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9500000041

第41章 未来(3)

这看起来更像是哈佛大学这样拥有近400年历史的常春藤大学才有的情怀,但它确实是一个初生不久大学的雄心。

再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它更多的不同。

它在招生,但招生的重心不在美国,全世界只要达到密涅瓦学校严格标准的学生都可入学。它确实在旧金山有校区,但学生只是在这里待上一年,然后就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游历六个国家,进行深入学习。在这里上学也确实需要交费,但它的费用还不到就读常春藤学校所需的一半,原因在于它通过互联网节省了大笔的费用。它开设的课堂看似与其他大学没有不同,但却是全世界第一流的教授通过互联网在给学生们授课。

密涅瓦学校的创始人本·内尔森(Ben Nelson)曾是在线照片存储和打印网站“喀嚓鱼(Snapfish)”的前任总裁,这个网站在本·内尔森任内被卖给了惠普公司。2011年,本·内尔森开始运作密涅瓦学校项目;2012年,密涅瓦学校就幸运地从基准资本公司(Benchmark Capital)拿到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看来,密涅瓦学校用智慧女神来命名还是不无道理的。

大学教育梦

作为一位资深的互联网从业者,本·内尔森向我澄清,他创建这所大学并非是要超越哪所具体的学校,而是要打造一所互联网时代世界最好的大学。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就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会如何影响我们创建大学的方式?这些力量又会如何改变大学的本质?

20多年前,本·内尔森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就读时,他学的第一门课就关于大学历史。但富有批判精神的本·内尔森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大学不过是一个使学生们读4年书、学30多门课,然后又发给学生们学位的地方,这样的所作所为实在和大学真正应该做的相去甚远。那时还是学生的本·内尔森就试图去改变大学教育,但显然大学不会答应。2011年,互联网已经崛起,惊叹于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力量,本·内尔森摩拳擦掌,准备要实现他昔日的梦想了。

在本·内尔森看来,互联网技术可以缩小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距离。得益于互联网,密涅瓦学校可以抛开前互联网时代的种种限制,让学生获得好中之好的教育。密涅瓦学校不仅聚集了最好的学生,而且通过互联网,通过在线视频,将全世界最好的教授集中起来授课。这里每个班的学生还不到20人,上课就像是在开一个小型研讨会。通过4年的大学教育,通过互联网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观察周围的世界。

本·内尔森的理念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斯蒂芬·考斯林(StephenKosslyn)曾是哈佛大学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在哈佛大学任教达30多年,后来又受聘来到斯坦福大学,担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在本·内尔森跟他聊起密涅瓦学校项目之后,斯蒂芬·考斯林惊呼道:“这简直太棒了,我要加入。”他现在是密涅瓦学校艺术与科学系的创立主任。

在这之后,又有许多像斯蒂芬·考斯林这样的知名学者陆续加入进来。

本·内尔森回忆说,在密涅瓦学校还没登广告招募教员的时候,就已经有数百名学者要加入这个项目。校董会正齐心协力,让密涅瓦学校项目成为现实。现在,密涅瓦学校已经和美国一些知名大学展开合作,以在这些学校建立密涅瓦学院。

大学角色势将转变

拥有雄厚的师资资源还不够,密涅瓦学校所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能不能利用技术,通过网络或者视频直播打造更好的课堂体验。密涅瓦学校就此作出了探索。

互联网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本·内尔森剖析,通过互联网实现知识的公开,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互联网本就是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能获得各类信息。互联网的这个特点,无疑推动了大学角色的转变,如果大学的目标还是教给学生一些互联网上都能查到的知识,那么它将难以长久存在。

本·内尔森认为,美国的传统教育非常有特色,堪称全球楷模。其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致力于培养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超越某一科目本身来观察世界。但与此同时,如何将这些批判性思维技能传授给学生却是美国传统教育的难点所在。学科的具体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世界也非常重要。密涅瓦学校要教给学生的重点就是在于此。

密涅瓦学校的学生来自全球各地,这里没有所谓的“多数群体”,这里的学生构成是多元化的。只要能达到密涅瓦学校严格的入学标准,无论来自世界哪一个国家的学生都可以入学就读。

学生们会在旧金山读大一,在这一年里,他们将跨学科地浸淫在基础课程里。在接下来几年的学习中,学生会游历全球六个国家,广闻博识,拓宽自己的世界观,完成毕业论文。因为学生所有的正式课堂学习都是借助互联网来完成的,所以他们不需要非要来某一个特定的地方上课。游历不同的国家,会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经历,在那些充满活力的城市中,他们能学到更多。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授为中心的,而密涅瓦学校则以学生为中心。所以不是学生们围着教授上课,而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教授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授课。这种体验其实比传统课堂能带给学生的体验更好。在密涅瓦学校最早的实验中,分别让同一名教授通过密涅瓦学校在线平台和传统课堂对同一个班级授课,结果在线平台的学生体验更好。

其原因在于,教授通过网络平台做到了很多在传统课堂里难以实现的事情,如把学生分成小组,监测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又能及时掌握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老师提问题时,学生们可以举手回答,并且在电脑中输入自己的答案,这样教授就可以真正根据学生们的思维来决定让哪位同学回答问题。而通过课堂生成的数据,无论是学生的记录、老师的评估还是其他记录,都可以让教学混成一体,并让以后的教学变得更好。这在常规的传统课堂里都难以实现,学生们在真正学会建立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互联网教育的社会化

对互联网教育的开拓有成有败。对于教育产业来说,创新自然是越多越好,在美国,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尖上已经有数百年没有出现过新生力量了。互联网教育虽然兴盛,可不少课程只是把基础知识公开给世人。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你如何汲取这些知识并从中获得成长?

实现这一目标的要点在于实时互动,学生彼此的互动以及学生和教授的互动。这种互动应该是实时的,而且应该是碎片化的,基于你在哪里、你的专业是什么、你感兴趣和正在做的是什么等特点来实现。这是密涅瓦学校教育很注重社会化的一面。

在本·内尔森看来,未来是否具备处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将会是判断一位世界公民是否成功的标准。大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具备一种思维框架,能否从根底去判别我们查到的信息是否合理、是否有意义,怎么在我们头脑里既有信息的基础上架构新的信息。总之,这些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会在将来决定哪些人会取得成功,而哪些人不会。

互联网将19世纪以记忆信息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模式,这是互联网给传统教育带来的真正影响。网络改变了知识的本质,更为我们每个人在便利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学习、认知和实践的能力,提供了极大的机会。

教育的三层境界

在我看来,教育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教给人具体的知识。但诚如本·内尔森所言,这种模式正在互联网时代受到莫大的挑战,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能便利地从互联网获得知识。以传统学校为中心传授知识的模式越来越难以凸显自己的价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具体的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

第二层境界就是教给人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或者说,教给人学习的能力,其中也包括批判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就超越了具体的知识,也难以单纯从信息中获得。对此,本·内尔森开出的良药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解决,即推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此外再辅以人机互动,以数据的方式来推动教育更加完善。

第三层境界在于培养求知的情怀,培养对知识的热爱。在这个方向上,我认为传统校园和互联网教育各有千秋,需要将二者融合起来,而这也正是密涅瓦学校正在探索的。

互联网教育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正如密涅瓦学校所探索的那样,推动学生们到全世界各地游历,让他们看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产生了相同的问题。广闻博识,推动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情怀。这里可以参看本书凯文·凯利篇的内容,凯文·凯利的兴趣范围涉猎如此之广,与他早年游历亚洲和全美的经历不无关系。

但在精英云集的传统校园里,一些思想碰撞不断的现场感场景是互联网难以赋予的,而这些场景往往更能激发起人们求知的情怀。比如说,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样的学校里有很多小咖啡馆,其实很多伟大的想法,都是那些不同学科、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在一张咖啡桌上“碰撞”出来的。

吴恩达:

让电脑“学会”认猫

从“谷歌大脑之父”到“百度首席科学家”,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及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到Coursera网创始人,吴恩达(Andrew Ng)始终在引领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正是在他的“驯教”下,计算机竟然“学会”了识别猫脸,虽然这是一个三岁小孩都能做到的事情,却是人工智能历史上意义非凡的进步。

2014年,吴恩达的名字突然在中国响亮起来,这只是因为他跳了一次槽——从谷歌跳到了百度。对个人来说,这是平常不过的职业变动而已,但放到互联网巨头们角逐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则意义非同寻常。

吴恩达之前是“谷歌大脑”项目的创始人及负责人,现在是百度首席科学家,推动百度在人工智能,尤其在深度学习上长足发展。《连线》杂志报道:在吴恩达的领导下,百度的硅谷办公室规模将在2015年年底前增长到大约200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是深度学习研究员和计算机系统工程师。

人工智能,听起来让人感到非常神秘又颇具吸引力。1997年5月11日,IBM的“深蓝Ⅱ”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这件事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让全球各界对人工智能投以极大的关注。不过,推动人工智能广为人知的“干将”却是好莱坞,好莱坞的大片不知疲倦地向人们强化人工智能将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改变,魔幻的场面让我们对人工智能讳莫如深,甚至无所适从。

因此,在我和吴恩达坐而论道时,我不禁问了这位人工智能泰斗一些关于科幻场景的问题——在未来,人类会不会被机器取代?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往自己的大脑中植入一个电子芯片?他略有些诧异,之后坦陈,这些问题他真帮不上忙,还反问我是否真的需要讨论这些问题。

是的,吴恩达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关心的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现实问题。

比如说,机器能不能识别人脸,能不能识别语音,能不能为实现某种功能找到既定的算法。他不太关心形而上的问题,他是一位极端聪明的工程师,但不是善于思辨的思想家。

大道至简

吴恩达1976年出生在英国,他在16岁时就对人工智能产生了兴趣。那一年,他申请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暑期实习项目,整个暑假都在编写一款叫作神经网络的软件,这款软件试图模拟人脑的学习能力。从此开始,吴恩达就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着编写更多的计算机程序,以让计算机变得像人一样聪明。

不过,在进入大学真正学习了人工智能技术后,吴恩达却有些沮丧地发现,这项技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甚至有人告诉他,人们研究了人工智能足足有半个世纪之久,但取得的进步非常小。吴恩达坚持了一段时间,也不得不放弃了人工智能的道路。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神经科学和机器学习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当时吴恩达读到了一篇有关神经科学的论文才蓦然领悟,人的大脑的工作原理也许就是基于一套非常简单的学习算法。

吴恩达坦陈,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与计算机相比,人脑的算法要更加复杂。不过,至少有一点很让人感到兴奋,那就是,当要解释人脑如何学习时,不需要成百上千种不同的软件,一款足矣。

人的大脑有非常强大的能力去适应你塞给它的“算法”,从数据中识别出模式来。比如同样的脑组织,可以被用来辨别图片、声音等,也可以被用来辨别光感、触感等。大脑能做到这一点,计算机当然也可以依循同样的方式来识别,我们只需要编写一款软件,只是要让计算机弄明白自己该如何聪明地行动即可。

大道至简,吴恩达又燃起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希望,他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里是可以在此领域有所作为的,于是,他义无反顾地重新投身到人工智能的征程中。

同类推荐
  • 导购应该这样做(新手入门)

    导购应该这样做(新手入门)

    《导购应该这样做》从销售终端的实际出发,列举了销售实践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销售实例,力争让广大导购员在“真实”的销售情景中学习和掌握各种导购技巧和方法。掌握了书中介绍的这些方法和技巧。你就可以从一个导购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购老手,从而使你在与顾客的对决中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成功达成交易!
  • 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管理者、老板们总是“忙”字当头,这是不争的事情,究其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管理者、老总不狠,甚至是不放心,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下属,这也是不懂带人的表现。带人就是带团队,带团队就是带野心、带欲望、带状态。会带人的领导,带出一群“狼”,不会带人的领导,只会带出一群“羊”。企业说到底是人,管理说到底是借力。只有集众人之力、之智慧,企业才会成功。
  • 互联网+红利

    互联网+红利

    近年来,智能手机应用与社交网络蓬勃发展,引发流通领域的激烈变革,带来了一场席卷线上与线下的商业革命。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更是企业DNA的重组。无论是成熟的传统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以电信、银行、娱乐等为代表的贴近民生服务的相关产业,都在探索和践行O2O模式,因为它孕育着极富创新性的商业价值与利润空间。
  • 大公司靠人去管 小公司靠人去做

    大公司靠人去管 小公司靠人去做

    大公司由于人员众多,事情千头万绪,所以经营者必须依靠若干核心下属,让他们分摊自己的工作及压力,通过他们对各个部门进行有效控制。因而在管理中,大公司面对的问题往往在用人及放权上。与大公司不同,小公司面对的管理问题则表现在经营上的一些操作细节上。由于人员及岗位有限,从产品定位到市场营销,都需要经营者亲自参与,并作出相应的决策。所以,对每件事情的把握及处理就成了经营者必须驾驭的问题。大公司管人,小公司管事,二者各有不同,却理脉相通。无论是大公司经理人还是小公司经营者,在管理上都需要利用实战而得的“游戏规则”,去理清各自企业问题的根结所在,使自己的管理工作具体、到位、高效,并在收益上得到回报。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促销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促销术

    本书介绍了199种独特经典的促销方法:促销的基本功、促销经营的宗旨、促销的广告艺术、促销一张“嘴”、商品的包装艺术、商品的价格定位、智慧促销术、促销成功的秘诀。
热门推荐
  • 逻辑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逻辑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我的娜塔莎

    我的娜塔莎

    1941年,抗联战士庞天德所在的部队遭到日本关东军围剿,危急之下转入苏联境内与苏军联系。女教官娜塔莎负责对庞天德等人进行特工训练,她十分欣赏庞天德,两人渐渐萌生了深厚的爱情。之后,二人接到上级命令返回海东市从事地下工作……日本战败,日本人纪子的父亲跪求庞善祖收留重病在身的女儿,纪子寄养在庞天德家。父亲庞善祖希望儿子与纪子完婚,可庞天德心里只有娜塔莎,两人通信表达相思与爱意。新中国成立后,娜塔莎作为苏联专家到中国提供技术援助,两人终于再次见面。准备结婚登记之时,娜塔莎接到苏联专家撤离中国的命令。之后二人又经受了常年的别离和相思之苦。八十年代,庞天德做起了边境贸易,目的是寻找娜塔莎。经历重重磨难后,有情人终于相聚。
  • 侯府小哑女

    侯府小哑女

    燕云歌自末世而来,重生侯府,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吃好喝好乐无忧!然而……她爹一门心思造反,她哥一门心思造反,她嫁个男人,还是一门心思造反。燕云歌掀桌子,这日子没发过了!
  • 快穿之攻略叶罗丽男神

    快穿之攻略叶罗丽男神

    (我觉得我好似要鸽了,就……不是很想更新)今安,预示着一笑千金,随遇而安,可是许今安却没有这样,她一不小心就si了,还意外绑定了叶罗丽精灵梦快穿系统之一的攻略系统开始了漫漫长路的攻略任务……
  • 重生都市之妖孽至尊

    重生都市之妖孽至尊

    至尊回归,踏破虚空,强者降临,都市纵横!为弥补心中遗憾,一代妖孽至尊动用时空轮回之法,携带九万年记忆重回地球,再度纵横于都市之间。(已有百万字完结老书:重生都市之神级主宰!欢迎品阅!另外有新书:都市之妖孽仙帝)
  • 人文山水珞珈

    人文山水珞珈

    武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并非始于一九一三年在武昌东厂口方言学堂校址、利用原有设施和教员设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更非始于一八九三年由张之洞在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创办的自强学堂,而是始于一九二八年经国民政府大学院允准,在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基础上创建的国立武汉大学,距今尚不足百年。一九三二年,武汉大学迁入位于东湖西南依山而建的新校区,从此与人文山水朝夕相伴,追随中国教育快速世界化(现代化)的步伐,在中国社会急遽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到了今天。“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人忧事忧人事之所短,而忧其所短则必知其所长。
  • 逆袭:废柴女帝不好惹

    逆袭:废柴女帝不好惹

    一纸退婚,废柴三小姐投湖自尽,醒来,废柴蜕变狂傲三小姐。被嘲笑无能又如何,还不都成了她的手下败将。被太子鄙夷又如何,第一高手都为她痴狂。她,二十一世纪的特工,信奉的是强者为王。靠男人不如靠自己,谁强,谁的话就是规则。而她只想当订立规则的人,谁要是阻挡她的路,她便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本文女强,男强,玄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航海日志

    航海日志

    从2003年1月起,十本手工的“日记”在中国和瑞典之间来回邮寄。这些本子是由五位中国、五位瑞典女艺术家共同制作的。每次“日记”抵达时,艺术家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本,在上面加插草图、照片或文字后,再把它们回寄,整整持续了2003年整年。“日记”不同的外形,不一样的内容取决于哪位艺术家在做。
  • 大秦苻坚

    大秦苻坚

    一统天下的骄傲还未来得及向世人炫耀,就已被野蛮的胡人撕碎了踩在脚下,所谓的中原华冠却龟缩江南。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汉人,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救世主,一个拥有汉人灵魂的胡人统治者——苻坚。
  • 医妃难惹:萌宝儿子腹黑爹

    医妃难惹:萌宝儿子腹黑爹

    前世,钟漓儿空有一副好皮囊,却不识人世,最后致使她尚未出世的孩子胎死腹中,母亲被逼死,她更是被活活打死。重生归来,她受神医指点,萌宝在手,有仇报仇,有怨报怨。鬼使神差住进了让她怀孕的罪魁祸首欧阳瑾烨府中,短短几日萌宝儿子满心欢喜的问他,“叔叔还需不需要一位夫人?”“本王不打算娶妻。”“但是我觉得我娘亲和叔叔特别般配。”“……”小家伙竟想将自己的亲娘拱手赠人,这是什么鬼发展?到底是不是亲生的?某天,钟漓儿被欧阳瑾烨摁在墙上,“我儿子把你赠与本王了,本王勉为其难接受了。”什么东西?他接受了,她可没接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