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越来越清醒地看到:在当代,凭着创意闯人生远比采用这样、那样的学习方式更重要。只要学会了(这当然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创意求知和创意求生存,无论是“循规蹈矩”地求学,或是休学创业,都显得不再重要,就如同比尔·盖茨那样,凭着创意闯人生,也有望达到属于自己的光辉境界。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对于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成才之道至关重要,自知一时考学无望,但并非一生求知无望。许多杰出人才都是“杀得回马枪”,即先到社会闯荡一番,备足了底气再去继续求学深造,如此多次回炉锻造,从而完成求学经历和获得事业成就。
求知也并不止于去常规学校求学这一种可能性。在当代,由于便于求知的各类网络层出不穷,一种广义的“万能社会大学”的大门,可以说已经或即将向世间想要走上创意求知、创意生存、创意人生的人们敞开!只要愿意,又具有充沛的精力,一个人甚至可以同时求学于数个“网络大学”,而且对所接受的教育,绝对地具有完全的选择权,可以有条件地实现学习时空效率的自主控制。这种优势,是在接受常规教育环境中所不可能具备的。
无论走哪样的学习途径,只要是遵循创意求知与创意求生存的原则,就会殊途同归,就都有希望攀登创意人生的顶峰。
“沿着你自己最深刻的倾向和最强烈的特性的路线前进,并仍然忠实于体现自己人性的可能。”这是莫里斯对标新立异的注释,他认为“立异”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他说:“个人之间的差别很大,很顽强,也很重要。”差异性是人的生命力的个体标志。在我们与人打交道时,在我们为群体、为他人服务时,并不意味着你该把自己混同于别人,也没必要强求自己完全化解到人群里去,即使要体现人的共性,还仍是以你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表达为好,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具有“深刻倾向”和“强烈特性”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独立的人。
1888年,法国巴黎科学院在收到的征文中,有一篇被认为其科学价值最高。这篇论文附有这样一句话:“说自己知道的话,干自己应干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这是在妇女备受歧视和奴役的19世纪,走入巴黎科学院大门的第一位女性,也是数学史上的第一位女教授——38岁的俄国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卡娅的杰作。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首先要突破的就是我们自身存有的旧观念,“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这句至理名言鼓舞了众多敢向自己挑战的人,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了敢为人先的真正勇士。
正是因为会思考,人类才能最终进化,成为高级生物;正是因为善于思考,人类才能不断进步;正是因为于大胆思考,人类才能不断创新。而思考更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因为思考最终会转化为竞争力,为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变通代表着对智慧的考验
西点教官本杰明·斯帝克说过:“敢于突破既有经验,常常会使你在绝处逢生。”
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着无数的未知,如果只凭一套生存哲学,便欲轻松跨越人生所有的关卡是不可能的,想要轻易越过人生中的障碍,实现突破,向未来更美好的领域迈进,就需要学会用打破常规的智慧与勇气来变通。作为跨越生命障碍、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变通是一门生存智慧,更是一门学问。
在历届西点军校的课堂上,都会讲到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青年叫卡纳奇,一天早晨,卡纳奇到达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一辆被毁的车身阻塞了铁路线,使得该区段的运输陷于混乱与瘫痪。而最糟的是,他的上司、该段段长司哥特又不在现场。
他当时还是一个送信的杂工,卡纳奇面对此事该怎么办呢?或者立即想法去通知司哥特,让他来处理;或者是坐在办公室里干自己分内的事。这是既能保全自己职业,又不至于冒风险的做法。因为调动车辆的命令只有司哥特段长才能下达,其他人干了,有可能受处分或被革职。但此时货车已全部停滞,载客的特快列车也因此延误了正点开出的时间,乘客们十分焦急。
经过认真、反复思考后,卡纳奇以解决问题为先,他破坏了铁路规则中最严格的一条,果断地处理了调车领导的电报,并在电文下面签上司哥特的名字。当段长司哥特来到现场时,所有客货车辆均已疏通,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先是一惊,结果他终于一句话也没有说。
事后,卡纳奇从旁人口中得知司哥特对于这一意外事件的处理感到非常满意,他由衷地感谢卡纳奇在关键时刻的果敢、正确的行为。
这件事对貌不惊人,甚至有点丑的卡纳奇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此后,他便被提升为副段长。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鹤立鸡群,一半在于他的努力与智慧,一半在于他恰逢时机地打破了常规。如果你在一个偶然的或者必然的场合,像卡纳奇一样,采取某种方法或手段,突然显示出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才干,你就会出之于众,赢得别人的注意。
因循守旧、不知变通是无论如何都行不通的。变则通,通则久。工作与生活永远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改变,意味着对某些旧习惯和老规矩的挑战,如果你紧守着过去的行为与思考模式,并且相信:“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你虽然不会犯错误,但是也绝对不会进步,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不幸的是,在很多工作场所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恐龙式” 人物存在。
“恐龙族”不喜欢改变,他们安于现状,没有野心,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工作热忱,不设法改进自己,不争取更好的工作。“恐龙族”不肯承认改变的事实。他们不愿为自己制造机会,而情愿受所谓运气、命运的摆布。
“恐龙族”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无法视变化为正常现象。他们没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包括步调、新观念、做事的弹性和效率等,他们更不会发掘自身的潜能,遇到变故发生,宁可坐以待毙。不再成长,使得“恐龙族”过去所有的优点,逐渐都变成缺点。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无法拉动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都是太沉重的东西,无法移动。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变通的最大敌人就是“定势思维”,即常规思维的惯性。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在支配常态生活时,还似乎有某种“习惯成自然”的效果,所以不好说它的作用全不好。但是,当面对新的情况和环境时,如若仍受其约束,就会不懂变通,从而带来不好的影响。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得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下来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在副片完成之后,还要照射强光使之映在别的像纸上面,同时必须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宣告完成。
他向女儿作说明的同时,内心却问自己:“等等,难道没有可能制造出‘同时显影’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在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哪儿会有可能。”并列举一打以上的理由说:“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但他却没有因受此批评而退缩。
最后,他终于不畏艰难地完成了“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而兰德企业也就此诞生了。
亨利·福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直到40岁,他的生意才获得成功。他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在建立了他的事业王国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制造八缸引擎。他把设计人员召集到一起说:“先生们,我需要你们造一个八缸引擎。”这些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们深谙数学、物理、工程学,他们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他们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看着福特,好似在说:“让我们迁就一下这位老人吧,怎么说他都是老板。”他们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释说八缸引擎从经济方面考虑是多么不合适,并解释了为什么不合适。
福特并不听这些,只是一味强调:“先生们,我必须拥有八缸引擎,请你们造一个。”工程师们心不在焉地干了一段时间后向福特汇报:“我们越来越觉得造八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福特先生可不是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坚持说:“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八缸引擎,让我们加快速度去做吧。”
于是,工程师们再次行动了。这次,他们比以前工作得努力了一些,时间也花得多了,也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但他们对福特的汇报与上次一样:“先生,八缸引擎的制造完全不可能。”然而对于福特,在这位用装配线、每天5美元薪水、T型与A型改良了工业的人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不可能”这个词。亨利·福特炯炯有神地注视大家说:“先生们,你们不了解,我必须有八缸引擎,你们要为我做一个,现在就做吧。”猜猜接下来如何?他们制造出了八缸引擎。
由此可见,老观念不一定对,新想法不一定错,只要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打破心理枷锁,突破思维定势,就会巧妙变通,跨越障碍。那么,每个人都会像他们一样成功。
创造力是奇迹的源头
西点毕业生、美国在线前CEO 詹姆斯·金姆塞说过:“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才能争取主动。”
奇迹都是被人创造出来的。什么是奇迹,便是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蒸汽机的出现、电灯的发明等,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奇迹,正是因为这些打破常规的奇迹,我们的文明才不断向前进步。创造力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
拿破仑·希尔问PMA成功之道训练班上的学员:“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可以在三十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学员们显得很困惑,怀疑自己听错了。一阵沉默以后,拿破仑·希尔又重复:“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可以在三十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确信拿破仑·希尔不是在开玩笑以后,马上有人出来反驳:“您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杀人犯、抢劫犯以及强奸犯全部释放吗?你知道这会有什么后果吗?那样我们就别想得到安宁了。不管怎样,一定要有监狱。”
“社会秩序将会被破坏。”
“某些人生来就是坏坯子。”
“如有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监狱呢!”
拿破仑·希尔接着说:“你们说了各种不能废除的理由。现在,我们来试着相信可以废除监狱。假设可以废除,我们该如何着手。”
大家有点勉强地把它当成试验,沉静了一会儿,才有人犹豫地说:“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动中心可以减少犯罪事件。”
不久,这群在10分钟以前还持反对意见的人,开始热心地参与讨论。
“要清除贫穷,大部分的犯罪都起源于低收入阶层。”
“要能辨认、疏导有犯罪倾向的人。”
“借手术方法来治疗某些罪犯。”
总共提出了18种构想。
这个实验的重点是:当你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时,你的大脑就会为你列出种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你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时,你的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能够做得到的各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