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0300000002

第2章

我们在自习,校长领着个新生进来了。还有一个校工,搬来一张大课桌。睡着的同学被惊醒了,纷纷站了起来,装出正在用功被人打扰的样子。

校长用手势示意让我们坐下,然后低声对班主任说:“罗瑞先生,这个学生我就交给您了,让他上五年级的课,要是他品学兼优,再让他进高年级,本来他已达到上高年级的年龄了。”

新生畏怯地站在门旁边。他来自农村,年龄大约在15岁,身段比我们都高。他的刘海剪得齐齐的,像乡下教堂唱诗班的童子,看上去很乖顺,有点腼腆。他肩膀窄小,可那件黑纽扣绿呢子上装紧紧地攥在身上,不方便活动,袖饰开衩处露出久经风吹日晒的红红的手腕。两根背带高高地吊起他那条黄色的裤子,露出穿着蓝袜子的小腿。脚上的皮鞋挺结实的,鞋底钉着铁钉,鞋面却没有好好地上油擦拭。我们开始背诵课文。他聚精会神地听着,就像听神甫布道,坐得端端正正的。钟敲响了两下,因为他不知道该跟我们一起去排队,老师只得提醒他。

我们习惯,在进教室的时候,把制帽扔在地上,好空出手来。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让它从凳子底下飞掠过地面,拍打在墙壁上。

或许是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做,也可能是胆小,祷文念完了之后,这位新同学的帽子放在他并拢的双膝上。它是由柱式的帽子、水獭皮大盖帽和棉布便帽。七拼八凑地混成的。他的寒酸相像个白痴一样。

“请站起来。”老师叫他。他站起身,帽子从膝盖上滑落下来。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他俯身把它捡起来。邻座用手肘一捣,帽子又掉了,他再次把它捡起来。

“把你的头盔放下来吧。”老师是个诙谐的人。一阵哄堂大笑,使那可怜的孩子紧张起来,不知拿帽子怎么办才好。他坐下,仍旧把帽子搁在并拢的双膝上。

“请站起来,”老师又说,“把你的名字告诉我?”新生含糊地说了个名字,完全不知道他说些什么。“再说一遍!”

还是那含混不清的声音,被班上一片嘘声淹没了。“大声点!”老师喊道,“大声点!”于是新生狠下心来拼命地大吼一声:“夏包华里!”全班一片喧哗,越闹越凶,夹带着尖叫(他们嗷发出惊怪的叫声,跺着脚,重复说:“夏包华里!夏包华里!”),好一会儿,吵闹声变成依稀的叫嚷,渐渐平息下来;时而还会冲出一声忍不住的窃笑,东响一下西响一下,好像漏炸的鞭炮。

然而,在暴雨般的作业重罚下,课堂才恢复了秩序,老师让新生逐一地反复拼读字母,由他写在黑板上,这才搞明白新生的名字叫夏尔·包法利,他立即让可怜虫坐到讲台前懒学生的凳子上去。新生在开步之前迟疑了一下。

“你找什么呀?”老师问道。“我的帽……”新生羞怯地说,一边用不安的目光四下搜索。

“每人罚抄五百行诗!”一声怒吼,就像Quos ego,制止了正要掀起的又一场风暴。“保持安静!”老师很气愤,一边从高筒帽里拿出手绢擦拭额头,一边接着说,“这位新同学,你把拉丁动词ridiculus sum 的变位抄十遍。”

接着,他较温和地说:“唉!你那顶帽子呀,找得到的,没人要它!”

教室里平静了,大家都低头做功课,新生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整整两个小时。虽然时而有人用蘸水笔尖把小纸团往他脸上弹,溅得他一脸墨水,他也只是用手揉揉,安然不动,不去理会。

晚上上自习的时候,他从课桌里拿出袖套,整齐地摆放着文具,专心地在纸上画线。我们看到他做作业很认真,一个词一个词地查字典,费了很大的劲。无疑,他正是凭着这股子毅力才没有降级。因为,他对文法规则的掌握还算过得去,而用词造句却很马虎。他的拉丁文启蒙老师是村里的神甫,他父母为了省钱,不到万不得已还不想送他进中学呢。

他父亲夏尔一德尼一巴托洛梅·包法利先生原先是助理军医。1812年左右,在几桩征兵案产生瓜葛,此后被迫离职。他仪表堂堂,才华出众,凭着这先天的优势,博得一位帽商千金的芳心,轻松地得到了6万法郎的陪嫁。此人本来长得就帅,颊髯连着上髭,又爱吹牛,马刺踩得铮铮响,手上总戴着几个戒指,装扮光彩夺目,使他看上去雄赳赳,而且还像个推销员,一见如故。

结婚后,他靠妻子的财产舒服地过了两三年,吃得好,起得晚,用细瓷大烟斗抽烟,晚上看完戏后才回家,还经常去咖啡馆。老岳父去世,没留下什么财产,他为此恼火,就投身制造业,结果亏了本,于是定居乡里,希望人尽其才。然而,他根本不懂农务,那几匹马被他用来骑坐而不是用作耕耘,酿造的苹果酒全被他喝光而不是拿去卖掉,豢养的家禽挑最肥的宰了自己吃,还用猪油擦他打猎穿的皮靴。没多久他就打消了自己侥幸发财的念头。

他只好以每年200法郎的租金,在科州和庇卡底交界的一个村庄里,租下一座半佃庄半住房的宅院。他忧郁消沉,满腹怨恨,与外界隔绝。他才45岁,就决心与世无争,恬静地生活。

他妻子先曾对他一片痴情,千依百顺,结果却使他不把她放在眼里。她从前生性活泼,感情外向,非常爱他。现在,随着岁数增长,就像走了气的酒变成醋一样变得酸溜溜的,难以伺候,吵吵嚷嚷,神经过敏。那么多的苦,最初她都忍下来了,看到他拈花惹草,尽跟村里的风骚女人厮混,晚上醉醺醺地被人送回来,一身酒气,她从没有抱怨。后来她的自尊心受不了了,就一直到死都默默地忍受着。她一辈子到处奔波,忙忙碌碌。她记住欠款到期的日子,还得找诉讼代理人,找院长,请求延期偿付款项。回到家里她还得浆浆洗洗,缝缝补补,监督工人,支付工资。而先生则无所事事,毫不操心地混日子,仿佛跟谁过不去坐在火炉边抽烟,往灰烬里吐痰,一时清醒,就对她恶语伤人。

孩子出生后,也只好把他送到奶妈家喂养。小男孩回家来,自然被疼爱得不得了。当妈的用果酱喂他,当爸的就让他赤脚满地跑,还像个哲学家似的说,只管让他光着身子,像那些小猫小狗好养。与做母亲的意愿相反,他心里有某种男性的理想,他要按照这种理想教导儿子,让儿子在斯巴达式的磨砺中成长,使他身强体壮。他在儿子睡觉的房里不生炉火,教他大口大口地喝朗姆酒和辱骂教会的仪式行列。然而,孩子天性平和,让他的辛苦付诸东流。

他母亲总把他带在身边,给他剪纸片,讲故事。虽说是母子俩说话,其实就听到她一个人唠叨不休,充满了令人伤心的乐趣和絮絮的温情。她在寂寞中把早已支离破碎的浮华梦就寄托在这个儿子的身上。她向往孩子身居高位,仿佛看到他已经长大,又俊美又睿智,在桥梁公路或行政司法部门供职。她教他识字,甚至用她那架钢琴伴奏,教他两三段浪漫曲。然而并不看重文字功底的包法利先生却总说何苦这么做!他们哪供得起他上公立学校,给他买个一官半职,或给他做生意的资本啊?再说,男儿只要有志气,岂怕不能在世上立足。包法利夫人忍着不理他,孩子就整天在村里闲逛。

他跟在耕耘的农夫后面,向乌鸦扔土块。他沿着沟渠采桑葚吃,握着长竿子看管火鸡,翻晒打下的粮食,到村子里去奔跑,下雨天就在教堂门廊下玩造房子的游戏,而逢到重大节日就央求教堂执事让他撞钟,他好乘机把整个身子吊在那根粗粗的钟绳上在空中摆荡,感觉自己在飞一般。就这样他茁壮成长,他长了一双粗壮的手,健康的肤色。

12岁时,他母亲终于得已让他开始学习。委托本堂神甫为他启蒙,可是上课时间太短,隔三差五,所学内容没什么用处。神甫也只能抽空给他讲一点,常常站在圣器室里,一场洗礼刚完,接着是一场葬礼,两场仪式之间仓促说几句。或者在晚祷之后,神甫不用出门的时候,就差人把他的弟子找来。他们上楼走进他的房间,坐定下来;蚊蚋和蛾子围着蜡烛飞舞。房里暖烘烘的,孩子昏昏欲睡,老头双手捧着肚子,也打瞌睡,不久就张着嘴巴打起鼾来。有几次,神甫给附近一带的病人做完临终圣礼,回家路上看见夏尔在野地里玩耍,就把他叫住,讲上刻把钟,借机在一棵树下让他做做动词变位,然后一场雨,或者走过什么熟人,课就不能继续了。尽管如此,他对孩子倒一直挺满意的,甚至夸“年轻人”记忆力很强。

夏尔可不能止步于此。夫人态度坚决。先生感到惭愧,或者不如说他已懒得再顶牛,作了让步,于是又等了一年,让小家伙初领圣体。

又过了半年,也就是下一年,夏尔终于被送进了卢昂中学,是由他父亲亲自送去的。那是在10月底,适逢圣罗曼大集。

也许我们现在谁也不记得夏尔当时的情形了。只记得他是个性格温顺的孩子,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就玩,上课认真听讲,进寝室倒床就睡,在食堂吃得挺香。他的监护人是冈特里街的一个五金批发商,每个月把他接出去一次,周末,在他的店铺打烊以后,他派夏尔去码头上转转,看看河上的船,然后在7点钟开晚饭之前把他送回学校。每星期四晚上,他用红墨水给母亲写一封长信,写好后用三个面团一封,然后拿起笔记本复习历史,或者拿起丢在自修室里的一本旧书《阿纳卡西斯》读一读。散步的时候,他总要和那个校工聊天,他们俩都来自乡下。

他的刻苦努力使他总保持在班上的中等水平。甚至有一次考博物学,他还获得了一等奖。然而到了三年级期末,他父母让他退学去学医,坚信他靠自学也能通过中学会考,获得业士学位。

在他母亲认识的一个染坊主家里,他母亲给他找了个五楼的房间,临罗贝克河。她为他安排食宿,讲定食宿费用,搬来几件家具,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从家里运来一张樱桃木旧床,还买了一只小小的生铁炉子,堆上木柴,好让她可怜的孩子烤火取暖。一星期后,她才回去,临走前千叮万嘱,说今后他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一定要好自为之。

布告栏里的课程表把他给看傻了: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剂学、化学,还有植物学、诊断学以及治疗学,还不包括卫生学和药材学,所有这些陌生的词就像一座座神庙的大门,阴森肃穆的气氛向他袭来。这些课他如同听天书一般,不知所云。但他毕竟在学,订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他每门课都听,临床查房一次都不漏,日常作业再多他都完成,就像驴推磨,只管瞎转,不知道磨的是什么东西。

为了让他省些开支,他母亲每星期托信客捎给他一块烤小牛肉。上午,他从医院回来,一边蹬着墙,一边就着烤肉吃午餐。然后他赶着去听课,去梯形教室,去救济院,上完课,再穿过大街小巷,返回住处。晚上,吃过房东提供的便饭,他再回自己房里,接着学习。他身上穿的汗湿的衣服被烧得通红的生铁炉一烤,水汽直冒。

晴朗的夏日黄昏,街上很宁静,女佣们在门口打着羽毛球,这时他总要打开窗子,靠上一会儿。罗贝克河就在他下面流淌,把卢昂的这个地区变成肮污的小威尼斯,河水从桥与桥之间,栅栏和栅栏之间流过,呈黄色、紫色和蓝色。几名工人蹲在河边,在河水里洗臂膀。从屋顶楼戳出来的几根篙子上晾着一绞绞棉纱。对面,纯净广阔的苍穹衬着高低起伏的屋顶,天边挂着红彤彤的夕阳。那边该有多舒服啊!山毛榉林子里该有多么凉爽!于是他张大鼻孔想吸收清新的乡间气息,可他在这里怎么吸得到呢!他瘦了,长高了,脸上的表情总含着点伤心,人见犹怜。

一不做二不休,他终于把信誓旦旦的决心全都忘掉了。有一次他没有参加查房,第二天就缺了课,他尝到了偷懒的甜头,渐渐地就不再回学校里去了。他去酒吧上了瘾,还迷上了多米诺骨牌。每天晚上他就躲进一家污秽的赌窟里,再也不出来,他坐在牌桌边,在大理石桌面上拍打着用羊骨头做的画着黑点点的小牌牌,以为这样能很好地体现他的自由,提升了自己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而每次进去,一摸到门把手,就有一种近乎肉感的欢乐。这时,种种受到压抑的欲望爆发出来,他学会了唱给伴女听的一些小曲,爱上了贝朗瑞的歌谣,善调潘趣酒,最后还领略了情爱。

像这样进行复习准备,医士资格考试自然会名落孙山。那天晚上家里还准备庆祝他的成功呢!

他走回家,快到村口时停下,让人把他母亲叫出来,从实招供。但母亲原谅了他,还稍稍鼓励他,答应一切由她去安排。

包法利先生5年后才明白真相,时过境迁,也只好认了。何况,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是个笨蛋。

就这样夏尔卷土重来,坚持不懈地温习他要考试的科目,把那些答案全都背得滚瓜烂熟。这次他算是通过了,成绩还不错。那一天对他母亲来说实在欢喜,家里大摆酒宴。

哪儿才是他的用武之地呢?托斯特。那里只有个老医生。老包法利夫人早就在盼他死了,老头还没有卷铺盖走人,夏尔就已经作为他的继承人安顿在他对面。

然而,把儿子抚养成人,让他学医,再帮他找到托斯特,好让他挂牌行医,老太太觉得还不够,还得给儿子娶个老婆呀。她给他找到了一个:迪埃普议会庶务的寡妇,45岁,还有一笔1200法郎的年金收入。

这位杜布克的遗孀尽管相貌丑陋,骨瘦如柴,脸上长满疙瘩,却不乏可供她选择的再醮郎君。包法利老太为了达到目的,只得把他们一一排挤掉,她甚至还非常巧妙地戳穿一个有数名教士支持的肉店老板的阴谋。

同类推荐
  • 多想你也喜欢我

    多想你也喜欢我

    在我漫长的生命里,最好的时光,是遇见你。我走你走过的路,听你听过的歌,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爱你,只是为了离你近一些。我也许无法使你摆脱寂寞,但我至少可以陪你一起寂寞。春光这么好,多想你也喜欢我。本书是「ONE · 一个」常驻作者马叛(@天涯蝴蝶浪子)的首部短篇自选集,精选十五篇最赞故事,陪你度过每一个不眠之夜。
  • 安驾庄

    安驾庄

    这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情怀的小说。小说中故事最早发生的地方叫作安驾庄。安驾庄是山东省肥城市的一个村镇。据史料记载,安驾庄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自夏朝始即有人在此定居,曾经用过的名字有袁家洼、永安寨、古风丘等,安驾庄的历史几乎等同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此,安驾庄可被视为乡土中国的一个符号。本书中的主人公张其昌就从这座村镇走出,辗转山东、东北、北京三地,他是原生于黄土地的中国农民,他是穿梭于东北林海雪原的知青,他是高考恢复后的北大学子,他是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机构的期刊编辑,他是中国早期获得律师资格证的执业律师……他是一个来自社会最底层完全靠自我奋斗而一路成长的小人物,他是大时代在个体身上的投射与缩影。他用六十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凡人的史诗,也向读者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农人的耕读梦。
  • 乡村大鼓戏

    乡村大鼓戏

    乐乐领着六零、馍筐、狗子去找队长孬孩时,孬孩正蹲在门槛上吸他自卷的纸烟。乐乐满面挂笑地说,胡庙有电影,放《闪闪的红星》,咱们去看吗?孬孩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一样,几步跑到厨房里,在水缸里面舀了一碗凉水,咕咚咕咚灌进肚子里,又拿了个玉米面馍,兴冲冲地领着几个人出了村子。路上,几个人饶有兴趣地谈论着即将放映的《闪闪的红星》。这电影乐乐看五遍了,已将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的台词都烂熟于心了,但只要一听说哪个大队放《闪闪的红星》,乐乐就会一脸喜色地找队里人去看电影。
  • 虎之影

    虎之影

    老一辈常说,解放前的凉山,老君山、螺髻山、黄毛梗、阳糯雪山等主要山脉,都曾经是虎的天堂。其他野生动物也是种类繁多,不计其数。但是,由于多年以来过度狩猎,乱砍乱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到如今,不要说虎豹。一只野兔也难觅其踪。将来我们的子孙,就只能在影视资料里一睹其芳容了。长此以往,人类将成为孤独的、单一的物种。因为惧怕的缘故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下面这个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作者。在我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我常常徜徉于阳糯雪山的山岭沟谷间。我老了,老了就是老了,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
  • 天津卫双烈女案

    天津卫双烈女案

    公元1916年3月,直隶省天津卫发生了一桩轰动津门的惨案:南皮县张氏族人张春姑、张立姑,二位烈女,为反抗直隶省高等审判厅的无理判决,以死抗争,被逼殉节。消息传出,津门哗然,知情者无不为之动容!在津的南皮张氏族人,认为这是张氏家族的奇耻大辱,遂联络天津的各界名绅,出面报打不平。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省高等审判厅不得不推翻原判,发拘票辑拿肇事凶手,为双烈女出殡建祠,以示抚恤昭雪。演出了中国现代史上绝无仅有的官为民“赔情”的闹剧。
热门推荐
  • 宋慈断案传奇

    宋慈断案传奇

    宋慈是南宋人,其著作《洗冤集录》,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以其在广东任职期间破案小说有:(1、玉扇案2、七小福案3、空棺案)等大约十几个故事。
  • 季侦探

    季侦探

    出生在侦探世家的季凡从小就有一个大侦探的梦想,但是在母亲的坚持下只好去伦敦留学,在餐厅打工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再再一次可是了自己的破案旅途……
  • 奋斗在汉末乱世

    奋斗在汉末乱世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窝里横,不算本事。玩点新鲜的!征服罗马,摁死东瀛,占据美洲,分封全球,才是铁血男儿应该追求的目标。他来前是现代优秀青年企业家,拥有着和当世不一样的胸怀。他的行为在当世没有几人能理解,但最终全都老实臣服。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英雄。境界有多高,成就就有多伟大。张昀拔刀向天,四海跪拜称臣。大汉刀锋所向,蛮夷八方来朝。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愿得君心不相离

    愿得君心不相离

    婚礼前夕,她惨遭未婚夫背叛;心系事业,又被未婚夫连番算计。幸好,在她人生最为低谷的时候,那个男人出现了。只是,明明是个看似纯良的英俊男人,怎么转眼间就成了腹黑痞子,还无耻地朝她甩出一纸婚约——
  • 谋纸

    谋纸

    从未想过我的人生因为一张纸而改变了。奶奶说,一把金剪,一张纸,生死有命富贵在手。
  • 我的女神我的妈

    我的女神我的妈

    上海千岛湖酒店的销售部经理吴中志到韩国首尔出差,巧遇韩国美女姜金波,随即陷入到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误会里,被整得七荤八素,以致被自己的女友安然怀疑。吴中志的母亲徐曼丽不喜欢安然,令夹在中间的他左右为难。偏偏在他主管的一个项目中,那个叫姜金波的韩国女孩儿竟然变成了他的同事。吴中志在安然面前更说不清楚了,两人之间闹得鸡飞狗跳,导致分手。更令他瞠目结舌的是,姜金波是逃婚来到中国的,而她的未婚夫——韩国郑氏集团的董事长郑东旭也为找她来到了中国。姜金波为摆脱郑东旭,要吴中志假装她的男朋友,连吴中志的母亲徐曼丽都信以为真。徐曼丽很喜欢姜金波。郑东旭把吴中志当成情敌,利用自己的实力对吴中志进行各种打击。在此过程中,吴中志和姜金波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郑东旭威胁姜金波,如果她不跟自己回韩国,他将利用吴中志的一次危机把他送进监狱。无奈的姜金波只好答应了郑东旭。而后来得知真相的吴中志撇下一切,誓要将自己的爱人追回来。
  • 最强霸道升级系统

    最强霸道升级系统

    主角:我叫庄风,我要吟诗一首“魂穿异世得系统,装逼升级打天下!逍遥之路万里长!唯有老子最疯狂!”作者:“2018都市巨作,嗯,是吹牛的味道!……不需要细品,咸淡适中!”读者:“确认过眼神,看就完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当归旅馆

    当归旅馆

    被迫历经各个世界成为一方大佬的当归,重新回到了自己以前的世界,那个末法时代,回来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被旅馆开起来,要不然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但是无论怎么赚钱,当归发现自己依旧是一个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