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6500000086

第86章 艺术篇(3)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习惯于形象思维,特别善于联系生活,谓书法要和人一样:“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苏轼《论书》)“筋”的含义有很多,或指筋脉相连的势,或指线条的弹性和韧性,“筋”书通常柔中带刚、润中带涩。晋卫夫人《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柳公权最醉心于骨力,精心于中锋逆势运行,细心于护头藏尾,端正笔锋,如“锥画沙”、“印印泥”。颜柳书法相比,颜书筋肉多,但也并非无骨;柳书骨力深,但也并非无肉。

“癫张醉素”分别指谁?

所谓“癫张”、“醉素”分别指的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草书家张旭和怀素。

张旭,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尉,以草书而闻名。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法名世,故张旭学习书法有着良好的外在环境。张旭为人潇洒狂放,豁达不羁;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曾官至“金吾长史”,故人称为“张长史”。他与李白、贺知章等人交往甚密,杜甫将他三人都列入“饮中八仙”。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其草书笔画精绝,神逸天纵,萦绕连绵。每作草书必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癫狂的程度,且嗜酒成性,每喝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有时竟以头发濡墨为书,酒醒之后,连自己都觉得神妙天真,故人们称他为“癫张”。当时,人们把张旭草书、李白诗歌和裴曼剑舞称为“三绝”。

怀素为湖南永州人,俗姓钱,出身贫寒,早年出家为僧。怀素学书勤奋,性情爽朗,嗜酒如命,他“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书苑菁华》卷十八,陆羽《僧怀素传》),故人称“醉素”。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他的书法既有张旭的癫狂怪奇之气势,又有圆转玲珑的气韵,他把禅佛之学熔铸到作品之中,达到“字字欲仙,笔笔欲飞”的境界,故而人们将他与张旭并称为“癫张醉素”。

书法“宋四家”指的是谁?

宋代是书法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四家著名的书法家,人称“四家”、“宋四家”、“北宋四家”,他们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为蔡京)。他们将宋代书法推向了巅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书法从“二王”入手,后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等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石苍舒醉墨堂》)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帖》、《洞庭春色赋》等。《寒食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天下三大行书”,其尚意书风对宋代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出于苏轼门下,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二王、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瘗鹤铭》,笔法以侧险取势,字体开张,纵横奇崛,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山谷题跋》卷七《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他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帖》、《跋黄州寒食帖》、《花气熏人帖》等,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堪称行书之精品。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因他个性怪异,举止癫狂,人称“米癫”。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苏黄二者之右。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等。米芾自称是“刷字”,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后人评价很高,王澍云:“米老天才纵逸,东坡称其超妙入神……然出入晋唐,脱去滓秽,而自成一家,涪翁、东坡故当俯出其下。”(《虚舟题跋补原》之《评宋四家书》)蔡襄,字君谟,书法各体皆优,行书、小楷、草书、隶书、飞白无所不能,此外尚能书写大字,可谓是一个全能的书家。书法先受之于周越、宋绶,再参以欧阳询、虞世南笔意,而上溯二王,融合颜真卿书体而自成面目。其成就最高的行书,主要表现为两种面目,其一以《澄心堂纸帖》为代表,写得较为工整,有雍容婉美之韵;另一类较为洒脱,以《扈从帖》、《脚气帖》为代表,用笔简练灵动。小楷有《谢赐御书诗》和《茶录》传世。草书以《陶生帖》为代表。

宋徽宗的书法为什么被称为“瘦金书”?

“瘦金书”又叫“瘦金体”或“瘦筋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书法字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宋徽宗书法早年学习褚遂良、薛稷诸家,而后融会贯通,变化两家法度,形成了自家独特的艺术风貌。其书法瘦劲挺拔、笔力深厚,笔画如“铁画银钩”,横画收笔时常常带有钩挑,竖画收笔多带点,顿挫分明,起伏较大,撇如剑,捺如刀,竖钩细长。有些字点画之间连绵不断,运笔快捷,笔迹瘦挺,瘦而有肉,骨而含筋。起笔、转折之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接近行书。其笔画和用笔之法取法于褚遂良、薛稷,然而又超过褚、薛,写得更加瘦劲,筋力俱佳,故称“瘦金书”。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帖》等。为什么把郑板桥的字称为“六分半书”?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此种书体参以篆、隶、草、楷等书体的字形,介于楷隶之间。一说因隶书又称“八分”,故而戏称自己所创的非隶、非楷的书体为“六分半书”。至于其所谓的“六分半”具体为哪“六分半”,便不得而知。

郑板桥的书法是典型的以碑碣帖,他在《署中示舍弟墨》中自云“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求索”。此外他还以兰草画法入书,形成了有行无列、疏密错落、潇洒自然、变化莫测的书法风格,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调。关于郑板桥创“六分半书”还有一个传说。据说,郑板桥年轻时,在历代书法名迹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依然不被世人所关注。一日,他从梦中醒来,用手指在自己身上写字,不经意间,就写到了妻子身上。妻子被惊醒,问:“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在自己的体上练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郑板桥从妻子的话中得到了启发。从此,他另辟蹊径,融会贯通,在吸取各种书体优点的基础上,努力熔铸自己的风格,创造了“六分半书”,从此声名远播。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打破了篆、隶、正、行、草等各种书体之间的界限,将文字的点画和结构析出后整合,熔铸了篆、隶、草、行、楷等各种书体的优点于一炉,通篇大小、方圆、浓淡、斜正、疏密错落穿插,犹如“乱石当道”,节奏性强,给人一种灵动跳跃、跌宕有序的感觉。

“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分别指谁?

说到“刘罗锅”(刘墉),一定是家喻户晓,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勤政、廉洁”,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其事迹广为流传。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刘墉除了在政治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与同时代的书家王文治齐名,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说。刘墉勤奋好学、师古不泥。其书法擅长行书、小楷,初学董其昌和赵孟,因而珠圆玉润;中年以后受到苏东坡等人书法的影响,形成了雄健堂皇、铿锵挺拔的书法风格;晚年以后,刘墉学习颜真卿,对碑学也多有涉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敦厚宽博、貌丰骨劲、味重神藏的艺术特色。或谓刘墉书“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清稗类钞》之九《刘文清书自成一家》)。又因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故人称为“浓墨宰相”。

王文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探花,以书法称名于世。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并称“清四家”。王文治早年受到褚遂良、笪重光、董其昌的影响,再加上其潜心禅理,形成了婉约飘逸、匀净妩媚的风格特征,作字喜用淡墨,以表现其疏朗秀润的神韵,故被世人称为“淡墨探花”。

“蚕头燕尾”的书法是什么样子的?

“蚕头燕尾”一词出自《宣和书谱》一书,云:“惟其(颜真卿)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后来被用作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用笔轻疾。

其实,“蚕头燕尾”一词是说书法中笔画在起笔时圆润凝重,像蚕的头,收尾时扁方轻灵,像燕子的尾巴。这种笔画在各种书体中都有,尤其在隶书中极为常见。例如隶书的长横、捺画等都是典型的“蚕头燕尾”。

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书体演化的一大转折点。隶书的用笔,突破了篆书用笔单调的束缚,点画分明、八法皆备、方圆周整、轻重有致,尤其是汉代的官方标准隶书,在书写捺画时往往“一波三折”、“蚕头燕尾”,且讲究“蚕不双食,燕不双飞”(即一个字只能出现一个燕尾)。汉代末期楷书萌芽,其中还保留了不少类似隶书“蚕头燕尾”的笔画。魏晋南北朝以后伴随着楷书的正式形成,“蚕头燕尾”形的笔画基本消失,汉字的结构大体固定了下来。

什么是“万毫齐力”?

南朝梁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剡(shàn)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万毫齐力是指墨色饱满、运笔沉着的艺术效果。近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运笔时,要使笔颖的每一根毫毛都发挥出作用,不能有一根‘贼毫’。”他说的“贼毫”就是那些翘起来、绞起来或扭曲的笔毛,不能和其他毫毛一起接触纸面。这便要求“万毫齐力”。“万毫齐力”的要求是把笔毛理顺,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地聚结运动,从而使笔力贯注下去,发挥出毫毛的弹性特性。如果在行笔时笔头提不起按不下,则无法表现出沉着有力的笔道。因此,“万毫齐力”是书法用笔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做到万毫齐力,使每一根毫毛都能接触纸面发挥作用实在是太难,首先在笔毫落纸之前理顺笔毛,然后在行笔过程中不断提按顿挫,保持毫毛的弹性,特别在转折的过程中,必须在提按时转换运行方向,否则难免出现笔毛绞起来或扭曲,“万毫”便无法“齐力”了。

“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书法是什么样子的?

“入木三分”源于王羲之的传说,据唐代张怀瑾《书断》载: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见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又唐代韦续《墨薮》:“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后来遂成了两个带夸张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书法笔力的强健。如何才能写出“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字呢?清代刘熙载云:“用笔者……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包世臣云:“五指齐力,故能涩。”这样写出的笔画,沉着、凝重,自然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效果。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

“春蚓秋蛇”形容的是怎样的字?

“春蚓秋蛇”是对草书用笔软弱飘浮、笔画盘结缠绕、没有规律法度、一味萦绕的贬称。《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苏轼《龙尾砚歌》:“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清宋曹《书法约言》:“若行行春蚓,字字秋蛇,属十数字而不断,萦结如游丝一片,乃不善学者之大弊也。”亦作“春蛇秋蚓”。明宋濂《史书会要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近人林散之《认书诗》:“满纸给披夸独能,春蛇秋蚓乱纵横。强从此处看书法,闲着眼睛慢慢睁。”

何时开始将笔墨纸砚统称为“文房四宝”?

将笔、墨、纸、砚统称“文房四宝”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的。南唐后主李煜擅长诗词、书画,酷爱“澄心堂纸”。五代时,始将“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称为“新安三宝”。到了宋代,苏易简著《文房四谱》(又名《文房四宝谱》),第一次将纸、笔、墨、砚从文房用具角度做专门研究,自始便有“文房四宝”之说。北宋诗人梅尧臣有“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句,“文房四宝”的称呼,遂流传至今。宋陆游《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也有一说法是指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同类推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的重大发展倡议,文化构建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包容,以及与沿线各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思想。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期盼的目标。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传承与新变切入主题,着重梳理五年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文化构建及其成效。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热门推荐
  •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702疑问

    702疑问

    路线图什么的也就是一个说法,没上路时想着上路,上了路就有另外的感觉,不知道走着走着,会把自己走到哪里去。有些事其实不能做,但是还得做,一边做心里免不了一边感慨:眼下这些家伙都怎么啦?这样下去还得了?事件发生的前几分钟,在凤凰坡坡顶,钟昭让郭水龙努力克服困难,忍一忍。这个困难不好克服。郭水龙的肚子一阵阵绞痛,所以才请求去“处理”一下。所谓的“处理”其实就是排泄,可能还需要呕吐。钟昭指点前方让郭水龙看。
  • 纨绔狂妃:腹黑魔帝,来硬的!

    纨绔狂妃:腹黑魔帝,来硬的!

    现代佣兵女皇一朝穿越,成为毫无修为,肌肤漆黑干瘪豆芽菜的小废柴?那是你们无知,姐本是绝世天才好么。当丑陋容颜退去,换上那张雌雄莫辨逆天绝色之姿时,顿时令天下男女为止疯狂。修炼进阶,顺便虐渣渣,生活好不惬意,但某个大胆女人脑子一抽,调戏了某个正在沐浴的绝世美男,从此被纠缠,掐掉朵朵桃花。自此遇上邪傲美男,欢喜冤家双宿双飞……
  • 妖殇

    妖殇

    段云枫,一个修真门派青云观的普通弟子,因为上一辈的恩怨,卷入了门派之争、种族之争、人妖之争中。巫尊,为了族人的利益,不惜帮助妖皇重生,并借助他的力量,率族人重返故土,不料此举令族人陷入血海之中,也使一场灭顶的浩劫席卷神州。危难之中,段云枫与伙伴踏上拯救神州之路。在这段艰难坎坷的漫漫旅途,会有什么样的考验等待着他们。而陷于两难的巫尊,又会做何抉择……《妖殇》,中国版的《魔戒》。
  • 滑稽滑稽

    滑稽滑稽

    滑稽树上滑稽果,滑稽树下你和我,滑稽树前学滑稽,欢乐多又多。大家好,欢迎来到滑稽世界。
  • 锦鲤甜妻有点凶

    锦鲤甜妻有点凶

    宋欢颜一不小心绑定了锦鲤系统,从此人生就像开了挂!随便抽个奖,中千万豪宅;综艺一播出,一夜爆红;第一部电影,票房大卖;干啥啥红,做啥啥赚!连一直阴魂不散追她的霸总,都特别的清新脱俗与众不同!某日,宋欢颜忍无可忍:“顾淮之,你到底喜欢我哪儿,我改!”男人一本正经:“我喜欢你的脸,还喜欢你的身,所以,你要整容增肥吗?”宋欢颜:(╯‵□′)╯︵┻━┻男人薄唇一扬,“既然你改不了,那我就只能喜欢你一辈子了。”宋欢颜白眼一翻:“你喜欢就喜欢,先把手拿开!”【苏爽宠文,欢脱沙雕,博君一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将军小妾来种田

    将军小妾来种田

    赶上了一波穿越潮流,二十一世纪的新新女性田熙悦穿越成了不知名的朝代里的将士小妾身上,赚银子,逗包纸,便宜夫君回来了在逗逗便宜夫君;“将军,皇上让你压敌”“滚滚滚,老子去了,辛辛苦苦种的菜谁来收。”
  • 剑之初本无名

    剑之初本无名

    天煞孤星,天生剑皇,碧玉小家女,心狠的父亲?养父?顶替?虚伪,人心…
  •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它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以积极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全文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白龙马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师徒五人沿途历经各种艰险,一路斩妖除魔,斗智斗勇,化险为夷,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作品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将神魔世界的善恶情仇和现实社会巧妙结合,歌颂了师徒几人不畏艰险、英勇无畏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的情怀,以及宣扬正义、惩处邪恶的思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