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6600000099

第99章 不要过分的贪图利益——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原典】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易经·益》

【释义】

《益》卦上九爻说:不给他人带来利益,还要去攻击他人。长久持有这样的心态,就会有凶险。

《象辞》说:不给他人利益,说的是思想狭隘自私。还要攻击他人,是因为有外来之人想分享他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不要为了独占利益而去攻击他人,与人结怨。这样的话不会有好的结果,而是应该树立“为人着想,不损他人”的信念,如此的人生才能长久,才能顺利。一个人想要与人相处得和睦,就应该具有种种良好的德行,自私、卑鄙和嫉妒的做法都不能赢得人心,而且还会处处不受人们欢迎。

【事典】

故事一:智伯索地自取灭亡

春秋末年,晋国当地有个贵族叫智伯。他是个蛮横、不讲理、贪得无厌的人。他自己本来有很大的一块封地,但他还平白无故地向魏宣子索取土地。

魏宣子很讨厌智伯的这种行为,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的一个臣子叫任章的很有心计,对宣子说:“您最好把土地给智伯。”宣子不理解,问:“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他土地呢?”

任章说:“他的无理要求,一定会引起邻人的恐惧,邻人也都会讨厌他;您给了他土地,他就会更加的骄横起来,以为别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轻视对手,而更肆无忌惮地去骚扰别人。那么他的邻国就会因为讨厌他而联合起来对付他。这样的话,他势必不能长久下去。”

任章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见宣子点头称是,便又接着说:“《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暂且给他一点帮助;想要夺取他,暂且给他一点甜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说还不如给他一点土地,让他变得更加的骄横。而不给他土地,他就会把您当作他攻击的靶子,那样的话还不如让天下的人都与他为敌,使他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

宣子听后,马上同意了智伯的要求,割了一大块土地给他。智伯尝到了不战而获的甜头,便伸手向赵氏索要土地,赵氏不答应,他便派兵围困晋阳。这时,韩、魏两家联合起来,和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果然如任章所料的那样,智伯最终被消灭。

由此看来,贪欲不止就会给自己带来可怕的后果。

故事二:邓芝的“双赢”思想

三国时期,刘备在虢亭战败,退到白帝城暂时的驻扎下来。不久,他就因忧愤和悔恨病倒了。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刘备派人去成都,把丞相诸葛亮等人请到白帝城来商议后事。

诸葛亮坐在刘备的床边,刘备对他说:“我有了丞相,才有今天的帝王事业。可是,我的知识浅陋,没有听丞相的话,自讨失败,想起来是又悔又恨。如今我就要死了,可儿子刘禅软弱无能,我只能把大事托付给丞相。”他把事先写好的遗嘱交给诸葛亮,恳求他尽力辅佐太子刘禅。

诸葛亮向刘备表示,一定会尽一切的力量来辅佐少主,不辜负刘备的重托。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去世后,十七岁的刘禅,在成都继承了皇位,改年号为建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从此,蜀汉政治上的大小事情都由诸葛亮决断。

联吴抗魏,本是诸葛亮的重要战略决策。可惜虢亭一战,蜀吴联盟遭到严重的破坏。诸葛亮担心孙权会乘刘备死去的时机发动突然袭击,便考虑派人去和东吴修好,可一时没有这样合适的人选。

一天,邓芝来见诸葛亮,说:“主上年幼,初登皇位,民心未安。如果要完成统一的大业,就应该抛弃旧怨和东吴修好。没有了东顾之忧,咱们才能北上进取中原。不知道丞相是如何考虑的?”

诸葛亮听到邓芝说出的话,十分的高兴,觉得邓芝很有见解,而且邓芝也正是完成这一使命的理想人选。他笑着对邓芝说:“我对这件事也考虑了很久,可惜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担当起联合东吴的重任。你既然明白联吴的好处,那么也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使命。”于是,任命邓芝为使臣,出使东吴。

邓芝到了东吴后求见孙权,恰巧魏国也派使者到了东吴,要孙权联魏攻蜀。孙权正处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因此不肯接见邓芝。邓芝便写信给孙权:“我这次来,不只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的利益。”孙权这才接见了他。

邓芝给孙权分析了当下的形势,说:“吴国有长江做天险,蜀国有山川为屏障,若两国和好,互为唇齿,力量就增强了。进可以兼天下,退也可以鼎足而立。如果东吴和魏国联盟,就必然向魏国屈服称臣。如果不听的话,魏国就会以此为借口来讨伐东吴。那时候,蜀国也可以顺流而下,江南的广大地区,就不会再是大王的属地了。”

孙权听邓芝说得有理,回答说:“我是很愿意和蜀国修好的,只恐蜀主年轻懦弱,在魏国的压力下而中途变卦,不能始终保持如一。既然先生这样说,那我就放心了。”从此,吴国和蜀汉又结成了抗拒曹魏的联盟,并且多次派遣使者互相访问,不断发展友好联盟关系,从而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

邓芝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说服孙权联蜀抗魏,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一开始便提出了“双赢”的思想:“不光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的利益。”而后,他又具体分析了联蜀对于吴国的好处,使孙权乐意接受了联蜀抗魏的主张,邓芝也圆满地完成了诸葛亮交付给他的任务。

故事三:张禹不愿与人为敌

张禹原是汉成帝的老师,汉成帝对他也颇为敬重,封他为安昌侯,与成帝的舅舅王凤、王商同时主持朝政。可王氏兄弟倚仗太后王政君之势,专擅朝政。张禹自觉难以与其争锋,便一再上书辞职,可成帝就是不同意。张禹于是就来个“当官不主事”,专心于买田置地,广增家产,流连声色,以求自安。可是终于因为一块土地,与曲阳侯王根发生了冲突。这时,由于水旱之灾频繁,地震也连年不断,一些不满王氏的大臣便借题发挥,落罪于王氏专权所致。汉成帝对王氏兄弟的跋扈也早已暗怀猜忌,便来征询张禹的意见。

张禹看出王氏兄弟的权势不可动摇,而自己已经年老,子弟又都位低势弱,不是王氏的对手,何不借此机会化解矛盾,来讨好王氏呢?于是他就对成帝说:“灾异之事,人所难以理解,圣人也避而不谈。这些新进的后辈信口开河,自然不必信他!”

成帝因此也就怪罪于王氏。王根兄弟得知此事后,果然十分高兴,与张禹的关系也亲密起来。张禹由此不仅富贵终身,而且子孙也都官居高位。

为人处世不要主动的去攻击他人,这是免祸保身的法宝。权力场上的事情是变化莫测的,谁都难以预料事态的变化。高明者能够遵循少结怨、少树敌、多交朋友、多做实事的长远之道,不独占利益,不攻击他人,这种避祸法宝在现代社会种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易经心解】

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只顾着自己,只为自己打算,那么就没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会使别人对他感到厌恶,也就没有人喜欢与他结交往来。如果能在和谐的气氛中,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而无须在琐事上浪费精力,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一个精明的人能够安排好利益等级的关系,使之井然有序。在我们急着去做事情时,我们的贪婪常常会扰乱这一次序,结果因为对那些看起来不重要的东西想得到太多,而错过了最为重要的事情。

自私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人人为我”,却不愿去践行“我为人人”,结果就导致人在社会中缺少安全感、关爱感。人与人之间要互周互济,互相借重,团结一心,这样不仅能共同做出一番事业,还能相互倚重,保全自身。

成就大事的人,都不会被眼前暂时的利益所蒙蔽,能够清晰地辨识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正确地进行取舍。有这种慧眼的人为官则大贵,经商则大富。

只注重利益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利益。做事情不能没有功利心,但也不要过于急切。如果你处在一个团队中,就一定要注意周围人的感受;如果你经营企业,就不能把赚钱作为唯一的目的,还要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让大众从感情上真正的接受你的产品。

所以有了利益,不要独占,而是要与人分享,更不要为了利益而去攻击别人。当你被卷入人际冲突、玩手段、抢功劳、为小事争吵不休的纷争中,就会耗尽你的精力,影响你的态度,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对生命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要有敏锐的洞悉力,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同类推荐
  • 纸上卧游记

    纸上卧游记

    本书第一站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出发,沿途经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按照乌托邦的经典旅行线路,带你领略不曾存在过的风景。第二站经停小站颇为频繁,从《于丹论语心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途经过《不抱怨的世界》《论语言的起源》《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奢侈与资本主义》《茶之书》以及《论语》,进行一场“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之旅。第三站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最后经过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春秋大义》《大学的兴起》组成的“语言之岛”我们将重返起点。
  • 人生就是放下

    人生就是放下

    这是一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本书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体”之禅境与“天人合一”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释的重点。对愣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禅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作者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王晓红博士2002年人吉林大学,在高清海先生门下深造。2004年,先生仙去,她转而跟我学习,于是我们既是师兄弟又成为师生。在高清海先生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王晓红博士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理论性质有很深入的理解,使她敢于去触碰已经被许多人论述过的理论问题,从人性理论变革的角度去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书中,王晓红博士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细致而又十分清晰的阐释,既贯彻了高清海先生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思考。本书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人性理论的全面而有权威性的论著。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热门推荐
  • 无限坑人系统

    无限坑人系统

    没有任何身世背景的十六岁孤儿方缘,机缘巧合之下被宇宙第一系统选为宿主,从此被迫走上修仙路,身为华夏好男儿的方缘又会在修仙这条布满荆棘坎坷的道路上遇到怎样的阻碍呢?一切尽在《无限坑人系统》中为大家一一讲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家女子图鉴

    世家女子图鉴

    当年的一场偷龙转凤改变了她的命运,世家之女,替姐出嫁,不料夫君早有青梅竹马……
  • 帝姬嫡女

    帝姬嫡女

    前世她是世界顶级雇佣兵。这世,她很傻,也很丑,偏偏却是上北国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再次睁眼,却是国破家亡之时,而元凶尽是她的夫君。她是左西国太师弃女,丑陋,懦弱,是她的标志。数月后,她机智,狂妄,彪悍,只因她已不再是‘她’!她不想要挣什么,可所有的麻烦的找上了她。唯有他,英雄救美,甜言蜜语,温柔至极。直到他的利刃淹没在她的身体之中,她才知道,他的爱从何而来!
  • 魔吞天下

    魔吞天下

    一颗碧血魔丹,生出可吸收别人修为的诡异天赋。世道无常,天道不公,仙道卑鄙。那我便心向魔道。我叫叶孤城,来自陈谷镇,出于仙山凌云渡。
  • 元启之旅

    元启之旅

    无始大陆之上,自十万年前那场大战,上古门派如流星般陨落,新的势力瓜分了整个大陆。一个小城走出来的少年,满怀修真希望,看似意外般在那些盘根交错的势力之间游走。惊天的阴谋在不知不觉间呈现,是成魔还是成仙,不过是在一念之间。岁月苍茫,这一趟元启之旅,又会是怎样的际遇.......群号:1041234104
  • 异界熊皇

    异界熊皇

    南宫腾飞穿越了,而且是穿越到一头熊的身上,还好他有外挂,否则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毕竟这个世界对与他来说还是很危险的。
  • 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很只狼

    这很只狼

    影逝二度...握紧手中的武士刀“我为忍者,遵循戒律,化作无情之刃,斩断一切,只为守护自己的律,守护主公。”“呃~原本应该是这样的。”“喂!你个混蛋!怎么又抛弃自己的主公到处浪了啊!”御子室。“唔~狼~”可怜兮兮的九郎眼里含着泪珠,趴在床上用力地抓着自己的床单。“哈哈哈~没有办法的事嘛~毕竟一个忍者不浪,那不就成了一条咸鱼忍者了吗?”这是一个讲述屌丝忍者的奇妙物语。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