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700000020

第20章

那一首用“彩云”,这一首用“行云”,都是用神女“朝为行云”的典故。作彩云强调她的美,又要用明月来陪衬,不在“朝”上,跟“朝为行云”不同,所以加变化,改作彩云。在这里,她的美已经用力刻画了,强调她的行踪漂流不定,所以用行云。那一首写酒醒梦回的寂寞凄凉,所以写出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这一首写“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虽是“穿针楼上曾逢”,并在锦屏前相见,今则人去屏空,所以引起长恨。正因为她像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在梦里相寻了。其实那一首的梦同“记得小蘋初见”应该有联系,但跟这一首写得完全不同,这是适应主旨的需要。那一首要写出梦后酒醒的寂寞凄凉,这首着重写对她的怀念,所以写锦屏空和梦中寻了。那一首写去年春恨来时的情景,所以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里写梦里的情景,是“飞雨落花中”,但同那一首的“落花”、“微雨”相应,这是值得玩味的。

蝶恋花

晏几道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一稔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这是一首咏梅词,是具有词人鲜明个性的抒情词作。上片写花开,下片写花落,词中寄托着作者怀才不遇、孤傲不群的性格。

写花开,笑面凌寒,既赞梅花之妩媚,又歌颂其凌寒精神。“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千叶,即重叠的花瓣。内样妆,即梅花妆,六朝以后,贵族妇女中流行的一种在前额眉心问画五瓣梅花的一种面部化妆。梅花开着重叠的花瓣,笑脸迎寒,像是施了内样妆的宫女,那肤色似月如冰,以其美丽的风度。称东君意,即春神称心如意。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梅花的妩媚、娇美,赞美了她笑脸迎寒,开在百花之先的精神。是写梅花,又是写人,也是写作者自己。

下片写花落,以《梅花落》笛曲双关,构思巧妙。一稔,即一年,古时称谷物一熟为一稔。歇拍则写花落,“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用南朝陆凯从江南寄梅花一枝的典故,抒写胸臆。这里,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抒情个性,即江南江北无人能比,在玉横声吹落满地的梅花,正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生动写照。

在这首词里体现了作者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政治态度和个性。是一首颇有特色的抒情词。

蝶恋花

晏几道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香烟一缕(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宿雨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一寸(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先看第一首的异文:

《小山词》晏作“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乐府雅词》(赵)作“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初看似乎两者都说得通,但仔细分析,所谓赵作便显出破绽。“红杏”和“残杏”先不管它,“啼痕”和“啼红”相差便远。“啼痕”者,泪痕也。它是属于在“深深处”的人吗?为什么人的落泪是“止恨清明雨”?是因为清明下雨而停止了恨,还是别的不恨,只恨清明下雨?所以句子首先就费解。晏作“啼红正恨清明雨”,那便非常清楚,指的是残杏因雨、零落更稀、花染水珠、有如啼泣。意思明豁,绝不会引起误解。

下片,赵作“宿雨醒迟”,晏作“宿酒醒迟”,一字之差,前者不通,后者明白。雨无所谓醒与不醒,更何有于迟早?即使说,它指的是人因宿雨而醒迟,也同样不通。“宿雨”者,昨夜下过如今不再下之雨也。刚才还说“止恨清明雨”,如今忽又说“宿雨”,到底是下雨还是止雨?何况昨夜下雨,同今天人的醒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宿涵醒迟”便不同了,是指人在昨天晚上喝了酒,因此今天醒得迟了。这样同上下文都咬合得紧。

下面,赵作“飞燕又将归信误”,晏作“远信还因归燕误”,初看意思出入不大,其实两句意思不同。赵的意思是燕子误了归期,就是说燕子还没有归来。晏的意思却是,燕子归来太急,所以远人要托它捎一封家信也来不及了。所以下文才以“小屏风上西江路”作结,意思是说,闺中人只有怅望着屏风上画的西江路,遥忆远人而已。

我们再看第二首。赵作“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晏作“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仅仅“红”、“香”两字互调,就可以看出谁真谁伪。因为明明是“坠粉”——白色的落花,哪里忽然又来个“红成阵”?晏词则不然,既有“坠粉”,又有“飘红”,是说红花白花都纷纷坠落,自然出现“香成阵”的现象,句中的“香”也同上文“卷絮风头”的风互相呼应。

末二句,赵作“恼乱横波秋一寸”,晏作“恼乱层波横一寸”。也许有人以为“横波”是眼的代词,好懂;“层波”却不好懂。晏词的“恼乱层波横一寸”,形容黄昏远望仍然不见归人信息的神态,是富于形象的。反之,“恼乱横波秋一寸”,实在不好理解。什么是“秋一寸”?整首词都不是写秋,而是写春;若说是“秋波”之省略,上面已有“横波”何必再来重复?

蝶恋花

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词的上片起句,先点明“别”,“西楼”为“别”之地,并暗示此中有人。“醒别”则写出当时“别”之情态,喝酒喝得醉醺醺而别,可想见当时宴会之欢乐。但醉中一别,醒后全忘,浑然不知,这并不是健忘得如此之快。作者这样写,无非是极力写出当日情事如幻如梦,说明欢会之不可多得,人生快事,转瞬即逝,故浑如一梦,因而一概付之于“不记”二字。

第二、三句承前句,写自己别后之感,说往日之欢,昔日之聚,今日之悲,现在之散。感叹过去欢情之逝太容易了。竟如春天之梦,秋日之云,顷刻消失得无影无踪。“春梦秋云”四字具有更深的含义,是它代表着一切美好的回忆,昔日的欢情,逝去的荣华都包括在内!然时间短暂,去后无迹。这一切很快都成为生活的陈迹,空留给词人一些黯淡感伤的追忆罢了。

末两句,写夜里酒醒,只见斜月半窗,映照着屏风上的翠峰,心头感慨万千。难以入睡。“斜月半窗”还不能入睡,足见愁思之深。“吴山”指画屏上的江南山水。闲,是悠闲。画屏上无生命的山水,用上这个“闲”字,便充满了活气,与此刻心烦意乱人的心情恰成鲜明的对照。人方满腹烦恼,屏却悠闲地将翠色的吴山展示在不眠人的面前,恰似有意触动不眠人更加添一层烦恼,于是写出画屏恼人,人也恼画屏的无聊心情。

词的下片写过去的欢乐既不可再,因怀念人而检点旧物,只见“衣上酒痕”,乃是西楼欢宴时所洒下的陈迹,还有当时宴会酬唱写在纸上的一行一行字。今天看来,这一点点酒痕,一行行诗句,无非凄凉之意,只能勾起对往事回忆,增添烦恼而已。

词的末两句,用拟人化手法,写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因为烛油倾泻,似人流泪。故前人常以烛泪象征人泪。所以词的结尾两句,不说自己寒夜无眠,不说自己“自怜好无计”,不说自己垂泪。而把这一切归之于红烛,把人的感情注入到红烛身上,意思是说,连红烛都为我的“凄凉意”所感动,但它也毫无办法,只能在寒夜里白白地替人流泪,由此,词人的哀伤便可想而知。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词的上片,写分手之前一段往事。小晏不知道是在哪家秦楼楚馆碰上这个歌女。他俩好像一见钟情。一方面,她是“彩袖殷勤捧玉钟”;一方面,他是“当年拚却醉颜红”。从对方的“殷勤”,小晏的“拚却”,我们分明看见当时的情景。双方的柔情蜜意,通过这幅小小画面,十分形象地描画了下来。

他进一步饱满地写那段美好的往事:“舞低杨柳楼心月”——许多个夜晚,在轻歌曼舞的氛围中,他们彼此都忘却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楼外的杨柳树梢坠下了金黄色的晓月,才发觉天快亮了。

“歌尽桃花扇影风”——清人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是说杨龙友因着李香君的鲜血,在扇子上画了几朵桃花。以上四句,一个承平公子和他所眷恋的歌女的形象,已经初步描画出来了。然而,形象的光辉毕竟还是出现在下片。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他俩不知道为什么会分手,分手之后又为什么会渺无音信。反正彼此是离开了,而且离开的时间不算太短。但小晏却始终没有把这段生活忘却,更没有把这位女郎忘却。不但不忘却,而且,“几回魂梦与君同”,不知多少回在梦中同她一起,并不因为对方只是一个歌女,根本不值得回念那段往事。

这不正是一个活生生的小晏吗?于是,一个更加动人的场面出现了:他俩又意外地重逢了。我们这位晏公子这分惊喜过望就集中在这两句话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他把她拉到灯下来,再三端详着:“这是做梦吧!不!这不是做梦。”是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早就写过了。但在小晏笔下却另有一番光彩。它不是简单地仿效或复摄,而是赋予人物以新的精神面貌。这正是我们的小晏,一个勇敢地打破贵贱之分的青年人,一个感情深挚而又锲而不舍的青年人,一个平平凡凡然而又是使“天地为之久低昂”的人!

鹧鸪天

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这首词所反映的生活比较广些,在回忆听歌笑乐时,还透露出他的落拓一生,亲身经历的微痛纤悲。上片“醉拍春衫惜旧香”,旧香,正指听歌笑乐中歌女的香风。惜旧香,正在叹息听歌笑乐的生活已成过去,只剩下春衫上的旧香罢了。这些歌女已风流云散,造成离恨,这是天要恼人,这里点出疏狂来。

下片提到云和水,云是渺渺难寻,水是茫茫无边,行人的归路有多么长,也像云水的渺茫吧。这里的“云渺渺”同“行云”相应,同“征人”相应,也同“旧香”相应。这个“云”当双关“莲、鸿、藏、云”的“云”。这里的“水茫茫”,同另一首的水随春远相应。春远难寻,所以只好“惜旧香”,而感叹相思无凭了。

晏几道所反映的生活,远不如李煜的深广。正由于他的生活面不广,写的多是类似的题材,所以以技巧取胜。对于相类似的题材,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思,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写出富有情韵的小词,秀句异彩、照耀词坛,这是值得借鉴的。

生查子

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帘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共荷花语。

这首《生查子》写法新颖,在《小山词》中独具一格。从词面上看,它描写一个少女泛舟遇雨,一身寒湿,伶仃无依。但仔细分析,实在觉得词人是以此为比喻写了一个少女的恋爱悲剧。她为轻薄的爱情所误,又无处申诉,心境极为凄苦。

首二句写这个少女为了某种原因,离开故地,迁到新居——一个可以泛舟嬉乐之处。这两句着墨处就饶有深意。这少女苦于以前没有这种机会,现在却正从一个幽居的处女生活转入了一个开放的游荡生活——到了一个可以自由遇见青年男子的处所。但溪头,不是江流,只是溪水通江。少女原想涉江得到纯洁爱情,但只到了溪头,而溪头的游乐,仅是男女的相嬉。这少女一到溪头,便很羡慕这种嬉乐,为放荡的爱情生活所吸引,而根本不知道纯洁爱情的真谛,这正是少女悲剧的起因。

这首词里的“闲荡木兰舟”,从词面看,是写具体的泛舟,实则用以比喻嬉游生活。少女初入欢场,不识生活愁苦,沉湎于放纵自由的游乐。“误入双鸳浦”,写由于闲荡木兰舟而误入双鸳浦,正隐喻这种任性嬉游终于使她因此失误,遇人不淑,遭到不幸。鸳鸯本是爱情的象征,这里用虚拟地名“双鸳浦”来象征不幸的爱情的罗网,因为“浦”是浅水,不可任意行舟,竟然荡人,必定胶滞不进,以之比喻爱情,就是不顺利不幸运的爱情。

下面两句写少女遇雨,具体表现这不幸爱情的过程。“云”也可以比拟恋人。《华山畿》中有“松上萝,愿君如行云,时时见经过”之句。下文的“雨”是指爱情,“帘纤”二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他们之间轻忽、飘浮而暧昧的关系,也表现了那个浮浪子弟的“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勾引与他本性的冷漠无情。

同类推荐
  • 皇帝的旧衣(中国故事)

    皇帝的旧衣(中国故事)

    如果有皇帝们那年有报刊杂志,会出现多少篇记录他们经历和心路的报道?想一想都巴不得赶紧读到呢。那么,就由时拾史事的记者,不,作者,高成,报道出这一切吧。“时拾史事”是由一群历史爱好者共同运营的历史自媒体,在微信公众号、网易云阅读、今日头条等平台都有账号。它专门关注正史当中的八卦事,用诙谐的语言讲历史的细节,把枯燥的历史还原成生活中的街谈巷议。
  •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你是世间唯一的花

    你是世间唯一的花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读物,讲述了日本女作家渡边和子一生的人生态度,如何对待世界,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拥有爱的话,就算生活有诸多烦恼,也会克服的。渡边和子用她毕生的人生智慧去教导她的学生,影响世人,珍爱自己,重视自己的同时也不忘了去做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倾注所有爱与善意,善待自己,细致生活。
  •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热门推荐
  • 请别在错过

    请别在错过

    第一世,她是他的师傅,却被他误认为他的仇人,她死时只说了一句话“我累了,下一世,我不想再遇见你了。”第二世,他是皇帝,她是丞相的女儿,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我生来就倒霉

    我生来就倒霉

    运气?不存在的!我变倒霉了,可也变强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苦杏仁味

    苦杏仁味

    运输化学危险品的卡车跌落山涧,附近水库一旦被污染,市区将面临重大危险。这场事故不仅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更牵连出官商的种种利益纠葛。关键时刻,是奋不顾身还是明哲保身?值得铭刻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当初的抉择。项亦成问:“是不是有股味道?谁有感觉?”那些人反应不一,多数表情茫然,个别敏感点的下意识地抽鼻子。“苦杏仁味。”项亦成说,“有那种感觉吗?”有人下意识地摇头。空气中似乎有股汽油味,除此之外就是山野里雨水季节的那种气息,有点霉,有点潮湿。安监局局长吴鹏给项亦成递上一副口罩。
  • 东方列车连续杀人事件

    东方列车连续杀人事件

    那起连续杀人事件过去已经一年多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无比的悲哀。也许,这是因为我本能阻止这一场血雨腥风的。早在暑假一个月前,它的伏笔已经埋下,只是当时的我完全不知情而已。那个早上,一切都开始得十分平常,阳光明媚,鸟儿也在枝头平静地歌唱。为了预防流感,我戴着口罩去给学生上课。没想到刚出门,就听见街对面似乎有人在喊我名字。我转过身去,发现街对面有个高中生打扮的女孩子在向我使劲的挥手。但我们之间汹涌的车流嘈杂声,让我听不清她在喊着什么。
  • 高冷王爷对上冷情军医

    高冷王爷对上冷情军医

    冷情女主穿越异世,本想安稳一生,可惜想要的那个男人注定了这不平凡的生活,且看高冷王爷如何发展成爱情忠犬。
  • 充闾文集:求其友声

    充闾文集:求其友声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末路狂仁

    末路狂仁

    金手指和主角系统只是意淫,如果末日真的到来,何去何从?
  • 都柏林人(译文经典)

    都柏林人(译文经典)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