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6500000083

第83章 宗教篇(5)

《道藏》中也有《服气经》、《服气口诀》、《服气精义论》等关于服气养生的法诀。

这种锻炼有什么好处呢?《淮南子·坠形训》说:“食气者,神明而寿。”《论衡·道虚篇》引道家说:“食气者,寿而不死,虽不谷饱,亦以气盈。”如果说“不死”还是一种夸张,那实际上以养生达到长寿还是可能的。

“服气”本来是关乎于己的养生之术,现在则是追逐欣羡外物的用语了,比如说表示佩服某人、赞叹某事。

道士能不能结婚?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又称“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没有必须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创立后,才有了出家制度(即丘处机的传戒制度)。道士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男为道士,女为道姑,皆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蓄胡须。而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与俗人相同,他们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此外,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须经过授戒。授箓、授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道士也是有级别的,像受朝廷册封的“先生”、“真人”

等,这些被册封的道门领袖是有品秩的,例如明代真人的官阶相当于二品官,清代相当于正三品大员。“方丈”则是道门老大,要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监院”则是道门总管,要才全智足、通道明德、功行俱备。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初传北方时,僧侣也会被称为“道士”。

历史上有“全真七子”吗?

历史上还真有“全真七子”,他们分别是马钰(号丹阳子,被封“丹阳抱一无为善化真君”)、谭处端(号长真子,被封“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刘处玄(号长生子,被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丘处机(号长春子,被封“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王处一(号玉阳子,被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郝大通(号广宁子,被封“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孙不二(号清净散人,被封“清净渊贞玄虚顺化元君”)。他们的师傅就是开创全真派的王重阳。这都和金庸小说中一样。不一样的是,他们是以“道行”闻名当时,并非什么武学大家。他们继承王重阳“三教合一”的精神,仍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而且他们各有发展,例如丘处机创立了龙门派,改“单传秘授”为“公开传戒”,受成吉思汗敕书虎符,主持天下道教;王处一创昆仑山派;郝大通精通《周易》,流传华山派;孙不二,开清净派。顺便说一句,这七个人大多是名门世族子弟。“同学”就是一同学习的人吗?“同学”这个词源于道教。“同学”不单单是指一同学习的人,有三种意思:1.跟随同一个道教老师学习道法的人,见于《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六:“同学者,同师也。师玄师者,同习上法,是谓同学。”2.同师同坛行事的道友,见于南宋王契真编的《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四:“同学者,谓上道同坛同师友也。”3.道门中,志同道合之士。见于王契真编的《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四:“同学者,谓同志性普为幽明者也。”

今天“同学”的意思与上述前两种意思可资类比。孔子、孟子、荀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同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其中,孔子是众所周知的至圣先师,继承周公的“德”,发现了“仁”与“礼”。他把人的价值性(明显不同于巫、鬼的一面)比如说仁义礼智信,高扬了起来。可是,据说孔子死后就“儒分为八”了,孟子、荀子大概就是其中两家的继承者。

孟子作为亚圣,主要发明了孔子的“仁”义。一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性方面进一步做了自己的论证,比如恻隐(仁)、羞恶(义)、恭敬(礼)、辞让(智)四心,并提出“性善”论。二是明确提出了政权更替的标准是人心向背。当人心不在统治者身上时,造反是合理的。比如说商汤诛桀、武王伐纣。

荀子,继承了孔子学说的另一面。特别重视和阐发“礼”对于人和社会的意义。但是自宋代以后,因其思想与孟子不同而被理学家(扬孟抑荀)排除在儒家的正统之外。这种不同根本就在于对人性的看法。孟子言“性善”,即强调人有向善的可能性,而人自身就要努力把握住这点可能性;荀子则认为“性恶”,人性本来是争、是抢的,是需要后天的文明教化来使其向善,原来的“恶”也仅仅是被一层层地深深包裹起来而已。这样的观点自然就会把注意力引向后天教化,而强调“礼”的功能。所以法家天才李斯、韩非子出自其门下也不奇怪了。

“名不正”为什么就“言不顺”?

《论语·子路》中孔子回答他的学生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道理讲不明白,事情就办不成。

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治理国家时要做到名实相副,言行一致,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国君的要有个国君的样子,做大臣的要有个大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有个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有个儿子的样子)。

后来“名正言顺”就泛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道理,理直气壮或光明正大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的权臣造反时,都要挖空心思地做到师出有名,恐怕就是这个原因。例如,汉景帝时,诸侯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七国之乱”;唐朝的安禄山打着铲除杨国忠的幌子,发动了“安史之乱”;明朝的朱棣举着“靖难”(诛齐泰、黄子澄)的牌子,生生地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

可话又说回来了,孔夫子虽然借此教导我们要打好舆论战(“正名”),可他也只是说舆论战(“正名”)影响着全局的胜利(“事成”),却没有说舆论战(“正名”)赢了,“事”就一定成功。比如说汉景帝和建文帝,他们同样是削藩,但怎么就一成一败呢?所以有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舆论战,而在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讲“名正言顺”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历史往往也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什么事情才算是“天经地义”的?

这个问题得看什么时候来作答了。

《左传》那个时候给出的回答是:“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个回答还是有些笼统的,唐朝的“礼”和宋明理学理解的“礼”都是不同的。不然儿子娶父亲小妾的事怎么看都是大逆不道的,可事实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就是这样的,难不成就天塌地陷、国将不国了?可见“礼”并非像《左传》宣称的那样恒久不变,绝对正确。

对此,有一种说法,认为“礼”的具体条例可以变更,但精神还是永久不变的。可我们再问一句,礼的精神是什么?规范人相互间的行为,使得和睦相处。可这种精神恐怕只是安了一个“礼”的名字吧,或者空洞得仅仅剩下了一个“好”的内涵。

而所谓的“天经地义”说到底还是人对自己向上一面的恒久的抽象肯定。有了这种肯定,人办起事来才会觉得踏实。

“朝三暮四”是说明“花心”吗?

“朝三暮四”是出自《庄子·齐物论》里的一个寓言。之所以说是寓言,是因为寓言的主人公——一个爱养猴的宋国人——竟神奇地能和猴子交流。

富人有养宠物的习惯没啥奇怪,可这养猴的人不富,而猴子还养了一群,经济上就日渐捉襟见肘了。他就试着和猴子商量一下精简口粮的事:“给你们吃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好不好?”猴子一听就怒了,这怎么行?不是让我们饿肚子嘛。于是,这人又跟猴子说:“那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可以了吧?”这是一个傻到家的问题,一般来说是不会奏效的,可让人诧异的是,猴子们竟然答应了,还一个个乐得在地上翻腾。

“朝三暮四”本来是一个拙劣的骗猴把戏,但后来竟发展到骗人了,还骗成功了——无论是被指责成反复无常,还是不讲信用以及感情欺骗(花心),恐怕都是被骗的人事后评价的。所以说人未必就比吃多了橡子的猴子高明多少,因为人也有短视贪吃的时候。

“呆若木鸡”究竟是褒还是贬?

《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叫纪渚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参加斗鸡比赛。有一次训练斗鸡,训练了十天后,国王问纪渚子:“训练好了吗?”纪渚子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再过十天,国王又问,纪渚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十天,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渚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了十天,纪渚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但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了,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这只鸡一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就吓得落荒而逃。

这里的“木鸡”之“木”,并不是“呆滞”的意思,应该是“拙”的意思,很有老子“大巧若拙”的意味。这个“拙”是如何养出来的呢?前十天去掉骄矜之气,之后十天做到不被外物所夺,再之后做到不动心,最后去掉“斗鸡之势”,可谓老子之“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到了这个境界,已经精神内守,不为外境所夺,与道合一,以无斗之心斗之。其他的斗鸡骄矜自恃,逐于外物,哪里见过这样的“神鸡”?是以落荒而逃。

所以说你“呆若木鸡”,实际上有可能是在夸你。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平心平天下

    平心平天下

    本书从全方位角度来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既显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怀与文化自信,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独特魅力。作者归纳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一”,“一”的最初形态是“和”,基本形态是“纯”,由此产生了和谐与纯诚的文化,并且一以贯之;中国文化的辩证法是“二”,为阴阳,也为因果,更是“不二”;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体相用,不易变易简易,表现为佛体道相儒用,神奇神秘与神圣;中国文化的抱负是四为,精神是四观,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五”,五行产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豪门盛宠:误惹天价老公

    豪门盛宠:误惹天价老公

    一次荒唐,她怀孕了。家人将她扫地出门,初恋痛恨她的不忠与其恩断义绝。五年后,她带着一只萌宝回归。却被G市权势滔天,杀伐决断,多金帅气的靳少看上。“靳少,你别太过分了,否则……”她咬牙,怒瞪他。“否则你想怎样?”男人薄唇勾出邪肆的弧度,无视她的警告,依然步步紧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被亚索征召了

    我被亚索征召了

    这是姜诚和亚索两个惹祸精互相祸祸的故事。----------------------姜诚在玩游戏的时候,被亚索忽悠到召唤师峡谷顶班。亚索给了姜诚一枚徽章,徽章有很多权限,基本等于亚索本人。姜诚拿着徽章游走于符文之地与现实世界。他可以进入游戏主播的对局之中,和主播们来一场零距离互动。也可以进入职业比赛的对局之中,与职业选手们面对面过招。更是可以和英雄们坐在同一个酒吧聊天。惹出麻烦不用怕,他是冒名顶替的,自有亚索给他擦屁股。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现实世界里亚索也给他惹了一堆祸……
  • 狐变(卫斯理珍藏版)

    狐变(卫斯理珍藏版)

    古老大屋中,存放着只有细菌般大小的狐狸标本,还有半吋大的小死人!卫斯理忍不住强烈好奇心,偷入大屋,惊然发现狐狸标本不见了!大屋主人不明所以,坚称从来没有此诡异东西,是不是卫斯理脑神经出现问题?还是大屋内秘密隐藏着什么?明朝有一件宝物──聚宝盘,只要将金子放内,就会变出许多金子来,能使人富可敌国。流失多年的宝物已成碎片,怪杰科学家得手后从事极度神秘的研究,卫斯理决意寻根究底,差点给暴躁的科学家乱枪打死!世上是否真的有此宝物存在?聚宝盘究竟有什么玄机?
  • 随訫之邪王的专宠妃

    随訫之邪王的专宠妃

    凤卿莹,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少女。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穿越天权大陆,成为沧海国人人都知的废材少女。看她如何逆袭,成为巅峰。夜墨宸,天权大陆人人都知的“废材少年”。因为,姻缘石。所以,和天权大陆的废材少女——凤卿莹,结成姻缘。人们都说:“废材配废材天生一对,地设一双。”殊不知,他们口中的废材,是他们望尘莫及的天才。天才与天才的之间又能出现怎样的对决呢?凤卿莹vs夜墨宸
  •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光明行者

    光明行者

    天魔说:“待你死后。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穿上你的袈裟,进入你的庙宇,宣扬我的魔说,腐化你的信徒。”佛陀答:“那时,庙宇将是囚禁你魔子魔孙的狱牢。而我的弟子则会脱掉袈裟,穿起便衣,到世间去。”此佛非彼佛,此光明非彼光明,此行者非彼行者,书名致敬《光明王》===本书书友群:3-3-5-4-3-6-0-4-9
  • 落羽成诗

    落羽成诗

    一个是集万千宠爱出生的家族中唯一的女孩儿。一个是叶氏唯一的继承人。当天才羽沫兮遇上腹黑总裁叶子落。到底谁是谁的劫?到底是谁劫了谁的心?看霸道总裁如何嗜宠天才娇妻。“小兮儿,这是初吻吗?”叶子落温柔的问道。羽沫兮想了一会儿说:“不是小时候被一个登徒子亲过。”“其实,我也不是初吻,我小时候亲过一个特别漂亮的小女孩儿,”“你是那个……登徒子!”………………
  • 半语斋

    半语斋

    当风流画师,邂逅文雅门客,一切诡秘幻事,开始酿就。花开成酒,木焚引魂,物化成妖,神堕为魔。一只东风画笔,勾勒亡国遗恨,一本前朝古书,尘封妖魔异世。半语斋,语未完。
  • From Crisis to Calling

    From Crisis to Calling

    Through Sasha's own extraordinary story and those of eight other brave leaders from business, government,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the military, this book reveals five principles for confronting crucial decisions and inspires all of us to use our moral core as a lodestar for leadership.
  • 废材男神蜕变录

    废材男神蜕变录

    新作:《废柴逆袭路》当网瘾少女穿越到一个神奇国度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