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600000032

第32章 拼搏,来一场职场进化 (3)

在工作中,你可能觉得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比起来差不多,以为那样就足够了,但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心中有数,你的客户心中也有数,你一定会因为你的勤奋或懒惰而赢得或失去晋升的机会。同样,你也会因为你态度的好坏而赢得或失去客户。

“差不多”就是恶果的温床。在职场中这样“差不多”的心理是坚决要不得的,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客户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当然,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并不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有时,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念,而是决心,消灭这种“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的决心。

任何工作都要精益求精

在春兰,企业与员工之间有一种独特的合同书,那就是《质量承诺书》。每一个员工对此都要认真填写,才能上岗。上岗后必须按合同操作,一丝不苟,对质量马虎不得,否则都要自认罚款500至10000元。一分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位装配工给空调管道整形时,没有严格执行工艺,自认罚款5000元。

对此,春兰员工说:“我们搞生产的在质量上可以说是细而又细,不敢有丝毫疏忽,这不仅仅因为有严格的制度,更因为春兰是高品质的象征。我们精心一点,用户就少一分忧虑。为了企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愿望,我们必须在自己手上把好质量关。”

春兰集团的《质量承诺书》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而提升了产品质量。被称为“零缺陷之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认为,对质量的描述并不能是形容词,而只能是动词和名词,比如需要、要求等。确定需要和要求,并把这种精益求精的意识逐渐灌输到员工的脑子里里,才能坚决地执行到位,保证产品质量,为公司赢得未来。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种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缺点,哪怕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官员给总部写信汇报:“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可以不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了。”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气泡,连挑剔的客户都没有察觉,但这家韩国企业的员工对产品质量的检验严格把关,不打任何折扣。工作到位,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也在客户的心目中获得了高度认可,为公司签订了长期的购销合同,创造了良好的业绩。

精益求精,不打折扣地把工作做到位,产品才会升值而不是贬值,并可提升公司业绩,为企业创造价值,让公司大幅增值。

3.做得多,但更要做得对

“做得多”与“做得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是走过场甚至是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做工作,绝对不能满足于“做了”这一点。满足于“做得多”,而不管对与错,不仅会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自欺欺人,既有可能将自己麻痹,也有可能使单位疏忽乃至麻痹。

在职场中,要想成为一个优秀员工,就不能满足于“做得多”,而应该把“做得对”作为执行的关键,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有功劳,苦劳就是“白劳”

一位企业领导让李浩去买书,李浩先到了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李浩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

快到中午了,李浩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李浩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李浩,欲言又止……

李浩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因为他没有为公司提供结果。要知道公司是靠结果生存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于苦劳,满足于“我尽力了,结果做不到我也没办法”,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

其实,去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才是结果。李浩的确跑了三家书店都没有书,这就意味着李浩已经付出了劳动,却没有结果。

竞争残酷无情,不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和上司就会觉得付给你薪水纯属浪费金钱。

在当今的企业中,有不少员工存有这样的想法。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觉得上司会谅解自己的难处,会考虑自己忙碌的因素。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王和小张差不多同时受雇于天恒物贸公司,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小王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小张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小张忍无可忍,向总经理递交了辞呈,并痛斥总经理不会选人,辛勤忙碌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小张,”总经理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张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小张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总经理问

小张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小张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小王是怎么做的。”说完总经理叫来小王,并对他说:“小王,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王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算公道,可以进一些货。他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概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看脸红的小张,诚恳地说:“职位的升迁要靠能力。不过眼下,你还得学一段时间,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

忙本身没有错,但是不能被表面的忙碌所迷惑,公司靠的是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来生存和发展,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明智、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式。在市场经济面前,没有结果,没有效益,一切都免谈。只有凭业绩和效益说话,才能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人才环境,才能使企业不断前进,并日益壮大。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是伴随着工作的业绩才得以体现,人生的境界也靠非凡的奋斗结果来升华。在行动中赢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才能向大家证明自己能的力,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戴尔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向给予奖励。同时,给业绩平平者执行的是“严厉的走人政策”。

戴尔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更看重最后的结果,主要包括:业绩方面的成果考核;消减成本的考核。戴尔的成果考核指标很多,有客户忠诚度的指标考核,有投资回报率的考核等。戴尔以业绩指标考核作为标准,牵引或者引导员工为结果而忙。

商业时代以效率为上,凭业绩说话;企业中的员工无论多辛苦、多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以对取胜是职场赢道

“做对了,才叫做了”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人在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是否把事情做好了。所以表面看起来,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穷忙、瞎忙。

老板对小张越来越不满意了。可究竟为什么,连老板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小张每次都能把他交代的事情做对,却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有一次,老板让小张帮忙查一下北京主要宾馆的情况,有个重要的客户从新疆过来,老板自然要好好地招待一番。

小张接到任务就忙开了。半天之后,小张给老板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二十多家宾馆的众多信息,包括宾馆等级、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等等。

老板看到这封邮件就皱起了眉头,显然,他不是很满意。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说明,最好有一些小张的建议,比如,哪家宾馆的新疆菜做得好,或哪家的服务会比较适合这位客户。但这些信息老板都没有看到。

但老板又不好指责小张,因为小张确实将老板交代的工作做了,而且已经做了。那么,恐怕问题就出在,小张并没有把工作做对。

职场中有许多小张这样的人,他们会对老板交代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并且不会发生方向的偏差,也就是能把老板布置的工作完成。然而,他们还欠缺一点主动性和一点变通能力,还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事情做好。

“做了”与“做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面只是走过场甚至是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做工作,绝对不能满足于“做了”这一点。满足于“做了”,不仅会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自欺欺人,既有可能将自己麻痹,也有可能使单位疏忽乃至麻痹,于是,该有的效率出不来,没有想到的陷阱和危机却可能不期而至。

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年轻时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的危机。于是他决定趁假期去打工,像父亲一样做名油漆工。

沃尔顿接到了为一大栋房子做油漆的业务,尽管房子的主人迈克尔很挑剔,但给的报酬很高。沃尔顿很高兴地接下了这桩生意。在工作中,沃尔顿自然是一丝不苟,他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让几次来查验的迈克尔感到满意。这天,是即将完工的日子。沃尔顿为拆下来的一扇门板刷完最后一遍漆,刚刚把它支起来晾晒。做完这一切,沃尔顿长出一口气,想出去歇息一下,不想却被脚下的砖头绊了一下。这下坏了,沃尔顿碰倒了支起来的门板,门板倒在刚粉刷好的雪白的墙壁上,墙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痕迹,还带着红色的漆印。沃尔顿立即用切刀把漆印切掉,又调了些涂料补上。可是做好这些后,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补上去的涂料色调和原来的不一样,那新的一块和周围的也显得不协调。怎么办?沃尔顿决定把那面墙重新刷一遍。

大约用了半天时间,沃尔顿把那面墙刷完了。可是,第二天沃尔顿又沮丧地发现新刷的那面墙又显得色调不一致,而且越看越明显。沃尔顿叹了口气,决定再去买些材料,将所有的墙重刷,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他要花比原来多一倍的本钱,他就赚不了多少钱了,可是,沃尔顿还是决定要重新刷一遍。

他刚把所需的材料买回来,迈克尔就来验工了。沃尔顿向他道歉,并如实地将事情和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迈克尔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沃尔顿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对沃尔顿工作的负责态度的奖励,迈克尔愿意赞助他读完大学。最终,沃尔顿接受了帮助。后来,他不仅顺利读完大学,毕业后还娶了迈克尔的女儿为妻,进入了迈克尔的公司。十年后,他成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现在提起世界上最大的沃尔玛零售公司无人不知,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其创始人曾是当年刷墙的穷小子。一面墙改变了沃尔顿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他这种“做对了,才叫做了”的精神改变了他的命运。

“做了”并不意味着工作,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把问题解决好,才称得上是合格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我们只有把“做对”作为执行的关键,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树立“结果心态”,用结果来复命

同类推荐
  • 让成功来敲门

    让成功来敲门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认为,天资+机遇+优良性格=成功。从这个人生成功的公式出发,本书分别探讨了天资——人生成功基础,机遇人生成功阶梯,优良性格人生成功的关键。围绕成功公式,进一步分析和诠释如何开发天资潜力、如何把握机遇、如何认清自己的性格以及修炼性格的八大途径和方法。
  • 成功备忘录

    成功备忘录

    言必有信是做人的起码准则。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不讲究诚实守信,都将被人们所唾弃。诚信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品质,养成诚信的习惯,是为人处事的基础,是我们欲成大业必备的要求之一。真诚、俭朴,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在清华人的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也是清华特色的做事方式,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品质。
  • 口才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口才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如何说话,通过举例分析来教大家在各种场合的说话技巧。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经验全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经验全集

    在此书中,我们为您精心选取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有的源自历史,有的来自现实生活,它们真实地、细致入微地为您解读为人处世所必须具备的一套生存规则,全面透彻地为您揭示出在复杂社会中欲获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另类规律。
  • 礼仪全书(第三册)

    礼仪全书(第三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热门推荐
  • 寻大道之艰途

    寻大道之艰途

    两万四千一纪元,破尘成仙有几人?周冰绮出生在一个天降异象的日子里,因为与一位大家族千金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被命术师算出两人命运相克,被这个大家族陷害驱逐,背井离乡。十五年后,她再回来......飞升为何如此之难,且看一个凡人农家女孩如何一步步走向仙界巅峰,打破枷锁......
  • 风吹杨花满园香

    风吹杨花满园香

    她,不是特工也不会武功,不会种地也不懂医术,不是高材生也不是女强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现代女生,不带空间和技能,没有学问和特长,甚至都不会说当地的语言……这样的她还能在古代生存吗?
  • 青玉之案

    青玉之案

    我叫谭霄,东南人氏。生命里关于前时的记忆,在三年前的白岳山之会上,戛然而止。原因是为武林人所痛恨的邪门逆教素霄阁的一堂主重伤。这是师父告诉我的,我深信不疑。然而除了师父,谁也不能说出关于那之前的有关我的任何经历。甚至这诺大的随水山庄,也只有师父知道我的籍贯,名姓。故事从追回记忆开始
  • 皇上娘娘,请自重

    皇上娘娘,请自重

    推书书《早安,二字小姐》司空说: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尚,适宜嫁娶。【司空:行行行,啥都是我说的。】皇上百里红妆为聘,最后在这最关键的一步,怂了,然后跑了。可惜,天不遂人愿……“南南,你说……”“不说,滚。”“好嘞”“南南,我想…”“想都别想,滚。”“好咧”可最后却成了……【内容略微沙雕】结局以后是番外,可以不看和正文没啥关系
  • 海公主

    海公主

    海洋造就了生命,养活了我们无数的人,它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可是似乎人类却忘记了感恩。我们感恩地球,感恩自然,感恩生命,但是却没有感恩大海。童话故事中,海洋是美丽而无私的,而最后牺牲的也是海洋。而在这里,陌上想塑造一个不一样的海洋神话!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很多的神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听过这样一句话,神话就是人创造的!对此陌上深以为然,这就是陌上的神话,有血有肉,有甜有苦的神话!爱情是苦的吗?十个人中也许有九个同样的答案,而苦果之下酿造的又是什么样的果实?看了本文你就知道了!在本文中有宫斗,有神话,有奋斗,有些修仙,反正陌上知道的元素除了穿越都有,哈哈,希望大家喜欢~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人在遇到有效刺激时,会做出真实的面部反应——微表情!但微表情转瞬即逝,从浮现到消失往往不到1/4秒,经常为人所忽略。微表情不受思维的控制,所以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真实情绪。比如,摸鼻子是撒谎,撇嘴是不屑,嘴唇紧闭是生气……人生就是一场博弈,生活就是一场较量。微表情心理学将帮助你识人、观相、查心,瞬间看穿他人的心理诡计和玄机,直击内心真相,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和影响对方,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海水太咸

    海水太咸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小姐姐你是王者吗

    小姐姐你是王者吗

    肖盛眨着桃花眼一脸不解:“宋颂喜欢王者没错,可这跟小眼睛有什么关系?”“爱屋及乌啊!”看着对方越发迷惑的神情,林探得意起来:“宋颂喜欢王者是吧?”肖盛点头。“最喜欢的英雄是李白吧?”“嗯。”“有一首李白的歌很有名,谁的?”“李荣浩?”“回答正确!所以宋颂说了,李家人就是棒,唐朝的李世民,超女的李宇春,恋与的李泽言,还有……经管系的李子朗。”听到最后三个字,肖盛眉头微皱,这么喜欢姓李的?随即眼神一转,不禁冷笑,以后孩子还不是得姓肖
  • 无限事

    无限事

    这里的女主叫莫忧。本文主要写莫忧揉碎重造的青春经历。多年来,她从一个单纯简单的小女孩,被现实一重又一重的打击给敲碎,并得了抑郁症,可是身边的那个人,他叫霍得,对她始终不离不弃,不远不近地守护她。他有温暖的怀抱,忠犬的笑容,他愿意拉她回来,即使不成,搭上自己也无所谓。她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体会到生之辛生之幸,慢慢地学会跟自己和解,跟身边人和解,跟这个社会和解,变得更加坚强,也学会如何从容面对这个世界。可是,平静之后,女主大学的男友重新出现,他无法放弃对女主多年来的爱,也无法释怀对她多年来的恨,带着这个心理接近她,不计结果。
  • H,别来无恙

    H,别来无恙

    他忘了,车祸,他忘掉了所有,只还记得阿凉。又一个女孩子,十六岁,接机挑拨了他们的关系,说顾凉,害死了他的阿凉之后,他没有表情她以为,他相信自己可是……是她可笑了他从出院那刻起,就在算计对她百般的好,答应她所有的要求把她宠成了所有人都美慕的样子。都只是为了现在......可他不知道,他再在对顾凉好的时候,自己,也很开心,嘴角的笑意不自知。之后,顾凉消失在小荣城竹马以为自己会解放,会很期待没有她的生活可他对自己了解的太少了.....他日日熏酒,有一天他夫人拿来了一张纸,离婚协议她净身出户,不是不爱了,而是见不得他难过。她说,她为了过正常人的生活,去换了皮,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