就是移动的!如今,TCP/IP协议不仅把地球连成一家,它延伸的“深空网”协议(Deep Space Network)把空间站和火星探测车与地球连在了一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星际网。

上网的时候,我们难免不时就要去设置下TCP/IP,TCP/IP常常是我们计算机能否接入互联网的关键。这个设置是如此之常见,打从我们开始上网直到今天都是如此,但它又显得如此之陌生,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设置好TCP/IP才能上网,可压根不会想这是为什么,更不会去想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传奇故事。

无独有偶,Internet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但同样很少有人去想这个词的确切含义。Internet其实可以看作是inter(表示相互,之间)和net(网)的组合,所以更加确切的译法是“网际网”。

现在的互联网,就是由数以百万计的政府、商业、学术、公共和个人网络等连接而成的,所以我们才常说互联网没有绝对的所有者,也没有绝对的控制者。

因此,我们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才能在全世界通行无阻。也正因为如此,你才能轻易在LinkedIn上搜到温顿·瑟夫的个人页面。

他的背景介绍极其简单:“专长:我是互联网的联合发明者,我们发明了作为互联网的架构和核心的TCP/IP协议。我真不太想通过LinkedIn接收邮件。如果你想联系我,请发邮件。”

于是你可以给他发邮件,如果运气好还能收到回复。这一切沟通有如你在自己家给家人留便条一样方便,这全都得益于互联网,得益于TCP/IP协议。

TCP/IP的革命意义

在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古老传说中,全世界的人通力合作,想要造一座通天高塔。上帝很不高兴,让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最终人们彼此无法沟通,通天塔的工作就此搁浅。

这个流传久远的故事道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如果真的存在一种人类共用的语言,让全世界的人能够彼此沟通无阻,那么所有人的力量汇聚起来,甚至可以使人类直达天堂。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语言至今都不存在。

互联网起步的时候,就遇到了类似通天塔的困境。那时的计算机兼容性很差,不要说联网,连一台计算机上跑的程序都难以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难道作为人类大脑延伸的计算机又要重蹈通天塔的覆辙?

许多人为突破这个困境做出了努力,包括美国政府推进的阿帕网,但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恰如温顿·瑟夫在LinkedIn的个人简历里所写的,他们发明了TCP/IP,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这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

这个协议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地方,就是它让计算机“学会”了一种“共同的语言”,从而能“彼此交流”,人类由此走出了巴比伦通天塔的困境。虽然我们不敢肯定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从此可以通向天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非常了不起——即使从笨重的大型机、小型机发展到个人计算机,再到今天轻巧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互联网底层的协议仍然是TCP/IP。

互联网从开始就是移动的

早在2011年9月时,我和温顿·瑟夫就在肯尼亚的互联网治理论坛上见过面。作为互联网界的元老,也作为谷歌的首席互联网布道师,温顿·瑟夫经常出席这样的大会。与硅谷很多人衣着随便的风格不太一样的是,他走到哪儿都穿着三件套的西服,无论天气是否炎热,哪怕他身处肯尼亚。

这次美国之行,我在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里采访了温顿·瑟夫。这次我做了充足准备,穿得很正式地去采访他,温顿·瑟夫亮相时也果然一如既往地西装笔挺。

我们的对话从博物馆收藏的一辆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的通信卡车里开始,随后才回到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坐在这车里,时光仿佛一下倒流,回溯到了20世纪70年代。

1977年11月22日,温顿·瑟夫和他的同伴们就驾着这辆货车开始测试,他们沿着旧金山的一条公路发出了信号,这个信号穿梭于美国、挪威和英国之间。这是TCP/IP协议第一次用来在三个独立的网络之间发送信号,真正实现了网际互联“inter”+“net”的理念。这一天,包括这辆卡车也被载入互联网发展史册。

即使时隔三十多年,回忆起1977年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温顿·瑟夫仍不乏激动和兴奋。这确实让人激动,就在1977年11月22日,就是通过这个实验,温顿·瑟夫证明了移动通信网络既可以使用固定的,也可以使用移动卫星资源在多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和语音交流,而非常了不起的是,整个过程都依靠软件来实现。

在温顿·瑟夫的眼里,如果能让三个不同速度、不同宽度的网络通过同一套网络协议相互连接,就有充分论据证明我们掌握了一个通行的方法,可以将所有网络连接在一起。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开端。今天我们多数人对互联网发展的印象是,互联网是从PC时代进入移动时代的,就仿佛移动是新近才兴起的大潮,岂不知互联网从TCP/IP协议诞生的第一天就是“移动”的。

更富戏剧性的巧合是,马丁·库伯(Martin Cooper)在1973年发明了手机,而也正是在1973年,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发明了互联网架构。而在1983年,马丁·库伯推动第一个移动电话系统投入商业应用,同样也是在1983年,温顿·瑟夫和他的伙伴们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互联网。因此在温顿·瑟夫看来,移动电话、移动数据传输和互联网实际上始终处于平行发展的进程中。

互联网从开始就是全球合作的产物

我在这辆卡车上看到了一个米老鼠电话,这么可爱的卡通形象居然出现在这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空间里,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跟温顿·瑟夫聊起了它。温顿·瑟夫兴致勃勃地介绍,这是当时做实验时一位工程师拿来的,这个可爱的米老鼠电话被插入了IP系统的语音,是用来做分组语音实验的。

这幕场景被拍成照片,广为流传,人们感到十分有趣——一个米老鼠电话居然被用来做军方的测试,人们都感到十分有趣,就连测试人员自己也觉得很好玩。这类花絮常常能缓解大家工作的紧张,究其原因,与其说是米老鼠可爱,不如说米老鼠引发了大家的参与感,使大家纷纷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创意、汗水,当然也包括幽默。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互联网精神。

在温顿·瑟夫看来,做互联网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是一项集体参与和努力的工作。1972年,一个国际网络工作组建立,许多国家的专业人士参与了这一项目。这些专业人士多有不错的主意,只有让他们贡献出来,事情才能不断推进。事实上,这些来自全球的专家也没太在乎这是由美国发起、美国国防部出资的项目,因此,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合作的产物。

除此之外,看似枯燥的工作中也总不时发生些成为坊间八卦的趣事。

1974年,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发表了一篇简短却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论文《针对分组网络交互通信的协议》(A Protocol for Packet Network Intercom munication),这篇12页长的论文以极简略的笔法勾勒了今天互联网的主要骨架。可他们决定放弃版权,公开所有这些信息,以推动互联网更快地发展。

所以这篇论文直到今天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毫不费力地找到。于是,也就常有人慨叹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因此放弃了成为世界首富的机会。

罗伯特·卡恩对通信系统有很深入的研究,温顿·瑟夫比较擅长操作系统,两人需要将专长结合起来,一起做设计。温顿·瑟夫聊到,他们当时确实是通过掷硬币来决定这篇论文的署名的。

温顿·瑟夫随后又向我证实了另一个有关TCP/IP架构诞生的传闻——他最早是在一个信封的背面画出了TCP/IP的架构。当时他正在旧金山一个会议上等下一个议程,脑海里尽力去捕捉自下而上的网络应该是什么样子,于是就随手拿了个信封勾画了一张图,改变这个世界的TCP/IP的蓝图就此呈现。

未来人们对互联网视而不见

作为“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为互联网开辟了未来。

而互联网又让人类的未来呈现诸多的可能性。未来,自然成为我们必须谈论的话题。

我请温顿·瑟夫畅想未来三四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互联网的愿景。他向我坦承,想要预言半个世纪后的事情真的是很困难。不过接着又不失幽默地说,聊一聊也无妨,反正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温顿·瑟夫生于1943年)。

首先他肯定了移动互联的力量,会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可用,也会有更多的设备能进行移动通信。此外,他肯定了物联网的兴起,并认为,我们身边会有越来越多设备成为日常网络环境的一部分。

温顿·瑟夫认为,半个世纪以后,网络对人们来说可以视而不见了,因为网络无处不在,以至于人们不假思索地使用它,就如我们今天使用电一样。温顿·瑟夫这个理念倒很有中国庄子“适足忘履”的味道。

一旦谈起畅想星际互联网,温顿·瑟夫就更有了精神,因为这就更可以发挥他的技术想象力。在我和温顿·瑟夫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他已经在实验室里和同事们畅想了25年后的互联网会是什么样子,以及需要用什么样的设备来探索太阳系。

他们很快得出结论,这个时候单靠点对点的无线电通信肯定是不够了,需要更为强大的网络能力。因为这些星球距离地球无比遥远,也许按光速都要跑上个几十分钟。最好那些跑在星球轨道上的卫星,以及散落在这些星球上的移动设备彼此之间就能实现对话,而不是再折返回地球来。这就需要对TCP/IP协议进行延伸,采用一种全新的“深空网”协议。

他无限憧憬地描述道:“那会多么激动人心啊,从太阳系再到无限的宇宙。也许最终有一天,我们会和金星通过互联网连接上。”温顿·瑟夫期望自己活得足够长,至少能看到这些梦想在距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上实现。不过事实上,星际互联网并非完全的愿景,至少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个成功案例,即“凤凰号”和“勇气号”登陆火星。这种新协议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这次我在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采访了温顿·瑟夫,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徜徉在一个由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过去与未来、硬件与软件、多元的起点和多元的发展路径等织成的“网络”中。

顾名思义,计算机历史博物馆收藏和展出与计算机相关,包括与互联网相关的藏品。在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馆长约翰·霍勒(John Hollar)看来,计算机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发明,因为它既解放了人类的创造力,又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了,当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因此而受益时,未来会是无限的。

不过相比于一般博物馆更有挑战的是,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怎么来收藏和展出软件,这是一个难题。约翰·霍勒透露,收藏软件相比于收藏硬件,其实颇有优势,因为软件不会像硬件一样因为天长日久而有物理磨损。比特是可以长久保存的,博物馆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收集数字产品的浩大工程。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并不只是展出既有的硬件和软件,它也在推动自制计算机俱乐部。20世纪70年代,当时在硅谷的业务爱好者、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在很多高科技公司工作的人组成了一个自制计算机俱乐部,当时被称为“修补匠”,他们努力解决一些小问题,最后却产生了许多影响显著的成果。

其实,硅谷车库现象也与这样的精神相关,苹果、谷歌和很多大公司都是从车库发家的。在约翰·霍勒看来,这种修补文化、业余爱好者文化正是硅谷文化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同样是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需要延续和展示的一个正在发生的部分。

展望未来,约翰·霍勒很期待将博物馆带给世界,到北京、上海、巴黎或者开普敦展览。虽然现在只能以想象的方式建立这样一个虚拟博物馆,但博物馆的规模不小,而且每一件藏品都可以从网上看到。但这与亲临现场的参观是不一样的。约翰·霍勒认为未来的技术可以做到让我们即使在万里之外也能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这是我们都分外期待的一天!

同类推荐
  • 小店经营的190个制胜细节

    小店经营的190个制胜细节

    《小店经营的190个制胜细节》有两大特点:首先,内容全面,涵盖了经营制胜的各种细节,指导创业者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经营一家赚钱的店铺;其次,实用性强,不仅配有小店经营的各种案例,而且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旨在切实提高开店者的综合经营水平。阅读本书,会让准备开店者的开店之路走得更加顺利,让那些困境中的经营者得到灵感,从而轻轻松松赚大钱。
  • 管理生涯之成功要领

    管理生涯之成功要领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领导班子与优秀的团队,而有着掌控能力的是管理层,才能指明方向,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成功。本书介绍了作为公司或单位的管理层:作为领导自我形象的塑造,如何让下属更信服,以及对工作团队的撑控。让你了解到作为一个管理者,他所管理的并不是一个人,还是这个人的方方面面,才能让这个团队越做越出色。
  • 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

    商场的环境犹如战场般复杂,团队领导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下,更要抓住机遇主动引领变革!冠军团队一定是善于主动求变的,能够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快速地完成自我革新。作者将海豹突击队金牌团队管理的10大黄金法则运用到团队管理中,成功地帮助数百家公司实现了转型发展。从战场到办公室,本书用15个真实的战场故事、20个经典管理案例,帮你化解团队管理危机,打造一支冠军团队。
  • 新型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艺术》与其他领导艺术类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从新的视角出发,对领导科学进行了新的分析与综合;从最新的领导实践中归纳和总结了新的领导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形成了新的领导艺术体系。
  •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韩非子凭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纯粹冷静、“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政治谋略,对于我们为人处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的每节分为韩非子箴言、案例引导、管理智慧、行动指导四个板块,除了对韩非子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外,还收罗了古今中外众多典型的管理故事,既有理论又有实例。
热门推荐
  • 蓝光人

    蓝光人

    悬疑幻想小说新星庄莎娜全力打造如《2012》般的末日场景,并如《X战警》般为你展现畅快过瘾的超能力对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末日情结,人们在内心深处既描绘着末日景象,又惧怕末日真正到来。作者运用文字展示了全面的末日场景,让读者如享受3D大片般亲临末日危急。
  • 你会来,我会等

    你会来,我会等

    金融带教人VS创投圈的天才少女,凶险资本圈中的唯美爱情!向梓沫的公司被仲晟集团收购,她陪同老板兼好友陆炜尧参加签约酒会。却意外的遇见了五年前,让她离开仲晟的沐仲阳。向梓沫曾是品学兼优、连跳数级的天才少女,未毕业就成了仲晟集团的实习生。她乐观开朗的个性,感染了上司仲沐阳。两人秘密交往。可她却意外得知,他只当她是消遣的对象。向梓沫非常失望,两人因此决裂,辞职后,她带着他毫无保留的启发,参加创业真人秀,一战成名。仲沐阳误会她利用他获得转正机会,窃取了他的商业思考,把自己包装成“天才少女”。
  • 漫威穿越到我家

    漫威穿越到我家

    震惊!无限宝石为何被人吞下肚?惨绝人寰!黑寡妇为何对无辜青年痛下杀手?雷神为何要兄弟相残?格鲁特到底是公是母?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欲知详情,敬请收看:走近漫威——漫威穿越到我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空降男神之归来

    空降男神之归来

    霍思桐:努力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星,只为了你能看到我。叶惊云:漫天星辰不如你霍思桐童星出道,是娱乐圈的拼命三娘。18岁拿完国内影后视后,全力进军国际影坛,20岁如愿拿到国际影后,成为一颗璀璨的国际巨星,她努力站到最耀眼的位置,只为了他无论身在何地,都能第一时间看到她,告诉他,她在等待他的归来。
  • 美人教主宠田妻

    美人教主宠田妻

    她一朝穿越为古代小村庄的农家女,采采药,种种田,浇浇花,从家徒四壁到大宅府邸。“花花,种种田就够了,你以后别给他人看病了,要看也只给我一个人看。”“为何?”“我不喜欢你对着别人温柔的样子。”“世人都说田大夫生性凉薄淡漠,也只有你说我是温柔。”片段一:在田荷花这里踢了N次铁板后,美人教主细长的剑眉轻颦,揉着胸口道:“田荷花,不舒服,不开心,不高兴,本座这里难受。”“田荷花,你听到没有!”“胸闷气短,乃是心气虚所致,服了这俩帖药就没事了。”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酸枣仁、柏子仁、甘草…田荷花将包好的中药递给某教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亚魔法师

    亚魔法师

    当林奈拥有可以增幅法术,敏锐洞察的神秘灰环后,又发现自己身负亚魔血脉,就注定他会是一位暴躁的近战法师。
  • 崇相集选录

    崇相集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拉闸

    拉闸

    郑振树踩着一地松软木屑,从锯木场出来,走到半圆形的蓄料场上。背景是带式钢锯经过木头身体所发出来的剧烈声。蓄料场上,一辆大卡车正在阳光下卸木头。四五个工人车上车下蚂蚁搬家一样地忙碌着。至于身后的情景,他知道,看大门的老头形同虚设。大门之外,不容置疑的春天既改变了旷野的颜色,又步步紧逼,令人不敢在春光里有丝毫的懈怠。在蓄料场边缘一棵樟树的阴影里,郑振树收住了脚步。他歪着脑袋的情形,似乎还没有从钢锯快速切割木头的惬意中解脱出来,又掉进了新的喜悦之中。由于树阴外面阳光的强烈作用,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