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700000003

第3章

词的首句,可以说是一无依傍,劈空而来。“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代表着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生以春秋记年,就含有这是美好季节的意义。再加上春而有花,秋而有月,景物的美好,更使人觉得生活得有意义。“何时了”,实在是无时可了、永无了时。本来嘛,春花秋月,年年皆有,年年如此,人所习见,平常得很,但经过诗人这一点出,就透露出宇宙间美好事物的无穷无尽,具有永恒的意义了。李煜在这首词的起句,就道出了深刻的哲理。这是说的自然现象,“往事知多少”就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当皇帝时候的一切活动。而现在“一旦归为臣虏”(《破阵子》),由万民天子而成了敌国的俘虏,过着所谓“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与故宫人书》)的生活。所以,“往事知多少”实际上是说,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这一无常现象和上句的永恒哲理,构成鲜明的对照,极为深刻动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李煜遭遇艰危,则又大大超过刘希夷的感叹。对李煜来说,岂止一般的不同,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两句把自然的美好和现实的险恶暗寓其中,形成对比,内涵非常丰厚。下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用的是吞咽式的缩笔。作者身处小楼,忽然,感到东风又飘。“又”字,这是承接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而来的,点明李煜归宋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这本是一般人都可以有的感慨,但作者这一特殊身份的人物,所产生的感慨就很不一般。那么,引起了他一种什么样的感慨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又是用放纵之笔,来大声呼号了。在清冷的明月下,他百感交集,迸发出这一长句,实际上是一声长叹,这是承第二句“往事知多少”来的。以上是上片。

作者从对比中把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而在结句上则又勾搭出下片。“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紧接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来的。故国的“雕栏玉砌”,当是南唐小朝廷的宫殿亭台,而“朱颜”该是指宫廷中的宫女。李煜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荒废国事,尽情享乐。他在《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词里,记录了自己沉溺声色的情景。而现在呢?“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他遥想故国的“雕栏玉砌”应当还在,然而物是人非,“朱颜”已“改”,因而和“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样引起了他无限感慨。“只是朱颜改”,是上片中“往事知多少”一句感情的伸延。这样,下片开头两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不仅和上片末两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有所接搭,而且这两句对照的写法又和上片开首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写法相一致,遥相对应,因而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所不同者,上片前两句是以自然景物发兴,下片前两句是以宫廷建筑设想,这又是同中有异。从这上下片的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他是在对比中进行承接,在自然中显示章法,以永恒和无常这一哲理作三度对比,极为曲折有致。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把感情尽量倾吐出来,宛如长江之水经过三峡的曲折回旋,出西陵峡后进入平地而一泻千里了。这首词,结句以比拟、夸张的手法,把愁和春江之水相提并论,令人叹服,和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词的长短句式,顿挫生姿,汪洋恣肆,促节曼声,配合得更为复杂巧妙,跟句式整齐的五言诗相比,就更为动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当为二五句式读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为二、四、三句式读出,音韵和感情配合得极为协调,而节奏鲜明,余音袅绕,使人有无穷的回味。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一般编集的人也都认为是李煜的绝笔之作,这大致是不错的。李煜不堪被俘之后囚徒生活的一腔悲怨之情,在这首小令里得到了尽情的抒发。

全词分上下两片,文字也较浅显,没有太难懂的词语,而意义却很深厚。在写作手法上也有特色。首句起笔“帘外雨潺潺”是实写,虽并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来,但不能让你不想:这帘外的雨声是谁感觉到的呢?紧接着是交代了感觉到这一现象的人,谁呢?是“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人。罗衾,就是丝绸做的被子。一晌,是一刹那的短时间。这个人在睡梦中,由于感到寒冷,冻醒了,梦破了。于是听见“帘外雨潺潺”,从雨声想到春天将过,“春意阑珊”。阑珊,是衰落的意思。先点出景,再交代观景的人,并把这个人铺叙一番,这是倒叙法,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其次,这首词全篇只有一句“帘外雨潺潺”是写景,其余各句都是抒情,而在抒情中,景也自寓其中,无处不是情,也无处不是景,情景交融,自然妙合。

这首词,上下片的句数是一致的。上片我们已经谈到它是以倒叙法写的。这一具有特殊身份的作为亡国之君的人,感到夜深身寒被冻醒了,连甜梦也做不成了。他那么留恋那梦里的一刹那的欢乐啊!李煜这个荒乐的帝王,在江南小朝廷里,歌筵舞宴,软语偷情,多少荒唐事,在他认为是欢乐的。然而这一切都成为过去了,只有在虚幻的梦里能求得再现,而梦又被冻醒了。对他来说,真是“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浪淘沙》)。何以自遣呢?上片就是以这样的感情回肠荡气地写出来的。下片,则是宕开一层的写法。“独自莫凭栏”,是自我劝戒。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无限江山”已经全部属于他人了,怕见这失去的大好河山。而自己——昔日的帝王,现在已经当了俘虏,成为囚徒,怎能不痛心呢?这两句是自为呼应,表现出无限伤心。而“无限江山”这一句,更是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江山是实物,无限是虚指。这里面含有多少情意,耐人咀嚼,我们也可以体会着这“无限江山”是辽阔遥远,他再也看不到故国了,因而劝戒自己,“独自莫凭栏”。总之,是别离了,离开故国了。“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本是古人诗句中常用的诗意,所谓“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才得相逢容易别”(戴叔伦《织女诗》)、“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等等都是。而在这里,李煜的这一词句,和他的“最是仓皇辞庙日”(《破阵子》)的情景联系起来看,再结合他现在的处境,今昔对比,实际上是最后一别,永无见期,这种离别的悲痛,既不能抑止,又不能解脱。眼见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水流逝了,花儿谢落了,春天过去了,这些都了了,再跟上一句,“天上人间”,似乎是不了了之,实际上是暗含着人也了了。一切都了了,真是肝肠断绝,遗恨无涯。这“天上人间”,历来解说很不一致,有的说指的是从前像在天上,而今落降人间,这是可以备一说的。有的又说“天上人间”,是并行而不作抑扬的。也有人认为是天差地远、天地之隔的。我们结合上下文来看,天上人间,实际上是天人之隔,和“别时容易见时难”相呼应,跟“流水落花春去也”直贯下来,所说的还是别离情事,是永久相隔的意思。词就是这样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的余地!李煜的这首词,和前面我们所赏析的《虞美人》,同样是感动人的,但在写法上,却大不一样。我们已在上面作了分析,简要地说来,《虞美人》词起句突然,劈空而下,中间今昔两两对比,换头的地方,上下片内容紧密相连。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情倾泻无余。《浪淘沙》则以写景起,又似梦初醒,中则抒展情怀。换头处是设想自解,再抒幽情,到结句则吞咽而止。两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是大有差异的。李煜词的写作技巧确实是高明的。他作为亡国之君,所怀念的欢乐,当然没有什么可取。倘若撇开这些,我们把它移作美好事物的象征,而来珍惜它,可惜它的消逝,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从内容上看,可以认为是南唐覆灭、李煜被俘后的作品。它和《破阵子》、《虞美人》等一样,抒发了离愁别恨,但艺术手法不尽相同。《相见欢》的布局很新颖,既不是直叙某一事件,也不是通篇发议论,而是夹叙夹议,有影射而不晦涩、多转折而不脱节,很像一篇抒情小品。它分上、下两片,寥寥三十六字,初读似乎平常,细品则“别是一般滋味”。

这两首词,前者通篇没有出现“愁”字,而是通过对所处环境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揣摩作者凄凉、愁闷的心情。另一首满纸全是“愁”、“恨”、“泪”,笼罩着极度的悲哀,没有景物烘托,由作者把它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这两种手法是常用的,艺术特点有共同之处,即前后句都紧紧扣住,待一片终了,才把意思表达清楚。

《相见欢》的布局有些特别,描写的事物不太连贯:上片写林花、寒雨、风,下片写胭脂泪、人生、水。比喻夹杂着议论,看上去觉得互不相干,读完了又觉得血肉相连,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不妨先欣赏这首词的上片: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太匆匆”三字则是议论。科学地说,季节总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变化,不会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但人的心境不同,对客观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李煜曾有“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嫌时光过得太慢。现在当他留恋故国家园时,就又责怪春红离去太匆忙,夹叙夹议,景中有情,以情布景,使无情之景变成了有情之物。第三句也不是纯粹写景,写景之余,加上了作者的主观评论——“无奈”,这样上片虽未提及人的活动,但处处感觉到作者的身影就在眼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李煜的《相见欢》还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有正比,也有反比,每一个比喻都十分准确、生动,使作品中的形象显得更突出、更完美。例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朝”、“晚”二字相对,形容风雨来得频繁,摧得春花凋零。“林花”、“春红”是暗指被俘以前的宫廷享乐生活,这种欢乐对李煜来说很短暂,好景不长,所以“太匆匆”;恰恰相反,人生的恨却同江河东去一般,长得没有尽头,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短一长,首尾相照,深沉悲切,催人泪下。通过这些明指暗喻,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颇具匠心的一番苦意——用自然现象暗指历史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可挽回的,以开脱自己的怯弱无能。“林花谢了春红”是比喻南唐的灭亡,“水长东”象征着人生长恨,春去花谢和大江东去都是人们熟悉的自然规律,谁也不能阻挡,选择这样的事物来抒发消极的心绪,不仅妥切,而且很有生活气息,给人美的感受。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词作。上片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西楼”,词人独自一人登上西楼。起句平铺直叙,看似平淡,却“摄尽(李后主的)凄婉神情”(俞平伯语)。“无言”并非真的无所思、无可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这就点出了词人身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登“珏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南唐,说明了词人独自一人登西楼的目的。

接着写登楼所见:“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交代了登西楼的时间,以及词人囚居深院的生活环境。举头仰望,新月如钩;低头俯视,栽满梧桐的庭院笼罩在夜幕之中,那样凄凉、那样寂静。在这仰俯之间,凝聚着词人多少哀愁!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不正像那幽闭在清秋深院的梧桐,孤苦、寂寞,甚至没有自由!

李煜早期词作中也有不少描写月夜的。如“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谢新恩》)又“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与“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句相比,同是写月夜,都出自一人之手,所表现的词人的心情,却大相径庭。南唐降宋后,李煜由南唐国主降为阶下囚,词风也有所改变。“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描写的清秋月夜的环境,一变以前的清新活泼而为凄凉、冷落。这冷落的环境,进一步烘托出词人的孤苦与哀愁。

同类推荐
  • 记忆恩师

    记忆恩师

    本书收录了多位有名作家的优美散文多篇,内容包括:《藤野先生》、《两法师》、《书塾与学堂》、《宗月大师》、《忆鲁迅先生》等。
  • 我为你洒下月光

    我为你洒下月光

    古典风华 文字幻术 青春挽歌 忏情秘录,数本友人遗赠的手札,款款勾缝出情牵一世的缱绻数十万字忏情录,见证手工时代刻骨墨缘这样的书,一生只能写一本,当代华语文坛散文大家简媜写作三十年纪念之作——献给被爱神附身的人。若我走累了天涯,看倦了风景,尝够了苦涩,你是否愿意变成柔软的草榻,让我把余生靠一靠?所有的感情故事,精彩的是怎么开始,动人肺腑的却是怎么结束。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谈修养》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热门推荐
  • 楚米镇

    楚米镇

    楚米镇最初是一条小街。小街中线是两村分界,北边石爬村,南边烂坝子村。分界线上原先有一块界碑。当年石爬村和烂坝子村争地打架,每次打架必有死伤。界碑今天移过来,明天移过去,还不时被推倒砸烂。传说明成化年间,知县来楚米解决争端,在界碑下砌一间小石屋,把一个行乞至此的叫花子关在里面。叫花子不再是叫花子,被尊为路神。界碑有路神保护,再也没有人敢搬动,地界也不争了。一九九六年街道改造,将泥土路改成水泥路,铺水泥前把街面铲平铺大石作路基,界碑处的土被运走,有人说亲眼看了,没见到骸骨也没见到棺材什么的。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重生农女喜种田

    重生农女喜种田

    一朝穿越,苏沫儿的生活就陷入水深火热里。流民环绕,易子而食,瞧着被洗干净的小老弟脱得光溜溜的,苏沫儿一口气差点上不来。两脚羊,那是不可能吃的。饿死也不能吃。好不容易逃出了火坑,准备带着一家包子发家致富,又被各种极品乡亲盯上。朝堂跌宕,国家破败,大厦将倾,苏茉儿撸着袖子护着家人,生生的闯出一个恶名。好不容易日子活得像样了。那位打着摄政王称号在朝堂为非作歹的厂督盯上了她。他说:你没德,我没品,咱们绝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思叶底寻红豆

    相思叶底寻红豆

    她带着某种目的接近与他,却发现自己早已中意与他,为了他和自己的家族,她赌上了一切,才懂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小墨渊,别气了,我知道错了。”云汐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看得离墨渊十分心疼。“叫我什么都没用。”离墨渊一脸傲娇,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夫君。”“相公。”“郎君。”
  • 男人要懂礼仪学

    男人要懂礼仪学

    礼仪是潜移默化的东西,掌握以后多多应用,自然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男人要懂礼仪学》收录了大部分社交礼仪,包括穿衣礼仪、沟通礼仪、交际礼仪、电话礼仪、职业形象礼仪、商务礼仪等。编者墨墨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在阅读《男人要懂礼仪学》以后,懂得礼仪,在交际场合可以应用自如。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幽默沟通技巧:在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

    幽默沟通技巧:在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

    一般而言,思维敏捷的人幽默感强些,思维迟缓的人则相反;性情开朗的人幽默感强些,内向性的人常相反。幽默与文化修养相关,所以,知识多的人总比知识少的人感受面要大。幽默感是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常听笑话,常开玩笑,幽默感就会滋长。大家对幽默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说是一种情感,那就是人的情感;如说是“使我们发笑的东西”,那就不仅限于人的;如说是人生观,是人的观点,就又属于人的思想,而不是别的东西。总之,是人在交际场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助力。本书从多方位讲解幽默在各种场合、各个领域的作用,通过多个幽默的案例以及分析教给读者如何将幽默运用到细微之处,让幽默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你各种场合应对自如的资本。
  • 重生八零谋君心

    重生八零谋君心

    她无父无母,就连那榆木的脑袋还总是认为世间所有人都会像沫语哥哥那样美好而又纯洁。可当她被无情的闺蜜陷害,瞧见好哥哥被收买的司机碾压车下,她想反抗,却已经无法抵抗那长达八年的预谋。她被迫跳江,重来了一世。她无声的回归,那嗜血的眼眸,将彻底开启手刃模式。
  • 魔妃来了爷请让道

    魔妃来了爷请让道

    她是23世纪湛蓝星杰出的生化女博士,莫名其妙来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古代,自带神奇实验室,从此开启了她匪夷所思的穿越之旅。心慌慌,肿么办?有人追杀她,当然是…要反击了。
  • 我的创世笔记

    我的创世笔记

    这是一个初中生成为创世神之后,带着宠物穿梭于各个世界之间,为创造自己的世界而作准备,并愉快的收小弟的故事。安小茹:谁是宠物啊,给我说清楚,喊我姐!选错了作品分类,投错了区〔 ̄^ ̄U〕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