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8100000017

第17章 阅读吴承恩(1)

“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这是吴承恩故居厅前廊柱上的一副楹联。这副联高度概括了吴承恩一生的文学成就和他的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

奇人刘铁云

在楚州文联,孟老一进门就对文联的同志说,九月份有刘鹗逝世100周年的纪念日,想请你们关注。

老孟的话一直在我的心中,真的让我不仅关注而且阅读了这个“奇士负奇才,一卷记游,能以文奇名后世”的刘鹗(字铁云,1857年—1909年)。

刘铁云故居坐落在淮安(今楚州)的勺湖之滨东南侧。刘铁云原籍镇江丹徒,也许历史上的淮安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且处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的原因,刘铁云母亲朱氏将积聚数十年的命妇“汤沐钱”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和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买得淮安高公桥西街廖姓的房子(原为明代漕运总督朱大典宅)和一些田,移居于此,并将刘铁云带此读书。刘成忠(子恕)公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辞官之后,也与家人一起居住淮安。

刘铁云出身于封建官宦人家,其父刘成忠与李鸿章是同年进士,后来曾任京中御史、河南知府与道台。刘铁云是家中老幺,七岁读书,从小散漫,聪明过人,喜杂学,什么医学、数学、乐律、方技、词章等,学一行精一行,尤其是治河、经商,他特别感兴趣,唯独不爱读四书五经。刘铁云虽为客籍,但与淮安人关系密切,友情深厚,还将淮安认为故乡。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五月赴苏州,秋至南京应试,落第后又回淮安。

科举落榜的刘铁云,从此便无意仕途,热衷于经商。作为官宦子弟的刘铁云要下海经商,这在当时也算是惊世骇俗之举。刘铁云先后在淮安开过烟草店、在扬州开过诊所、在上海开过印刷厂,但是开一家赔一家,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此蹉跎到了31岁(公元1887年)。

这一年,开封、郑州段黄河决口,几位治河官员都束手无策,清政府调来了广东巡抚吴大澄。吴大澄与刘铁云的父亲刘成忠有旧交。刘成忠曾在开封当过知府,还将自己的治河经验写成了书,叫《河防刍议》。刘铁云喜好水利,研读过此书,他认为是施展身手的好机会。

刘铁云关闭了上海的印刷厂,北上投奔吴大澄,出任河督局提调官。刘鹗不辞辛劳,身临一线,“短衣匹马,与徒役杂作”,其“束水攻沙”的方略大获成功。

治理黄河成功后,吴大澄聘请刘铁云担任“豫、直、鲁三省黄河图”提调,以协调黄河下游各省的统一治河。刘铁云忙活了近一年,天天“与波涛相出没”,并因此得到山东两任巡抚张曜、福润的赏识。后来经福润两次推荐,刘鹗终于在1895年进了总理衙门。

刘铁云在社会公众中获得极为广泛的知名度,则是因为他是《老残游记》这部清末著名谴责小说的作者。他从未写过小说,但一出手便不同凡响。这部小说在思想上比较复杂,而在人物刻画和艺术描绘上都达到很高水平。胡适认为:“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镕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绘。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鲁迅也说他“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老残游记》全书共二十回,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著。

据说,他是为了资助一个哥儿们——钱塘(今杭州)人连梦青。连与湖南“自立军”首领沈荩交情很深。在统治者看来,“自立军”妄图颠覆大清政权,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反动组织。沈荩被捕后,被棍棒活活打死。据说是慈禧太后亲自下的令。连梦青受沈案牵连,也遭迫害,多亏西方使馆帮助,他从北京逃到上海,在报社做记者,勉强糊口。稿费是连梦青的唯一生活来源,但入不敷出。刘铁云想帮他,可他性格孤傲,拒不接受钱财。刘铁云便想写本小说送他,由他卖给商务印书馆的《绣像小说》,得些稿费赡养家中老母。

小说的故事以山东为背景,这与刘铁云在1887年协助吴大澄在山东治黄河水患有关。他用“束水攻沙”方法,控制黄河泛滥后,又负责测绘了河南、河北与山东三省的黄河水道。在与波涛相出没的日子里,他熟悉了河北与山东境内的地形地貌与风物人情,自然也目睹了无数庄宫保这样的所谓官员。因此,当吴因治河成功向朝廷保荐其道员之职时,刘铁云则称这次投效河工,“实出于悲悯一念,初非家食不足也”。这段人生经历被他艺术化地表现在作品中了。

老残可以说是中国有别于传统旧式士子的“第一个现代型知识分子”,他凭“脑力劳动”“自主自力”,有机会进入“上层官场而拒绝进入,这在以往文学作品里从来没有出现过”。

老残这一个新型人物形象的问世,正是刘铁云人生理想的一种反映。自19世纪80年代始,深重的民族危机与政府的昏聩腐败,使当时中国有识之士中呼喊改革的声浪此起彼伏。1895年后,一批在政体内的有识之士义无反顾抛弃了传统士大夫的人生道路,下海从事实业救国,如同治状元陆润庠开办“苏经丝厂”和“苏经纱厂”,咸丰状元孙家鼐在安阳办“广益纱厂”,张謇在南通办“通州大生纱厂”,都是显例。刘铁云也是这睁眼看世界的人群中的一员。他一生走的是老残的道路,不进入已失望的政治体制,而凭借自己的脑力、眼光,自立自主以安身立命。老残的形象透出了一种崭新的时代气息。但真正生活中的老残——刘铁云就没有小说人物那样潇洒自在了。俗云“早叫的鸡没有好下场”,刘铁云也是一例吧。

刘铁云性嗜金石、碑帖、字画及善本书籍,1895年居上海时,收购铜器,已“聚古器数十”。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社会秩序大乱,一些古物收藏家纷纷出手藏品,此时刘铁云所收鼎彝、碑帖、字画及善本书籍甚多。而且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后,他大量购藏并进行研究,对甲骨学的草创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铁云集中和保存了大量资料。1902年10月,王懿荣之子王翰甫为还清旧债,将王氏生前所藏甲骨大部分卖给了刘铁云。此外,刘铁云又收得方若所藏300余片,又经得古董商赵执斋之手购入3000余片,刘铁云之子大绅又亲往河南收得1000多片,总计前后共收得甲骨5000多片,成为早期出土甲骨的著名收藏家,对甲骨资料的保存和集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铁云积极刊布甲骨文资料,推动了甲骨学研究。他1903年出版的《铁云藏龟》一书,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从此,甲骨文从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观赏、摩挲的“古董”,变为可资社会上广大学者研究的珍贵史料,从而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促进了甲骨学的研究。虽然《铁云藏龟》一书因拓印不精,并收人了少量伪片,但此书收入的资料,直到现在,还是甲骨学研究的重要书籍。刘铁云率先将甲骨文材料拓印出版,在甲骨学史上有开创之功。

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刘铁云也很有见地,他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其见解最终被其后的研究成果所证明。刘鹗和罗振玉是儿女亲家,二人共同致力于甲骨文研究,把这一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刘铁云是近代较早把眼光注意到西方世界的中国人。在西方文明潮水般涌入的情况下,他为清王朝开出的“扶衰振敝”的药方是,借用外国资本兴办实业,筑路开矿,使民众摆脱贫困,国家逐步走向富强。但是,刘铁云只是因治河成绩而被保荐到总理衙门的微员,级别太低,根本无力改变清廷决策。“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这是他给另一个淮安人罗振玉信中的话。由此信可见他的思想的前卫。其实,如今的改革开放政策,很多正是当年刘鹗想为而无力为之的。

甲午战败之后,全国要求加快改革开放的呼声很高。刘铁云顺应形势,以激进的改革者面貌出现。20世纪初,铁路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点像前十年中国的高速公路,可以说是方兴未艾。从江南铺设到天津的铁路,历史上还曾有过津镇铁路和津浦铁路之争。

建设镇江到天津铁路的设想,最先就是由刘铁云提出来的。刘铁云当时的职务是江苏省的候补知府。1895年,他上书给直隶总督王文忠,倡议修建一条大体上依傍着大运河的铁路,从镇江开始,向北经扬州、高邮、宝应、淮阴等地,过济南一直到天津。

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史上,刘铁云绝对算得上一位奇才。论文学,一本不厚的《老残游记》名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论学术,一本《铁云藏龟》开中国甲骨文研究的先河;在《铁云藏龟》1903年成书后,次年又编印了《铁云藏陶(附泥封)》。但《铁云藏货》在他生前未曾面世,当代古文字、古钱币专家郭若愚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于即将送造纸厂的旧书废纸中发现了原拓本,这才抢救出来,198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铁云藏印》也未曾印刷成书,是用所收原印直接钤印于笺纸上,汇订成册,数量极少。他所收的古玩旧籍数以千计,包括若干宋版书,在他身后大都被没收或散失了。刘铁云甚至还是一个算学家。就在他参与黄河河工,编写黄河三书大致同时,他还写了两部算学著作:《弧角三术》《天元勾股考》。经当代数学专家用现代几何对《天元勾股考》中之算题核对,刘著所得答案正确无误。论政绩,光绪十四年治理黄河郑州段的决口,让他闻名全国并以专家型知府步入政坛。但是,刘铁云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的《老残游记》自序中的那千古奇论,竟成了对他自己的预言:“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象也,有一份灵性,即有一份哭泣。”

1908年,进了军机处掌握大权袁世凯为报宿怨,罗织罪名,以刘铁云“擅散太仓粟”及“浦口购地”为由,密电两江总督端方将他逮捕,并流放新疆。这正如蒲松龄感叹的那样:覆盆之下多沉冤!

刘铁云与袁世凯曾在山东巡府张曜麾下共事过,袁为自己长久不被重用,曾请刘向张请求提拔任用的事,而张却认为袁“才可爱而性未定,资可造而识未纯”,没有同意袁的要求,因此袁世凯以为刘铁云不肯为他出力,一直怀恨在心。

所谓“擅散太仓粟”,本是刘铁云救民于水火的善举。原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清廷西逃,老百姓饥寒交迫,刘铁云作为南方一个救济善会的代表,冒险进北京,不仅开办施医局、掩埋局等,还设法收购了俄军占领的粮仓,开仓施赈,救助了大量灾民。所谓“浦口购地”,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铁云预见浦口“来日必为商货吐纳地”,故与亲戚集资购买浦口一带土地。津浦铁路修建以后,浦口适为铁路终点。果不出刘铁云的预料,浦口地价飞涨。浦口的一个官僚见有利可图,遂想强买刘铁云购得之地,但遭到刘铁云拒绝。

流放到新疆一年后,即1909年8月23日,刘铁云便中风而死,年仅53岁。他虽然没赶上两年后发生的辛亥革命,但是,大清国也同样急性中风而亡,应了他在《老残游记》自叙里所说的:“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状元楼前思沈坤

每当来到状元楼前,我总会生出许多的想与思。在淮安,状元楼之名,是因状元沈坤而来。

沈坤,淮安河下镇人,字柏生,一字伯载,号十洲,是淮安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家祖籍昆山,自曾祖辈来淮。他的曾祖父叫沈澄,祖父叫沈蕙,父亲叫沈炜。

沈坤一生中最大的业绩不是读书做官,不是中状元、做翰林,而是抗倭。

倭寇之患从元末明初开始。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日本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代。早在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日本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称为北朝。后醍醐天皇为了恢复王权,推翻幕府,派他的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除了南、北两个朝廷外,还有许多割据势力。他们掠夺财富,除互相争战之外,还常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

朱元璋即位后,连续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国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消弥倭患。但由于日本处于分裂对抗状态,几次派使都毫无结果,倭寇侵扰日渐繁复。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时侵扰中国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渐炽盛的倭患……

同类推荐
  • 大地的语言:阿来散文精选集

    大地的语言:阿来散文精选集

    我是一个用中文写作的作家。依我的理解,中文就是中国人使用的文字。在更多情况下,这种语言有另一个称谓:汉语。这个词定义了这种语言属于一个特定的民族:汉族。如果这样定义,像我这样的非汉族人,就会遇到民族主义者,又或者那种把文化多样性作极端化理解的人义正词严地责问,为什么不用母语写作?你不爱自己的民族?
  • 真相、谎言与宣传(第二部)

    真相、谎言与宣传(第二部)

    本书是《真相、谎言与宣传·第一部》的续集,既是作者经历种种风雨的回忆录,又是旅行见闻。语言生动流畅而尖锐,同时妙趣横生,不乏幽默感,常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 出走十五年

    出走十五年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作者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作者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
  • 总统班底(译文纪实)

    总统班底(译文纪实)

    伍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在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周六的新闻编辑部异常宁静,当伍德沃德开始打电话的时候,他注意到伯恩斯坦也在从事这桩盗窃案的报道。哦,天哪,可别是他。伍德沃德想起了办公室里的一些传闻,说伯恩斯坦很有抢新闻的本事。……1973年4月30日,晚上9点钟,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有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播音员庄严地宣告。尼克松坐在他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他家人的相片,另一边是林肯的半身像。总统开始发言:“……今天,我作出了任职总统期间最困难的决定,我接受了两位最亲密的同事的辞职……在任何组织中,为首的人必须负责。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接受这一点……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使事实见诸天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体制包括了坚定不移的大陪审团,诚实的检察官,勇敢的法官,以及强有力的言论自由……”……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两年的简朴生活、深入思考以及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他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湖上泛舟,在岸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在卢梭看来,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以及大部分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有着阻碍作用。
热门推荐
  • 修真秘录

    修真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他,不依不饶

    他,不依不饶

    她不懂为何这样的男人会看上她。被残忍折磨之后,余染莫明白了,这男人哪里是看上了她,娶她回来无非是为了折磨她,为他死去的未婚妻复仇!好,很好……五年后,众目睽睽之下,余染莫把玫瑰花甩到全城最尊贵的男人脸上,褐眉轻佻,“不好意思,莫先生,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男人隐忍着,指了指余染莫两手牵着的一对龙凤胎萌娃,“他们跟我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你敢说没关系?!”
  • 情迷鬼屋

    情迷鬼屋

    玛洛丽·克拉克最不希望的就是搬回家去,但是没有办法,她在芝加哥的公司裁了所有的员工。雪上加霜的是,她的未婚夫解除了他们的婚约,任由她一个人心碎欲裂,伤痕累累。
  • 突发事故自救书

    突发事故自救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震、洪灾、火灾、车祸等突发灾害时有发生。面对灾害,很多人因缺乏自救知识而惊慌失措,错过了最佳自救时间,导致悲剧的发生。面对突发灾害,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自我救助措施,将会决定生命的延续与否。同时,掌握了遇险紧急救助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周围的人摆脱险情。本书是现代家庭必备的自救手册,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阅读。本书内容分为自然灾害篇、火场危害篇、交通事故篇、水上安全篇、日常意外篇等,增强读者的生存能力,让读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救助他人!
  • 异界建立商业帝国

    异界建立商业帝国

    俩个为了一根辣条,互相嘲讽了10几年。在名为黑白系统的未来生命体协助下同时上天。不差分毫。来到异界,双系统?身体接触才能查看?......从未见过如此之坑的系统。看双主人公怎么在异界创立一个商业帝国,文笔不好随意看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姓顾的你又骗我

    姓顾的你又骗我

    她原是世家千金,他是这个国的帝王。曾经的欺骗换来了她的成长,失忆后的她却再次爱上他……
  • 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

    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从古典,到荒诞,从平静,到高潮,应有尽有。但是,“真实”又是什么?我重复地陷入了从庄子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描述过的苦恼之中。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都不清楚。经过层层筛选,我能够肯定的真实只有一项: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活,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直到今天,我还未曾使用电脑,这部书稿仍然是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人保持这种书写方式,因此我十分珍惜地把这部书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
  •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第三辑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第三辑

    为加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充分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教育部社科中心于2014年12月在辽宁大学召开“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规律与导向”理论研讨会,本书择优收入部分会议论文。同时还从其他学术会议论文和近年已发表的论文中选辑了部分文章。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创新基本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