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100000023

第23章 办事通用规则(6)

此时孙权的斗志已经被激发了起来,当时便定下决心与曹军决一死战。

二是利用“爱屋及乌”的心理特点,故意贬低与对方有亲密关系的第三者,间接地贬损对方,使他尴尬,达到让他出手办事的目的。

如司马相如求岳父救济一事就是采用了此法。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一篇《子虚上林赋》博得海内闻名。这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成都路上,路过临邛。在当地豪富卓王孙家里,与其貌美如花、才艺俱全的女儿卓文君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当夜便订下终身,天明即起身私奔回了成都。

哪知司马相如家中一贫如洗,无法生活。卓文君便力主又回到临邛,向爹爹求援。但那卓王孙见女儿违礼私奔,早已气在心里,半个钱也不给卓文君夫妻。司马相如笑了笑,对卓文君说:“无妨。你父亲最怕的是什么?”卓文君想了想说:“他最怕的是丢了面子。”司马相如说:“如此,我们要他自己送上钱来!”

于是,司马相如卖掉车子,在卓府对面开了个酒馆,让卓文君当垆卖酒,自己则穿上短裤,与酒保佣作一块干活。消息传出,城内城外的都来看美人卓文君卖酒,同时,对卓王孙不顾子女之情议论纷纷。卓王孙听后,气撅了胡子,却也无可奈何,为了不让司马相如再这样给自己丢人,只得分给卓文君夫妻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暗激法的巧妙,就在于它是通过“言外之意”、“旁敲侧击”进行的,但显然这会对你要求之人起到一种暗示性刺激,从而激发他做出有利于你的选择。

(3)导激法

激将法所使用的语言有时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应该“激中有导”,用明确的或诱导性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出起来。

某校有一个调皮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一次,他打了一位同学,还自夸是拳击能手。老师叫住他说:“打架,算什么英雄?有本事你跟他比学习。你期末考试如果赶上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一句话激发出了这个调皮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后来,果然有了明显进步。

5.间接法

有些事很难办,如果找人直言要办,对方可能会因面子问题、声誉问题、法律制度问题等各种原因婉言拒绝,从而让你吃到“闭门羹”,或者产生令人难堪的尴尬,致使办事不顺,甚至堵死了办事的门路。如果能事先意识到这种不利的结果,而采用“间接法”,先谈论别的话题,旁敲侧击探明对方的意图后再说,或者先打通能影响、左右对方的周围人,通过他们间接达到办事目的,则既能避免遭到拒绝的尴尬及不愉快,又能让对方在维护自己面子、声誉的条件下帮自己办事。间接法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办事妙计。

(1)投石问路法

当你有具体想法时,并不直接说出,而是先提一个与自己本意相关的问题,请对方回答,如果从其答案中已经得出否定性的判断,那么自己原定的要求、想法就不必再提了。

有个女青年买了块布料,回家却觉得售货员找的钱不对,又没有把握就是人家错了。于是,她找了回去,但女青年并未说售货员可能算错帐的事,而是问道:“小姐,这种布多少钱一米?”对方答后,她立即明白是自己算错了,说了句“谢谢”,满意地离开了商店。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身家性命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对方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

杨虎城手下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的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至此两个聪明的将军完全明白对方所思所想,从此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当时,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得多,且又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城如果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而张又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

于是他借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传出心声,投石问路,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退路。

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拿不准的时候,最好先投石问路,摸摸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也不迟。直来直去,莽撞行事往往使自己陷入窘境,也达不到办事目的。

(2)触类旁通法

当你想提一个要求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同类问题,以试探对方的态度。

如果得到肯定的信息时,便可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对方明确否定,那你就免开尊口,以免遭到拒绝出现尴尬。

有一位干部打算调离本单位,但又担心领导否定,留下不踏实工作的坏印象。于是他这样提出问题:“书记,咱们单位有的青年干部想挪挪窝儿,你觉得怎么样?”书记说:“人才流动我是赞成的。”他见书记态度还可以,于是进一步说道:“如果这个人是我呢?”“那也不拦,只要有地方去。”不久,该人便顺利地办理了调动。可见,用触类旁通法进行试探,其好处是可进可退,进退自如。

(3)利用幕后“关键人物”

常言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战争中,突然袭击敌人的指挥机关,捕杀敌方指挥人员,可以使敌人立即陷入群龙无首、不击自溃的困境。

这是克敌制胜的绝招。

同样,在求人的时候,要想办成事或尽快办成事,就要针对关键人物下功夫。突破了关键人物这道关卡,谋求到关键人物的赞同和协助,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势如破竹了。

说到“关键人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主管人员或上级领导。是的,主管或领导的意图对解决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形象地道出了这种影响的威力。与其唇干舌燥地和具体办事人员交涉,再心急火燎地等待他们向上级主管请示汇报,“研究研究”,不如想方设法径直向有关上级主管申请洽商。这样或许可争取到当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至少也可以减少辗转获悉上级主管意图的时间。

但是,关键人物不一定就是台面上看得见的人物。正如光绪当皇帝,慈禧掌印玺,幕后人物往往才是真正的“权威人士”。所谓“全公司听厂长的,厂长听老婆的”,就是最通俗的注解,老婆的枕头风,胜过旁人的大炮筒。

因此,想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稳操胜券,除了着眼于主管、领导一类正式组织身份的负责人外,还应该争取足以影响主管领导的非正式“权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帮助。通过当事人或上级主管人员的亲友故旧,来说服当事人,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有时候,即使是上级主管和具体办事人员同意解决的问题,也会由于下属某一环节作梗而搁置下来。负责这一环节的人不论职位大小,也就变成了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关键人物”。

这时候你切不可因他无权无职,就以为可以随便应付,否则你的好事就可能坏在他的手中。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地对待你身边老态龙钟的老太太,玩弹珠打水枪的“小皇帝”,或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这些人不显山,不露水,但他们都有可能是你走向求人成功的垫脚石,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住每一个可能发挥作用的人物。

宋朝蔡京曾一度被宋徽宗罢相,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他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而是多方活动,以图东山再起。

首先,蔡京暗中嘱托亲信内侍求郑贵妃为己说情,又请深得徽宗信任的郑居中伺机进言。一切妥当之后,蔡京再让自己的党羽直接上书徽宗,大意是为他鸣冤叫屈,说蔡京改变法度,全都是禀承圣上的旨意,并非独断专行。

现在一切都否定了,恐怕并不是皇帝的本心。

这些意见的要害是把徽宗牵了进去。徽宗见表,果然沉吟不语,但也没有批复。

这时该郑贵妃发挥枕边作用了。郑贵妃本是识文断字之人,早已看到表章的内容,又见徽宗这种表情,就顺势替蔡京说了几句好话,这时徽宗便有些回心转意了。

第三步是请郑居中出马。郑居中了解内情后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约了自己的好友礼部侍郎刘正夫,二人先后晋见徽宗。

居中先进去向徽宗说道:“陛下即位以来,重视礼乐教育,欲行居养等法,对国家和百姓都很有利,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

同类推荐
  • 自控力: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自控力: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就从自控力入手吧。自控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恋情更长久,收入更高,事业也更成功。如果你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透支;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本书将告诉读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应怎样选择 该如何放弃

    应怎样选择 该如何放弃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觉得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处世技巧不够圆熟,成功离你太遥远?请不要在忧心、彷徨,本书系所提供的全方位的方法与技巧将在您的事业之旅中成为您成功的得力助手。成功是每一个人终身追求的目标,在这段追求的过程中,本书将扮演一个站在您身后的智囊团的角色,尽其之力,提供所知,着力于把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和最新的成功资讯奉献给您……在伴您创造成功的历程中,使您获得精神上的指引、激励和扶持,最终让你品尝到不断成长中的成功喜悦。
  • 哈佛24小时

    哈佛24小时

    《哈佛24小时》融合了当下最热门的心理现象,内容更贴近当下生活,更符合近几年人们的心理状况。如何实现心理自控、怎样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力量、是抱怨还是勇往直前……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必定能让你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去改变你的现状,拓宽你的视野,丰富你的内涵,实现你的理想……如果你希望摆脱平凡的生活,如果你想探索成功的奥秘,如果你想充分地发展自我,但是苦于找不到突破点,那么,请你试着打开本书,它将会成为你求知道路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人生道路上的行动指南。
  •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感悟小故事,从人生感悟、情感感悟、智慧感悟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人生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更加开朗,智慧,明智地面对人生。
  • 年轻时就要拼尽全力

    年轻时就要拼尽全力

    你上学时,学霸说他很少看书,你信以为真,结果学霸各种证书拿到手软,你只是勉强过了毕业考。你刚工作时,老员工说他就是混混日子,你信以为真,结果老员工月月拿奖金,你的工资一直不涨。你想做一番事业时,过来人说年轻人别急于求成,你信以为真,结果过来人的生活是诗和远方,你的生活是兵荒马乱。你过得不算好,你怪自己太年轻、没阅历、缺经验,你慢慢觉得自己一生也就这样了,再怎么样也比不过那些起点比你高的人。可是,你才二十几岁呀,有什么输不起呢,你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去放手一搏。你一定要认清一个现实:这世界不允许任何人安于现状。那些看似安逸、稳定的人,哪个没在暗中较劲?别说你太年轻,这正是你的资本,让你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经营自己想要的人生。别说你还年轻,如果你不够努力,等你发现自己历尽沧桑仍然一无所有时,就真的过完了这一生。趁年轻,拼尽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正确的成长方式。
热门推荐
  • 龙血武尊

    龙血武尊

    一笑为红颜、一怒江山震!好男儿就应该问鼎苍穹,睥睨天下!谁与争锋!
  • 二次芳晴

    二次芳晴

    我的魂,寄居在别人的心房。你的爱,定格在昨天的晚霞。又是起风的季节,吹乱了你的长发。我伸出手,只听得:流氓,你要干什么?
  • 司梦人

    司梦人

    平淡如你,超凡为仙。仙界之上,万神之尊,名为自在。每个众生都在不经意间追寻着生命的真相,但每个真相终究是虚无之中的幻像。面对着孤寂苍白的无穷宇宙,经历着如影随形的锐利时光,千秋万世,轮回几度,又有谁能与你同在,幽悠炽烈,历劫沉浮?
  • 读博:成为你理想自己的蜕变之旅

    读博:成为你理想自己的蜕变之旅

    读博可能是人生中最艰难,回报却也最丰盛的一场旅程。书店中关于读博的书籍比比皆是,许多大学也提供了详细的信息。而市面上缺少的,正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能帮助学生修完博士课程的书。本书中提到的心理素质,不仅造就了优秀的博士生,也是许多业内优秀的学术研究人员所必备的素质。你可能想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读博?自己是否能完成博士学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要开始,或者正在挣扎是否要放弃,这本书正是为你而写。
  • 妖孽风公子

    妖孽风公子

    “魂在剑中,守你今生。就算你负尽天下人,你被天下人唾弃,我愿为你,不离不弃!”一个唯美凄音,回荡于幽花谷,千年泪,千年痴。
  • 圣安东的诱惑

    圣安东的诱惑

    《圣安东的诱惑》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1821–1880)的小说代表作,1849年初稿,1856年次稿,1872年三稿,1874年全文定稿正式出版,跨越二十五年,其间福楼拜完成《包法利夫人》《萨郎宝》《情感教育》三部长篇小说,本书的写就几乎贯穿了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小说取材自圣徒传说,即埃及修道士安东(约251–356)在沙漠中抵御各种诱惑的事迹,西方艺术中有不少以此为素材的作品。1845年,福楼拜的妹妹卡罗琳新婚旅行前往意大利,福楼拜同行,他在热那亚的巴尔比宫看到据说出自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之手的油画《圣安东的诱惑》,获得写作灵感,而少时读过的拜伦诗剧《该隐》和歌德诗剧《浮士德》也给了他颇多启发。小说分七章细致描绘了安东在一个夜晚产生的精神幻象,魔鬼、示巴女王,还有安东自己的弟子将不计其数巨大的诱惑摆在他面前:财富、权力、享乐,乃至更具诱惑性的:神祇、礼仪、经文、圣谕……魔鬼以科学之名,制造迷障,隐藏起宇宙的秘密。从夕阳西下到晨曦渐上,幻梦不断,最终,安东从迷局走出,迈向新生。小说以散文诗体(或称诗剧形式)写就,反映出对宗教妄念的反叛、对物欲社会的厌弃,是作家投入“热狂”的一部作品。
  •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上)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上)

    健康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期盼,而年轻的人们,大多过早离去和被病痛折磨,健康的生命远远少于预期,其中健康至关重要,关系着人的成长,左右着人的生命,没有了健康,就算再有钱,再有权也换不来一个好的身体。本书精选了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健康保健的奥秘和知识,力图打开那知悉不多的密码,让每个青少年都健康成长。
  • 三国之毒士无双

    三国之毒士无双

    现代一凡人魂穿汉末之时,卧龙岗前闲坐对弈却赢得毒士之名,那便如此,看毒士扫平天下,混一乾坤,
  •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品文人

    七品文人

    富鱼下葬那天,雷诺来了,给富鱼买了个很大很大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小说家富鱼千古。本来郭力顺也想来,可采访任务压挤得一点儿时间都没有,委托雷诺带了个花圈,挽联是:七品文人富鱼安息。江大佑和谈宁也想来,想想还是没有来,他们不好意思来,花圈也就没好意思送来。那天只有李清两口子来了。富鱼的家人都不认识李清两口子,李清两口子也没介绍自己,他们就站在旁边,等村里人把富鱼的坟筑成,都回去吃富鱼的丧事饭了,李清两口子在坟前给富鱼鞠了三个躬,然后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