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900000059

第59章 宋诗篇(20)

戴复古(1167-12487),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一生不仕。长期浪游江湖,卒年约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亦受晚唐诗影响,是江湖派中重要作家。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1]。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释】[1]瞰:从上往下看。万里愁:形容愁之长、之远。万里系抽象数词,非实指。

【鉴赏】这是一首情景诗。上联写江,是近看。作者站在横冈的浮远堂上鸟瞰脚下的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而去,不禁产生无限愁思。古人言愁,多将“愁”与“水流”联系起来,以比喻愁之深长悠远,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这里作者也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无尽,愁亦无尽。非“大江流”,不足言“万里愁”。

下联点山,是远眺。作者抬跟一望江对岸的景致,更是愁上加愁,愁上加苦。苦在哪里?苦在由于没有青山遮住自己的望眼,极目所见,淮南大地原本尽是我宋朝的神圣国土,如今却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前人写愁,也爱用山作映衬,虽不像以水喻愁那么直白,但往往更显含蓄。作者在这里便说,由于没有青山遮望眼,故可极目而通视万里,由此不仅产生万里愁,更产生了巨大的痛苦:被金人占领的淮南大地,何日才能收复?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其学出于叶遗,与真德秀友善。诗属江湖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选小集》。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1]屐齿:鞋印。屐即木底鞋,雨天可防滑。扉:门扇,门。

【鉴赏】诗中不是写一般的春景,而是写早春之景。早春之景最具特色的是柳芽和杏花。作者弃柳芽而择杏花,并用小景显大景,先将大地“春色”概括于一“园”内,强调早春景色不但“满园”,而且满到“关不住”的程度,其具体表现就是还有“一枝红杏”被挤“出墙来”了。这里诗人将“红杏”拟人化,先用“关不住”一“呼”,再用“出墙来”一“应”,简直把这枝红杏写活了。全诗以少总多,含蓄蕴藉。仅以上联两句而言,就包含了许多内容。诗人说:应该可怜一下我的木底鞋踏遍了长满苍苔而又泥泞的路,在这阴雨初晴的日子里想来游览一下这个园子里的景色,可是我轻轻地敲了好久的园门,就是不见有人来开门。是园主人不在家?还是园主人不愿与外界接触,无心世事和利禄?这些疑问都在诗人脑海里一闪而过,给诗人留下了无限遗憾。再就写景而言,“苍苔”之生,一定是连绵阴雨之后;木底鞋多用于走泥泞之路,苍苔印上了“屐”的齿痕,定非天晴景象。作者避开旁人熟写的春雨,不明写春雨,却用苍苔上屐齿的印痕来加以暗示,多么含蓄!“春色”已“满园”,而且满得关都“关不住”了,那么,若进园去逐一观赏,该多好!然而就是进不去,只能在墙外看看那“出墙来”的“红杏”,而且仅仅只有“一枝”,真是太遗憾了!可是,就是这“一枝红杏”,却集中体现了满园的春色。眼看出墙“红杏”,心想满园百花;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园内万树。这不是一种余味无穷的蕴藉和美的享受吗?以小景显大景、以少总多的诗意效果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

【注释】[1]促织:蟋蟀。

【鉴赏】上联写梧叶送寒,秋风动情。季节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途中人的乡愁。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桐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来表现秋天的萧索。诗人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风萧瑟的意象,并且用萧萧风声衬托出秋夜的寂静。在秋风扫落梧叶的萧萧声中,仿佛带来了砭骨的寒意。这里的一个“送”字,静中显动,诗人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寒声是谁送来的呢?首句未说明,第二句方点出是“秋风”。夜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动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怅然思归。“江上秋风”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百花衰残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诗人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紧接,自然贴切,足见羁愁之深。

下联诗人的目光从庭内移到了户外,景物和思绪都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三、四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这两句应该先后互移。诗人愁绪纷繁,难以入眠,于是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了他新的感受:在那茫茫的夜色中,在院外的篱笆洞隙间,还时明时暗地闪现着一盏灯火,那是在干什么呢?再一细看,原来是小孩子打着灯笼,搬开石头,正在抓蟋蟀呢!孩子们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伤怀、离愁别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末句中诗人又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羁旅天涯,与次句“江上秋风”相呼应,借景物传达一片念归之情,秋思洋溢,引人遐想,又收束全篇。

汪莘字叔耕,号方壶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卒不详。布衣。嘉定中应诏上封事,不用。晚年隐居柳塘。与朱熹友善。有《方壶存稿》。

次潘别驾韵[1]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2]。

【注释】[1]别驾:官名,宋代地方各州的通判又称别驾。[2]殷勘:周到勤奋。缕:线条。带:当“谇着”讲。笼:笼置。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上联是作者在清新的柳色中看到了千愁万恨,这种感受有两重推理。一是作者用“柳色新”的绝佳美景同“野店溪桥”这一荒凉背景相映衬,自然便从新柳的被冷落联想到遗民生活的不如意,因而就产生了“千愁”和“万恨”。二是在下联里从柳的生长过程看,长出“黄金缕”般的千枝万条是多么的不容易,柳若有知,定然经过千般“殷勤”方始“织就”。但是这番“殷勤”的结果不过是连带着风雨笼罩着烟雾过了这一个春季就逐渐地衰老、凋残下去,这怎能不使人“千愁”和“万恨”呢?作者思路的演进是自然的,又是别致的。把“千愁万恨”放进第二句,而把“愁恨”的原因分两层放在前后分写,其安排布置也是巧妙的。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定。尝学于真德秀。诗词颇有感慨时事之作,为江湖派重要作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归至武阳渡作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1]。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2]。

【注释】[1]盲风:疾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盲风至。”楝花:苦楝树的花。[2]篷底:篷指船上的篷,篷底即船上。

【鉴赏】诗的上联重在写景,又在景中寓情。“夹岸”二字点明诗人归来走的是水路。“盲风扫楝花”点明时间是在初秋时节,而且乘的是顺风船。在楝花即将凋谢的初秋时节,诗人由于羁旅已久,乘船归家的心情像这顺风船一样轻快。诗人伫立船头,看到两岸的楝树花纷纷被秋风扫落。“高城”指诗人家乡的县城。诗人在船上,船低城高,故称高城。家乡近在眼前了,天边忽然飘来一大片乌云,将县城一下子全遮住了。

下联转入抒情,但情中有景。乌云遮城虽然可怕,但无可奈何,只希望乌云能放过城西那座高塔。因为这塔是借以认家的指南,诗人的家就在城西塔下。急切归家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顶点,全诗也戛然而止。

西山

刘克庄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1]。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2]。

【注释】[1]绝顶:山的最高处。隐君:避世逃名,隐居山林的高人。芝:灵芝,古人认为是仙草,服之可以长生。术:白术,一种多功能药草。麈:麋鹿类动物,其尾可做拂尘。[2]多应:揣测词,多半、应该、大概之意。

【鉴赏】诗的开头突兀而起,把读者的目光一下子直接引向西山的“绝顶”。山的绝顶自然是人迹罕至,这位“隐君”只是被人们所传闻而“遥知”,欲见极难。他平时吃的是长生不老的灵芝草,种的是可治百病的药材;他仙风道骨,不与人间往来,整日只与麈鹿为伴。这个神秘人物实在是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他是谁?为什么独自隐居在这深山绝顶?

接下去,诗人似乎应该回答读者的疑问,正面写隐君的面目了。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一转笔锋,描绘了一个特定的场面:这个时候了,多半该是隐君中午烧灶煮茶的时候,你看山上炊烟飘起,在山下看来,那炊烟像一片片白云缭绕在山顶。诗人拉开空间距离,把读者置于山下尘寰,只能遥望高居于绝顶之上的隐居者。绝顶令人仰之弥高,茶烟如云的形象更给人以缥缈难寻的感觉。

戴昺字景明,号东野,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戴复古从孙。嘉定十二年(1219)进士。授赣州法曹参军。有《东野农歌集》。

夜过鉴湖[1]

戴昺

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2]。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3]。

【注释】[1]鉴湖:在今绍兴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以风景著称。[2]蒲帆:用蒲草编织成的船帆。饱风:吃饱了风,指帆承风鼓起的样子。[3]际:边际,边沿。

【鉴赏】诗题即点明人物、时间、地点:作者黑夜过鉴湖。

上联写在船中的诗人伸手推开篷顶四面一望,只见四野天水相连,茫茫无垠。自己乘坐的这只船设备简陋,那“饱风”的“蒲帆”推动着轻巧的船身飞速地前进着。“推篷”二字说明船身低矮,一伸手就能推开顶篷,动作情态活现;“蒲帆”二字说明船的设备简陋、船身轻巧;“饱风”二字把船帆拟人化,描绘帆承风鼓起的形象,可以想见船行速度极快。这三个词用得准确精当,十分传神。

下联写小船离湖岸已经不远了,岸边的山也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作者的视线之内。再一细看,“山际”白云缭绕,“云际”明月高挂;风吹云移,山峦起伏,月色时明时暗,天地晦明不定,如真如幻,鉴湖清幽多变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如箭的“蒲帆”继续飞驰,子规鸟的啼声刺破夜空,传人作者耳鼓。这迹象说明船距岸更近了,天也快亮了。作者循声仰视,原来子规鸟隐藏在白云深处,在朦胧的夜色中可闻而不可见。

全诗多层次地勾画出鉴湖月夜扬帆的情景。“水连空”的湖面、“饱风”的“蒲帆”,起伏的群山、浮动的白云,出没于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际传来的子规啼声,这一切构成一个“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的立体空间。整个画面形象犹如放电影,随着“蒲帆”的移动而变换,既有可触性,又有流动感。

乐雷发字声远,号雪矶,道州宁远(今属湖南)人。生卒不详。宝祜元年(1253)特科第一。授馆职。元兵犯边,作诗以讽。后以病归。有《雪矶丛稿》。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2]。

【注释】[1]篱落:篱笆及篱笆上的孔隙。豆荚:豆类植物的果实。姜芽:生姜的幼苗。杜肉:礼祭时所供之肉,祭后分给各户食用。[2]。“一路”句:本句用的是古今写诗的手法,即勾勒法:先假设、后否定。像该句明明知道稻花无主,但写作中却先假设它有主,然后问一声主人是谁,最后得出“原来无主”的结论。晴蛉:蜻蜓。

【鉴赏】这是一首田园诗。诗题点明了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一个秋日的下午,作者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他悠闲地走近了一处村落。

上联写太阳光斜斜地照射在路边村庄里的篱笆上,大人们劳累了一天,准备收工歇息了,可那些不知疲倦的顽皮儿童,却还在篱笆前嬉戏打闹。这一幅村舍图充满了纯真无邪的稚气。再近一点,则看到篱笆内房舍下到处悬挂着刚刚收回来的豆荚,还有篱笆附近地里刚刚冒出地面、正在茁壮生长的姜芽。两种景物一高一低、错落有致,既青翠可爱,又相映生辉。这时忽然一股奇特的肉香随风飘来,诗人不禁垂涎欲滴。原来是那家农舍正在烹煮社肉!这种祖传的原始古风,不正反映了村民们的淳朴性格吗?

下联写诗人再把眼光收到脚底,回看自己所走的小路两旁,依然是绵延不断的稻田,那稻花正在竞相开放——稻花自开,本来是没有主人来下命令叫它们开放的,而是农时季节到了它们必然要开。但诗人却“一路稻花谁是主”这么一设问,于是稻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开放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了。这种“勾勒”的写法,显然反映了诗人当时政治上的失意,对明争暗斗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淳朴、优美的农村风光的向往——还有红色的蜻蜓、绿色的螳螂,点缀在竞相怒放的稻花问。这种和谐、自然的情调,不由得使人感到深深的陶醉。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
  •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本书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
  • 象形2012

    象形2012

    《象形2012》收录了李建春、刘洁岷、剑男、沉河、黄斌、吴晚燕等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后工业爱情》、《在武昌城区》、《夹竹桃》、《焚书者》、《雨水的弹奏》、《和儿子谈孤独》、《北京纪事》、《登首象山记》、《失明的小女孩》、《秋夜闻虫声》、《怀念春天》、《雨中过明清石板街》等。
  • 哪有什么运气 不过是我们暗自努力

    哪有什么运气 不过是我们暗自努力

    本书精选了畅销书作家陈昂200余首新诗,共分为“那年初见 如花美眷”“文艺腮红 不语不言”“往事如烟 浅笑而安”“余生很长 何必慌忙”等十一个专辑。这些诗歌既有清新唯美的“抒情哲理诗”,也有朦胧精湛的“截句诗”。诗歌主题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陈昂的写作笔法清新、精炼,简短的语言呈现多维的立体感。陈昂的创作是“青春期写作(春草派风格)”,他的每一首诗都有大方简单而内涵唯美的外衣,静静品味会发现诗的本质与内涵,领悟到诗歌底蕴里蕴含的“家国情怀”和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歌里潜伏的“正能量”正是我们洗涤灵魂、陶冶情操、慰藉心灵的“刚需”,特别适合生活中迷茫的年轻人阅读。
  •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你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中文。那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就连燕子的呢喃声里,似乎都有着文学的腔调和韵致。那是中文系学生节日一般美好的春天:几乎每天都有可谈的新鲜话题,几乎每天都有可读的优秀作品。像当时的许多文学青年一样,你也做着自己的文学梦。你把别林斯基的著作放在书包里,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你沿着他的文字铺出的路径,在俄罗斯文学的大地上漫游,看三套车在无垠的雪原上飞奔,看“旧式地主”吵架和吃西瓜,看一群市侩官员下作地巴结“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这位伟大的批评家让你喜爱上了果戈理,也让你感受到了文学批评的魅力。你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热心的编辑家和热诚的批评家,能办一份《祖国纪事》和《现代人》那样的文学杂志,能对自己时代的文学发出清亮而正直的声音。
热门推荐
  • 囹圄中成长的中兴帝王

    囹圄中成长的中兴帝王

    江充将耳朵凑上去,听刘丰嘀咕几句,不禁大惊失色这一日,绣衣直指官江充正把玩着一块别人刚送来的奶白色羊脂玉。此玉晶莹剔透,状如手形,料是上乘的和田羊脂玉籽料,工艺也是随物赋形,巧夺天工,栩栩如生。轻轻抚摸,温润滑柔,宛若美人酥手盈盈在握,令江充心神荡漾,骨头缝里都泛着舒坦。他特别钟爱玉器,这与他的出身有关,正如人们所说,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渴望什么。在当时,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佩玉玩玉,佩玉玩玉是王权贵族身份的象征,而平民百姓私藏玉器是要砍头的。
  • 人生的资本

    人生的资本

    决定人一生成败的13种能力,本书对人的一生成功应具备的资本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量实例,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必须要有资本,你的资本在哪里?你的能力在哪里?它就在你自己身上,只要肯进取、负责,不断地去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你就能成功!
  • 九天战皇

    九天战皇

    前一世我为游戏主宰,这一世我为异界主宰。莫名来到游戏异界之中,战阴谋,战官场,战宗门,战能人。战尽天地间,谁主浮沉,我为皇。九天之下独战皇!
  • 重生之重回玄黄

    重生之重回玄黄

    黄玄机渡劫被暗算,带着迷惑重生在水蓝星的一个普通人身上。靠着普通人之身,修五行之道,何时才能回去找到答案?虽然回去遥遥无期,但是可以在修炼之时打打敌人,英雄救美。看来重生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法华宗要

    法华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忍界学霸

    忍界学霸

    开辟无上剑道,登大将,称剑圣,引领武士复兴;考古僧侣历史,修心灵,悟法术,成就万法之主;探索神树源泉,掌自然,控罗网,主宰能量极致;解剖魔物邪神,明不死,达不灭,升华生命本质;谋取死神净土,创神国,主生死,终成至高之神。
  • 焦糖天空

    焦糖天空

    想到第一次见面:嘿,美女,借用一下!两人四目相对,双方湿润的嘴唇堵在了一起第二次见面:尴尬的对战,他是上校,而自己是研究部的学员一切的相遇都在冥冥之中,可世界的危机却永远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空间,因为,那只会让他们变的更加默契,更加密切相连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毛詩古樂音

    毛詩古樂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