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6500000004

第4章 经篇(3)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逝:过去的,这里指时光。斯:这里指流水。舍:停留。意思是: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走!比喻人生如流水,时刻不停留。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人类的本性是相近的,只因为后天的习染不同,所以会有很大的差别。说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对一个人的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思是:读书人不能没有远大的抱负,因为他对社会的责任重,要走的路还很长。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省:反省,检查。传:老师讲授的知识。意思是:我每天都用三件事来检查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了吗?

【言忠信,行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笃:一心一意。敬:谨慎。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忠诚守信。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弥:更加,越发。钻:钻研。意思是:越是抬头仰望,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心钻研,越觉得深奥。原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对孔子道德、学问的赞叹。后多用来赞扬某人的才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学习就好像是在追赶什么东西似的,总是怕追赶不上,等追赶上了,又害怕会失掉它。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人洁净而来,就应赞赏他洁净的一面,不应总是记着他以往不干净的一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敬鬼神而远之】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敬重鬼神,但要远离它们。比喻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既不得罪,也不靠近。成语“敬而远之”即由此而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愠:恼怒。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怨恨,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此句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度修养。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出自《论语·里仁》。躬:指身体,引申为亲身。逮:赶上,不逮,即赶不上,做不到。意思是:古人不轻易说话,怕说了以后又做不到,这是很羞耻的事情。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自《论语·卫灵公》。矜:持重,谨慎。群:指团结群众。党:指结党营私。意思是:内心矜持,但不与人争执;团结群众,但不结党营私。此句原是讲学问标准,后人常将其作为君子的品行标准。

【恶紫之夺朱也】出自《论语·阳货》。恶:厌恶。朱:大红色,古时视为正色。紫:颜色较朱深而蓝,不被视为正色。意思是:让人厌恶的是紫色竟夺了大红色的光彩。比喻坏人常常装得比好人还“好”,告诫人们要加倍警惕,不要上当。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仁人志士,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义的,却有为了仁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愤:苦思冥想仍想不明白。悱:想说而又说不来。隅:一角,一方面。意思是: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想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推知其他一个方面,那就不再教他了。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出自《论语·公冶长》。杇:同“圬”,泥瓦匠抹墙的工具,这里指粉刷墙壁。意思是:腐烂的木头不能再用来雕刻了,用粪土垒成的墙不能粉刷了。比喻对无法造就的人,用不着再去培养他了。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教育不应分贫富贵贱、地域种族等类别,而是应当对于什么样的人都应该给予教育。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出自《论语·学而》。求:追求。正:纠正。意思是: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亲近有德之人来匡正自己,这就算得上是好学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机敏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问为耻辱。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发奋读书,便忘记了吃饭,学有所得就高兴地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到了。形容学习之勤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厌:满足。诲:教导。意思是:对自己的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觉得厌倦。后多用这两句来形容人勤奋学习、耐心教人的高尚行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时:适当的时候。说:同“悦”,高兴。意思是:对于学过的知识,能在适当的时候去温习,不也是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对于他们的优点,就拿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要加以克服。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故:指旧知识。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领悟,获得新的知识,可以做老师了。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孔子欣赏音乐,沉醉其中,以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吃肉时都感觉不出肉的香味。后常用来形容人专注于某事而忘记其他事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罔:迷惘,迷惑。殆:危险。意思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疲惫而无所获。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切问:指问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近思:指考虑当前想办但没有办到的事。意思是:广博地学习知识,坚定自己的意志,多问自己不懂的问题,多考虑尚未办好的事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出自《论语·阳货》。诗:指《诗经》。兴:《诗经》六义之一,即因事寄兴。观:

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群:合群。怨(又读yùn):通“蕴”,蕴藏,蓄积。意思是:《诗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增强团结,积累知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军队的统称。意思是:军队可以丧失掉自己的主帅,但却不能让一个普通人丧失自己的志向。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论语·微子》。谏:挽回,改正。意思是:过去了的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还来得及争取。说明人应抓住以后的时光,奋发努力,而不要沉浸在对过去的追悔之中。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时间在不断地溜走啊,岁月不等我呀!劝勉人们应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三思:指经过多次考虑。意思是:做事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去行动。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做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只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成语“欲速则不达”即由此而来。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八佾》。咎:追究。意思是:已经做成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决定的事就不要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责怪了。成语“成事不说”、“既往不咎”即由此而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君主要尽君主之道,臣子要尽臣子之道,父亲要尽父亲之道,儿子要尽儿子之道。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王有仁德,便没有人不仁德;君王有仁义,便没有人不仁义。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要做君王,就要尽到做君王的责任,要做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职责。比喻君主和大臣都要各司其职。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志:思想意志。气:意气感情。次:停留。暴:损毁。意思是:思维意志,是感情的统帅;感情,充满于人的全身。所以思维指向哪里,感情也随着到哪里。所以说,人一定要保持坚定的意志,也不要搅乱自己的感情。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存当今的世间,除了我还有谁。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舜一样。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出自《孟子·尽心上》。科:坑坎。章:花纹,引申为显著成就。意思是:流水这东西不把坑填满,是不会再向前流的;君子有志于洞悉圣人之道,没有一定的成就,是不能到达圣道的境地的。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古代的贤人,得志的时候,就为民造福,不得志的时候,就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德望彰显于世,窘迫贫穷时,就完善自身的修养。顺利亨通时,就为天下人多做好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我善于养护我正大刚直的气节。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自身弯曲不正的人,从来不能使人变得正直。说明正人必先正己,贼去教化贼是没有用的。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一个人必定是自甘侮辱,然后别人才侮辱他。说明自甘堕落的人才会被人看不起。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对人友好但别人对自己不领情,要反问自己仁爱做得如何;管治别人但管治得不好,要反问自己是否有智慧;对人礼让但别人不答理,要反问自己是否敬重别人。比喻多做自我批评。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万事万物、美德、真理都蕴涵在我的天性之中,自我反省一下,如果自己的德行符合这些真理,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了。尽力按(推己及人)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快捷的了。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博闻强记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后)返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比喻学习的一个过程。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数:技艺。意思是: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不过是小技艺;如果不一心一意,那就学不好。比喻万事需尽心尽力才能学好。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亲:父母。后:背叛。意思是:没有人存有仁爱之心而抛弃他的父母和亲人的;没有人存有正义之心而背叛他的国君的。比喻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保证稳定的根基。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忍:狠。意思是:以同情他人的心理来施行同情他人的仁政,这样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运转东西一样容易。说明仁政对于施政者的作用。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出自《孟子·离娄上》。三代:指夏禹、商汤、周武三个王朝。意思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主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他们有仁爱之心;他们的末代失去天下是因为他们昏庸无道,没有仁爱之心。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出自《孟子·离娄上》。四海:指天下。四体:性命。意思是:天子不仁义,就不能保住他的天下;诸侯不仁义,就不能保住他的国家;官员不仁义就不能保住他们的地位;普通人不仁义就不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句话是孟子盛赞伯夷、伊尹、孔子这三位历史人物时说的。意思是:(叫伯夷、伊尹、孔子)去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情,去杀一个无辜的人,因此,可以得到天下,他们都是不会去做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爱护百姓,保护百姓就能一统天下,做天下人的王,这是无人可以阻挡的。

同类推荐
  • 北大五明国学课

    北大五明国学课

    明身、明心、明性、明德、明道,正好代表人生最应该具有的五种智慧,源于明身、启于明心、进于明性、达于明德、成于明道。五明国学,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以21世纪的视野、全方位的角度、兼容并包的态度来传播今日之国学,且并不单纯地讲国学,而是将国学用于当下。学习五明国学,在当今物欲横流,缺乏信仰的社会中,找寻真实的自我。以明身、明心、明性、明德、明道之五明,化解对社会、对工作的怨、恨、恼、怒、烦之五毒,以此安顿好我们的灵魂。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味道之第一宗罪

    味道之第一宗罪

    一切过度的沉溺,都是有罪。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热门推荐
  • 诸天中崛起

    诸天中崛起

    于诸天中崛起,于无限中长生。鹰击长空,鱼跃龙门,孤身奋起,剑指苍穹。偶得金手指,穿梭于无限影视、小说之中。第一卷:国术凶猛【少林寺、新少林五祖……等等等】第二卷:不剧透……【本书重写了,求支持!】
  • 酷酷总裁

    酷酷总裁

    幼年时遭遇家变,他身心受伤,从此活在忧郁中。遇到活泼的小女孩,一起长大,渐渐被她感染,却不料意外发生,女孩神秘失踪!多年后,身为总裁的他在飞机上遇到一个女子,酷似当年的女孩,接近她,却又伤害她,等她悲痛离去,他才发现自己的真心,却为时已晚!
  • 亡灵物语之异界之旅

    亡灵物语之异界之旅

    因车祸而死的赵天赐,在灵魂即将消散的最后一刻,来到了异世,在亡灵法师的召唤下成为一个拥有灵魂的僵尸。经过自己修炼法术后,重生为人。随着他自己能力逐渐加强,在他的灵魂深处,人性,正在不知不觉中复苏。重生后的天赐能否融入人类社会?命运的齿轮又会将他带往何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龙文集:剑客行(上)

    古龙文集:剑客行(上)

    古龙在他的早期名篇《剑客行》中,赋予了他对“武侠世界”的期待与想象:要成长为武林传奇,必先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磨难。成长,就是要如此沉痛,才会精彩。少年展白初出江湖,却背负一代江湖传说——“霹雳剑”展云天的弑父之仇。展白资质平平,却不得不面对接二连三的江湖强敌。在一次次几殒性命的拼杀中,少年死里逃生,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终于学成惊世奇招,为父报仇。然而,中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威胁,而少年一人,将要肩负起整个江湖的生死大任……
  • 阴阳引渡人

    阴阳引渡人

    发现我住的那栋楼电梯在十四楼,总会发出高跟鞋一样的声音,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我莫名的成为了阴阳引渡人,阴阳引渡人,与鬼打交道,与人打交道,与兽打交道,女色鬼,血鬼,怨鬼……
  • 一个王国的行者

    一个王国的行者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旅行中的记事,它是用心灵拨动出来的文字,或者说是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因而游记有其鲜明的载体,即山水之间的情物,否则便失去了游记的本意。客观地讲,游记承载了作者的思想,记载了作者的行踪,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即用游记这种形式,去推销作者的精神、观念和思想,以此传递主流声音和时代文化。可以这么说,游记又是一种行为的艺术、思想的激荡、文化的文化过程。
  •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溪入江淮

    清溪入江淮

    1v1校园甜文:【帅气潇洒团宠少年VS善良天才社恐少女】这是一个清溪与江淮的故事。初次见面,少年的唇边便挂了一抹痞痞的笑,他伸出手来:“哈喽,我叫江淮。”少女愣了许久,结结巴巴地吐出了“沈清溪”三个字,热量从握住的两手处蔓延,烫红了一张俏脸。分别时,少女哭着拉住少年的衣袖:“江淮,你要记得等等我呀……”那双眨着泪的琥珀色眼睛他快要记了一辈子。江淮怎么会不等清溪呢?他这条江啊,只要没有了那支小溪的汇入,便会变得毫无意义。后来啊,清溪入江淮,江淮纳清溪。从此温柔婉转,汩汩流淌,不舍昼夜……PS.女主非傻白甜,男主非风流成性!!!第一次写文,背景人物情节通通无原型架空虚构、胡言乱语、胡说八道、请勿考究
  • 承诺你的金玉良缘

    承诺你的金玉良缘

    婚前,程玉缘一直认为诺锦良是一个温润无害的美男子,没想到婚后那厮就本性暴露了,他哪里是温润无害了?他整个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从懵懵懂懂的少年起,就想着怎么拐她回家……少年篇:逃学外出被老师抓后,她指着他说“老师,我不认识他!”“是的,老师,我可以证明我并不认识她程玉缘。”他无辜地看了她一脸,然后当着老师的面回道。最后两个都被罚站了两节课……青年篇:放学后她从操场里跑来,“你怎么还在这里?”他有些无奈道:“哦,我在等我的小宠物。”她一脸兴奋“你的宠物在哪?”他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程玉缘:“……”。从青葱年少起他陪了她走过整整一个青春年华。有人问过他“诺锦良,你这样做值得吗?”他回:“没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有是不是她而已。”情不知何起,始发觉便一往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