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600000020

第20章 “媪相”北宋宦官 童贯(3)

这个马植,出身世家子弟,自小涉猎书史,很有文采,又能言善辩,深通智术,有纵横捭阖之才。但他却才德不副,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在燕地因有内乱污行,而不齿于人。这次投靠童贯,倡言联合女真灭辽收复燕云,本身就是在进行一场政治投机冒险,以求出人头地。童贯返京后,把马植举荐给宋徽宗。宋徽宗立即召见,马植——不,这时应叫李良嗣——又重述了一遍他的计策,并说:“辽国一定会灭亡。陛下体念燕云旧民遭涂炭之苦,如果要收复过去的疆土,代天发怒,以治伐乱,王师一出,燕云百姓肯定会箪食壶浆夹道迎接。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一旦燕云之地被女真攻占,那就糟糕了!”

许多大臣认为,宋辽结盟交好已长达百余年,一旦轻启边衅,恐非大宋之利,因而表示反对。但是,宋徽宗出于好大喜功的心理,借此转移人们视线,维系自己已经不得人心的腐朽统治,决定采纳李良嗣的“奇谋妙计”。

宋徽宗立即赐李良嗣姓赵氏,任命他为秘书丞,后又迁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修撰。一场新的宋辽之战即将开展!

自童贯出使归来后,更有了政治资本,声威越来越大。不但独揽了兵权,而且对朝廷的各种决策,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他又请求宋徽宗对西夏用兵。同年二月,徽宗欣然同意,任命他为陕西经略使,统领陕西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六路军兵,主持对西夏用兵的全权。童贯本人并无军事指挥才能,在幕僚们的策划下,他仍沿用宋神宗以来对夏作战“出塞进筑”的方略,以大兵团的力量为掩护,步步为营,节节进逼,每推进数里或数十里,便就地修城筑寨,作为下一步推进的基地,以此缓慢地向前蚕食。童贯于次年正月派熙河经略使刘法率步兵骑兵共十五万人,从湟州出兵;又派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统兵五万,从会州出发;他自己率中军驻兰州,作为两路的声援,以大举攻夏。刘仲武军西进至清水河,修筑城寨,留兵戍守。刘法军北进到古骨龙城(今青海门源朱固寺东南),与西夏右厢军发生激战,歼灭夏军三千余人,宋军获胜。

童贯在同年九月,又命令王厚、刘仲武率泾原、鄜延、环庆、秦凤四路军队进攻西夏臧底河城,遭到惨败,士兵战死了一半。童贯唯恐朝廷给他处分,竟对战况隐匿而不上报。宋军失利后,西夏调大军乘胜攻掠萧关一带,大肆抢劫蹂躏一番,扬长而去。为报此仇,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正月,童贯改命刘法、刘仲武统率熙河、秦凤路精兵十万人,围攻西夏的仁多泉城。北宋以优势兵力昼夜猛攻,西夏守城士兵寡不敌众,又无援兵,最后力竭投降。童贯为了泄愤,竟令士兵入城屠杀西夏降卒和城中丁壮。渭州宋将种师道同时率军攻克了臧底河城。童贯将宋军获胜的消息送到开封,宋徽宗马上任命童贯担任陕西、河北、河东宣抚使,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童贯自掌握军政大权后,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不惜在西北边境穷兵黩武,滥杀无辜。宋夏屡屡交锋,战场上难免有胜有负,童贯从未因战败而受到责罚,童贯的奥妙,就是最会谎报战功。失败能说成大胜,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是他的拿手好戏。

童贯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三月,又一次决定大举出兵攻夏,他派熙河经略使刘法率军攻朔方(今陕西靖边白城子)。刘法根据当时前线的形势,认为不宜出兵。可童贯好大喜功,一心想打胜仗,“建功立业”,好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便全然不顾实际军情,强令刘法出兵。他威逼刘法说:“当年你在京城时,曾亲自接受皇帝命令,你说自己一定能取胜,现在怎么又不想出兵?到底是什么原因?”刘法被逼无奈,只好领兵两万勉强出征。刘法率军前进到统安城时,被西夏国王的弟弟察哥领大军包围。察哥亲率步卒骑兵列为三阵,在正面迎击宋军,另派精骑登山绕到宋军大队的背后,前后夹击。宋军由于突遭伏击,仓促应战,形势十分不利。

刘法虽然临危不乱,指挥士卒与敌人浴血奋战,但是众寡不敌。前军杨惟忠部溃败,冲乱了中军阵营;后军焦安节部也败入左军。从清早一直大战到晚上,宋军士兵、战马饥渴难当,死伤惨重,遂全线崩溃。当晚,刘法率残部突围,后撤七十里,到盖朱蟾时,又被夏军追上围击。刘法在第二天天亮时不幸阵亡。西夏士兵砍下刘法脑袋,献给了察哥。察哥捧着刘法的头,伤心地对左右部将说:“刘将军以前在古骨龙、仁多泉等战役中,多次打败过我,我见了他也要退避三舍。我曾称他为天生神将,骁勇难敌,想不到今天竟然被一名小卒枭了首级!他的失误就在于乘胜轻出冒险,你们以后可要吸取这个教训啊!”察哥说后,指挥大军,展开对宋军的猛烈反击。

其实,察哥却不知道,刘法原本不想冒险,只是被童贯所威压,乘胜轻出,冒险出战,才轻易地送了命。

熙河经路使刘法是西北名将,不仅骁勇善战,又深通谋略,在士兵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这一死,大大影响了军队的斗志。一时之间,军心散乱。夏军乘胜围攻震武,宋军胆怯,熙河、秦凤两路竟不敢前去增援解围。

震武城设在深山峡谷中,粮草也无法接济,眼看着城就要被攻破。这时,察哥突然对手下将士解释说:“我们不攻破此城,宋军总要派兵防守,给北宋留下了一块心病,让他们耗费资财,去坚守这不毛之地无用之城吧!”

随后,察哥率西夏军放弃攻城。

童贯发动这一战役,损失惨重,随意歪曲。为了掩饰败绩,居然隐瞒真相,向朝廷报告说是打了个大胜仗。

文武百官许多人都知道童贯又在撒谎,但因惧怕他的权势,谁也不敢拆穿他的谎言,甚至还煞有介事地向昏庸的宋徽宗表示祝贺。童贯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使他手下的军官、士卒有几百人因这次“大捷”而受到了嘉奖。

童贯在主持西北军事时,西夏的军事实力不如从前,在宋军面前已是相形见绌。童贯用“出塞进筑”的策略,终于收复了横山地区,使西夏丧失了屏障。在刘法死后不久,西夏国王央求辽国出面斡旋,夏向北宋进誓表请和,名义上归顺北宋。宋徽宗于六月正式给童贯降诏,命令全线停战。并嘉奖童贯,宋徽宗令他领枢密院事,节制九镇,晋封为太傅、泾国公。

童贯在宋夏讲和后,已是声名赫赫,权势之大,不亚于当朝宰相。就在这时,人们开始称蔡京为“公相”,梁师成为“隐相”,童贯为“媪相”。媪者,是当时对老年妇女的称呼。童贯乃刑余之人,人们讽刺他为“媪相”,意指其为“母相”,有宰相之实权。

宋徽宗在位二十来年,最宠信的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一伙,这些人权势熏天,当时人称之为“六贼”。除了这六名超级大贼之外,北宋朝廷还造就了如杨戬、高俅等这一类的次一流大贼,至于中等奸贼和小蟊贼那更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徽宗一朝,可以说是北宋末年豺狼当道、群贼肆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朝代。

“六贼”之首蔡京是通过童贯的中介,爬上了宰相的高位,立即重用其党徒吴居厚、王汉之等十余人为僚属,变更法度,打击政敌。在蔡京的眼里,权力就是一切,为追求更大的权力,为巩固自己已获得的权力,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友谊、亲情都可以抛之九霄云外。在他三次任相期间,箝制朝臣和排斥异己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恐怕谁也不会想到,为了权力引发的冲突,竟会使他视亲人如寇仇。早在神宗时,蔡京与他弟弟蔡卞同在朝廷任中书舍人,满朝大臣为之羡慕不已。蔡卞还乞请皇帝,允许他上朝时站班在其兄长之下,颇有敬上礼让之心。等到徽宗拜蔡京为相后,这亲兄弟却渐渐反目成仇。原来,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一直认为他丈人的所作所为都是绝对正确的。而这时,蔡京打着绍述的旗号,所行与王安石变法大异其趣,已使蔡京有些看不惯。加上蔡京任京官比他迟,地位却在他之上,老是压他一头,使他不能当上宰相,心里就更不满了。因此,朝中商议大事,蔡卞时时故意跟哥哥蔡京唱反调。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正月,宋徽宗想任命童贯担任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蔡京一心迎合徽宗旨意,全力支持。蔡卞身为枢密院长官,却坚决反对,认为用宦官主持一方面的军事,肯定会误事。右丞张康国就以神宗用李宪的旧例为证,说明任用童贯也不为过。

蔡卞却说:“神宗重用李宪,已经不是什么美事。好歹李宪还懂一点军事,童贯却对将略一窍不通,毫无所长。将来一旦用他,必会败坏边疆军事。”蔡京就在徽宗面前,马止反驳蔡卞观点,两兄弟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

蔡京言辞锋利,不时还夹杂些冷嘲热讽,蔡卞实在难以忍受,提出要辞官回乡。最后,宋徽宗仍按自己的想法任命了童贯,把蔡卞降职,度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到河南府任职。

蔡氏兄弟在朝内争权,很快传为笑话。蔡京却不知羞耻,为贪恋权位,又上演了父子倾轧的丑剧。蔡京的长子叫蔡攸,字居安。他早年对端王恭敬异常,获得了端王的好感。赵佶即位后,他迅速受到宠用。蔡京首次罢相前,宋徽宗先把蔡京的死党刘爵、刘焕等贬出京城,并暗中授意御史中丞王安中上章弹劾蔡京,为罢免作准备。蔡攸这时在宫中管奏章文籍,因而提前获知此事。

马上跑到徽宗跟前,磕头如小鸡啄米一般,替他父亲蔡京苦苦哀求,缓解了徽宗的不满情绪。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蔡京的三个儿子蔡像、蔡攸和蔡倚及蔡攸的儿子蔡行都在朝廷任大学士。蔡攸更加衔开府仪同三司,他妻子宋氏时常出入后宫,如走平地;他儿子蔡行领殿中监,宠信的程度不亚于其父。随着蔡攸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与其父的权力冲突也越来越明显。由于一些奸诈浮薄小人,见有机可乘,便从中故意离间。才使父子之间权势冲突加剧,相互倾轧之事不时发生。他们各立门户,在朝廷内外拉帮结派,相互攻击,亲父子逐渐变成了仇人。宋徽宗曾给蔡攸赏赐了一座宅院,蔡攸干脆搬出去,与父亲分居另住。有一天,蔡京正在家里跟客人谈话,蔡攸突然前来拜谒父亲。蔡京就让客人暂时在侧房避一会儿。蔡攸一进屋,就拿起蔡京的手,装作诊脉的样子,然后说:“父亲大人脉势舒缓,是不是身体不适啊?”蔡京说:“没有啊!”蔡攸立即接上去,说:“没有就好!宫里现在正有公事,儿子告辞!”说完,蔡攸转身而去。

来客透过门缝,看见这一切,就问蔡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令郎那是什么意思?”蔡京回答说:

“先生真的看不出来吗?这小子是盼我有病好罢我的官啊!”过了几天之后,宋徽宗果然招令蔡京致仕(退休)了。

宋朝大军在北宋联金攻辽,企图收复燕云旧地。出发时,蔡京给蔡攸写诗饯行,字里行间,故意暗暗流露出不赞成此举的意思,目的就是预作后路,万一北伐失败,他可以用此诗为证替自己开脱,不顾这首诗对他儿子的前程会有什么影响。旧史曾对蔡京恰如其分的评价,他“天资凶谲,舞智御人”。蔡京为了权力,在皇帝面前专找别人错,加以攻击,以显示自己他的亲人之间,相互见利忘义,为了争权夺利,竟弄得兄弟、父子反目成仇。

蔡京只要听说皇上要罢免他,他就急忙入宫面见皇上,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万般要求,根本不知耻辱。就是这样无耻小人,长期控制着北宋的朝廷大权,蔡京的六个儿子、四个孙子同时担任执政和从官,至于其亲朋好友、徒子徒孙也是个个声势煊赫,享尽了荣华富贵。

蔡京在徽宗朝代,竟然成了官场上的不倒翁。崇宁元年七月,蔡京初次任相,胡作非为了一番后,至五年(公元1106年)二月罢相,免为中太一宫使,仍留住京城。

蔡京到次年正月,幕后稍作活动,便二次任相,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六月又罢相,仍为太一宫使。陈朝老、大臣石公弼、洪彦升、毛注等太学生纷纷上书,要求徽宗予以严惩蔡京,并逐其离京,但徽宗却不加理睬。由于上书攻击蔡京的人太多,徽宗只好为了平息众愤,将蔡京贬至杭州,过了一年多一点,蔡京就又被任命为太子太师,从杭州召到京城,徽宗亲自在内苑太清楼设宴款待。宋徽宗在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五月,下诏令蔡京三日一次,到都堂议事;直至六年四月,仍令蔡京三天朝见一次,正公相位,总治三省之事。后来到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六月,徽宗下诏令蔡京致仕,但朝朔望。这中间,王黼曾任相数年,到六年(公元1124年)底,徽宗又令蔡京领三省事。这时的蔡京已四次柄政,年老昏花,不能实际理事,一切全由儿子蔡絛代为处理。

整个徽宗时期,蔡京屡罢屡起,“权势震赫,举朝结舌”,成为“六贼”中的头号大贼人物。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莱特兄弟

    名人传记丛书:莱特兄弟

    名人传记丛书——莱特兄弟——人类的飞行梦想在这里从神话变为现实:“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御霜实录:回忆程砚秋

    御霜实录:回忆程砚秋

    本书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订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之一种。本书对我国杰出的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的回忆文集。它叙述了程先生一生中走过的坎坷道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革新、发展,以及脍炙人口的“程腔”的创造过程。书中汇集了程夫人果素瑛和程先生生前挚友、合作者、戏曲界名人撰写的回忆文章,以及程先生的生活照、剧照等。书中写的都是当事人的亲身经历,详实具体,感情真挚,对研究中国近现代戏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新中国刑法的拓荒者:马克昌传

    新中国刑法的拓荒者:马克昌传

    本书记述了马克昌先生风云坎坷以及光辉灿烂的一生。他在少年时代志向远大,考入武汉法律系后,在专业上刻苦专研。因成绩优异被留校,从此开始了他为武大、为中国刑法界奉献的一生。在为“四人帮”的辩护中,他体现了一位法律工作者应有素养和职业道德。他以深厚的学养、广阔的视野、不计得失的胸襟让业内人叹服。在对后辈的爱护、提携方面,也体现了一位老者的大公无私和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中华女杰(近代卷)

    中华女杰(近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陈家新编著的《中华女杰(近代卷)》遴选了1840年以后至1949年20位中华女英雄,讲述她们的故亊,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崇高风范、品格。《中华女杰(近代卷)》收入的人物有傳善祥、周秀英、秋瑾、向警予、陈铁军、杨开慧、冷云、赵一曼、刘胡兰、萧红等。
热门推荐
  • 长燕

    长燕

    她,来历成迷,能力卓越,一双墨瞳看透世间万物,又有谁知道,那双深沉眼眸里的光芒来自于他?安居在乡野,一朝入世,追随他的脚步,只愿做他手中的剑,不灭的盾。他,长燕显赫世家嫡幼子,游手好闲,性格多变,却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但只有他知道,长燕是弄来送给她的聘礼。长燕,一个古老而奇特的世界,有着一个古老而奇特的国家,名唤长燕。长燕里来又长燕,长阑里去又燕凛。——沈长阑:公子,我只是个小人物,要不得这么大阵仗吧?燕凛:夫人别闹,嫁我岂是小事情,夫人若是不愿嫁,娶我可好?沈长阑:……好。燕凛:那,夫人的聘礼呢?沈长阑:没有,就一支簪,你可要?燕凛揽她入怀:当然要,不过夫人的聘礼太过贵重,还是为夫以长燕为聘求娶夫人为好。沈长阑:你爱咋地咋地吧。燕凛:这样的话,夫人咱们回房如何。沈长阑:……——他出生平都燕家,向来不喜女人在自己面前乱晃,唯独见到她,破了例,变成了自己在她面前乱晃。见到她的第一晚,他抱了她;回到平都的第一天,他轻薄了她;让她出手的某一天,他算计了她;后来,她成了他的妻,以长燕为聘。
  • 都市修真风水师

    都市修真风水师

    渡劫修士唐风穿越到了一具惨死的躯体中,在他的帮助下重新焕发生机,当他从手术室中走出来的那一刻,唐风的人生彻底改变。偶然间发现地球上竟然有着匪夷所思的修真理念,并且与修真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针万鬼灭亡,开天门闭鬼路,留人门寒鬼路,穿鬼心破鬼肚,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我且问你,服不服!本书书友群:1016685964
  • 有我在你身旁

    有我在你身旁

    林落是一个幸运的女孩,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家庭的变故、与夏之廷情感的破裂……幸运的是,无论喜悲,都有个叫顾清的男生,一直陪在她身边当年的真相浮出水面后,她又将如何抉择“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吗?”“当然”“你是我的阳光,我是你的依靠”
  • 续夷坚志

    续夷坚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虐心青梅竹马文(套装共4册)

    都市虐心青梅竹马文(套装共4册)

    本套装包含《诺言已老,遇见恰好》、《一念心安》、《最深的爱,最好的你》、《只怪我们太贪玩》4本书籍。《诺言已老,遇见恰好》程勉脑子简单,如果一个女人让他忘不掉,那么他就记她一辈子。于是何筱离开的时候,他等她,她回来的时候,他依旧等她。他等待着与她相持相扶,走过艰巨且漫长、平淡却光荣的日子。《一念心安》十六岁我喜欢厉雅江,他却喜欢别人;成年后我还是喜欢厉雅江,他却恨我;我发誓戒掉对厉雅江的爱,他却回来找我。《最深的爱,最好的你》因为幼时遭逢家庭巨变,父母双亡的陆璃被展母收养,与展皓同住一个屋檐下。十几年的光阴里,两人一起成长,展家上下无人不知,展皓将陆璃宠成了宝。哪知展皓早在不知不觉间对陆璃情根深种,陆璃却一心一意只当展皓是亲人。为了完成复仇计划,陆璃借故接近以风流闻名B城商圈的宋枫城,试图通过他找到扳倒宋家的缺口。《只怪我们太贪玩》青梅竹马的好处是,生命纠缠在一起很长很长的时间,只要他是对的人,只要他身边没有人,总有希望碰到对的时刻。青梅竹马的坏处是,生命纠缠在一起很多很多的时刻,即便他是对的人,即便他身边没有人,即便遇上了对的时刻,你也未必能察觉……
  • 人之废除

    人之废除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 毒医庶妃

    毒医庶妃

    她,是来自现代王牌战地医生,医术强悍,心狠冷酷。一朝穿越,化作王府被休弃妇,饱受欺凌。命不该绝,她冷然一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谁若欠我,必定加倍讨回!他,是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的上烨王爷,铁血无情,腹黑狡诈。宫门似海,阴谋仇怨,一张无形的黑网将两人无情笼罩。“觊觎吾妻者,虽远必诛!”“想碰烨王,小心我灭你满门!本妃说到做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州风云之墨侠录
  •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本书作者通过与被研究者面对面的交流,在广泛收集有关郭先生翻译活动的文献资料和深入学习郭先生关于翻译方面论述的基础上,从文化交际出发,以和合翻译理论为视角,旨在对郭先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描述,探究郭先生独特思考方式及其发散型的译论研究和丰富的翻译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思索翻译理论,以便对中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进行反思,探究先生的和合翻译思想,进而发掘先生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对于我国翻译研究和文学翻译、科幻小说翻译实践的启迪和指导作用,以此推动浙江省乃至我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繁荣与发展,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汉语语言文化特点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提出点滴有意义的建议。本书可供翻译工作者、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者、高学校外文和中文学科得师生阅读。
  • 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作者过去长时间从事干部工作,对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近三年,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讲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作者思考了很多,最后决定把这些思考整理成书,使其稍稍系统一些。这本书主要是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来谈学习的体会和感悟,所以实践的色彩、经历的色彩、交流的色彩、谈心的色彩、漫散的色彩比较浓重,因为不够“规范”,作者便把它称为“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