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8100000003

第3章 走进十月(2)

我告诉他,那早成为历史了。如今乡通柏油路,村通水泥路,城乡公路几年前就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公交车也不是过去的上午一班,下午一班,而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每15分钟就有一班,往返不断。另外,什么样的出租车都有,不论你什么时候,只要站在公路边,招手就能坐车。我还告诉他,有一次农村老家来了亲戚,母亲上午十点半的时候让弟弟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赶回去陪。我满口答应了。我问家里还缺什么菜,我从城里带。他说缺是不缺了,但人家客人盼你回来,你若再为他带上菜,那心理就不同了。我到菜场买了菜,十一点到路边,临上车给弟弟打个电话,问饭做得怎么样了?他说烧菜已差不多了,马上炒菜。我说,你给我剥点葱,再摘些红辣椒,我就到。结果仅用了20分钟啊。

是啊,30年前的故事还在我们耳际,然而,30年后的城市农村,却因交通而改变了空间距离。

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让城乡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农村的距离近了,甚至近得就像在城市里从这条巷到那条巷,便捷,这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啊。过去乘车,一路尘土飞扬,颠得你七荤八素,而今天,平坦开阔的高速公路,代替了蜿蜒曲折、凹凸不平的砂石路,乡镇,再远的乡镇,从县城乘车,半个小时准达。乘车不仅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平稳舒适。人坐在车里,一路走,一路看,沿途都是风景,一排排绿树成荫,无边无际的庄稼,葱茏、茂盛,一缕缕清香沁人肺腑,抬头间,风清云淡,蓝天如洗,令人心旷神怡。乘车在这样的路面上,还真是一种享受呢。

走进十月

挽时光之快车,驭时空之风轮,我们走进十月,走进中国的十月。

我采撷一波浪涛,编织您飞动的裙角;我收集一捧星光,点缀您飘逸的发梢;我挽留一抹斜阳,定格您醉人的微笑。祖国——母亲,我爱你!

十月,祖国母亲60华诞开启了第一天。在这喜庆的日子里,长城黄山为您起舞,长江黄河为您歌唱。在这充满激情的时候,每一缕秋风都含情脉脉,每一道霞光都异彩四射。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举起杯,把最美的语言和悦耳的歌声,演绎成深深的祝福,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更加辉煌。

60个峥嵘岁月,共和国大厦高昂着不屈的头颅,踏着坚实的步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贫弱走向富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开封闭的国门,带来腾飞的曙光。伟大的祖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进十月,就走进了金色的阳光里,乡村托出她那变迁的史册,向我们展示着母亲的光荣。千顷荒野变良田,粮食堆满仓;沉沉大漠变绿洲,茅屋变楼房。幸福的生活美如画。

走进十月,就是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代。经济特区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窗口,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与世界共舞;“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一批自主创新品牌走出国门,在世界竞争市场占有重要席位……“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完美谢幕,让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光彩……

走进十月,就是走进了科技与国力的天地。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冲天而起;西部边陲腾起直插云霄的火箭;三峡工程使天堑变了通途;神五神六遨游太空……香港、澳门相继回归……

十月的历程,是一部奋斗的经典;十月的歌声,是一曲激昂的传奇;十月的阳光,是一片热血的礼花;十月,是一种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60年,仅是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60年,仅是文明进步的一段距离,却能记载人类前进的足迹;60年,仅是一个甲子的轮回,却是共和国高歌猛进的壮丽画卷和激昂旋律。

走进十月,也就走进了一段烟雨濛濛的往事。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似在诉说着风雨历程的艰苦卓绝;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浮雕,幻化出隆隆炮声的轰鸣。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沦为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卖场,她沦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沦为野心家们争权夺势的战场。惨遭蹂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一位伟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在高唱十月的赞歌时,一定要记住历史。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这雄浑、激越的歌声呼唤着华夏儿女励精图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走进十月,就是要站在共和国新的起跑线上。如今,中国不愿再做现代文明的旁观者!站在十月的蓝天下,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一种激动让千万只眼睛始终厮守一个古老的童话。颂词与赞歌,拥抱着豪迈和畅想,让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海拔抵达和平鸽飞翔的高度,让自信和智慧托起青铜的分量,让腾飞的中国隆起永不弯曲的脊梁。

虔诚而又踏实地走进十月,走向新的希望,寻找奇丽的梦想。为了十月我们高举心中永远飘动的旗帜,用追求的高度把时光丈量,用喷薄的力量抒写一曲曲更壮丽的华章。

麦收

回老家看望九十多岁的母亲,想看看田里的麦子,我在村外早早就下车了。

一下车,热浪扑面而来,简直是进入锅炉房的感觉,随即头上就冒出了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麦黄风”,难怪“蚕老一时,麦老一晌”呢!看着金灿灿的麦田,30多年前的麦收情景又浮现出来。

割麦子是件苦事,天上太阳晒,地下热气腾,中间还有麦芒扎,弯腰撅臀,两手划拉,一会就腰酸背痛胳膊软,口干舌燥直冒汗。然而,累也得坚持,老天爷开眼容易吗?长的好,不一定有好收成。若老天一不高兴,来雨来冰雹,那收成就有问题了。那个年头一季不收或少收口粮就少了。本来生活就常常在饥饿中度,口粮少了就更难过了。我是1966年14岁沾上“文革”的“光”,早早回乡参加劳动的。自1967年夏开始,先是跟着大人割麦,后来因要撑男子汉的脸就放下镰刀,拿起扁担参加挑麦把了。

麦把在我们那儿那个时候都是靠肩膀挑的,一担麦把挑上肩,再不行也得撑住,一口气到场头才行。因为中途停放,那麦把干燥,麦粒会脱落,会遭大家骂。一天挑下来,整个身子就像要散一样。家里舍不得,可又不行,收麦是十万火急的事,有一个口号叫“奋战三夏、虎口夺粮”,是请不下假的。母亲只好违心地鼓励:“干出的是精神,睡出的是懒骨。”

在以生产队为单位的时候,农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麦把前面登场,后面就忙着脱粒了。在我的记忆中,开始是用牛拉着石磙压碾,大概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又用上了脱粒机。农谚说:“稻上场,麦进仓……”意思是麦子必须脱了晒干入库才算收到手。无论是牛打场还是机脱,都要趁天趁风扬场。长长的木锨往空中用力一挥,锨上金色的麦粒像一条线样冲出,然后沉甸甸落下,跳跃在平整的场地上,轻的麦壳随风飘走。随着木锨的起伏,麦子越堆越多,一波一波的落下,像顽皮的孩子跳跃着,沙沙声不绝,不一会就堆成大堆。

今年的端午节正逢农村的夏收,按照传统的说法是忙节。当我走进村子,看到的却是另一种忙——忙过节,家家都在做菜忙中餐。“田里麦子老了,大家怎么都不把收麦当回事呢?”弟弟接到通知,收割机为他收麦,他拿了几十个口袋出去,我头脑中的这个疑问才解开。现在收麦,方式已发生质的变化,镰刀下岗了,扁担不见了,大家不是在抢,而是都在等,然后是搬口袋。联合收割机一条龙,拖拉机乃至汽车开到地头,脱好的麦子一直送到家,种麦的人只要到田头带路就行了。

如今麦收变得轻松了,但是关于麦收的热和累、苦和乐在我心中却永远驻留。

油渣的记忆

油渣,会引起胆固醇增高,让您的高血压、冠心病加重,最好不要食用。

这是女儿的短信。女儿怕我到乡下忍不住又点油渣烧青菜什么的,特地发短信提醒。

说起油渣,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说,不知有多少人现在还会口齿留有它的余香呢。那可是我们从小就刻进记忆深处的美食啊。那黄黄的脆脆的、咬起来喷喷香的油渣,想起它,心头就会生起缕缕温馨。

油渣就是将猪油或肥的猪肉放在锅里慢慢熬,炼出猪油。被熬出的油放在容器里,时间一长就凝固了,成了家里平时炒菜用油,这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主要食用油。而那熬剩下的就是油渣。

记忆中的油渣虽那么有滋有味,但在那个年代却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那个时候,一年是吃不上几顿肉的,只有在遇上重要的节日,家里才会买点猪肉。现在人们买猪肉都拣瘦肉,而那时买肉,却都专挑肥的。因为那时候买肉不是为吃肉而是为了炼油。

小时候,我最爱看母亲熬油了。每当母亲将那白花花的板油或厚厚、油油的肥猪肉放在锅里,我总是眼巴巴地守在锅边。火上来了,先是听“吱吱”的响声,那声音美妙极了;接着便有一股油香在屋里蔓延,一缕缕的直往鼻子里钻,惹人垂涎。

母亲为解我们的馋,她在熬油时常常在油熬得不很干时,先盛上几块给我们。我们吃母亲熬的油渣,偶尔会从中咬出一股喷香滚烫的猪油来,让我们从这些略呈焦黄色的块状物中,得到一丝难得的满足。

有客人来了,母亲总喜欢买点肥膘肉熬油,然后用那油与油渣烧青菜。吃饭时,我们总是眼花缭乱地在那菜里翻来覆去地找油渣。我敢说,当时吃油渣,比现在的山珍海味还美。

70年代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每当中午收工,走在回家的路上,若闻到哪家散发出的那“油渣”的香味,定会有垂涎之感。

80年代,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有了种植的自主权,还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粮多猪多,猪多粮多”的良性循环,粮食多了,油料也多了,吃油渣不再吃那熬了又熬的,而是吃那刚刚吐油的,还要放上糖,那个滋味啊,才叫美。

90年代,新千年一路走来,人们讲究吃得好,更讲究吃得科学,连猪肉都吃得少了,油渣自然问津的人就更少了。

我家已有近10年不吃荤油了。有时为回味过去的生活,到饭店也点油渣烧青菜,但可以肯定地说,过去的那种感觉是再也找不到了。

衣食住行,食为先。祖国建设6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食油渣是最能体现的。

电视的故事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退让,人家骄气日盛……”时光虽然一晃27年过去,但那《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旋律时刻依旧萦绕于耳际,叫人刻骨铭心。

三十多年前我所在的生产队只有一户有电视机,每到傍晚,这户主人便和亲戚朋友早早地躲在屋里等着看电视了。若有人敲门,主人便厉声喝问:“哪一个?”待反复问明敲门人的身份之后,才极不情愿地打开一条门缝,想看电视的亲戚或邻居便飞快地闪身进屋里,静悄悄地坐下,即使看到剧情高潮之时,也不敢大声喝彩,谁要是不小心叫出声来,便要遭到主人甚至看电视的人声色俱厉地呵斥。

但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躲在屋子里看电视的秘密还是被屋外的人们知道了。一天晚上,屋外的人像游行示威一般地在大声喊叫“开门,开门,我们也要看……”,说着说着,门板就被敲得震耳欲聋似的响,仿佛要被推倒了一般,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人也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低着头,将电视机小心翼翼地抱出来,放到用两张大桌摞起来的高台上,放给大家看……

我家是1986年国庆节买电视机。那时我在外乡工作,为了妻子和女儿,我借了200多,又将积蓄的200多元全部拿出,买了一台12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

往事如烟,随着收入的渐渐提高,1996年10月,我家的“黑白”换成了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2007年女儿乔迁新居我家又换成了42英寸的液晶电视。

三十多年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各种各样的名牌彩色电视机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了,有线、数字电视也已开通,打开电视,七彩的荧屏,多姿多彩,全天候的几十套节目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是啊,那种为了看一场电视摸黑敲窗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看电视,见证着,新中国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类推荐
  • 斋夫自由谈

    斋夫自由谈

    “大家书斋”以“名家 经典”的形式组合而成,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游记,有散文,有杂文,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皆为各学科领域久负盛名、家喻户晓之作,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众书架的畅销长销图书。本书是陶行知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陈昌禄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在教学之余,游历山川,且行且思,写下的日记式的旅行笔记。全书共十辑,七十二篇文章。每一辑为作者去过的地方的行旅实录。作者在每个去处都深度感受了当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并将自己的当时行为状态和思想情感付诸文字。
  •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本书作者通过与被研究者面对面的交流,在广泛收集有关郭先生翻译活动的文献资料和深入学习郭先生关于翻译方面论述的基础上,从文化交际出发,以和合翻译理论为视角,旨在对郭先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描述,探究郭先生独特思考方式及其发散型的译论研究和丰富的翻译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思索翻译理论,以便对中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进行反思,探究先生的和合翻译思想,进而发掘先生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对于我国翻译研究和文学翻译、科幻小说翻译实践的启迪和指导作用,以此推动浙江省乃至我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繁荣与发展,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汉语语言文化特点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提出点滴有意义的建议。本书可供翻译工作者、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者、高学校外文和中文学科得师生阅读。
  • 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心中的大佛

    心中的大佛

    《心中的大佛》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钱币收藏家傅惟慈的随笔集。傅惟慈在书中追忆过往,回顾他年轻时代在抗战时期的求学生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翻译工作和故人;记叙了他在翻译中的体会,和对翻译作品和原作者的理解;并对自己游历世界遇到的景色和各色人等进行了怀念。他用温润精致的笔触回望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可谓是傅惟慈的人生思考录:拿放自如,进退得体,强弱有秩,行止成禅。
热门推荐
  • 我本初唐

    我本初唐

    程鸿,一个横店的龙套,一个天雷给滚到了初唐贞观四年,什么?我这还有亲戚?还是亲爹?还是真的?怎么回事?(大家还是来起点看吧,现在还不够收藏呢)P;很多人告诉我说,前面几章你改改吧!又不分段,又没标点,影响阅读。简直就是小学生试卷添标点断句的题目……我一直没改,倒不是一意孤行,而是这段承载着一个东西,至于是什么我就不卖惨了。若是有机会说给你们听,海涵一下将就看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逆战之剑侠雷藏

    逆战之剑侠雷藏

    一个玩逆战的小伙子意外穿越在了逆战的世界,还魂穿在雷藏身上,知道逆战各地剧情,又拥有雷藏力量的他,会在这个世界闯出什么名堂呢。【QQ群576201272】
  • 紫霄传人之三板斧

    紫霄传人之三板斧

    若说有仙,为何你我皆不曾见?若说无仙,那满天神态各异的神仙又是何人想像?仙,是迷信还是传说?亦或者……程正也不相信有仙。可是当有一天……青莲镇外,紫气东来。陈氏后辈,三斧封天。
  • 给女人看的羊皮卷

    给女人看的羊皮卷

    女人,演绎生命的华彩乐章。展开一轴画卷,红颜从画中走来,如夏之百花,秋之圆月,冬之融雪,她是“三春晖”,她是“绕指柔”,她是“长恨歌”。千年一叹,岁月更迭,“红颜”随着时光的流转,增添了时代的光辉。她们和男人一同站在起跑线上;她们和男人牵起手风雨同舟;她们编织着各自亮丽的人生;她们用心装点着人世间的百媚千红。
  • 冥王大人,放过我

    冥王大人,放过我

    “瑶瑶快起来啦!都十点了,你个猪!”顾瑶这才从被窝里慢悠悠的伸出脑袋“亲爱的蓝蓝~你让……
  • 从相声开始

    从相声开始

    新书《德云大师弟》已经发布,大家可以放心入坑,有很多存稿。经过这本百万字完本的书,处默不仅在文风上更加成熟,严谨度上也相对更严格,跪求大家多多支持!新书的设定非常新颖,保证你看了之后眼前一亮嘿嘿!!来到另一个世界的你,怎样在这满是荆棘的道路上行走?陆远航神秘一笑:“你听说过文抄公吗?”群号:603662919六零三六六二九一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男友是黑猫

    我的男友是黑猫

    安悦前十八年最大的愿望是能领养一只小黑猫,软软的萌萌的那种。万圣节当天晚上,她如愿以偿捡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黑猫,带回家好吃好喝供了一晚上,满心盼望着将来它长大后威风凛凛的模样。未曾想第二天一睁眼,床边的小黑猫不见了,再仔细一看,夭寿啦!黑猫变成野男人啦!不光如此,那个黑猫化形成的野男人还告诉她说,她是十余年前遗落在外的血族公主!“我看起来很像傻子?你骗三岁小孩呢?”安悦刚开口吐槽,结果被前来追杀他的迷之生物给捅了一刀。开局一只猫,附带死亡buff,你当我是月野兔啊?
  • 大象巴巴故事全集

    大象巴巴故事全集

    巴巴是一头聪明的小象,生活在美丽大森林里。有一天,他的妈妈被可恶的猎人打死了,巴巴只好只身逃走。他来到了大城市,在那里,他碰到了好心的老妇人,老妇人给巴巴买了新衣服,还送给他一辆汽车。后来巴巴娶了自己的表妹,还被加冕为大象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为了使大象国的孩子们得到礼物,巴巴独自去找圣诞老人,在这个过程中,巴巴又经历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翻开此书,你将与巴巴一起步入天马行空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